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 索亚历险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 索亚历险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3 21: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沈灶中学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汤姆 索亚历险记》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
2、 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3、 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5、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精彩片段。
2、品味小说优美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
集 体 备 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谈谈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 简介马克 吐温
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他于183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镇的一个法官家里。小时候马克·吐温在乡村生活,爱和黑人、穷苦人交朋友,爱听黑人大叔们讲故事,从12岁起,马克·吐温便出去当印刷学徒工、送报人、排字工人、水手、矿工、新闻记者等,19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克·吐温进入创作的高峰期。 他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加力维拉著名的跳蛙》。 代表作有 《汤姆·索耶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竞选州长》、《百万英镑》。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病逝。由于对美国文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被后人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三、 概括全书的情节
少年汤姆·索亚十分淘气,一天半夜,他和伙伴哈克一道在坟场玩死猫,无意中目击了一个凶杀案:一个名叫印江的坏家伙杀了人,却嫁祸于波特。
次日,波特被捕。汤姆怕遭报复,不敢揭发真情。又过了些日子,法庭开审,这回,汤姆终于勇敢地在法庭上提供了证词,揭穿了印江的罪行。但印江却跳窗逃跑了。一天,汤姆和哈克走进河边一所“闹鬼”的老房子。他俩上了楼,不一会儿,看到楼下来了两个人,原来正是印江和他的同伙。这两人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不少钱,正往地里埋。没想到竟从地里挖出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钱。这时印江听到了一点响动,他怀疑楼上有人,就想上去看看。汤姆和哈克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时,早已朽烂的楼梯塌了,印江没能上楼。
后来,汤姆侦察出印江住进了一个客栈,他和哈克合计趁印江外出时,搬走钱箱。
又过了些日子,汤姆和贝奇等一些小伙伴外出游玩,汤姆和贝奇钻进了一个弯弯曲曲的山洞,竟找不到出口。
同一天夜晚,哈克发现印江和他的同伙挟着东西上山了,哈克想他们肯定是转移财物,就远远地跟踪。印江来到一个寡妇的庄园,要对寡妇下毒手,哈克忙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在这家人的帮助下,救出了寡妇。
汤姆和贝奇在山洞里迷了路,随身带的食物又吃光了,仍找不到出洞的路……忽然,汤姆看见远处有烛光,以为是大人们找来了,于是高声呼叫。谁知,定睛一看,举着蜡烛的却是印江,汤姆怕印江下毒手,拉着贝奇逃跑,山洞里回声轰鸣,印江未听出是汤姆的声音,还以为有人追捕他,于是抱头鼠窜。
在洞中过了三天三夜,汤姆和贝奇拖着疲乏的身子还在找出洞的路。终于,他们发现了一个亮点,他们互相勉励着向前走去,费尽了最后力气才出了山洞。
两个孩子得救后,贝奇的父亲用铁板把他们出洞的小口堵死了,他怕以后会有人再从这里进去迷了路。
孩子们再也没见到印江。半月后,汤姆想起印江或许还在洞里,于是,他打开了堵死的洞口,发现印江已饿死在洞口旁。
汤姆带着哈克再度进入山洞,在印江举烛的地方发现了印江埋财宝金钱的小石窟,找到了那个箱子。
汤姆和哈克平分了这笔钱。哈克救过庄园主寡妇,寡妇很喜欢哈克,便收下哈克作自己的养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小说以汤姆·索亚的传奇式经历为线索,颂扬了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天真纯朴的心灵,鞭挞了印江之流的贪婪和凶残。
小说情节曲折起伏,悬念迭出,描写生动,不愧为优秀的作品。
四、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人物
五、 阅读《当海盗去》
1、 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
2、 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作什么?为什么最后选定当海盗?
3、 如果你遇到了汤姆的遭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4、 这一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六、 阅读《海盗生活》
1、 本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 本章描绘了大自然三个时期的景色,请问是哪三个时期?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 本章描绘了很多奇妙的动物,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描写?
七、 阅读《洞中历险》
1、 蓓姬一共哭了几次?每次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 在历险过程中,汤姆表现出什么精神和人性特征?
3、 在探路的过程中除了凭借蜡烛,还凭借了什么?
八、 分析汤姆的形象
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九、 阅读《名著推荐》中关于本书的篇章
十、 阅读全书完成读书笔记
总结:那么面对厚厚的名著,我们书读几遍方解其味呢?
初读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再读欣赏:精彩篇章
三读感悟:理解创作意图及深刻内涵。
四解其道:体会作品的写作之妙。
五读创新:对人物形象进行创造性想象。
作业:
填写练习册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