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上(A)-《赤壁之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上(A)-《赤壁之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4 08: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
《 水 浒 传》:施耐庵
《 西 游 记》:吴承恩
《 红 楼 梦》:曹雪芹三国人物赤壁之战时代背景 东汉末期,群雄分争,曹操、
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占据了中原
大片江山。其中曹操的势力最为
强大。曹操借东汉帝之名统一了
北方。公元208年,曹操以平定中
原为借口,率80万大军南下,准
备一举歼灭孙、刘两方势力。赤
壁之战就是南北双方在赤壁进行
的决战。
人物查询曹操周瑜??? 曹操,字孟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堪称三国第一人。初期时势力单薄,但是凭借优异的谋略并且知人善任,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灭袁绍、吕布、袁术、刘表等军阀,一统中国北方。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他还曾经出兵征服鲜卑、乌桓,平定北方外患。208年任东汉宰相。曹操(155~220)周瑜 周瑜?,字公瑾。与孙策为友并助其攻占江东,后辅佐孙策,推荐鲁肃为官。赤壁之战时与鲁肃坚持抗曹,被任为大都督,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不久又击败曹仁,攻下南郡。周瑜英姿焕发,擅长音律、政治、軍事、文学,吴人尊称为“美周郎”。他本想攻打益州以图痔煜拢?恍姨於视⒉牛?龇⑶凹床∷馈O砟?36岁。天下形势示意图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生字学习巡 刃 簇 倘 聘
弦 韩 卒 舵 雌xúnrèncùtǎngpìnxiánhánzúduòcí成 语 积 累调兵遣将 自不量力 波浪滔天
隐隐约约 不计其数 丢盔弃甲
得意忘形 以卵击石 知己知彼
敌众我寡 敌强我弱 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 骄兵必败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离弦[xiɑn xuɑn ]的箭 混[hǔn hùn]成一片
逃窜[cuān cuɑn] 无心应[ yīnɡ yìnɡ ]战 2.多音字组词。
shuɑi( ) jiānɡ ( )
率 将
lǜ ( ) jiɑnɡ ( )
tiɑo ( ) jiɑnɡ ( )
调 降
diɑo ( ) xiɑnɡ ( )
率领百分率调节调查将领将军降落投降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
调兵( )将 自不( )力 波浪( )天 ( )不防备 迎风( )望 丢( )弃( ) 无心( )战 不( )其数遣量毫眺盔滔甲应计调兵遣将:调:调动。谴:派遣。调动兵力, 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自不量力: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毫不防备:毫:一点儿。一点儿也没有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 读课文,注意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作简明的批注。
第一自然段:实施计策,黄盖传书愿降;曹操中计,喜接黄盖降书。
第二自然段: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
第三自然段:追寻曹操,黄盖中箭落水;
第四自然段:曹操叫苦连声,登岸逃走。
第五自然段:数军合围,曹军伤亡惨重;赤壁鏖兵,周瑜大获全胜。
第六自然段:引用后人一首七绝来赞颂“赤壁之战”。
默读课文,想一想:
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 交流: (1)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 (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 (3)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 (4)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 (5)曹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 (6)操叫苦连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探讨交流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人物形象: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曹操傲慢轻敌。)书信内容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 (深谋远虑)环境描写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曹操
的心情如何?(美。此时曹操是豪情万丈,对即将来临的战争充满自信。) 场面描写 A着火的时间短还是长? B火光亮到什么程度? C烟浓到什么程度? D曹军的士兵此时是什么样的? (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一派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江,那里是岸。)(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朗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 “火攻”计策的成功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黄盖假降。趁风行船。备引火船。二里点火。伏兵追杀。数军合围。人物形象:
周瑜:深谋远虑
黄盖:有勇有谋 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他们能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找准对方的弱点,利用对方的错误,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请你做军事家: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获得胜利?课文主要内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在赤壁之战的火影刀光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因骄而败的曹操,有勇有谋的黄盖,谋略深远的周瑜。内容回顾1、作战双方分别是:周瑜和曹操
2、开始时双方兵力是3万人与80万人。
3、为体现力量对比悬殊,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是: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
  这个比方可以用成语概括为:以卵击石。
4、通过填反义词找出可以用来形容战役结果
的成语:以少胜多填空积累黄盖为避免己方兵力弱这一情况,而针对彼方战船相连这一弱点,制定了速战速决的火攻计划。
成语积累:
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又了解了对手的情况
        (知己知彼)   
发扬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 (扬长避短)
幔( )
漫( ) 倘( )
淌( )拈( )
沾( ) 雌( )
雄( )刀( )
刃( )堕( )
随( )四、比较下面各组字,并分别组词。布幔浪漫倘若流淌雌性英雄菜刀刀刃拈弓搭箭沾光堕江随便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周瑜采用了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
大败曹军。你知道他为什么要用这种
方法吗?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敌强我弱。
② 长期相持,于己不利。
③ 曹军不习水性,船只相连。(弱点)
找准弱点,以我之长,攻敌之短。 课文几次提到东南风?说说火攻与东南风的关系。 东南风是实施火攻的关键条件。如无风火攻就不能实施;如风不急,船就行不快,火攻有可能因对方有了防备而失败;如果没有风,火船就不能很快地冲进曹操的船队;如果没风,火就蹿不上岸,岸上的曹营就不会起火。 周瑜是怎样实施火攻计划的? 结果怎样?1. 黄盖写信、诈降。
2. 选刮东南风的一天。
3. 把装满火硝、硫磺的船接近曹营,点火,冲向曹营。
4. 曹营火光冲天,人马死伤无数。
5. 曹操从华容道逃跑。
通读全文,想想事情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再把它们连起来说
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因士兵坐不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起因:经过:周瑜采讷了黄盖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军战船、军营。结果:曹军大败而逃。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请你
再做一次军事评论家,分析
出东吴克敌制胜的原因。 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他们能知己知彼,找准对方的弱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抓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势。)原因之一: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是波浪涛天。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的南岸。东南风与火攻的关系?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这说明--( )巧用天时地利原因之二: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 后面。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原因之三: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很是高兴,毫不防备。 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从这些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原因之四…… 这篇课文只是简略地向我们
描述了赤壁之战的过程,其实东
吴取胜的原因不仅于此。在这一
大的战役当中,还有许多环节的
敌我较量。如果你感兴趣,就请
阅读《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
到第五十回吧。
希望你有更多的收获。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