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
2.引导学生通过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3.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以及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纸的发明》的课文、生字词、相关图片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古代书写材料的图片(如龟甲、兽骨、竹简等),引导学生了解在没有纸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记录文字的。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古代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引出课题:“那么,纸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纸的发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生书写后再指名纠错,自由认读,指名读、齐读。
借助字典,认读多音字“鲜”和“累”:
根据字典意思,结合具体词语,引导学生正确区分。
微课学习,辨析生字:
字源识字,比较“洲”和“州”,加深对“洲”的理解。
书写生字“欧、洲、录”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
关注易错字“欧”和“洲”的笔顺,“录”下面不能写成水。
(2)举一反三,自主书写:
自学左窄右宽字“验”字,左右等宽“约”字的书写。
3.提问学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填空:
纸是( )发明的,他利用( )造纸,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为( )。
4.给课后习题1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5.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交流并梳理。
(三)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1.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述纸的发明过程的句子或段落。
2.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包括各个阶段的材料和方法等。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纸的发明过程,加深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古代人们用来记录文字的一些材料(展示图片)。你们觉得这些材料有什么缺点吗?
生1:龟甲和兽骨太重了,不方便携带。
生2:竹简虽然轻便一些,但是写不了多少字,而且串联起来也很麻烦。
师:没错,这些材料都有各自的缺点。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纸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呢?
生:(异口同声)想!
师:好,那么我们就来学习《纸的发明》这篇课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现在,请大家告诉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3:课文讲了纸的发明过程和它的重要性。
师: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要一起理清造纸发明以前过程。请大家分段阅读课文,并找出描述纸的发明过程的句子或段落。(学生分段阅读并找出相关句子或段落)
4.在蔡伦发明纸之前,人们都是用什么来书写的呢?为什么这些书写材料没有传承下来呢?请读第二、三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书写材料 缺点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 帛 麻 ]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同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补充,将表格填写完整。
6.教师总结:在造纸发明以前,所有的书写材料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所以才有了蔡伦发明的纸。
(四)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纸的发明的重要性和意义。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纸的历史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