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 《短新闻两篇》之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 《短新闻两篇》之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3 20: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
《短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两篇》之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体会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简洁凝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特点。
4.体会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 新闻的基本特点,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体会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难点:
1.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
赏析法、讨论法、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法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史上所罕见的。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有关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文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泛指整个新闻事业;狭义的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则是指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问记等。它是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特殊文体,“具有迅速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它是报纸广播电视常用体裁形式的总称。概括起来新闻有如下几种特色: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时效性: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报道必须迅速及时讲究时效,尽量缩短“时间差”;新颖性:报道内容必须有价值有意义,它是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人物新风尚等客观事物;准确性:受真实性的制约,这种文体用词准确,叙事恰切,对一些问题的提法与评价要有分寸。
【学习过程】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 ) 瞩( ) 凝( ) 督( ) 荆( ) 舰( )
2.解释下列生
掩映:
陈迹:
瞩目:
3.解题:《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什么独特之处?好在什么地方?


二、整体感知,探究文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1.如何理解标题?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时 间 地 点 主要事件







3.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4.《别了,“不列颠尼亚”》中,作者如何将现实场景描写与历史回顾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有何作用?


三、重点语句赏析。
1.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富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基础达标】
1.选择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
A.降落(jiàng) 撤离(chè) 序幕(xǔ)
B.凝重(níng) 接载(zaì) 停泊(pō)
C.旗帜(zhì 移交(jiāo) 护卫(wèi)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淹映 陈迹 飘扬
B.仪势 离任 港督
C.古典 易帜 世人瞩目
3.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
(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
4.阅读练习。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


(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在这则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阅读】
爱国名言:
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昭公元年》
2.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 外篇 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1.diān zhǔ nínɡ dū jīnɡ jiàn
2、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情。
瞩目:注目。
3.历史性的时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主权的重要性: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远离故土一个半世纪的游子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血洗百年耻辱的喜庆时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1.①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②.用倒装句式突出了别了的内涵;其次,运用借代修辞格,用‘不列颠尼亚’舰指代英国,形象、生动。③.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l离开香港,这是描述现实场景。④.深层含义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名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2.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零点40分 中国南海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3.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  在添马舰 军营东面的广场 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4.第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画面强,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而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更强化了中国香港主权的恢复。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现实场景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也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三、1.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2.国旗一个国家的象征,象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标志着英国对香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而喜悦的心情。
3.语言庄重含蓄,有深刻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运用对比手法,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基础达标】
1.C 2.C
3.(1)过去的事情,历史的遗迹。
(2)结束、完结。
4.(1)不能,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
(2)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3)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