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08 21: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木炭和蜡烛分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时都放出热量 B.都发生氧化反应
C.集气瓶壁上都有水雾出现 D.都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2.下面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紫色火焰
3.2021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碳达峰,碳中和有关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的单质
B.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合理用化石燃料,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D.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4.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为应对雾霾天气,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燃散煤取暖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分类焚烧垃圾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固体粉尘 D.工业废水
6.北京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尽量实现“碳中和”
D.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7.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C.不使用催化剂,反应就不能进行
D.催化剂可以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8.将100mL双氧水均分成甲、乙两份,仅向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a线表示甲溶液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B.二氧化锰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D.甲、乙两份溶液最终生成氧气质量与二氧化锰无关
9.如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可节能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水倒流
10.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氮气和氧气分别占空气质量的78%和21%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臭氧等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禁止私家车上路
1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酒精 + 氧气 二氧化碳+水
B.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C.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水
D.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12. 2021年12月,“太空敦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人的“人造空气”含有21%的氧气、78%的氮气和0.7%的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空气”和真正的空气成分一样
B.“人造空气”的主要成分都不是空气污染物
C.21%和78%指的是物质的质量分数
D.绿色植物在“人造空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非选择题
13.科普阅读题
空气“充电宝”
电,是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为阻止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开始逐渐替代燃煤用来发电。然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天气变化影响,非常不稳定,直接用这些不可控的能源来并网供电,将给人们的用电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安全并网,中国科研人员想到了利用空气做成“充电宝”,来储存和控制这些不可控的新能源。建在河北张家口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全球第一台百兆瓦级别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规模可以达到400兆瓦时。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中,我国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能量存储技术。储电的时候,电力驱动压缩机压缩空气,电能转换成压缩空气的势能,这些压缩后的空气被输送到地下密封存储起来,也就完成了能量的存储。在需要供电的时候,释放出压缩空气,高压的空气经过加热,进入膨胀机,变成常压的空气,在此过程中带动发电机发电,空气的压缩势能也就转化成了电能。
我国一座座自主研发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陆续建成。如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供电系统,利用废弃了的千年古盐穴来储存压缩空气,年发电量达1亿千瓦时,全年可节约标准煤(煤主要含有碳元素)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8万吨。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存在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2)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煤燃烧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   ,并写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3)请写出空气压缩储电时,能量的转化形式。
(4)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电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5)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有利于缓解哪种环境问题?
1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   和   .检验集气瓶中存放的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若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
1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所示。
(1)红磷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
(2)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B.红磷的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冷却后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约等于反应消耗的气体体积
D.实验过程中钟罩内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16.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3)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为了防止食品变质,下列气体中不适宜充入的是 (填字母)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
17.如图为教材中的硫燃烧实验,为什么要在平底放少量水?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也放少量水,其作用是否相同?请说明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木炭和蜡烛燃烧都放出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B、两者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反应,都发生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没有水雾出现,故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木炭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或者与一氧化碳的混合物,没有水生成,因此集气瓶内壁没有水雾出现。
2.【答案】C
【解析】【解答】A、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大量的白雾,A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在空气中是不能燃烧的,B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C符合题意;
D、硫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蓝紫色火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解答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解答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解答
3.【答案】A
【解析】【解答】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A答案错误;
B、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答案正确;
C、合理用化石燃料,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答案正确;
D、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分析。
4.【答案】D
【解析】【解答】A. 燃散煤取暖会造成空气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 分类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能够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使用太阳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能够保护环境,进行分析。
5.【答案】A
【解析】【解答】A、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固体粉尘的大量排放,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会污染水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中的各成分都不属于污染物进行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答】A、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减少碳排放,尽量实现“碳中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的原因入手确定各做法是否符合环境保护。
7.【答案】D
【解析】【解答】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并不是加快,故错,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错,B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使用催化剂,反应能进行,只是缓慢,故错,C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故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据此判断;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据此判断;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使用催化剂,反应能进行,只是缓慢,据此判断;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据此判断即可.
8.【答案】C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后的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速度要比不加的速度快,所以a曲线是加入二氧化锰的双氧水,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B不符合题意;
C、从图像中并不能直接获取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C符合题意;
D、a和b最后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说明催化剂虽然加快反应速率,但生成氧气的质量和催化剂没有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催化剂的性质和图像问题。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故B正确;
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C错误;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无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漏气,则需要更换仪器,再检查;
B、为了防止药品受潮加热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对着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并且用外焰加热;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0.【答案】C
【解析】【解答】A. 氮气和氧气分别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而不是质量分数,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C. 分离液态空气的过程中只是利用沸点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禁止私家车上路是不合理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污染物,工业氧气的制取方法,保护空气的措施分析。
11.【答案】D
【解析】【解答】A.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反应物为两种物质,生成物为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反应物为一种物质,生成物为三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12.【答案】B
【解析】【解答】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3%, “人造空气”和真正的空气成分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B.人造空气中主要成分都无毒无害,不是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C. 21%和78%指的是物质的体积分数,不符合题意;
D.人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在“人造空气”能进行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A、根据人造空气和空气的组成及各气体的含量分析;
B、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分析;
C、根据空气中各气体为体积分数分析;
D、根据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分析。
13.【答案】(1)风能、太阳能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非常不稳定(合理即可)
(2);化合反应
(3)电能转换成压缩空气的势能
(4)物理变化
(5)全球气候变暖(或温室效应加剧)
【解析】【解答】(1)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天气变化影响,非常不稳定,所以直接用这些不可控的能源来并网供电,将给人们的用电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故填: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天气变化影响,非常不稳定;
(2)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表达式为:,
这个反应是反应物有两个,生成物是一个,符合化合反应的反应条件,故填:化合反应;
(3)根据题干“储电的时候,电力驱动压缩机压缩空气,电能转换成压缩空气的势能,这些压缩后的空气被输送到地下密封存储起来,也就完成了能量的存储”可知是由电能转换成空气的势能,故填:电能转换成空气的势能;
(4)根据提干信息可知,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故是物理变化;
(5)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或全球变暖,故填:全球变暖。
【分析】(1)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天气变化影响,非常不稳定。
(2)根据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3)根据题干“储电的时候,电力驱动压缩机压缩空气,电能转换成压缩空气的势能,这些压缩后的空气被输送到地下密封存储起来,也就完成了能量的存储”分析。
(4)根据提干信息,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
(5)根据题干信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分析。
14.【答案】氯化钾;二氧化锰;伸入集气瓶内,看是否复燃;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解析】【解答】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其中氯化钾是产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因为氧气有助燃的性质,所以检验集气瓶中存放的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是否复燃;若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故答案为:氯化钾;二氧化锰;伸入集气瓶内,看是否复燃;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分析】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产物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分析;根据氧气助燃的性质分析检验和验满.
15.【答案】(1)产生大量白烟
(2)B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A、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导致实验结果偏小,不正确;
B、红磷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正确;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水进入钟罩内,冷却后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约等于反应消耗的气体体积,不正确;
D、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钟罩内液面下降,待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水进入钟罩内,液面上升,不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要使本实验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装置的气密性好;2.红磷足量;3.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
16.【答案】(1)支持呼吸
(2)二氧化碳
(3)A
【解析】【解答】(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呼吸;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为了防止食品变质,气体中不适宜充入的是氧气.
故答案为:(1)支持呼吸;(2)二氧化碳;(3)A.
【分析】(1)氧气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可以防止食品变质.
17.【答案】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加有少量的水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底部加有少量的水是: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解析】【分析】根据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及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