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壕( ) 吏( ) 邺( )
逾( ) 戍( ) 妪( )
幽咽( )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一丈绫( )
叱牛( )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大庇( ) 突兀( )
2.文学常识填空。
(1)《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 “三别”之一。“三吏”除《石壕吏》外,还包括 、 ;“三别”包括 、 、 。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零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备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 ,自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 ”。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卖炭翁》是组诗《 》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 ,字 ,号 ,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 运动,世称“元白”,与 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 叱: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 直:
二、默写
5.(2023八下·遂川期末)补写出文段中的空缺部分。
人生的艰辛,非亲历者不能体会, “ , ”(《卖炭翁》)的矛盾心酸,只有生计艰难、衣不御寒的卖炭老者才能体会,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尽管饱受磨难,我们也应像陆游笔下的梅花,拥有 “ , ”(《卜算子·咏梅》)的坚贞自守、不改本色的品质,更要有杜甫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博大胸怀和济世情怀。
三、语言表达
6.(2024八下·石林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8月24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老赖”(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此项规定出台以前,“老赖”只受乘坐飞机、火车软卧和轮船二等舱的限制,可以说,最高法新规的出台,进一步收紧了对“老赖”出行的限制,也明确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只要厚脸皮“老赖”就可以过好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让其行为付出法律代价,并在现实生活中举步维艰,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既是对“老赖”包括可能有潜在侥幸心理人员的震慑,也是对社会良好诚信风气的重塑和保护。
对老赖的姑息,就是对诚信的线路。有了这个规矩出现,让“老赖”不敢赖、不想赖、不能赖:让讹人者,不敢讹、不想讹、不能讹。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四、综合题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7.请你从称号、朝代、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唐代伟大诗人杜甫。
8.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课本剧,请你设计一个情节或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
五、诗歌鉴赏
(2023八下·北京期末)阅读《卖炭翁》,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这首叙事诗先讲述了卖炭老人"伐薪烧炭"和驾车运炭的经历,接着写了老人“卖炭得钱”的期望破灭之时 的心情,揭露了当时 的社会现实。
10.诗中对卖炭老人的外貌、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1.老妇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
12.请你赏析“独与老翁别”一句中的“独”字一词的表达效果。
六、微写作
13.(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请你为“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拟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开场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háo;lì;yè;yú;shù;yù;yè;xīn;bìn;niǎn;zhé;chì;líng;chì;chóng;juàn;ào;bì;wù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逾”读作“ yú ”不要误读为“yù”;“戍”读作“ shù ”,不要误读为“xū”;“幽咽”读作“ yè ”,不要误读做“yàn”;“塘坳”不要误读为“niù”.
故答案为:háo;lì;yè;yú;shù;yù;yè;xīn;bìn;niǎn;zhé;chì;líng;chì;chóng;juàn;ào;bì;wù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答案】(1)《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
(3)新乐府;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新乐府;刘禹锡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 “三别”之一。“三吏”除《石壕吏》外,还包括《新安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零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备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⑶ 《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故答案为:⑴《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⑵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
⑶新乐府;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新乐府;刘禹锡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答案】(1)对偶
(2)设问
(3)比喻
【知识点】比喻;对偶;设问
【解析】【分析】(1)是典型的对偶句,两句诗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对称。
(2)自问自答,是典型的设问句。
(3)“雨脚如麻未断绝”: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使用了典型的比喻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对偶;(2)设问;(3)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熟悉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判断。
4.【答案】(1)木柴
(2)灰白
(3)谋求、需求
(4)轻快的样子
(5)指皇帝的命令
(6)调转;吆喝
(7)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挂;同“值”,价钱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解释时还要注意古汉语的语义变化,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故答案为:(1)木柴;
(2)灰白;
(3)谋求、需求;
(4)轻快的样子;
(5)指皇帝的命令;
(6)调转;吆喝;
(7)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挂;同“值”,价钱;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5.【答案】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卜算子·咏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
【解析】【分析】注意按要求默写对应的句子,并且要记牢,不能加字漏字或写错别字,注意”忧“”炭“” 贱 “”零“”碾“”兀“”吾“”庐“”亦“等词语的书写。
