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20:45:29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告诫 雾霭 水幕 千军万马
B.蜂窝 俯视 弛骋 推推搡搡
C.采虹 霎时 迂回 浪沫横溢
D.凝重 横跨 石壁 前乎后拥
2.下列有关《 壶口瀑布 》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B.本文作者梁衡,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一叹》等。
C.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D.作者在文中不仅细致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很自然地想到了人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转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3.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比喻)
B.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比喻)
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拟人)
D.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夸张)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敌人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可遏。
B.这部电影的场面很壮观,攻击时千军万马一拥而上,真是扣人心弦。
C.他为官清廉,到任何地方调查都不喜欢前呼后拥。
D.自习室非常安静,他不小心把铅笔掉在地上,尽管声音很轻但听得很清楚,震耳欲聋的。
二、语言表达
6.《壶口瀑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壶口瀑布。请你至少选择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河流的文字,80字左右。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龙湖游记
①踏上小艇,在清湛湛的湖面上划行,一缕缕清凉湿润的风迎面拂过,顿时把满身三伏酷暑的溽热荡涤干净,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是一种期待里的舒服。我似乎还不尽兴,忍不住撩起水来,搓洗了胳膊又搓洗了脸,便融入这水天一色的湖了。
②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高原、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然而,这确凿是湖。
③后来我不再发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了。湖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蒲苇,小艇在蒲苇丛中的狭窄水道上缓缓划行,不时有鸟儿从蒲苇丛中飞出,又有鸟儿飞落其中,偶尔能听到幼雏混乱一团的叫声,可以猜想是争夺食物的颇为激烈的本能的叫声。无法想象,这茂密的蒲苇丛里,有多少双鸟儿在自由地繁衍后代。这种鸟儿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的家乡灞河边的蒲苇丛是它们的福地,叫声不大优美,是比较单调的“呱呱呱”的粗声,当地人就因这种叫声将其称作“苇呱呱鸟”。一个“苇”字,表明了它们生存繁衍的独特领地——苇丛。这湖里的苇丛更是难得的一方自由领地了,不担心安全,没有如曾经的我一样捣乱的孩童掏取鸟蛋。
④在蒲苇丛里相间着的大块水面上,有通体白亮的鹭鸶悠然浮游,它们总是成双成对,一会儿游远了,一会儿又聚拢并行了。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还有几只野鸭,显然缺乏鹭鸶的优雅风度,却洋溢着活泼的天性,不时把头伸入水中又冒出来,争前恐后,左右穿梭,自然都是在水里捕捉小鱼小虾等食物。几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从空中掠过,有一种鸟背上是一抹鲜艳的红色,瞬间就消失了。
⑤小艇从蒲苇丛中出来,又进入野生的荷花丛中。许是得了这好水和好水下的好泥的滋养,硕大的荷叶遮罩着水面,红色白色粉红粉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开放的荷花和含苞待放的花蕾都硕大得出奇。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水面上,真有仙境里的沉醉了。我便想到,无论茂密的苇丛,无论花香扑鼻的荷花丛,当是适宜所有职业所有年龄的男女驾舟散漫的好去处。进入苇丛和荷花丛中,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
⑥直到我如此沉迷的时候,仍然不敢相信这一方好水是在河南淮阳大地上。不单是我孤陋寡闻,还在我多年来偏颇的心性,以为和我住得相邻的省份大同小异,就把兴趣偏向于那些自然景观奇特的边远地域——大漠荒原、海洋冰山、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野狼游走的草原、寸草不生蠓虫难觅且被视为生命禁区的盐湖……此刻,我甚至有某种懊悔,竟不知和我相邻的中原河南淮阳,有这样一方好水——龙湖。
⑦湖以龙命名,也是这一方好水所系的悠远到神话时代的神秘历史。传说伏羲从我的家乡渭河来到这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神农氏也在这里教民稼穑;陈胜在这儿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更有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苏轼等都留下不朽诗篇。让我尤为惊喜的收获,是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这龙湖在夏代称为陈,到西周时,在龙湖上建城立国为陈国。随之以国名为姓氏,便有了陈姓,十多年前我在广州的陈氏家谱园里获悉,陈氏源自舜的后裔所在的陈国,却不知具体方位,今天竟然一脚踏进陈姓始祖所在的陈国的门槛了,无意间完成了一次最久远的寻根,顿然觉得和淮阳亲近到有亲情相系了。
⑧龙湖有好水,《诗经·陈风》有赞美龙湖的诗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兰……彼泽之陂,有蒲菡萏……”龙湖上这些水生花草能写进《诗经》,可以猜,断,肯定是这龙湖的风景激发了作者的诗兴,留下这生动的诗章。我在龙湖蒲苇丛中的忘情和沉醉,和几千年前《诗经·陈风》的作者相通,只是我笨拙,吟咏不出一首诗来,仅留笔记一篇,聊以尽兴。
(有删改)
7.文中让作者产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的原因是什么?
