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室温下,水中分别放入少量下列物质,充分搅拌后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面粉 C.泥沙 D.食盐
2.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木炭粉 B.泥土 C.酒精 D.橄榄油
3.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矿泉水
C.牛奶 D.蒸馏水
4.关于溶质和溶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B.气体、固体可做溶质,液体只能做溶剂
C.氯化锌溶液中,氯化锌是溶质,水是溶剂
D.水是常用溶剂,但不是唯一溶剂
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碘 C.氯化钠 D.味精
6.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某操作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的是( )
A.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
B.用仰视的方法量取42.5mL的蒸馏水
C.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
D.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刚用蒸馏水洗涤过的试剂瓶
7.小明在实验室配置16%的食盐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
①固体倒入烧杯后,称量纸上有残留 ②量取水时,量筒内有水 ③溶解用的烧杯内有水 ④水倒入烧杯溶解时洒出少许 ⑤溶液向细口瓶转移时洒出少许.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等质量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至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B.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9.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B.t2℃时B固体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固体C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
10.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
A.两种物质组成的 B.无色透明的液体
C.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最大
B.t1℃时A,C的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40%
D.用升温结晶的方法从A与C的混合物中提纯C
1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 g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喝自来水真能补钙吗?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中的水经过净化、消毒后成为日常生活使用的自来水,但我们不建议直饮自来水。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包括自来水)中含有铁、钙等矿物质。虽然自来水在出厂的时候是达标的,但中间经过管道、水箱等多个环节的运输和储存到达家庭中的水龙头时,很容易被微生物、细菌、重金属等污染,所以,自来水一定要烧开后再饮用。自来水中的钙多以碳酸氢钙的形式存在,常温下碳酸氢钙的溶解度较高。自来水在烧开的过程中,部分碳酸氢钙会变成碳酸钙沉淀下来,成为水垢的主要成分。与碳酸钙一起形成水垢的,还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锌等重金属。自来水烧开后,只有少量溶于水的钙可被人体摄入,因此,自来水虽然可为人体补充钙等矿物质,但不能作为人体所需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1)饮用水中含有铁、钙等矿物质,这里的“铁、钙”是指 (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自来水在饮用前要烧开,除了可以杀菌外,还可以 。
(3)以下有关自来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形成的水垢,可作补钙剂
B.自来水中的钙主要以碳酸氢钙的形式存在
C.烧开自来水的过程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
D.电解自来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氧气
(4)某补钙剂(有效成分是碳酸钙,其余成分不含钙元素)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该补钙剂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哪些因素能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
[猜想]因素1:溶质的种类;
因素2:温度。
[实验探究] (一)因素1:溶质的种类。
操作步骤:在30℃时,用量筒各量取5 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l、KNO3、Ca(OH)2固体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NaCl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大量Ca(OH)2未溶。
实验结论:
(二)因素2:温度。(以KNO3为例) .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 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④、⑤、⑥3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g KNO3固体,将试管④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⑤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⑥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④中有大量KNO3未溶,试管⑤中有少量KNO3未溶,试管⑥中KNO3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 。
15.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涉及很多概念:如溶解、溶液等需要理解。
(1)下表是实验测定的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的部分数据。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①在下图中依上表数据绘制完整的溶解度曲线图 。
②在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③将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2)④在20℃时,明明探究小组配制硝酸钾溶液的实验过程(依次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25g,并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溶解。)中的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
⑤在上述配制溶液过程中,所得A,B,C,D四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水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可能符合上述实验④中实际情况的描点为 。
(3)⑥若配制100g15%的KNO3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标号为 。
16.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93.7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g。
(2)求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 、植物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 、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 、泥沙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 、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2.【答案】C
【解析】【解答】A、木炭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泥土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C、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D、橄榄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来判断。
3.【答案】B
【解析】【解答】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豆浆、牛奶均属于乳浊液;蒸馏水,属于纯净物。属于溶液的是矿泉水。
故答案为:B
【分析】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4.【答案】B
【解析】【解答】A. 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A正确。
B.液体也可以做溶质,比如医用酒精中,酒精做溶质。B错误。
C. 氯化锌溶液中,氯化锌是溶质,水是溶剂。C正确。
D.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唯一的溶剂。比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形成的溶液,只要其中一种是水,水就是溶剂,另一种液体是溶质。
5.【答案】B
【解析】【解答】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蔗糖、氯化钠和味精都可以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不溶于水,沉淀在水的底部,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特征,以及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6.【答案】C
【解析】【解答】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即砝码和氯化钠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正确;
D、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刚用蒸馏水洗涤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的溶液,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
D、刚用蒸馏水洗涤过的试剂瓶中含有水,相当于稀释的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B
【解析】【解答】①固体倒入烧杯后,称量纸上有残留,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量取水时,量筒内有水,不会影响量取水的体积,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溶解用的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水倒入烧杯溶解时洒出少许,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⑤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向细口瓶转移时洒出少许,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②⑤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故选:B.
