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8 11: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2024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
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复习
多维整合
突出单元概念;把握整体特征。
核心梳理
图说历史
核心背诵
目录
CONTENTS




重视最新课标;梳理核心考点。
关注重点图片;突出核心素养。
背诵重点知识;巩固复习考点。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

1978年12月
1978年底

1982年
1984年
1985年
1990年
1992年
1997年

2017年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召开
提出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中共十九
大召开
上海浦东
开发区
建立
开放重庆、武汉等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共十二
大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设立深圳等
经济特区
邓小平理论
198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经济
特区
开放沿海城市
沿海
经济
开放区
内地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
大召开
中共十五
大召开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01
对内
改革
党的重大会议
开放进程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

中国
政治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经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思想 文化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核心梳理

知识点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开始 《光明日报》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
影响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_____________。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主要内容 思想上:确定___________、开动脑筋、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作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开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征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
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核心梳理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片,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填图序号即可)
①生死攸关、力挽狂澜____________
②改革开放、意义深远____________
③开天辟地、焕然一新____________
图一
图二
图三
核心梳理

中考实战
1.(2023·湖南常德·12)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党和国家经济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2.(2023·山东泰安·5)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九大的召开
C
B
核心梳理

知识点二: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 ______________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施 ______年,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
形式
意义 激发了_________________,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公社制
1978
安徽凤阳小岗村
土地公有制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的劳动热情
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仍然是公有制,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
易混易错点
核心梳理

知识点二: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事件名称 时间 土地所有制 作用或危害
1950—1952
1953—1956
1958年开始
1978年开始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
私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核心梳理

知识点二: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 _________体制形式单一,政企职责不分,没有_______,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时间 ______________,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内容 建立以________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______分开,扩大企业经营________,实行经营责任制;以________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中心
意义 大大调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_____________。
计划经济
自主权
1984年10月
公有制
政企
自主权
按劳分配
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企业的活力
核心梳理

知识点二: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
完善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初步 建立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特征 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____________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意义 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的增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92 年,中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宏观调控
核心梳理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分别指出材料图4、图5、图6所反映的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土地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
核心梳理

中考实战
2.(2023·湖北恩施·7)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以下关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
A.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面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性质
1.(2023·四川阿坝·28)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图3中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包产到户的推行
C.和平外交的开展
D.国企改革的实施
B
D
核心梳理

知识点三: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 起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试点
作用 极大地促进了_______________,对引进__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______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扩大:格局的形成 特点
影响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给我国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深化:加入WTO ______________,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特区经济的发展
外资、先进技术
深圳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贸易的发展
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2001年12月
核心梳理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1988年哪一个地区被国家划为“经济特区”?据材料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特区:海南岛
作用:①引进管理,技术等知识。②有利经济发展。③有利培养人才。④扩大对外影响。
核心梳理

中考实战
3.(2023·湖南娄底·10)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4.(2023·四川雅安·13)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同年5月,国家决定( )
A.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B.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C.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B
C
核心梳理

知识点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时间 关联事件 做出的重大决策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1982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7 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_____________
1992. 邓南方谈话 强调党的___________不动摇,提出_________________和判断是非标准的_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992 中共十四大 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______; 推动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与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基本路线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个有利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总设计师
核心梳理

知识点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时间 会议名称 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7.9 中共十五大 把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11 中共十六大 提出在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10 中共十七大 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目标做了部署;
提出______________,构建和谐社会。
2012.11 中共十八大 提出全面______________和全面_____________的目标;
把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10 中共十九大 提出我国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建成小康社会
深化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观
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梳理

知识点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名称 重要意义
邓小平理论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
核心梳理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包括: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目的。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含义。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②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
核心梳理

中考实战
1.(2023·广西百色·10)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2023·浙江杭州·19)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的“两个确立”是我党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这“两个确立”是指,确立(  )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科学发展观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③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D
核心梳理

知识点五: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 提出 2012年11月,习近平参观________________展览时
内涵
实现途径 必须走__________、弘扬_________、凝聚_____________
奋斗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内容 全面____________、全面___________、全面___________、全面___________。
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新发展理念 内涵
意义 “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两个一百年”
建成小康社会
深化改革
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复兴之路》
核心梳理

知识点五: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 实现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____________问题,正在向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第二个一百年迈进等。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世界现代史上的发展奇迹,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世界的贡献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可供选择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一个百年
小康社会
绝对贫困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
核心梳理

知识点五: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 历史 意义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②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③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④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⑤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历史 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理论创新
坚持中国道路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开拓创新
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胸怀天下
坚持敢于斗争
坚持统一战线
坚持自我革命
1
4
5
7
9
2
10
3
6
8
核心梳理

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添砖加瓦……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么做?
核心梳理