8.请对第④段的描写进行赏析。
9.从全文看,作者赞美龙湖的理由是什么?
10.文章最后用诗歌结尾的好处是什么?
四、写作题
11.(2024八下·衡阳开学考)小传写作形式多样,有的正统,有的幽默,有的诙谐,有的俏皮,不一而足。请参考“小贴士”的提示,给自己也写一则小传。150—200字。
小贴士 ①可以介绍外貌、籍贯、家庭组成等基本情况 ②不要面面俱到,结合个人主要经历,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集中表现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特点、行事风格等,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③可以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语言要幽默生动,富有表现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无误;B.弛→驰。C.采→彩。D.乎→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积累。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各项中成语的词义判断字义,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CD正确。B《千年一叹》的作者是余秋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3.【答案】D
【知识点】比喻;拟人;夸张
【解析】【分析】ABC正确。D该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水”是本体,“席”是喻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
4.【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这个语段是在讲中国画的特点,⑤引出下文放句首,排除选项AD。接着讲中国的特点,就是④。③举例说明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特点,③在④后。②讲《李白行吟图》线条的特点,在③后。排除C,答案是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5.【答案】D
【知识点】易与普通词语重复的词语
【解析】【分析】D项“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与前面的语境“声音很轻”相矛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6.【答案】示例:门前的一条小河,窄的地方,潺潺作响,搭上几块石头,便可越过;宽的地方,像一泓深潭,晶莹碧透。到了夜晚,银色的月光洒向暗绿色的河面,月亮倒映在流动的水面上,变成一条闪烁的银色光带。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小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一段描写某一河流的文字,突出它的特点。比如写黄河某一河段,作答时首先要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把“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声势浩大”等作为文段的中心内容;然后进行具体描写时要注意从人的不同感官的角度入手,全方面展示黄河的魅力。为增加文采,可以选择恰当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等,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故答案为:示例:门前的一条小河,窄的地方,潺潺作响,搭上几块石头,便可越过;宽的地方,像一泓深潭,晶莹碧透。到了夜晚,银色的月光洒向暗绿色的河面,月亮倒映在流动的水面上,变成一条闪烁的银色光带。
【点评】这是一篇小作文训练,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写好作文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明确中心,选好材料;然后以突出景物的特点为目的,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可以选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同时还要注意字数方面的要求。
【答案】7.从水的角度:水天均蓝(无边无际,水天相接)。从作者的角度:只熟悉高原和坡岭。
8.运用一系列动词(或动作描写),渲染了温馨和谐的氛围,表现了水面上的小动物们充满生机、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龙湖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9.①景色美,充满生机和活力;②荡涤心胸,给人以娴静和爽快之感(或激发灵感、诗兴);③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陈姓氏族的源头。
10.总结全文;把对富有生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龙湖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动作描写;引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3)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4)本题考查理解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7.根据第②段“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可知水天一色(无边无际,水天相接)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高原、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可知产生错觉的原因还与作者的习惯和意识有关。
故答案为: 从水的角度:水天均蓝(无边无际,水天相接)。从作者的角度:只熟悉高原和坡岭。
8.本题考查对文段的赏析能力。作答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此段文字主要描写了鹭鸶和野鸭两种动物。对鹭鸶的描写,作者选取了一个细节,就是一只鹭鸶落到另一只身上的画面,运用了“张开”“跃起”“落”“滑落”“抖”等一系列的动词,展示了鹭鸶悠闲自得的生活。对野鸭的描写,展现了其争先恐后、左右穿梭的画面。第④段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龙湖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一系列动词(或动作描写),渲染了温馨和谐的氛围,表现了水面上的小动物们充满生机、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龙湖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从第②—④段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此地景色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从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此地“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从第⑦⑧两段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此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
