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基础检测卷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sī lǚ táo zuì shàn zāi qín xián
zú yǐ jǐn qí kào pǔ péng lái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chěng) 谬矣(miù) 曝晒(bào)
B.戛然(gá) 拊掌(fǔ) 恬静(tián)
C.压轴(zhòu) 琴弦(xián) 善哉(zāi)
D.蜡烛(zhú) 锦缎(jǐng) 入场券(quàn)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轻歌慢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公 波涛汹涌
B.惟妙惟肖 无穷无尽 嘎然而止 栩栩如生
C.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天籁之音 微波粼粼
D.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约定俗成 嘎然而止
4.下列书法家与其故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公权——入木三分 B.颜真卿——乞米
C.欧阳通——学书买父字 D.郑板桥——六分半书
5.按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语意转折。 D.表示停顿。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大笔一挥就画了一朵美丽的梅花,这真是妙笔生花啊!
B.最后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C.他画上的草木虫鱼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D.联欢晚会上,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7.下列有关戏剧术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压轴”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最后一个节目叫“压台”。
B.“对台戏”指旧时两个戏班子,为争夺观众压倒对方,在同一场合、同一时间演出同一出戏。现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以反对或搞垮对方。
C.“跑龙套”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D.“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和章法。
8.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幽】A.隐藏,不公开的;B.形容地方很僻静、光线暗;C.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
(1)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
(2)这位京剧演员曾被敌人幽禁过。( )
(3)他不习惯都市紧张的生活步调,决定远离尘嚣,幽居山林。( )
9.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句中的括号里。
A.行头 B.亮相C.唱白脸 D.打圆场 E.跑龙套 F.科班出身
①我最喜欢的演员终于结束了多年( )生涯,和自己的偶像演起了对手戏。
②每次我犯了错,家里就变成了戏台,一个( ),一个唱红脸,而( )的总是奶奶。
③她像演员一样,走到台前,来了一个漂亮的( ),获得了满堂的掌声。
④这个演员不愧是( ),能把每个角色都演绎得丝丝入扣。
10.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仿写含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显得格外清幽。(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2)善哉乎鼓琴( )
(3)巍巍乎若太山( ) (4)汤汤乎若流水( )
(5)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2.《高山流水》是_______________之一,用_________演奏,传说_________时期的琴师______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__________竟能领会这是描绘“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
4.句子分析
①翻译: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足”充分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尾搐入两股间 _______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 _______________
7.读了“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这句话,我能想象到杜处士爱书画的表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解释正确的句子后打“√”。
(1)“所宝以百数”的意思是他所珍藏的宝贝数以百计。 ( )
(2)“今乃掉尾而斗”的意思是今天却调换了尾巴打斗。 ( )
(3)“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处士笑了笑,认为他说得对。 ( )
9.文中牧童和处士“笑”的方式不一样,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两种“笑”分别体现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则文言文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文段阅读
(一)阅读理解。
月光曲(节选)
①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②皮鞋匠静静的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lín líng)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liǚ lǚ)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安静 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③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 沉醉)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或拼音。
1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3.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三幅奇丽画面,它们依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的诗句哪一项与节选语段的意境最吻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湖光秋月两相和 D.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读下面片段完成练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15.按原文填空。
16.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17.用“ ”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
18.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 :时而 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
