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重
点
学
习
重
点
学
习
素
养
了解新闻通讯,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精心选材和巧妙组材。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志愿军战士们身上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作
者
档
案
【魏巍】(1920—2008)
河南郑州人,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
《故士和祖国》等作品,历时22年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东方》,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写
作
背
景
出处
本文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改动。
事件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了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结果
美国侵略者被赶回“三八线”附近,并于1953年7月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
本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背景
文
体
知
识
名称 内容
含义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类型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常见类型)、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
特点 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词
语
积
标
坚韧 淳朴 谦逊 摁倒 覆灭
迸裂 脸膛 憋闷 聚歼 过瘾
掰断 军隅里
chún
xùn
èn
rèn
bèng
táng
biē
jiān
bāi
yǐn
yú
fù
词
语
积
累
( )(血淋淋)
( )(血管)
xiě
xuè
血
( )(塞子)
( )(边塞)
( )(闭塞)
sāi
sài
塞
sè
塞:语境记忆法。
这个有些闭塞(sè)
的边塞(sài)小镇
生产的塞(sāi)子
非常有名。
·
·
·
多音字
词
语
积
累
踹( )(踹踏)
揣( )(揣测)
惴( )(惴惴不安)
chuài
chuǎi
zhuì
淳( )(淳朴)
谆( )(谆谆教导)
chún
zhūn
粱( )(高粱)
梁( )(桥梁)
liáng
liáng
偏旁记忆法:
“粱”字偏旁为“米”,多指高粱
或良好的谷物,精美的主食;“梁”
字偏旁为“木”,一般和木头有关,
如房梁、桥梁。
·
·
形似字
词
语
积
累
【迸裂】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
【豁亮】宽敞明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整
体
感
知
第一部分
(1-3)
第二部分(4-14),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整
体
感
知
第一部分:
(1—3)
用满含热情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的深切感受,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第二部分:
(4—14)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
(15)
引导读者联系自己的幸福安定生活,认识到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总
分
总
研
读
课
文
作者在第二部分写了三个事例,请从描写对象,时间,地点,情节主体,志愿军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角度加以比较,体会选材的典型性,完成下表。
研
读
课
文
事例 描写对象 时间 地点 情节主体 思想感情 精神品质
事例
②
马玉祥
打完仗下阵地
烈火炙人的民房
火中
救人
对朝鲜人民的爱
国际主义精神
事例
①
某部先头连
打仗时
枪林弹雨的战场
阻击
敌人
对敌人的恨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事例
③
一个普通战士
休息时
狭小潮湿的防空洞
谈心
明志
对祖国人民的爱
爱国主义精神
研
读
课
文
这三个事例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不能调换顺序。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是首要目标。松骨峰战斗体现“抗美”这一首要目标,给读者一个英雄的群体形象;
“援朝”是入朝另一重要目标。马玉祥救朝鲜小孩的事例正好体现“援朝”的目标,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援助,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保家卫国”是根本原因和终极目标。揭示志愿军战士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正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原因。
三个事例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序不能调换。
研
读
课
文
这三个事例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救童
防空洞谈话
英雄主义(首要任务)
国际主义(深化拓展)
爱国主义(升华主题)
思
想
基
础
研
读
课
文
本文的结构之所以严谨自然,是因为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过渡性的句段。请找出来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句子 作用
第4段
第9段
第12段
启下:从总叙战士们的高贵品质(第一部分)过渡到具体叙述三件感人的典型事例(第二部分)
承上启下:从第一个事例过渡到对第二个事例的叙述,点明第二个事例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承上启下:承接前文有关两个事例的叙述,引出第三个事例
精
读
课
文
第一段: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引出文章内容
第二段:
通过设问式的议论提出全文的中心,
第三段:
作者概括从四个方面来赞誉我们最可爱的人
品质、意志、气质、胸怀
精
读
课
文
默读第五段“松骨峰战役”,回答下面问题
1.从哪些叙述可以看出“松骨峰战斗”这是一场“壮烈的搏斗”?
①兵力少(一个连)
②时间紧(志愿军“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
③环境险(“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 ④顽敌凶(“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
精
读
课
文
一系列动词,表现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有:抱、掐、摁、握、衔、扣,这些动词用得准确,和前后词语搭配贴切:“腰”就要“抱”,“脖子”就要“掐”,“耳朵”则需“衔”。这些动词有鲜明的感彩, “掐”“摁”“扣”充分表达了战士对敌人的恨。准确、鲜明的词语与其余描写一并描绘出一副壮烈的场景,感人至深。
2.战士们的表现怎样?
英勇
精
读
课
文
3.描写这场战役用了哪些方法?
①正面描写,如“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把枪一摔……扑去……抱住……烧死。”“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
②侧面描写,如“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手指都掰断了。”
精
读
课
文
赏析“火中救儿童”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象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
外貌描写
淳朴
可爱
心里描写
我想,要在祖国遇到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
热爱、关心朝鲜人民
精
读
课
文
我就用脚踹开门,扑了进去。
动作描写
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一摸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了。
形象地描绘出当时救人的过程准确地表现了火盛烟浓的环境特点,从而更突出了战士一心抢救群众、不顾个人安危的优秀品质。
精
读
课
文
赏析“防空洞对话”
名称 问 答 精神或品质
一 苦吗 为了人民的安宁、幸福 高尚的苦乐观
二 想祖国吗 想,但要完成人民的嘱托 高度的责任感
三 有什么要求吗? 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 崇高的荣誉感
精
读
课
文
赏析第15段的抒情效果
人称
第一人称:用“亲爱的朋友们”“朋友”“你”称呼读者
描绘了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等不同身份的人在祖国和平环境中劳动、学习、工作、生活的图景,使不同身份的读者都感到亲切自然,感情真挚。
修辞
精
读
课
文
用6个“当你……的时候”组成一组排比句充当状语
语言铿锵有力,增强气势,起强调作用
句式
精
读
课
文
这样就把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与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在情感上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并与作者发生共鸣。
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疑问句“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呢?”
感叹句“这是很平常的呀”
祈使句“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
表达方式
精
读
课
文
用抒情、议论性的文字练习我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
再次呼应标题,并表达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本文通过对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叙述,歌颂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激励大家热爱最可爱的人,并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救朝鲜儿童
与吃雪战士的谈话
意志
品质
气质、
胸怀
英雄主义
国际主义
爱国主义
歌颂志愿
军战士
激发读者热爱战士的感情
谁是最可爱的人
板
书
设
计
一次英勇无畏的跨越,一柱守望相助的烽火,一卷和平正义的史诗。中国人民志愿军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山河已无恙,正如你们所愿
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老
师
寄
语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