中考实战
1.(2023·甘肃天水·8)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提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 )
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自由平等 D.民族复兴
2.(2023·贵州黔东南州·6)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D
A
图说历史

史料实证
①1978.5
②拉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幕
③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1979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①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工作中心:经济建设
③决策:改革开放
④意义:是中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图说历史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①1978-安徽凤阳小岗村-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②激发了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拉开了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④“小岗村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等。⑤启示:只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他们胸无点墨,却以本能击破乌托邦的狂想。为了吃饱肚材料,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
图说历史

1992年初,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①1992年-南方谈话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④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说历史

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或突破口
②深圳-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史料实证
时空挂念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邓小平为经济特区题词
①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②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图说历史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手间,中国的变化惊天动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史料实证
①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②背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③影响: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是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使世贸组织更加完整,真正称得上“世界”。
核心背诵

第7课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两个凡是”引起普遍不满
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1978年12月
3、主要内容: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二、拨乱反正
1、1980年,平反刘少奇案
2、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知识拓展:1977年冬,恢复高考制度。
核心背诵

第7课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 ”引起普遍不满
②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
2、时间: 年 月
3、主要内容:
确定了“ 、 、 、 ”的指导方针;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
4、意义: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开启了 和 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二、拨乱反正
1、 年,平反刘少奇案
2、完成: 年, 召开,通过了《 》,标志着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
知识拓展: 年冬,恢复 制度。
核心背诵

第8课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开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4、发展: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影响:激发农民的劳动激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方式: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
3、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
2、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新中国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土地改革前(私有制)→土地改革(私有制)→三大改造(公有制)→人民公社(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
核心背诵

第8课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实行 )
1、背景:改革先从 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开端: 年, 实行分田 ,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 “所有权”)
4、发展: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 。
5、影响:激发农民的 ,带来农村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 。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 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方式:①把原来单一的 经济,变为 为主体、 共同发展②对 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 ,实行 ③实行以 为主体、 并存的制度 ;
2、中心环节: ;
3、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 ,增强了企业的 。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 ;
1、提出: 年, ;
2、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 和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 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 ;
新中国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土地改革前( 有制)→土地改革( 有制)→三大改造( 有制)→人民公社( 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有制)
核心背诵

第9课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引进来
1、1980年,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特”指的是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 ;
2、1984年,开放大连、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
3、1985年,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4、1992年,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边境城市和昆明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5、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走出去
1、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
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
核心背诵

第9课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引进来
1、 年,兴办 、 、 、 4个经济特区 ;
年,建立 经济特区
(“特”指的是特殊的 政策和 管理体制, 政治上的特殊)
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
2、 年,开放大连、 、 等14个 ;
3、 年,开辟 三角洲、 三角洲、 三角洲为 ;
1990年,建立 ;
4、 年,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边境城市和昆明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5、中国形成了“ - - - ”的 、 、 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走出去
1、 年,中国加入 (简称: )
2、意义:为我国参与 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核心背诵

第10课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
①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正式进入初级阶段)
②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3、1992年,南方谈话(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二、江泽民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具体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2、影响: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核心背诵

第10课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82年 :明确提出“ ”
2、1987年 :
①阐述 的理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正式进入初级阶段)
②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 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坚持 (坚持 道路、坚持 、坚持 的领导、坚持 )
坚持 ;
3、 年,南方谈话(意义: ,推动 和 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年中共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二、江泽民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具体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的发展要求,代表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
2、影响: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 年中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核心背诵

第10课
三、胡锦涛与科学发展观
1、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2012年中共十八大 :
1、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二)2017年中共十九大 :
1、会议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3、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五、2022年中共二十大 :
2、内容: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核心背诵

第10课
三、胡锦涛与科学发展观
1、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 (核心), 、 、 的发展观
2、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2012年中共 :
1、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 , 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二)2017年中共 :
1、会议主题: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 和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在中共十九大上,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五、2022年中共 :
2、内容: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 ,以 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核心背诵

第10课
总结: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核心背诵

第10课
总结:
年中共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年中共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年中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年中共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年中共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建设道路: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 ;
2、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核心背诵

第11课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1、提出: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2、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2020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
3、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核心背诵

第11课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1、提出: 年11月,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2、内涵: 、 、 ;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①到 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 ;
②到 成立100年时,建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 。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全面建成 、全面 、全面 、全面 ;
2020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 和 。
3、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 、 、 、 、 的 。
核心背诵

第11课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2、措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加快自贸区建设,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五、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知识拓展: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
核心背诵

第11课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 ,综合国力不断 ;
2、措施:加快构建 型经济新体制、实施“ ”建设、筹建和成立 ,加快 建设,推进人民币的 进程
五、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
实现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 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 的历史进程。
知识拓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 ”的新思想理念,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
THANK YOU
感谢您的耐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