20.贝多芬为什么能即兴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呢?请你以贝多芬的口气写一写他的心理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京剧趣谈——马鞭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的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21.京剧中的马鞭道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马鞭道具是怎么把问题解决得“无比漂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借助文字展开想象,演员还会怎样自由地表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2、3自然段举例介绍了实在的道具——( )、( )、( ),以及虚拟的道具( )、( )、( ),进一步说明了京剧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道具辅助演员表演的特点。
25.新颖点 京剧有“国剧”之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对于京剧你还有什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训练。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在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26.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27.“约定俗成”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这种尴尬”指的是“_________”。而这种尴尬,用道具“_________”就漂亮完美的解决了骑马没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
29.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有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30.“马鞭”在舞台上代替了“马匹”,这就是京剧中的_______,马鞭是________,马匹是________的,剧情中的“马失前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则是由演员用各种动作表演出来的。
31.选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语意转折。 D.表示意思的递进。
32.“‘无’远远胜过了‘有’”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着重指出。 C.表示否定讽刺。
33.“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中“这种表演方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4.画横线句子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画波浪线的句子,“实”指_____; “虚”指______。“无”指______;“有”指_______。从这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在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结合第2自然段内容,想象理解: “无”远远胜过了“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联系选段内容填空: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_______,或者作为______的象征。
38.我还知道京剧中的虚拟还有______,桨是_______,船是______的。演员拿一支桨做着各种划船动作,我们就知道他在________。
39.这两段话说明了京剧有( )的特点。
A. 虚拟 B.实在 C.虚实结合
四、拓展提升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问题探究。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40.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福建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有时
抑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6.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一位教授和他的学生在小路上散步。小路边是庄稼地,金黄的玉米和血红的高粱在秋风中摇晃着。忽然,他们在小道上看到一双旧鞋子,他们估计这双鞋是在附近劳作的一个穷人的。
学生对教授说:“让我们给那个人来个恶作剧吧——把他的鞋藏起来,然后躲到草丛后面,这样就可以等着看他找不到鞋子时的困惑表情。”
教授说:“我们决不能把自己的( )建立在那个穷人的( )之上。但是你可以通过那个穷人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于是,教授掏出两枚硬币,让学生把每一只鞋子里放了一枚硬币,学生照做了。然后两人躲在草丛里,观察穷人发现硬币以后的反应。
那个穷人干完了活,回到他放衣服和鞋子的小路上。他一边穿衣服,一边把一只脚伸进鞋子里,但他感到鞋子里有一个冷冰冰、硬邦邦的东西在顶着脚底,他弯下腰去摸了一下,竟然发现了一枚硬币,①“咦!,哪里来的硬币?”他的脸上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的表情。他捧着硬币,翻来覆去地看,随后又望了望四周,没有发现任何人,于是把硬币放进的口袋。继续去穿另一双鞋,他再一次发现了另一枚硬币。
他激动得仰望天空,泪流满面,大声地表达炽热的感激之情。他的话语中提到生病的妻子,没有面包吃的孩子,……
②站在草丛后面的学生被这个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他的眼中充满了泪水。这时,教授说:“你是不是觉得这比恶作剧更有趣!”
学生说:“我体会到了以前我不曾懂得的一句话——( )!”
43.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或句子。
45.面对那只旧鞋子,教授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读划线的句子,简要回答问题:
第一句话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穷人发现硬币以后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话中的学生被什么场面感动了?他原来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结合短文,说说你“给予比接受更快乐”的理解。生活中你给谁带来过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请你写一两句与短文意思相同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
2.C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
A. 曝晒(bào)——pù,用强烈阳光照晒, 暴露在阳光下晒的意思 。还读“bào”,组词:曝光。
B.戛然(gá)——jiá,声音忽然停止。
D.锦缎(jǐng)——jǐn,一种丝织品,表面有彩色花纹,可做服装和装饰品等。
综上所述,答案选择C。
3.C
【详解】
A.轻歌慢舞——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巧夺天公——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
B.嘎然而止——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的样子。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C.没有错别字。
D.嘎然而止——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的样子。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A
【详解】