故答案: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点评】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熟背所学的古诗文,理解含义,把握意蕴,还要学会正确书写,牢记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像这类古诗文的默写要做到: 1.整体背诵。2.反复默写。3.理解大意,把握细节。首先保证会背,然后落实每一个字。
6.【答案】“老赖”乘高铁受限制。
【知识点】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解答此题,先读懂新闻内容,再抓住关键语句“最高法新规的出台,进一步收紧了对‘老赖’出行的限制”进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老赖”乘高铁受限制。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答案】7.示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8.示例:深秋季节,北风呼呼地刮着,漫卷着地上的枯黄落叶。这时,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那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大地上。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头发散乱,脸上布满皱纹,皱纹很深,里面还夹着一些泥垢,一双眼睛暗淡无光。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语言得体;语言连贯;名人事迹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著名诗人相关信息的积累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2)本题考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象。
7.杜甫,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为”三吏“,《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为“三别”。
作品多集于《杜工部集》。
故答案为:示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8.情节或画面可从诗歌内容的翻译着手,融入自己的想象,语言通顺即可。示例:那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秋风象魔鬼似得号叫着,虽不象寒风那样刺骨,但也足以让人浑身颤栗了。就在这一天,年老的杜甫辛辛苦苦盖起来的小茅草屋,被风刮得不象样子,屋顶上的茅草都被刮走了。他托着瘦弱的身体,到处去捡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但是村里的孩子比他抢先一步,抱着茅草跑进树林里。他只好上前去要:“好宝宝,把茅草还给我,爷爷给你们讲故事。”但那些孩子理也不理他,用眼瞟了他一下就跑了。气得老人浑身发抖,破口大嚷起来:“你们这帮小孩子,看我不找到你们家去——”,就这样累得他气喘吁吁,唇干舌燥,只好倚着那磨得很光滑的拐杖,暗自叹息着。
故答案为:示例:深秋季节,北风呼呼地刮着,漫卷着地上的枯黄落叶。这时,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那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大地上。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头发散乱,脸上布满皱纹,皱纹很深,里面还夹着一些泥垢,一双眼睛暗淡无光。
【答案】9.悲愤、或绝望;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
10.示例一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的外外貌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示例三
“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卖炭翁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作品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其次,也可以通过寻找关键词句判断。如:题干的关键词“ 可怜 ”、“ 心忧 ”写出了卖炭翁悲惨的遭遇。“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了当时对劳动人民的压迫。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首先提取句子中的动词,然后描述描写的过程即可。人物描写的答题格式:1、这几个字、词、句,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状态;2、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9.关键词“ 可怜 ”、“ 心忧 ” 写出了卖炭翁悲惨的遭遇和绝望无奈的心情。“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了炭的价值低,反映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压迫。
故答案为:
第1空、悲愤、或绝望 ;第2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
10.题干关键词是“外貌、心理、动作描写”,首先提取作品里的关键句,“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晓驾炭车辗冰辙 ” 。这几处人物描写,准确写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
故答案为:示例一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的外外貌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示例三
“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
【答案】11.征兵的差役夜里捉人补充兵力,老妇人应征去战场,舍己为家人。
12.独”字一词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揭示了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11.在翻译的基础上理解诗句。诗句的意思是: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可以这样理解:在家里三个儿子奔赴战场、两个儿子战死的情况下,面对国家的征兵,老妇主动提出要去战场,进而保全自己的丈夫、儿媳等人,可以看出她舍己为家人。
故答案为: 征兵的差役夜里捉人补充兵力,老妇人应征去战场,舍己为家人。
12.独与老翁别:只和老翁告别。“独”突出这里只有老翁,没有老妇了,引发读者的联想,老妇已经被带去战场了。一个“独”字,写出了老翁和作者的痛苦心情,揭示了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故答案为: 独”字一词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揭示了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13.【答案】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漫步古诗苑,感悟诗词美,中华诗词是流淌于我们血脉之中的精粹,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感悟情怀,习得文人风骨,今天,让我们一起吟诵诗词,感悟古人情致。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 我们应当形象地描绘了参与诗词大会的过程,就像在古诗的园林中漫步,富有诗意和美感。
故答案为: 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漫步古诗苑,感悟诗词美,中华诗词是流淌于我们血脉之中的精粹,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感悟情怀,习得文人风骨,今天,让我们一起吟诵诗词,感悟古人情致。
【点评】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壕( ) 吏( ) 邺( )
逾( ) 戍( ) 妪( )
幽咽( )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一丈绫( )
叱牛( )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大庇( ) 突兀( )
【答案】háo;lì;yè;yú;shù;yù;yè;xīn;bìn;niǎn;zhé;chì;líng;chì;chóng;juàn;ào;bì;wù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逾”读作“ yú ”不要误读为“yù”;“戍”读作“ shù ”,不要误读为“xū”;“幽咽”读作“ yè ”,不要误读做“yàn”;“塘坳”不要误读为“niù”.
