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课件(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课件(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4 07:32:06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8、始终眷念着祖国(刘敬智)
学科:语文 备课组:初二语文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自学探究为主,引导为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钱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四、师生互动交流
1、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有关成语,例如: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等。
2、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3、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五、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一(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二(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
(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六、当堂训练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七、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
课后练习二。
八、教学后记
(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进行正确地引导。让学生谈自己的理想。)

课件27张PPT。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清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始终眷恋着祖国 “谁怜爱国千行泪”
“一寸山河一寸金”
在中华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他们用他们的一腔热血共同铸建起了我们中华民族铁的脊梁。始终眷恋着祖国中国人民的骄傲——钱学森认识钱学森高度的赞誉 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始终眷恋着祖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钱学森它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钱学森和妻子蒋英在授予荣誉称号仪式上。始终眷恋着祖国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词,高度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始终眷恋着祖国走近钱学森一.拜师求学,初显锋芒。“上海交通大学”“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拜读于”名师、“获博士学位” 始终眷恋着祖国钱学森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 冯 · 卡 门 教 授始终眷恋着祖国始终眷恋着祖国获得博士学位(航空和数学)——学位的最高一级1939年,28岁时。始终眷恋着祖国  你从钱学森的求学之路可以看出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吗?二.海外扬名  难忘祖国始终眷恋着祖国  请找出钱学森在美国创业所取得的成就。1.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2.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被委任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3.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始终眷恋着祖国5.被世界公认为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4.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与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 。钱学森冯·卡门始终眷恋着祖国  虽然钱学森在美国成绩辉煌,待遇丰厚,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心中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他能顺利的回来吗?三.决心回国
  饱受折磨 始终眷恋着祖国我们先来看看美国一位海军次长听到钱学森想要回国时的反映.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大为震惊从海军次长的话语我们可以想象钱学森的回国之路将会如何的艰辛。始终眷恋着祖国思考: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始终眷恋着祖国2.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始终眷恋着祖国 一是美国移民局的阻挠 二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三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 。始终眷恋着祖国3.为了回国,钱学森经历了来自美国的哪些阻力?⑴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⑵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⑶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⑷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始终眷恋着祖国4.这种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做了那些回国的准备?  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 四.求助祖国
 胜利归来始终眷恋着祖国
1955年钱学森一家乘克莱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 6月写信,9月回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提示:始终眷恋着祖国启发: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你知道哪些,介绍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始终眷恋着祖国小结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写作特点:1.内容:始终眷恋着祖国明线:以时间为线索:
拜师求学 创业辉煌
饱受折磨 胜利归来  (1).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暗线: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2).选材精当,有详有略。始终眷恋着祖国  以“假如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想法。作业:始终眷恋着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