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20: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会仿写》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2、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材分析】
所谓仿写,就是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茅盾先生说过:“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高尔基也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安排仿写训练,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优秀范文的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加以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本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课文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社戏》是一篇经典小说,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和睦的民风。《回延安》是当代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教学时要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饱满的情感,感知诗作的明亮、瑰丽而带有乡土气息的意象,并体会诗作模仿陕北民歌旧形式以表现新时代内容的特点。《安塞腰鼓》是一篇新时期的经典散文,它写陕北高原,写高原腰鼓,写打腰鼓的人,展示黄土高原的民俗民风,以及高原人雄健的精神气质。它在语言运用和修辞方法方面尤其值得认真学习。《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灯笼”为线索,申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文章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值得借鉴。
【学情分析】
当前,有不少学生买了大量的课外优秀作文选来阅读,在考场作文时对这些读过的优秀作文进行切割拼凑。即使是模仿,也仅仅是语言形式的套用,有的甚至还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生搬硬套,切割拼凑、搬用、抄袭与模仿有着本质的区别。模仿的实质是理解和运用,写作中的模仿是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就在于让学生掌握仿写的技巧与步骤。
【教学目标】
1、了解仿写的类型,领会仿写要求。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仿写训练,初步掌握仿写修辞和仿写描写手法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明确仿写要求,掌握仿写技巧
【写作教学支架搭建点与支架类型】
基于写作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头脑风暴”--“范文引路”--“方法总结”——“互评互改”四个教学环节。
“头脑风暴”中使用了情境支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小雨同学昨晚看了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被其中激烈、精彩的拼搏场面打动,很想将那场面用文字描述出来,但又苦于文字干涩无力。请同学们帮他想想办法,如何将那精彩的比赛场面描绘下来。“范文引路”中使用了范文支架,选取《安塞腰鼓》中修辞手法运用最精彩段落以及《“飞天”凌空》中的片段,让同学们分析两篇的精彩之处。“方法总结”中使用了方法支架,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并总结出运用排比和动作描写来刻画场景的方法。“互评互改”使用了评价支架,对学生写作进行阶梯式评价,同时也检验了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写作评价】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由之路。”仿写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是仿写?我们又该怎样仿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仿写。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仿写的类型,领会仿写要求。
2、通过仿写训练,初步掌握仿写修辞和仿写描写手法的方法技巧。
二、写作过程
(一)头脑风暴(情境支架)
小雨昨晚看了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被其中激烈、精彩的拼搏场面打动,很想将那场面用文字描述出来,但又苦于文字干涩无力。请同学们看以下几张球赛图片,然后帮他想想办法,如何将那精彩的比赛场面描绘下来?
(二)范文引路,仿写入手(范文支架)
要写精彩的足球比赛,我们可以模仿《安塞腰鼓》中的精彩段落。
写作活动一:请同学们模仿《安塞腰鼓》中的这段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场景,借鉴其中的修辞手法,在自己的纸上,将那精彩的足球比赛场面描绘下来,200字左右。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同学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几处划线句子,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交流后自己的发现)
(方法支架)
预设:1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层层递进来表现后生们在打鼓时生命沸腾,力量喷涌的情景。这属于层层递进式排比。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五个比喻构成排比,富有气势,更有利于表现安塞腰鼓表演的壮美的场面。
3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三个词分别从场面、风格、气氛三个方面直接赞美了安塞腰鼓的表演。这属于多角度修饰排比。
(学生对这三处进行仿写,十分钟写作)
出示范例:
预设:一踢起来就发狠了,激昂了,没命了!二十二个穿着鲜艳战袍的球员,如同二十二个被机枪连续射出的子弹一样,狂舞在你的面前。
闪电一样,是灵敏的步伐;
烈火一样,是奔放的心情;
蛟龙一样,是奇幻的身影;
雷鸣一样,是高昂的呐喊;
暴雨一样,是晶莹的汗水。
绿茵的球场上,迸出多么激烈,多么奔放,多么激昂的比赛啊——足球比赛!