故答案为:háo;lì;yè;yú;shù;yù;yè;xīn;bìn;niǎn;zhé;chì;líng;chì;chóng;juàn;ào;bì;wù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文学常识填空。
(1)《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 “三别”之一。“三吏”除《石壕吏》外,还包括 、 ;“三别”包括 、 、 。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零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备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 ,自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 ”。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卖炭翁》是组诗《 》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 ,字 ,号 ,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 运动,世称“元白”,与 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答案】(1)《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
(3)新乐府;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新乐府;刘禹锡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 “三别”之一。“三吏”除《石壕吏》外,还包括《新安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零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备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⑶ 《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故答案为:⑴《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⑵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
⑶新乐府;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新乐府;刘禹锡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答案】(1)对偶
(2)设问
(3)比喻
【知识点】比喻;对偶;设问
【解析】【分析】(1)是典型的对偶句,两句诗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对称。
(2)自问自答,是典型的设问句。
(3)“雨脚如麻未断绝”: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使用了典型的比喻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对偶;(2)设问;(3)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熟悉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判断。
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 叱: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 直:
【答案】(1)木柴
(2)灰白
(3)谋求、需求
(4)轻快的样子
(5)指皇帝的命令
(6)调转;吆喝
(7)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挂;同“值”,价钱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解释时还要注意古汉语的语义变化,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故答案为:(1)木柴;
(2)灰白;
(3)谋求、需求;
(4)轻快的样子;
(5)指皇帝的命令;
(6)调转;吆喝;
(7)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挂;同“值”,价钱;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二、默写
5.(2023八下·遂川期末)补写出文段中的空缺部分。
人生的艰辛,非亲历者不能体会, “ , ”(《卖炭翁》)的矛盾心酸,只有生计艰难、衣不御寒的卖炭老者才能体会,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尽管饱受磨难,我们也应像陆游笔下的梅花,拥有 “ , ”(《卜算子·咏梅》)的坚贞自守、不改本色的品质,更要有杜甫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博大胸怀和济世情怀。
【答案】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卜算子·咏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
【解析】【分析】注意按要求默写对应的句子,并且要记牢,不能加字漏字或写错别字,注意”忧“”炭“” 贱 “”零“”碾“”兀“”吾“”庐“”亦“等词语的书写。
故答案: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点评】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熟背所学的古诗文,理解含义,把握意蕴,还要学会正确书写,牢记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像这类古诗文的默写要做到: 1.整体背诵。2.反复默写。3.理解大意,把握细节。首先保证会背,然后落实每一个字。
三、语言表达
6.(2024八下·石林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8月24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老赖”(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此项规定出台以前,“老赖”只受乘坐飞机、火车软卧和轮船二等舱的限制,可以说,最高法新规的出台,进一步收紧了对“老赖”出行的限制,也明确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只要厚脸皮“老赖”就可以过好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让其行为付出法律代价,并在现实生活中举步维艰,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既是对“老赖”包括可能有潜在侥幸心理人员的震慑,也是对社会良好诚信风气的重塑和保护。
对老赖的姑息,就是对诚信的线路。有了这个规矩出现,让“老赖”不敢赖、不想赖、不能赖:让讹人者,不敢讹、不想讹、不能讹。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答案】“老赖”乘高铁受限制。
【知识点】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解答此题,先读懂新闻内容,再抓住关键语句“最高法新规的出台,进一步收紧了对‘老赖’出行的限制”进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老赖”乘高铁受限制。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四、综合题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7.请你从称号、朝代、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唐代伟大诗人杜甫。
8.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课本剧,请你设计一个情节或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
