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14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
中国现代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叙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内容要求〗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1.3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2、2022年课标解读:
1)历史解释:通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内涵和特点;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阻碍因素。
2)时空观念: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知道我国民族自治区的分布;通过《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葡萄牙割占澳门地区示意图》,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查阅资料,了解《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3)史料实证:通过研读相关史料,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涵;察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视频,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知道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大原因;梳理海峡两岸关系缓和的史实,分析影响海峡两岸交流发展的因素。
4)家国情怀: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唯物史观:通过香港、澳门回归这一成功实践,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1)维护民族团结
学习要点: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学习提示: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初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2)祖国和平统一
学习要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的回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学习提示: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学习延伸: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
2.单元大概念架构
单元时空背景:
1)国际:①美苏冷战;②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逐渐建立外交关系;③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发展受挫;④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国内: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大团结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在“一国两制”政策下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讲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从历史和现实出发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项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民族地区的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战略举措上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介绍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成功实施;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方略。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介绍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提出和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使得两岸关系日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发展,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 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实现统一的重要保障。最后还要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不懈努力, 是 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
教学过程中体现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通过回忆古代史、近代史上民族交往交融的史实和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大量历史史料、图片和影像资料的使用,教会学生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即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最终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培养家国情怀。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4.本单元教材体例
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大概念统领内容,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组成,各民族之间密不可分、共同繁荣,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梳理港澳回归的背景,认识到港澳台与大陆的分离的根源是国内封建统治的腐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落后导致挨打。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港澳回归。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民族政策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中,从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学习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大单元教学、中外联系、单元概述等环节,在大单元主题下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历史的横向联系,落实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4.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5.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两岸关系历史发展的过程。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背景;党和政府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与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理解祖国统一的必然性。
(第3课时)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①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②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素养目标 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掌握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知道“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2)史料实证:知道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3)家国情怀: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材分析 《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与第13课一样都是“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主题的重要内容。台湾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随着时代发展和平统一成为时代主流,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使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海峡两岸关系逐步改善,1987年,“台湾当局”也在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有了质的飞跃。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我国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当年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人员往来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2008 年,两岸“三通”的实现,都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这是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新时代党和国家为推进祖国完全统一也制定了一系列方略。台湾问题的解决关乎海峡两岸的和平与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一:思路决定出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二:措施保驾护航--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二:反分裂反干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储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整合能力,并能重点突出。本课是属于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通过课前调查得出:绝大部分学生仅知道台湾离开祖国怀抱,但对于如何离开等相关知识点并不熟知,对于八年级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是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本课涉及中国近代史内容,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记忆模糊,需要进行适当补充。本课的学习需要通过地图、史料的研读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图片、视频来让学生感受场景、升华情感,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史料分析法
大单元理念
(设计意图:以图片与视频进行整合,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探知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导入新课】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通过图片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探知欲。
一、思路决定出路--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目标导学一:思路决定出路--推动祖国统一大业1.台湾问题的由来:教师活动:出示问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回忆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回归的史实。【播放视频】材料一: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5月19日颁布《台湾省戒严令》,至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材料二:本部为确保本省治安秩序,特自五月二十日零时起,宣告全省戒严。 自即日起,除基隆、高雄、马公三港口在本部监护之下……其余各港,一律封锁,严禁出入。——《台湾省戒严令》材料三: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重点强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2.教师活动: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教师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结合课文,谈谈党和政府为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对台湾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对台政策的演变阅读材料,从中分析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材料一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材料三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3.《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以《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为标志,中央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台湾当局”却对此回应称不与大陆交涉,这样的政策,不久被概括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随着海峡两岸环境的变化,“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台湾当局”也不得不逐渐松动其立场和态度。4.