故答案为: ①景色美,充满生机和活力;②荡涤心胸,给人以娴静和爽快之感(或激发灵感、诗兴);③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陈姓氏族的源头。
10.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结尾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深化主旨。而引用诗词的作用则往往是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采。此文最后用诗歌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前文相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借用《诗经·陈风》中的诗章,表达对龙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引用诗歌起到了深化主题、丰富文化内涵、增加文采的作用。
故答案为: 总结全文;把对富有生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龙湖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11.【答案】【参考例文】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女生。目测身高一米五左右,在班上属中等个头,皮肤白皙,留着齐耳短发,总是穿着中规中矩的校服,从来不佩戴小饰品。她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游位置,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比赛,没有获得过一丁点儿的荣誉。老师常说她的学习能力并不差,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自制力。她给自己写了一则座右铭:想在偷懒时克制自己,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想在贪玩时告诉自己,把时间用在阅读上;想在松懈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天天有进步。加油吧!这个人是谁?就是我自己——李佳妮。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给字写一篇小传。这则小传的最大特色是真实,把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的真实心理写了出来。虽看似普通,却不甘心普通,内心住着一个不服输的自己。这大概是青春期所有孩子的共同特点。唯有真实,才有真情;唯有真情,才会感人。
【参考例文】: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女生。目测身高一米五左右,在班上属中等个头,皮肤白皙,留着齐耳短发,总是穿着中规中矩的校服,从来不佩戴小饰品。她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游位置,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比赛,没有获得过一丁点儿的荣誉。老师常说她的学习能力并不差,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自制力。她给自己写了一则座右铭:想在偷懒时克制自己,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想在贪玩时告诉自己,把时间用在阅读上;想在松懈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天天有进步。加油吧!这个人是谁?就是我自己——李佳妮。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告诫 雾霭 水幕 千军万马
B.蜂窝 俯视 弛骋 推推搡搡
C.采虹 霎时 迂回 浪沫横溢
D.凝重 横跨 石壁 前乎后拥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无误;B.弛→驰。C.采→彩。D.乎→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积累。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各项中成语的词义判断字义,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2.下列有关《 壶口瀑布 》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B.本文作者梁衡,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一叹》等。
C.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D.作者在文中不仅细致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很自然地想到了人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转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答案】B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CD正确。B《千年一叹》的作者是余秋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3.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比喻)
B.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比喻)
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拟人)
D.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夸张)
【答案】D
【知识点】比喻;拟人;夸张
【解析】【分析】ABC正确。D该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水”是本体,“席”是喻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这个语段是在讲中国画的特点,⑤引出下文放句首,排除选项AD。接着讲中国的特点,就是④。③举例说明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特点,③在④后。②讲《李白行吟图》线条的特点,在③后。排除C,答案是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敌人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可遏。