A.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入木三分”这则典故揭示了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他的天赋,更重要的是依靠他后天的努力的道理。王羲之不仅天赋特异,而且刻苦磨练,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说。是与王羲之有关的故事。
柳公权,字诚恳,汉族,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以楷书著称,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故事有:写诗助人,三朝侍书,以笔为谏等。
B.《乞米帖》其实就是颜真卿写的一个借条,全文总共44字。记述了颜真卿全家喝粥度日已经数月,此刻又无米下锅,感到十分忧心,写了一封乞米的信给当时的李太保,期望他看在以往交情的分儿上,救济一些米给他。
C.欧阳通,欧阳询第四子。欧阳询去世时,欧阳通尚年幼,母亲徐氏抚养至殷,盼子继承父业。欧阳询书手迹,散在民间,家藏无几,徐氏不惜重价购回若干。欧阳通朝夕临摹,书法大进。
D.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郑板桥多才多艺被誉为诗、书、画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在《五十八岁自叙》中说:“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隶书又名八分书,郑板桥是在隶书中融入真、行、草的成分,因此隶法(八分))只剩下了六分半了。郑板桥以“六分半书”自许,实际上表现了郑板桥对当时书风的不满以及标新立异。
5.B
【详解】破折号是小学语文中常见和常用的标点,它用途广泛,首先用来引出解释说明的语句,其次用来表示语意的突然转折和声音延长等。“酒宴摆下”是主人说的话,这是在拖长声音,表示声音的延长。故选B。
6.A
【详解】
A项:妙笔生花:意思是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和句子中“画了一朵美丽的梅”不搭配。
B项: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话,使内容更加深刻而生动。和句子中“最后这段话十分精彩”搭配。
C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和句子中“他画上的草木虫令人赞叹不已”搭配。
D项: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和句子中“联欢晚会上”搭配。
7.C
【详解】C项:跑龙套: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唱白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8.B C A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1)幽静:幽雅清静。幽:形容地方很僻静、光线暗。故选B;
(2)幽禁:宛如监禁般限制、束缚、禁闭;囚禁。幽: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故选C;
(3)幽居:隐居,很少与外界往来。幽:隐藏,不公开的。故选A。
9.E C D B F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学生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和道具。
亮相: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
唱白脸:扮演反面角色。
打圆场:调解矛盾,缓和僵局。
跑龙套: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科班出身: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历。
10.马鞭给演员表演自由。
他端起茶杯,轻轻地吹了一下杯口的热气,品了几口茶。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伯牙摔碎了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再次弹琴的人了。
二、文言文阅读
1.刚刚;心志 好 高大的样子;好像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一会儿
2.中国十大古曲 古筝 春秋 伯牙 锺子期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如流水 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3.吕氏春秋 吕览
4. 锺子期死了,伯牙把琴摔坏,把琴弦弄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用力夹或收。 晒。
7.杜处士只要看见好的书画,必定爱不释手。吃饭时,放在眼前;走路时,带在身边;就连睡觉时,也要放在枕头边,生怕自己的宝贝会不翼而飞。
8.(1)√ (3)√
9.拊掌大笑。 活泼、率真。 笑而然之。 虚心,乐于接受意见。
10.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11. líng liǚ 安静 沉醉
12.C
13.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14.B
15.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一缕一缕 波涛汹涌
16.C
17.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18.月亮升起,海面平静。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19.舒缓 明快 悠扬 激烈
20.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我十分感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我才有创作的激情。
21.因为古人时常要骑马,但是京剧表演舞台太小,马匹无法驰骋;另外真马出现在舞台上也不好控制;所以京剧继承、发展了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用马鞭代替了骑马。
22.一是表演方式符合中国美学;二是给演员更多的表演自由;三是马鞭本身具备一定的装饰美,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使用方法。
23.可以不断摇动马鞭,表示策马奔腾;还可以双手在胸前抱着马鞭,表示勒马远望。
24.鞋底 酒壶 酒杯 针线 酒水 饭菜
25.我还对京剧脸谱有所了解,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如,红色代表忠勇侠义、白色代表阴险奸诈、金色代表神仙高人等。
26., : , ; ,
27.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28.古人骑马,舞台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一根马鞭
29.舞台方圆太小 真马不好控制
30.虚拟 真实的道具 虚拟 悬崖勒马 策鞭催马 纵马腾跃
31.A
32.B
33.用马鞭代替真马,更好地凸现骑马人的姿态
34.虚拟的马鞭 ,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
35.鞋底 针线 针线 鞋底 虚拟道具的妙处
36.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京剧的道具,有的话反而降低了效果。
37.真马 骑马
38.以桨代船 真实的 虚拟 划船
39.C
40.③ 因为它扣紧主题,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此次活动的内容。
41.很多的留守儿童有抑郁情绪。 解决抑郁情绪的主要方式是对同学说。
42.为留守儿童补习功课。 给留守儿童送温暖,消除孤独感。
43.通过帮助那个穷人收获了更大的快乐。
44.快乐 痛苦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45.教授掏出两枚硬币,让学生把每一只鞋子里放了一枚硬币,学生照做了。然后两人躲在草丛里,观察穷人发现硬币以后的反应。
46.他捧着硬币,翻来覆去地看,随后又望了望四周,没有发现任何人,于是把硬币放进的口袋。 他激动得仰望天空,泪流满面,大声地表达炽热的感激之情。他的话语中提到生病的妻子,没有面包吃的孩子,……
47.付出比回报更令人快乐和值得尊敬。
48.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