【答案】7.示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8.示例:深秋季节,北风呼呼地刮着,漫卷着地上的枯黄落叶。这时,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那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大地上。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头发散乱,脸上布满皱纹,皱纹很深,里面还夹着一些泥垢,一双眼睛暗淡无光。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语言得体;语言连贯;名人事迹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著名诗人相关信息的积累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2)本题考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象。
7.杜甫,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为”三吏“,《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为“三别”。
作品多集于《杜工部集》。
故答案为:示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8.情节或画面可从诗歌内容的翻译着手,融入自己的想象,语言通顺即可。示例:那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秋风象魔鬼似得号叫着,虽不象寒风那样刺骨,但也足以让人浑身颤栗了。就在这一天,年老的杜甫辛辛苦苦盖起来的小茅草屋,被风刮得不象样子,屋顶上的茅草都被刮走了。他托着瘦弱的身体,到处去捡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但是村里的孩子比他抢先一步,抱着茅草跑进树林里。他只好上前去要:“好宝宝,把茅草还给我,爷爷给你们讲故事。”但那些孩子理也不理他,用眼瞟了他一下就跑了。气得老人浑身发抖,破口大嚷起来:“你们这帮小孩子,看我不找到你们家去——”,就这样累得他气喘吁吁,唇干舌燥,只好倚着那磨得很光滑的拐杖,暗自叹息着。
故答案为:示例:深秋季节,北风呼呼地刮着,漫卷着地上的枯黄落叶。这时,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那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大地上。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头发散乱,脸上布满皱纹,皱纹很深,里面还夹着一些泥垢,一双眼睛暗淡无光。
五、诗歌鉴赏
(2023八下·北京期末)阅读《卖炭翁》,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这首叙事诗先讲述了卖炭老人"伐薪烧炭"和驾车运炭的经历,接着写了老人“卖炭得钱”的期望破灭之时 的心情,揭露了当时 的社会现实。
10.诗中对卖炭老人的外貌、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答案】9.悲愤、或绝望;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
10.示例一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的外外貌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示例三
“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卖炭翁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作品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其次,也可以通过寻找关键词句判断。如:题干的关键词“ 可怜 ”、“ 心忧 ”写出了卖炭翁悲惨的遭遇。“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了当时对劳动人民的压迫。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首先提取句子中的动词,然后描述描写的过程即可。人物描写的答题格式:1、这几个字、词、句,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状态;2、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9.关键词“ 可怜 ”、“ 心忧 ” 写出了卖炭翁悲惨的遭遇和绝望无奈的心情。“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了炭的价值低,反映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压迫。
故答案为:
第1空、悲愤、或绝望 ;第2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
10.题干关键词是“外貌、心理、动作描写”,首先提取作品里的关键句,“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晓驾炭车辗冰辙 ” 。这几处人物描写,准确写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
故答案为:示例一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的外外貌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示例三
“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
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1.老妇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
12.请你赏析“独与老翁别”一句中的“独”字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1.征兵的差役夜里捉人补充兵力,老妇人应征去战场,舍己为家人。
12.独”字一词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揭示了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11.在翻译的基础上理解诗句。诗句的意思是: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可以这样理解:在家里三个儿子奔赴战场、两个儿子战死的情况下,面对国家的征兵,老妇主动提出要去战场,进而保全自己的丈夫、儿媳等人,可以看出她舍己为家人。
故答案为: 征兵的差役夜里捉人补充兵力,老妇人应征去战场,舍己为家人。
12.独与老翁别:只和老翁告别。“独”突出这里只有老翁,没有老妇了,引发读者的联想,老妇已经被带去战场了。一个“独”字,写出了老翁和作者的痛苦心情,揭示了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故答案为: 独”字一词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揭示了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六、微写作
13.(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请你为“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拟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开场白。
【答案】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漫步古诗苑,感悟诗词美,中华诗词是流淌于我们血脉之中的精粹,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感悟情怀,习得文人风骨,今天,让我们一起吟诵诗词,感悟古人情致。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 我们应当形象地描绘了参与诗词大会的过程,就像在古诗的园林中漫步,富有诗意和美感。
故答案为: 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漫步古诗苑,感悟诗词美,中华诗词是流淌于我们血脉之中的精粹,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感悟情怀,习得文人风骨,今天,让我们一起吟诵诗词,感悟古人情致。
【点评】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