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自行车局部写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一课《猜猜我是谁》的学习基础之上的,与《猜猜我是谁》都属于线条造型表现系列的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掌握线描写生的基本方法,用多种线条表现出自行车局部的结构和细部特征,提高学生的线条造型能力,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四年级的学生随着认知的发展,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开始有了初步的写生表现的倾向,他们希望获得更多技法,使画面效果更逼真生动,因此,线描写生的学习内容顺应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行车局部的观察与刻画,感受线条的疏密、交错和穿插等形式美感,了解线条的丰富表现力,学会用流畅、自然的线条表现出自行车的局部特点。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事物、表现事物,提高造型能力和对画面的组织能力,促进学生艺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就难有生动的作品。自行车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它的结构较为清晰,充满了丰富的线条对比,适合学生观察和刻画。学生通过自行车局部的观察和分析,掌握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自行车局部的结构和特点,表现出自行车精细的构造之美。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去表现对象,画出儿童写生作品特有的情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业共两个版面。教材第22页和第23页出示了两辆自行车和四幅自行车局部图片,并提示引导学生对自行车作整体——局部——细节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并可选择线条丰富、适合刻画的局部进行写生创作。
第22页“思考与讨论”栏目中两个问题旨在强调学生对画面线条形式美感的观察与感受。本页下方出示了一幅四个学生面对自行车实物进行写生的场景,提示学生如何写生,
以区别于儿童通过想象进行的画线造型创作。
教材第23页的“艺术实践”栏目中明确了创作要求:在写生过程中结合深人细致的观察,创作生动、富于美感的线描作品。本页还出示了六幅优秀学生作品,文字提示“丰富的线条能表现出自行车精细的构造之美”。这几幅作品用线大胆流畅,线条交错穿插,刻画精细,疏密对比突出,富于变化美感,颇具儿童线描写生的情趣,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大胆创作出优秀的写生作品。
与修订前的教材相比,本课与《猜猜我是谁》在教材中互换了位置,更适合学生按照由易到难的规律学习。版面下方增加了“评一评”栏目,提示了评价要点:“我学会了用线条表现自行车局部的美感”“看谁刻画的自行车局部精细又有美感”,引导师生主要围绕“局部刻画精细”和“富于美感”两点来评价作品。
二、学情分析
(一)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开始追求比较逼真的造型表现效果,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并能够理解一定的远近、高低的空间关系,从学习基础来看,学生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尝试过用线条造型,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他们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线条变化的美感,具有基本的线条表现能力和绘画经验。
(二)学习需求和欠缺
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和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但他们的写实能力还有待提高,看到复杂的自行车,会因画得不像而丧失信心,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写生过程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作品不断给予鼓励与肯定,帮助他们成功完成写生任务。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自行车的结构,了解线描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创作一幅富于线条美感的自行车局部写生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用线条造型表现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自行车局部的结构和基本比例关系,学习用线条表现自行车局部的方法,通过写生创作,提高学生用线条造型表现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感受线描写生作品的形式美感,体验写生创作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线描写生的基本方法,创作出一幅富于线条形式美感的自行车局部写生作品。
2.教学难点:
⑴ 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表现。
⑵ 运用变化丰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2辆自行车
2.学生准备:画纸、画板、勾线笔等。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⑴ 教室中摆放两辆不同款式的自行车,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⑵ 播放并观看第一个《自行车极限运动》视频,
师:“谁知道视频里的这项运动叫什么名字?”
生:“自行车运动、自行车极限运动…”
师:“大家会不会骑自行车,喜不喜欢自行车呢?”
生:“会、喜欢…”
师:“那我们有没有认真观察过你的自行车局部呢?”
生:“……”
播放PPT课件,自行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上班、上学、外出郊游、竞技比赛…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想一想:我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自行车?骑自行车有哪些好处?学生思考回答:…
接下来通过PPT课件图片,欣赏一些常见和不常见的自行车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并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教师总结:常见的自行车有普通自行车、山地车、儿童自行车、折叠自行车等…骑自行车简单便利,不仅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还能强身健体,最重要的是绿色环保,没有污染…
2.新课教学阶段:
播放自行车的结构图,激发学生对局部细节观察的兴趣,老师介绍教室内摆放的自行车实物让学生观察,依据从整体—局部—细节的观察方法并提出观察任务。
师:自行车的哪些局部线条丰富、便于刻画?
生:车轮、车筐、链条、车把、车座、脚蹬…
师:轮胎花纹是锯齿线、链条是波浪线、车筐是交叉线…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自行车是由很多的零件组成的,而且它们也各有各的功能。今天我们就以写生的方式对自行车局部进行绘画创作。
师:你打算选取哪一个局部进行写生创作呢?(参考取景框)
选取你喜欢的一个局部,观察它的细节、各个零件之间的大小和前后关系、零件之间是怎么衔接的?
教师播放微课范画视频,然后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关于自行车的写生作品,参与交流和讨论。
通过观察作品让学生了解线描写生的含义,品味写生作品中线条疏密、曲直和穿插的变化,引导学生对细节进行深入观察,使学生感受线描写生作品精细、流畅等形式美感,了解创作重点。
3.艺术实践:
提出作画要求后,组织学生到自行车场地进行写生,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用线条表现自己的感受。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安排在不同角度进行创作。
4.展示评价:
完成作品后,让学生把作品放到写生的自行车旁进行展示,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观察后参与评价与交流,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5.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⑴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历史,拓展学生们的知识。
⑵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都很大,以后在生活中要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用你们的画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七、板书设计
自行车局部写生
线条:疏密、交错、穿插
线条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