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11.2功率(习题课)课件(17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11.2功率(习题课)课件(17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8 21:4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习题课
八年级物理下册 人教版
11.2 功率
课时划分说明:本节课《功率》位于人教版第 11 章第 2 节,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而且在生活中应用也比较广泛。本节课是功率的习题课,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并让学生利用功率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课时计划
学习目标
1. 理解功率的概念。
2. 能够利用功率的定义式解决相关问题。
3. 理解推导式的意义,会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
会运用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
11.2 功率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
定义式
推导式
P=Fv
W代表功,单位是焦耳(J);
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
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W);
因为W=Fs
所以
知识回顾
【例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所以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B. 做功时间越长,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C. 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D. 做功时间越短,做功越少,功率越大
C
解析:
A错,做功时间越短,功率不一定越大,还要看做功的多少;
B、D错,做功时间越短,做功越多,功率才越大;
C对,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则功和时间的比值越大,即功率越大。
一、对功率的理解
正确理解功率的两个关键点
物理意义
表征物体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决定因素
做功(W)多少
时间( t )长短
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一个因素是确定的,则不能比较功率的大小。
功率在数值上等于所做功与所用时间之比。
一、对功率的理解
【针对训练】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功率越大,越省力
B.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C.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 功率越大,做功所用的时间越短
B
解析:
A错,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表示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与是否省力无关;B对,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工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做功越快;C错,由W=pt可知,做功的多少由功率和时间共同决定,在时间不确定的时候,功率大未必做功就多;D错,由t=W/P可知,做功时间由功率和做功多少共同决定,在做功多少不确定的时候,功率大的时间未必就短。
一、对功率的理解
【例2】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70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cm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所示。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W1>W2,P1>P2
B. W1 = W2,P1 =P2
C. W1>W2,P1 =P2
D. W1<W2,P1<P2
A
解析:
两个人所举的杠铃质量m相同,则杠铃的重力G相同,由于举起来的高度h1>h2,根据W=Fs=Gh可知他们对杠铃做的功W1>W2;他们举起杠铃所用的时间t相同,根据P=W/t可知他们做功的功率P1>P2
二、功、功率的比较
比较功率大小的方法
(1)做功相同,比时间,时间少的功率大;
(2)时间相同,比做功,做功多的功率大;
(3)力相同,比速度,速度大的功率大;
(4)速度相同,比力,力大的功率大;
(5)当功、时间或速度、力不相同时,运用公式 或P=Fv先计算功率,再比较。
比较功率的大小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个力的功率,否则无意义。
二、功、功率的比较
【针对训练】妈妈与小明进行爬楼梯比赛,他们都从1楼上到5楼,妈妈的体重是小明体重的2倍,妈妈所用的时间是小明所用时间的2倍,若妈妈做功为W1,功率为P1,小明做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W1 : W2 = 1:1 B. W1 : W2 = 4:1
C. P1 : P2 = 1:1 D. P1 : P2 = 4:1
C
解析:
做功之比: 功率之比:
二、功、功率的比较
【例3】某海上蹦极挑战者的质量为50kg,下落的高度是45m,所用的时间为5s,g取10N/kg,求:
(1)重力对挑战者做的功;
(2)重力做功的功率。
角度1
公式 的应用
解析:
(1)已知重力G=mg=50kg×10N/kg=500N 下落的高度h=45m
由W=Fs可得
重力对挑战者做的功W=Gh=500N×45m=22500J
(2)由 可得
重力做功的功率
三、功率的计算
【例4】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5min,汽车的质量为1500kg,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2,则牵引力为 N,此时汽车的功率为 kW,重力做的功为 J。
角度2
推导公式P=Fv的应用
3×103
60
0
解析: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得牵引力为F=Ff=0.2G=0.2mg=0.2×1.5×103kg×10N/kg=3×103N;
汽车的功率为P=Fv=3×103N×20m/s=6×104W=60kW;
汽车在重力的方向上并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0。
三、功率的计算
运用 和P=Fv计算功率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指的是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2)应用公式P=Fv计算时
①力F是施加在物体上使物体做功的力;
②速度v是物体在恒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速度;
③P=Fv适用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情形。
三、功率的计算
【例5】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作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都得s-t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①②。
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F1 F2,P1 P2。(均选填“<”“>”或“=”)
角度3
图像中的功率问题
=
>
解析:
由图乙可知,木块两次做功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相等,故拉力相等,F1=F2;从图像中可以可以判断出第②次的运动速度v比较小,根据公式P=Fv,当拉力相等时,速度越大对应的功率越大,即P1>P2。
三、功率的计算
巧读图,判功率
与功率相关的图像一般有s-t图像和v-t图像两种。
s-t图像
倾斜直线
P=Fv,速度大的功率大
拉力或牵引力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程度越大,物体速度越大
三、功率的计算
巧读图,判功率
与功率相关的图像一般有s-t图像和v-t图像两种。
v-t图像
P=Fv,
速度大的功率大
拉力或牵引力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
P=Fv,
速度增大(或减小)
功率增大(或减小)
拉力或牵引力不变时(一般情况)
平行于时间轴
速度均匀增大(或减小)
倾斜直线
三、功率的计算
1 对功率的理解
3 功率的计算
功率
2 功、功率的比较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