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通过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 年)》了解元朝的疆域范围,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结合《元朝形势图(1330年)》,掌握行省制度的建立和影响了解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培养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了解回族的形成,认识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状况;知道西藏、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涵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情怀。
01
02
03
目录
CONTENTS
行省制度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的政权性质:
2、元朝疆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特点:疆域超过汉朝和唐朝,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1)疆域四至: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对比汉、唐、宋、元的疆域图,你有什么发现?
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与汉唐疆域相比,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材料: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卷五十八》
阅读材料,说说材料体现了元朝的什么现象?
材料1:“胡人有妇能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元末《凉州行》
民族众多,民族交融。
材料2: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始建于元朝,位 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 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
思考:分析以上现象的原因。
民族大融和
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主其帝而虏之,或羞称其事。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方孝孺《逊志斋集·后正统论》
1.边疆各族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2.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3.回族形成。
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元朝,忽必烈用何种方法稳固政权呢?
忽必烈
二、行省制度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中书省
(行政)
御史台(监察)
枢密院(军事)
(1)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1、背景: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元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①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2)地方:
②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10 个行省。
③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1)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度,是对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2)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避免地方依靠天险形成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思考: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什么?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多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等因素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格局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方式是什么?
因地制宜
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1、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请阅读课本53页,列举元朝管辖边疆地区(琉球、西域和西藏)的史实。
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请阅读课本53页,列举元朝管辖边疆地区(琉球、西域和西藏)的史实。
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2、对西域的管辖:
设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军政事务
请同学们回忆前朝对于对西域的措施。
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
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
元朝: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请阅读课本53页,列举元朝管辖边疆地区(琉球、西域和西藏)的史实。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3、对西藏的管辖:
材料:“至元初时,立总制院(后改宣政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佛教)之教,兼治吐蕃之事。”
——《元史》
想一想:
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从此,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等级 名称
第一等 蒙古人
第二等 色目人
第三等 汉人
第四等 南人
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社会上因此形成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为第一等级,享有各种特权。“色目人”是指党项人、畏兀儿人及其以西诸族出身的人们。“汉人”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各族人民,以及四川、云南两省的人;除汉族外,还有女真人、契丹人。“南人”大体是指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人。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等人制
元朝是否算中国历史?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中国是文明型国家,元朝接受中华文化,当然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1、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 )
A.文化昌盛江南地区开发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D
2、 元朝时许多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族,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新的民族( )
A.满族
B.壮族
C.藏族
D.回族
D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安西都护府
C
4、 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伊犁将军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