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沈灶中学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徐惠芳 2015年9月11日
课 题
7、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领会、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母语的重要意义。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2.揣摩文中精彩语段和关键词句的含义。
集 体 备 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香满有很多人英语比普通话讲得好,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这样的情形,一百多年前在法国的一个地区也曾上演过。当地的人民是怎样面对这种语言的侵略的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课堂去看看。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小说的一般常识
2、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人物,初步感受课文主题。
3、漫谈阅读感受。读完后请用“这是……的最后一课”的句式说一下对这一课的总体印象。
4、泛读课文,掌握课文重点,练习复述
(1)这一节课跟从前有什么不同?
(2)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请理清这篇小说的各个阶段,并说说在各个阶段,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集体交流,明确:
引导学生从课前气氛,老师衣着,老师态度,听课人员等方面把这一节课与从前进行比较,体会这一节课异乎寻常的氛围。
开端(上学路上) 玩 幼稚 怕老师发展(上课前、上课中)诧异难过 懊悔 忘不了高潮和结局(宣布下课)理解、敬爱老师
三、研讨赏析 结合上面的分析,采用说说、议议、读读的方式,归纳小弗郎士的形象及其意义。
1、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怕老师?这说明了什么?
2、他为什么会感到难过、懊悔?3、自由朗读13、16两个小节,然后请同学当众朗读,其他同学评价是否把难过、懊悔的语气读了出来 。
4、他为什么忘不了这最后一课?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理解小弗郎士心里潜藏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觉醒。
四、总结:阅读小说可以像阅读本文一样,从情节入手来把握人物心理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把握文章主题。本文的主人公小弗郎士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他贪玩、幼稚,不那么爱学习,但他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国主义情感,他的心理变化就是他的爱国情感由不自觉到自觉的一个成熟过程,通过他的所见所闻贯串起了故事情节,同时又深化了主题:一个顽童尚且有如此强烈的爱国之情,何况其他人呢?那么,促使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使他变化的人又是谁呢?请课后思考一下,下节课再来讨论这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小段话。
2、文中人物把学好法语作为表现自己爱国之情的方式,请你去调查询问三个以上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了解他们把什么作为最能表现自己爱国之情的方式或者了解他们最强烈地感受到爱国之情的时刻。选印象最深的一个记下来。
教学后记
教学教程
第2课时
一、交流思考:促使小弗郎士发生变化的原因,对有见解、言之成理的说法予以肯定,引导学生明确:小弗郎士虽然贪玩,不爱学习,但他本质纯朴,亡国的惨痛,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痛恨,韩麦尔先生在课堂上爱国情感的表达,甚至其他成年人读法语课本时近乎虔诚的表情都对他的心灵有着巨大的冲击力,这一切激发了他爱国主义情感的觉醒。促使他发生变化的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
二、研讨、探究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1、韩麦尔先生那天穿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2、他讲了些什么?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你先设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呢?
4、宣布下课时,韩麦尔先生的举动哪一点最让你难忘?为什么?
讨论交流,明确:
一、二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外貌、语言来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并掌握通过分析外貌、语言描写来理解人物的方法;问题三则培养学生想象、联想的能力,学习体会言外之意;问题四让学生自主感受行动、神态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5、通过上述分析,你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让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师小结:
小说是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作者并没有把他写得尽善尽美、完美无缺,他很普通,他严厉,也打学生,对教育工作也有不够尽责的地方。但在面临民族命运危急存亡这样重大的问题时,他身上体现出了崇高的爱国情操。这样的描写显得很真实、亲切、感人。
7、齐读宣布下课这一部分,读出感情,体会小说人物的情感。
三、品味语言
课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非常精当,请找出几例来说说其表达作用;有的细节描写和某些语言意味深长,令人回味,请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其含义。
预设问题:
1、上学路上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又出什么事了?”中的“又”有什么含义?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表现了“我”什么感情?
4、“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的“忽然”有什么表达作用?
5、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对母语有什么新认识吗?
四、教师总结:本文刻画了一系列热爱祖国的普通人物的形象,小说就是通过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要学会通过对这些描写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布置作业:完成《补充》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