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四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四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3 21:2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南沈灶中学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徐惠芳 2015年9月11日
课 题 9、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集 体 备 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语 中国历史风云变幻,许多爱国志士曾为之奔走呼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以爱国为主题的古代诗歌,通过诵读和赏析来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深厚感情。诵读二、学习《春望》(一)朗读21世纪教育网1、自由朗诵本诗,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2、读背比赛,互相点评。注意点: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二)、要点评析:1、“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2、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3、 “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4、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21世纪教育网三、学习《泊秦淮》(一)朗读.自由朗诵本诗,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二)、要点评析: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四、课堂练习1、完成《补充》相关题目。2、背诵诗歌。教学后记教学过程第2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两首诗歌,本节课继续欣赏。一、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朗读诗歌(二)要点评析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二、学习《过零丁洋》(一)朗读诗歌(二)要点评析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三、资料补充,学法指导:(一)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二)能力迁移: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四、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给了你哪些启发?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为振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四首古诗。2、完成《金钥匙》。21世纪教育网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