B.这部电影的场面很壮观,攻击时千军万马一拥而上,真是扣人心弦。
C.他为官清廉,到任何地方调查都不喜欢前呼后拥。
D.自习室非常安静,他不小心把铅笔掉在地上,尽管声音很轻但听得很清楚,震耳欲聋的。
【答案】D
【知识点】易与普通词语重复的词语
【解析】【分析】D项“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与前面的语境“声音很轻”相矛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二、语言表达
6.《壶口瀑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壶口瀑布。请你至少选择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河流的文字,80字左右。
【答案】示例:门前的一条小河,窄的地方,潺潺作响,搭上几块石头,便可越过;宽的地方,像一泓深潭,晶莹碧透。到了夜晚,银色的月光洒向暗绿色的河面,月亮倒映在流动的水面上,变成一条闪烁的银色光带。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小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一段描写某一河流的文字,突出它的特点。比如写黄河某一河段,作答时首先要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把“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声势浩大”等作为文段的中心内容;然后进行具体描写时要注意从人的不同感官的角度入手,全方面展示黄河的魅力。为增加文采,可以选择恰当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等,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故答案为:示例:门前的一条小河,窄的地方,潺潺作响,搭上几块石头,便可越过;宽的地方,像一泓深潭,晶莹碧透。到了夜晚,银色的月光洒向暗绿色的河面,月亮倒映在流动的水面上,变成一条闪烁的银色光带。
【点评】这是一篇小作文训练,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写好作文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明确中心,选好材料;然后以突出景物的特点为目的,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可以选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同时还要注意字数方面的要求。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龙湖游记
①踏上小艇,在清湛湛的湖面上划行,一缕缕清凉湿润的风迎面拂过,顿时把满身三伏酷暑的溽热荡涤干净,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是一种期待里的舒服。我似乎还不尽兴,忍不住撩起水来,搓洗了胳膊又搓洗了脸,便融入这水天一色的湖了。
②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高原、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然而,这确凿是湖。
③后来我不再发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了。湖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蒲苇,小艇在蒲苇丛中的狭窄水道上缓缓划行,不时有鸟儿从蒲苇丛中飞出,又有鸟儿飞落其中,偶尔能听到幼雏混乱一团的叫声,可以猜想是争夺食物的颇为激烈的本能的叫声。无法想象,这茂密的蒲苇丛里,有多少双鸟儿在自由地繁衍后代。这种鸟儿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的家乡灞河边的蒲苇丛是它们的福地,叫声不大优美,是比较单调的“呱呱呱”的粗声,当地人就因这种叫声将其称作“苇呱呱鸟”。一个“苇”字,表明了它们生存繁衍的独特领地——苇丛。这湖里的苇丛更是难得的一方自由领地了,不担心安全,没有如曾经的我一样捣乱的孩童掏取鸟蛋。
④在蒲苇丛里相间着的大块水面上,有通体白亮的鹭鸶悠然浮游,它们总是成双成对,一会儿游远了,一会儿又聚拢并行了。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还有几只野鸭,显然缺乏鹭鸶的优雅风度,却洋溢着活泼的天性,不时把头伸入水中又冒出来,争前恐后,左右穿梭,自然都是在水里捕捉小鱼小虾等食物。几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从空中掠过,有一种鸟背上是一抹鲜艳的红色,瞬间就消失了。
⑤小艇从蒲苇丛中出来,又进入野生的荷花丛中。许是得了这好水和好水下的好泥的滋养,硕大的荷叶遮罩着水面,红色白色粉红粉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开放的荷花和含苞待放的花蕾都硕大得出奇。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水面上,真有仙境里的沉醉了。我便想到,无论茂密的苇丛,无论花香扑鼻的荷花丛,当是适宜所有职业所有年龄的男女驾舟散漫的好去处。进入苇丛和荷花丛中,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
⑥直到我如此沉迷的时候,仍然不敢相信这一方好水是在河南淮阳大地上。不单是我孤陋寡闻,还在我多年来偏颇的心性,以为和我住得相邻的省份大同小异,就把兴趣偏向于那些自然景观奇特的边远地域——大漠荒原、海洋冰山、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野狼游走的草原、寸草不生蠓虫难觅且被视为生命禁区的盐湖……此刻,我甚至有某种懊悔,竟不知和我相邻的中原河南淮阳,有这样一方好水——龙湖。
⑦湖以龙命名,也是这一方好水所系的悠远到神话时代的神秘历史。传说伏羲从我的家乡渭河来到这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神农氏也在这里教民稼穑;陈胜在这儿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更有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苏轼等都留下不朽诗篇。让我尤为惊喜的收获,是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这龙湖在夏代称为陈,到西周时,在龙湖上建城立国为陈国。随之以国名为姓氏,便有了陈姓,十多年前我在广州的陈氏家谱园里获悉,陈氏源自舜的后裔所在的陈国,却不知具体方位,今天竟然一脚踏进陈姓始祖所在的陈国的门槛了,无意间完成了一次最久远的寻根,顿然觉得和淮阳亲近到有亲情相系了。
⑧龙湖有好水,《诗经·陈风》有赞美龙湖的诗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兰……彼泽之陂,有蒲菡萏……”龙湖上这些水生花草能写进《诗经》,可以猜,断,肯定是这龙湖的风景激发了作者的诗兴,留下这生动的诗章。我在龙湖蒲苇丛中的忘情和沉醉,和几千年前《诗经·陈风》的作者相通,只是我笨拙,吟咏不出一首诗来,仅留笔记一篇,聊以尽兴。
(有删改)
7.文中让作者产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的原因是什么?