【分析】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或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C
【解析】【解答】A、将等质量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至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析出的晶体质量甲大于乙,故A不符合题意;
B、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C符合题意;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A. 某一点若恰好落在溶解度曲线上,则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下方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是饱和溶液而且有部分溶质无法继续被溶解。通过图示可知,阴影均在A、C溶解度曲线的上方,则说明阴影区域表示A、C的饱和状态,并且有溶质未被溶解;故不符合题意;
B. t2℃时B固体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固体B,可能会再溶解固体C,故不符合题意;
C. 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后,则降温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但是由于题干没有描述溶液的质量,则不能比较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故不符合题意;
D. 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说明在t1℃时,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20g。则200g的水最多能溶解A物质40g。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溶液的质量为:40g+200g=240g,则此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0.【答案】D
【解析】【解答】A、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植物油和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水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C、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水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D、蔗糖水是溶液是因为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溶液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一种物质是否属于溶液做出正确的判断.
11.【答案】D
【解析】【解答】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无法比较AC溶液质量大小,故B不符合题意;
C、t1℃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40%,故C不符合题意;
D、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可用升温结晶的方法从A与C的混合物中提纯C,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2.【答案】D
【解析】【解答】A、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高温度才可以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没有说明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
D、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3.【答案】(1)元素
(2)降低水的硬度
(3)A;D
(4)60%
【解析】【解答】(1)饮用水中含有铁、钙等矿物质,物质由元素组成,含有铁、钙等矿物质即矿物质中含有铁、钙等元素。
(2)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所以自来水在饮用前要烧开,除了可以杀菌外,还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A、自来水在烧开的过程中,部分碳酸氢钙会变成碳酸钙沉淀下来,成为水垢的主要成分。与碳酸钙一起形成水垢的,还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锌等重金属。形成的水垢,不可作补钙剂。A错。
B、自来水中的钙多以碳酸氢钙的形式存在,常温下碳酸氢钙的溶解度较高。B正确。
C、烧开自来水的过程,水少部分汽化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自来水在烧开的过程中,部分碳酸氢钙会变成碳酸钙沉淀下来,是化学变化。C正确。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氢气。D错。
综上所述:选择AD。
(4)设:该补钙剂的质量为x,该补钙剂含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即是该补钙剂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该补钙剂中钙元素的质量与该补钙剂含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可得下式:
则该补钙剂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自来水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14.【答案】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
【解析】【解答】根据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可知,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15.【答案】(1);63.9:100;升高溶液温度
(2)BD
(3)EDBCA
【解析】【解答】(1)①根据表中硝酸钾在各温度的溶解度,绘制出的溶解度曲线图为: ;②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3.9g硝酸钾,故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63.9:100;③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⑤由图可知,A烧杯和B烧杯中均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故A、B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烧杯中,硝酸钾全部溶解,可能恰好达到饱和,这时溶质质量分数与A、B相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这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烧杯中,又加入了25g水,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答案为:BD;(3)⑥若配制100g 15%的KNO3溶液,操作步骤为:计算(计算所需的硝酸钾和水的质量)、称量(称量所需的硝酸钾的质量)、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溶解、装瓶,故正确的顺序是:EDBCA。
【分析】(1)根据描点法绘制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比为溶解度:100及硝酸钾饱和溶液加水或升高温度都可变成不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溶液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3)根据配制溶液按计算、称量溶质、量取溶剂、溶解的步骤进行分析。
16.【答案】(1)解:由图象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
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1%。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生成氢气的质量;
(2)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氢气的质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用锌的质量+酸的质量-氢气质量得到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