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Hamlet-
生存还是毁灭
To be or not to be
哈姆莱特
导入
-Contents-
01
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哈姆莱特
02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恩格斯
03
《哈姆莱特》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俄)别林斯基
HAMLET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
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 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作品介绍
《亨利四世(上下) 》《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上中下) 》《理查二世》《理查三世》
历史剧
喜 剧
悲 剧
传奇剧
《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皆大欢喜》
其他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
《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
悲剧
悲剧就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之情,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类型:(1)英雄悲剧——它往往通过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
(2)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3)命运悲剧——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并力图认识、掌握、驾驭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体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莎 翁 悲 剧 的 特 点
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莱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社会,反映现实。
创作背景
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
01
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水平的就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
02
相 关 链 接
文艺复兴运动:是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
相 关 链 接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这时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等。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本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故事简介
故事情节
家庭变故,鬼魂来诉
装疯复仇,以戏取证
误杀人父,出使英国
中途逃回,情人溺死
计杀王子,众人身死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全剧简介
老国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死亡的真相——复仇的缘起。
第一幕
克劳狄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
克劳狄斯利用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所演的戏证实了克劳狄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他和王后谈话的弄臣波洛涅斯。
第二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克劳狄斯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死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因中毒剑而亡。
课文节选的是第三幕一场,讲的是克罗迪斯(国王)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试探哈姆莱特。
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
克劳狄斯
乔特鲁德
奥菲利娅
波洛涅斯
雷欧提斯
老哈姆莱特
兄弟
谋杀
前夫妻
背叛
夫妻
乱伦
叔侄
复仇
母子
羞愧
君臣
指使
恋人
溺死
父女
兄妹
溺爱
逼迫
监视
误杀
父子
仇人
人物说明
克劳狄斯
丹麦国王,哈姆莱特的叔父。
老谋深算,阴险毒辣
乔特鲁德
丹麦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前王之妻,改嫁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
前王之子,今王克劳狄斯之侄。
吹牛拍马,故弄玄虚
波洛涅斯
御前大臣
心地纯洁、善良多情
奥菲利亚
波洛涅斯之女
罗森格兰兹
朝臣
吉尔登斯吞
朝臣
课文研读
课文节选的这场戏在情节上可分为几部分,在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国王与朝臣、王后之间的对白。写心怀鬼胎、惊疑不定的国王与王后、朝臣密谋试探哈姆莱特是不是“因为恋爱上的苦闷”(开头至“我听见他来了,我们退下吧,陛下”)
第二部分:主要是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写奥菲利娅被利用前来试探装疯卖傻的哈姆莱特(从“生存还是毁灭”至 “变作今朝的泥士”)
第三部分: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写的是他们试探后的密谋,密谋让哈姆莱特去英国(从“恋爱!他的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至结束)
矛盾冲突的设计安排,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二、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
三、内心冲突。
概括文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哪个是主要冲突?
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
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产生误解后的冲突
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冲突
哈姆莱特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冲突
课文研读
分析整个剧本,归结起来看,全剧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进行的?剧本中所展示的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①全剧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场戏,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剧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
②课文中的冲突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在当时来讲,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从表面来看,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的,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等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过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
探究人物形象
(1)在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2)从文本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人物的方法
探究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为了复仇,为什么要装疯?
他势单力薄,孤军奋战,才不得已装疯卖傻,斩断情丝,以免使自己的恋人卷入复仇的漩涡,而受到更大的伤害,使自己“重整乾坤”的重任失败
它真实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现实社会的矛盾,突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独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哈姆莱特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整个悲剧的核心,反映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冲突。诵读这部分内容,诵读的同时思考这样的问题:
哈姆莱特怎样看待生死?
在作出选择的时候,王子考虑到了哪些问题?
在思考与行动的抉择中,哈姆莱特选择了什么?
哈姆莱特已经决定复仇,但他势单力薄,而且处于种种矛盾的漩涡之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的思考,反映出他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
这段独白揭示了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在进行个人复仇和探索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这段独白揭示了哈姆莱特怎样的个性?
可以看出哈姆莱特“懦弱”“迟疑”“忧郁”“孤独”的性格
他既是个身负为父复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
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王子。
这种并不单一的个性,正是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魅力所在。
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被看作是既勇敢又忧郁的典型。冲突双方力量悬殊,一方强大,强大到一个封建集团,一方弱小,弱小到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哈姆莱特坚持个人复仇,这是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力量的伟大,表现了对人的自我的极大的肯定,是新兴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同时在这场戏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热情激昂的背后,他软弱犹豫的性格特征。在这里却可以发现他的“迟疑”“忧郁”“孤独”——他既是个身负为父复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王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的人性为什么这么复杂?
因为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奉命复仇,然而任务是如此艰巨,对手是如此强大,他主观上反对暴力却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难免失败的感觉,因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通过这段独白,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烦恼和失望、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这里,哈姆莱特不是一个理想的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他是反映时代共性的典型的“这一个”,他有着丰富复杂、矛盾统一的性格内涵。
从这段独白在结合全剧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台词语言特点是什么?
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
01
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
02
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03
合作探究
主 观
原 因
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 观
原 因
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 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思考:哈姆莱特失败的原因
性格决定命运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的 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 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哈姆雷特的雄心壮志,爱人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存。
合作探究
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合作探究
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反抗封建势力的作用。
哈姆雷特的尴尬在于以一个纤弱而又明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重任。
用歌德的说法:“这是一株橡树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瓶里。”
哈姆雷特,一个纯洁,高尚,有道德,有知识,有决心,只能以思想代替行为,不可能成为英雄的人,就是那个“花瓶”;
那项他承担不起,几乎连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但又决不可推卸的复仇重任,就是那株“橡树”。
一旦“橡树”的根须膨胀开来,“花瓶”就非给挤破不可,这就是悲剧。
结语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光辉的钻石。”在哈姆莱特的形象里,莎士比亚体现了他所处时代最优秀的进步的人类特点。哈姆莱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经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这一切不只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理的社会造成他不合理的人生。于是他决心“重整乾坤”,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家庭、爱情随之毁灭。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与邪恶黑暗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悲剧命运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