8.请对第④段的描写进行赏析。
9.从全文看,作者赞美龙湖的理由是什么?
10.文章最后用诗歌结尾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7.从水的角度:水天均蓝(无边无际,水天相接)。从作者的角度:只熟悉高原和坡岭。
8.运用一系列动词(或动作描写),渲染了温馨和谐的氛围,表现了水面上的小动物们充满生机、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龙湖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9.①景色美,充满生机和活力;②荡涤心胸,给人以娴静和爽快之感(或激发灵感、诗兴);③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陈姓氏族的源头。
10.总结全文;把对富有生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龙湖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动作描写;引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3)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4)本题考查理解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7.根据第②段“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可知水天一色(无边无际,水天相接)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高原、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可知产生错觉的原因还与作者的习惯和意识有关。
故答案为: 从水的角度:水天均蓝(无边无际,水天相接)。从作者的角度:只熟悉高原和坡岭。
8.本题考查对文段的赏析能力。作答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此段文字主要描写了鹭鸶和野鸭两种动物。对鹭鸶的描写,作者选取了一个细节,就是一只鹭鸶落到另一只身上的画面,运用了“张开”“跃起”“落”“滑落”“抖”等一系列的动词,展示了鹭鸶悠闲自得的生活。对野鸭的描写,展现了其争先恐后、左右穿梭的画面。第④段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龙湖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一系列动词(或动作描写),渲染了温馨和谐的氛围,表现了水面上的小动物们充满生机、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龙湖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从第②—④段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此地景色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从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此地“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从第⑦⑧两段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此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
故答案为: ①景色美,充满生机和活力;②荡涤心胸,给人以娴静和爽快之感(或激发灵感、诗兴);③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陈姓氏族的源头。
10.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结尾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深化主旨。而引用诗词的作用则往往是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采。此文最后用诗歌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前文相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借用《诗经·陈风》中的诗章,表达对龙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引用诗歌起到了深化主题、丰富文化内涵、增加文采的作用。
故答案为: 总结全文;把对富有生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龙湖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四、写作题
11.(2024八下·衡阳开学考)小传写作形式多样,有的正统,有的幽默,有的诙谐,有的俏皮,不一而足。请参考“小贴士”的提示,给自己也写一则小传。150—200字。
小贴士 ①可以介绍外貌、籍贯、家庭组成等基本情况 ②不要面面俱到,结合个人主要经历,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集中表现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特点、行事风格等,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③可以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语言要幽默生动,富有表现力
【答案】【参考例文】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女生。目测身高一米五左右,在班上属中等个头,皮肤白皙,留着齐耳短发,总是穿着中规中矩的校服,从来不佩戴小饰品。她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游位置,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比赛,没有获得过一丁点儿的荣誉。老师常说她的学习能力并不差,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自制力。她给自己写了一则座右铭:想在偷懒时克制自己,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想在贪玩时告诉自己,把时间用在阅读上;想在松懈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天天有进步。加油吧!这个人是谁?就是我自己——李佳妮。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给字写一篇小传。这则小传的最大特色是真实,把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的真实心理写了出来。虽看似普通,却不甘心普通,内心住着一个不服输的自己。这大概是青春期所有孩子的共同特点。唯有真实,才有真情;唯有真情,才会感人。
【参考例文】: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女生。目测身高一米五左右,在班上属中等个头,皮肤白皙,留着齐耳短发,总是穿着中规中矩的校服,从来不佩戴小饰品。她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游位置,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比赛,没有获得过一丁点儿的荣誉。老师常说她的学习能力并不差,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自制力。她给自己写了一则座右铭:想在偷懒时克制自己,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想在贪玩时告诉自己,把时间用在阅读上;想在松懈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天天有进步。加油吧!这个人是谁?就是我自己——李佳妮。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