台湾调整“三不政策”1984年 1月,“台湾当局”宣布,台湾人员在学术、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会议和活动中,可以与大陆人士接触。1987年 10月,在日益增加的民间要求缓解两岸关系的压力之下,“台湾当局”不得不同意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这就在实际上调整了“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台湾当局”的这一举措受到了中央政府的欢迎。此后,“三不”政策在事实上成为历史。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台湾决定成立与大陆方面联系和协商的民间机构,办理有关两岸民间交流的事务性工作。海基会与海协会的成立与“九二共识”【播放视频】材料:1990年 11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台北成立,企业家辜振甫担任董事长。海峡交流基金会采用“财团法人基金会”形式。根据它的组织章程,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主要工作包括:祖国大陆地区经贸资讯的收集发布,间接贸易、投资及其争议的协调处理;两岸人民有关文化交流事宜;两岸人民往来有关咨询服务;等等。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推动之下,1991年 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汪道涵任会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主要工作包括:加强与赞成海协会宗旨的台湾和海外社会团体及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协助有关方面处理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受有关方面委托,与台湾有关部门和授权团体、人士商谈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有关问题,签订协议性文件;受有关部门委托,海协会还可开展两岸政治对话和进行政治谈判程序性商谈。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架起了两岸沟通的桥梁。1992年 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九二共识”,使得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提问:“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教师总结: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提问:海协会、海基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它们发挥了什么作用?教师总结:海基会和海协会属于民间组织。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后来,海协会和海基会还进行了多次会晤。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生活动:列举近代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回归的史实,并通过所学内容,比较港澳台问题的本质区别。(1)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分离: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第一次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3)第二次分离: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又一次分离。学生活动:台湾问题是内战造成的,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而港澳问题是外国侵略造成的,属于殖民遗留问题。学生活动:1.知道海峡两岸局势是如何走向缓和的。2.知道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 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3.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4. 阅读教材,思考后回答:海协会与海基会都是民间组织,发挥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作用。5.阅读材料,了解汪辜会谈。 让学生初步对和平统一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生结合台湾问题的由来分析台湾问题的本质的能力。利用时间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并通过问题,回顾旧知利用地图和地理知识,跨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时空观念史论结合,培养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概况归纳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措施保驾护航--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目标导学二、措施保驾护航--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书本72-73页,找出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思考:我国政府不断调整政策,依据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八项主张”材料: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并依据有关国际组织的章程,台湾已经以“中国台北”名义参与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等经济性国际组织。但是,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我们完全相信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理解我们的这一原则立场。——1995年1月江泽民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反国家分裂法》 出示材料,合作思考:《反国家分裂法》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研读: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 权 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 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 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3.“胡连会”教师讲解: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4.两岸“三通”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台湾局势出现积极变化。同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教学过渡】: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提示: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1995年 1 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0年以来,台湾政局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和平统一原则,并表示坚决反对“台独”。提示: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让学生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任重而道远,但一定会实现,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通过研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以教材内容为史料,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同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拉近距离,让历史学习不再困难。
三、反分裂反干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目标导学三、反分裂反干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书本73-74页,找出新时代为推动祖国统一采取了哪些行动和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习马会”【播放视频】材料:2015年 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教师讲述:讲述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2.反分裂、反干涉斗争材料:2022年军演,共计六个演习区,几乎包含了整个台湾周边的海域和空域,用实际行动证明大陆和台湾地区没有所谓的“海峡中线”,实现立体封锁的实弹演习教师讲述:2016年以前,两岸关系发展相对稳定,尤其是在 2015年实现了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但 2016年民进党再次上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冲击。在反分裂、反干涉斗争方面,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3.发布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白皮书《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中共二十大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课堂延伸】小组讨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0年到 1995年间,台湾从美国采购的军备就达 83亿美元,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军火外售第二大客户。2008年到 2015年间,台湾从美国采购的军备更上升至 205.2亿美元。 —— 《环球时报》相关报道材料二:李登辉,1988年至 2000年期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中国国民党主席,任内鼓吹“台独”,提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恶化。材料三:蔡英文,2016年 5月 20日,正式就任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成为中国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也是首位女性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在李登辉执政时期曾参与所谓“特殊两国论”。材料四:观察图片思考:从图片和他们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知识拓展】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家国情怀】谈谈为发展两岸关系青少年应该做哪些努力?下面请同学们进行激情创作——设计一条呼吁祖国统一的宣传语,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意义:全面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学生活动:思考、合作探究,回答问题。(1)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2)有利因素:①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具有共同的血缘和文化基础。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正确指导。③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⑤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⑥《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一个中国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3)不利因素:①“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②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和阻挠。提示: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②积极拥护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③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台湾问题是维护祖国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与发展的希望。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升华主题,让学生理解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完成本课的知识点梳理。本课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几十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一:思路决定出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二:措施保驾护航--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二:反分裂反干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总结课堂内容,梳理知识线索。 通过归纳概括,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必将统一的坚定信念;
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大单元设计理念,能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思路清晰;依据课标,培养核心素养。本节课重点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及海峡两岸的交往。整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效率高,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附1:板书设计
读
解
标
课
元
单
壹
析
分
材
教
元
单
贰
标
目
习
学
元
单
叁
计
设
学
教
元
单
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