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建国
1956
1966
1976
1978
至今
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 对外开放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经济体制
改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
(一)背景
历史现象: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
女劳力上工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
平均分配
(吃“大锅饭”)
人民公社化运动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花鼓词
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生活贫困!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二)改革概况
(阅读课本第38页课文及39页《相关史事》回答知识归纳)
1、实行制度:
2、开始时间:
3、首创地点:
4、具体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大包干”)
安徽
凤阳
小岗村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土地公有
经营权
使用权
很多同志不同意包产到户,但我看可以试验,过去批判过的东西,未必是错误的,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试验。
——万里(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5、制度推广: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三)农村经济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意义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从1957年到1978年21年增长的粮食。
——杨继绳《邓小平时代》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条新路。
——中共十四大报告
提升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
(一)背景
事例一: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商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事例二: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资都是平均分配。
企业没有自主权,生产效率低下;
平均分配,职工没有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二)改革概况
1、开始时间:
(阅读课本第39页至40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回答知识归纳)
2、改革内容:
所有制
企业 管理
分配 方式
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对国有企业实行 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改革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
国营企业
外资企业
集体经济
合资企业
民营企业
个体经济
1984年
4、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三、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1992年)
(一)改革背景
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生活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
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建立新制度
——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时间: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2、发展过程: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内容: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4、历史意义:
知识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的生产关系调整
事件 内容 影响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后)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制规模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农业生产
土地公有,分田包干到户,自负亏盈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①要高度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注广大人民利益;
②制定政策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本国国情;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认识
土地公有
土地公有
土地公有
土地私有
促进
促进
促进
阻碍
1、“春联”可以折射出社会的风貌。1974年的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中国农民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经济特区的建立
2、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
B
4、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D
3、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C
结合材料,纵观整个改革过程,改革有哪些特点?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改革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①改革要勇于创新; ②改革要根据国情;③改革要关注民生。
……
①从思想解放到改革推进
②从农村开始到城市深化
③从群众自发到中央推动
④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
1、特点:
是体制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改革的实质:
3、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