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老山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老山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3 21:1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沈灶中学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3、老山界
教学目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集 体 备 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大家想听听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放朗读录音,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㈠、明确顺序安排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1世纪教育网
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上午
傍晚
天黑
夜黑
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后
下午
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2、本文是不是这样安排的呢?
大致如此。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第2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㈢、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如何对待?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㈣、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㈤、首尾两段的作用。
1、文章主要记叙翻山的艰难,首尾两段说了这个意思没有呢?
2、研读首段:
⑴首段交代了些什么?
高度(三十里高)名称(土名叫老山界)
⑵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
说明山难翻(暗示中心意思)。
⑶文题为何用土名“老山界”?
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3、研读尾段。 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细加体会。
四、精彩片段欣赏
1、找出最精彩的一段。
2、“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4、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5、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
6、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五、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补充》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