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气压强(习题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3大气压强(习题课)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8 20:2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九章 压强
9.3 大气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 人教版
习题课
9.3 大气压强
课时计划
课时划分说明:本节主要包括了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产生原因及其特点、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随高度变化规律,大气压在生产生活的应用(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内容较多,故本节新授课安排2个课时。本课时为大气压强的习题课。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值;
3.了解气体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了解气体压强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9.3 大气压强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和应用。
2.难点:大气压强测量及变化。
1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利用
2
大气压强的测量
3
大气压强的变化
知识目录
9.3 大气压强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利用大气压的实例:“吸盘”挂钩、吸管吸饮料、拔火罐、输液器、
活塞式抽水机、真空压缩包装袋等。
由于大气具有流动性和受到重力而产生的。
1
2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等。
马德堡半球实验
覆杯实验
瓶吞鸡蛋
3
知识梳理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利用
例1.(2020·成都)下列实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  )
A.“吸盘”挂钩贴在竖直墙面上 B.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
C.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 D.用硬纸片“托住”杯中的水
解析:“吸盘”挂钩贴在竖直墙面上,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墙面上,利用了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医生给注射器内吸药液时用到了大气压,但现在是向肌肉注射药液,利用的是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B符合题意;用吸管吸饮料,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杯口的纸片不下落,是典型的“覆杯实验”,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B
典型例题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利用
例2.(2019·郴州)将少量热水倒入一空矿泉水瓶中(矿泉水瓶未变形),轻轻摇晃后将热水倒出,立即拧紧瓶盖,然后浇上冷水,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在所浇冷水的压力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B.矿泉水瓶热胀冷缩的结果C.矿泉水瓶内热气将它吸进去了 D.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解析:因为瓶子注入热水并振荡后,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跑出了一些,倒出热水的矿泉水瓶密封后,再浇上冷水,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了,故D正确
D
典型例题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利用
最早测定大气压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托里拆利
1.原理分析: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因此是大气压支持管内水银柱不下落,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得出结论:一个标准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3×105Pa。
3.注意事项: (1)玻璃管中要装满水银,不能有气泡,水银面上方是真空;(2) 玻璃管中水银面的竖直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程度,管长短及将管上提或者下压均无关。
1.托里拆利实验
知识梳理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2.利用注射器测大气压强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1)将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封住小孔;(2)匀速缓慢拉动注射器,当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观察注射器所标容积V,用刻度尺量出全部刻度的长度L,则活塞的横截面积 S=。
( F为大气压力,S为受力面积 )
3.大气压强
知识梳理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例1. 如图所示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完成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
B.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
C.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
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出
解析:由图知,玻璃管竖直时,水银柱高为76cm,倾斜后水银高为74cm。
A、大气压不变,仍能支持76cm的水银柱,而倾斜后水银充满全管,水银高为74cm,水银柱产生压强减小,所以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故A正确;B、由图知,玻璃管竖直时,水银柱高为76cm,所以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故B正确;C、玻璃管倾斜后能够充满全管,说明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若不是真空,管内水银不会充满全管,故C正确;D、玻璃管倾斜后,上端碰出一小孔,试管上端也存在大气压强,管内水银在重力作用下会下降,而不会向上喷,故D错误。故选D。
D
典型例题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例2.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实际值小,可能的原因是(  )
A. 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 玻璃管内混入了少量的空气
C. 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少 D. 实验环境海拔太高
解析:A、玻璃管不竖直时,水银柱的长度会变长,但垂直高度不会变,故A不合题意;
B、当玻璃管中混入少量空气时,空气的压强与水银柱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因此,会使水银柱高度变小,使测量值变小,故B符合题意;
C、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因为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垂直高度差,故C不合题意;
D、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实际值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BD
典型例题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例3. 利用容积为10 cm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可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3)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______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 N。
(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5 cm,则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____Pa。
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
刚开始滑动
1.0×105
典型例题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拿着自制气压计从一楼到六楼,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
自制气压计
从一楼到六楼,高度变高,发现管内水柱升高。
实验
现象
现象说明 说明大气压强在变化,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变化的规律:
在海拔3000 m以内,
每上升10 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液体的沸点随着其表面气压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知识梳理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例1.(2021 郴州)如图所示是个自制气压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着它登山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柱会逐渐上升
B.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为提高气压计测量精度,可选用更粗的玻璃管
解析:A.登山过程中,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外界大气压减小,瓶内气压不变,玻璃管内的液柱会上升,故A正确;BC:由图可知,外界大气压加上玻璃管内液体的压强等于瓶内的气压,玻璃管内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故CB错误;D: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液柱的高度,所以不会影响气压计的精密度,故D错误。
故选:A。
A
典型例题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例2.下列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和现象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其大小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 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因为高山上大气压小,锅内的水更容易沸腾
C. 用吸管喝瓶装饮料时,实际上是靠大气压把饮料从瓶中“压”上来的
D. 人潜水的深度不能太大,这是因为大气压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解析: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的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其大小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A错误;
B、大气压随着高度变化,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所以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因为高山上大气压小,锅内的水更容易沸腾,故B正确;
C、用吸管吸饮料时,嘴里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是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到嘴里,故C正确;
D、人潜水的深度不能太大,这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不是大气压,故D错误。 故选:BC。
BC
典型例题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利用
大气压强的测量
大气压强的变化
课堂小结
9.3 大气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