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
新课标专项练
——跨学科融合专练卷
一、单项选择题
(跨学科·数学+物理)图1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图1
1.下列关于该地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①是盆地
B.②处发育有河流
C.③处是山谷
D.④处靠近陡崖
A
2.若王村的气温为20 ℃,则山峰的气温约为 ( )
A.23.6 ℃ B.16.6 ℃ C.19 ℃ D.20 ℃
3.凸面镜以凸面成像,可拓宽驾驶员的视野。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中,需安装凸面镜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B
D
(跨学科·历史)石窟是起源于古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图2为中国敦煌莫高窟,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图3为柬埔寨的吴哥窟,它是一座建立在大片沿泽地上的水上建筑,建筑周围开挖了一条190米宽的护城河。雨季时,护城河形成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储蓄泛滥的雨水,而在旱季时,蓄水池的储水又可以维持地基下的地下水位稳定,使宏大的吴哥窟数百年屹立不倒。据此完成4~6题。
4.吴哥窟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应该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B
5.受雨水侵蚀等问题的影响,吴哥窟的修复与保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与此不同的是,地处我国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能够保存上千年之久,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气候干燥,不易受潮 B.工匠技艺高超
C.石材、颜料优质 D.属季风气候,空气湿润
A
6.石窟建筑和石窟文化是世界重要的遗产,保护世界遗产 ( )
①对人类认识和传承自身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 ②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 ③应无限制地发展旅游业 ④需实行有效的保护措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C
(跨学科·音乐)“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啊。四处野鸭和菱藕啊,秋收满畈(田地)稻谷香……”据此完成7~8题。
7.据歌词中描绘的景象判断,该聚落农业生产以_________
为主。 ( )
A.渔业和种植业 B.畜牧业
C.海洋捕捞业 D.林业
A
8.与该生产方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 )
A.草场广阔 B.河湖密布
C.水运便利 D.人口稠密
B
(跨学科·化学)“畜—沼—果”农业生产模式是沼气池与养殖业、林果业等紧密联系的开放式系统,是一种循环农业模式。读畜—沼—果农业生产模式图(图4),完成9~11题。
图4
9.采用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可能位于我国 ( )
A.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10.该地柑橘、蔬菜在市场上的最大竞争优势是 ( )
A.资金投入大 B.技术含量高
C.生产周期短 D.是有机食品
C
D
11.该农业生产模式的生态效益是 ( )
A.减少环境污染 B.增加就业机会
C.有利于畜禽养殖 D.促进经济发展
A
(跨学科·语文)《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图5为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据此完成12~13题。
图5
12.“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可以说明 ( )
①早期人类聚落多临近水源 ②动植物丰富有利于早期聚落的形成 ③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13.文中描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分别是 ( )
A.乡村,以平原为主 B.城市,交通发达
C.乡村,以农业为主 D.城市,房屋整齐
C
二、非选择题
14.(跨学科·历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茶树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 ℃。冬春季茶叶抗寒性差,低于5 ℃时,停止生长;夏季生长期忌干热,高于40 ℃时容易死亡。
材料二:“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普洱产茶,藏区产马,形成连接普洱、丽江、拉萨等地的滇藏茶马古道。
材料三:图6为滇藏茶马古道示意图。
图6
(1)说出滇藏茶马古道中的“滇”所指的省级行政区域及藏区主要的少数民族。(4分)
云南省;藏族。
(2)说出滇藏茶马古道穿越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的山脉及沿途多发的地质灾害类型。(4分)
横断山脉;地震、滑坡、泥石流。
(3)分析普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利于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纬度较低,且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因此一年四季气候比较温和,适宜茶树生长。
(4)分析滇藏茶马古道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主要原因。(6分)
①沿线地区地形崎岖,谷地相对平坦,有利于通行;②谷地地势较低,气候条件良好;③该路段为商贸通道,沿线谷地多聚落,有利于商贸活动的开展以及物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