以上主要从整体写足球比赛,我们还可以对某一个球员进行特写。
出示《“飞天”凌空》的片段。
请同学们说说下面句子分别是什么描写?
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2、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起跳动作)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翻空动作)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嗖”地插进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入水动作)
3、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同学们请重点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对跳水运动员的动作进行描写的?
(方法支架)
预设1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的动作,
2动作描写时可以进行分解动作起跳---翻空----入水,
3运用修辞手法描写动作。
写作活动二:请同学们试着用学到的描写手法来对某一个球员进行特写。
(学生交流发言)
射门的动作分解:带球过人---传球----射门
运球----截球----传球----射门
(学生十分钟写作)
示例:
白队3号带着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对方球门跑去,只见他把脚腕绷紧,右摆腿,身体稍住后仰,发力,球踢了出去,红队也不甘示弱地围了过来,眼看球就要被抢走,白队13号似一只凶猛的豹子从侧面飞奔过来,一脚钩住了球,他抓住了机会从底部把球搓起来,脚腕绷紧,用力,一脚射门,球进了!顿时,绿茵场上一片欢呼,整个球场沸腾了。
三、习作评价(评价支架)
学生写片段作文并分享,同学互相点评,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选一项完成)
1、完成片段《那一次精彩的足球比赛》,字数300字,学以致用
2、《那一次精彩的比赛》,字数不少于600字。
学生习作展示:
(一)
一踢起来就发狠了,激昂了,没命了!一群斗志昂扬的少年们在球场上书写着青春的赞歌。
好像一片刚刚盛放的姹紫嫣红的花儿,披着阳光,开得更艳,把自己的清芳送到远方。
飞燕一样,是灵敏的步伐;
烈火一样,是奔放的心情;
松柏一样,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
雄鹰一样,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
雪梅一样,永葆“石破未可夺其间”的刚强。
绿茵的球场上,迸发出多么激烈,多么奔放,多么激昂的比赛啊!
(二)
振奋人心的球赛已经进入高潮。白队20号球员带着球,向着球门努力奔去,他肌肉紧绷,神情紧张,满目严肃,嘴里念念有词,冷汗握满了手掌心,用脚内侧用力一蹬,球以光速旋转出去,趁机传到了队友脚下,不料,却被红队阻拦下来。红队球员双手摆臂向后,不敢有丝毫松懈。右腿带动着脚腕,牛劲十足的向球门踢去。峰回路转,白队守门球员,纵身一跃,像是弹簧,奋力跳起,想扑开球,却它擦肩而过。球就像离弦的箭,朝球门跃进。“赢了!”红队队员们欢呼着。当哨声响起的那一秒,所有队员眼神中闪烁着胜利的喜悦,那既是平日拼博努力的结晶,又是团队相互配合的结果。场边的观众也欢呼喝彩,掌声直冲九霄云外。
(三)
他们一踢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二十几个年轻的足球队员,如一头头凶猛的猛虎,眼中充满进球的渴望。
飞燕一般,是敏捷的脚步。
泰山一般,是沉稳的守门员。
猎豹一般,是充满活力的队员。
烈火一般,是奔放的心情。
雷鸣一般,是观众席热烈的掌声。
旷大的足球场上,爆出一场多么激励,多么宏伟,多么刺激的比赛啊——足球比赛。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运用了情境支架、范文支架、方法支架和评价支架等几个支架,教学目标初步达成。
优点:情境支架的搭建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方法支架的搭建基本由学生自主来完成,学生在阅读范文的基础上自主总结方法。跟着课文《安塞腰鼓》的片段学习修辞,从《“飞天”凌空》的段落中学习描写手法。方法支架由学生自主习得,教师再去总结印象深刻。
不足:范文支架给出两篇课文,稍显单薄。评价支架是根据本节课的写作目标来设计,内容应该更细一些,如果能够分层设计会更好。
其他:这节课重点教会学生点仿,即仿写修辞和仿写描写手法,应该再交给学生仿写并不是简单的抄袭拷贝,仿写可以从选材、中心、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中去汲取营养,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工作室各位老师对支架式写作教学,仍在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