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的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的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9 15:0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的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史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归纳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2.通过学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福利国家”等措施,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的根本原因。
【学习重难点】
重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福利国家”。
难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预习新知】
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识点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1.二战后初期
(1)背景
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 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 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
(2)核心思想: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 为核心。
(3)主要措施
①加大 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 等经济杠杆实施 ;等等。
(4)影响: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2.20世纪70年代
(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 ”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2)措施: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成立国际经济组织
(1)表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
(2)目的: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 ,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知识点一
1.(1)自由放任 社会主义 (2)国家干预 (3)政府 计划 税收 宏观调控
2.(1)滞胀 (2)减少
3.(1)世界银行 (2)国际协调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知识点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20世纪 取得重大突破,例如: 的提出和 的发展。
(2)系统论、信息论、 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3)两次 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内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 的开发利用, 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技术的突破等。
3.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 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知识点二
1. (1)科学理论 相对论 量子力学 (2)控制论 (3)世界大战
2.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 空间 生物工程
3. 信息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知识点三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的 出现了新变化。
2.表现
(1)农业和 就业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 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2)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所谓“ ”的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 ,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 ,如住房、汽车、股票等。
知识点三
1. 社会结构
2.(1)工业 服务业 (2)中间阶层 生产资料 生活资产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知识点四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内容: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 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 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评价:“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 不平等,保持 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社会福利毕竟由 负担,因此,当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 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
2.社会运动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①背景:美国早在内战时就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 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②目的: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美国黑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 运动。
③结果:终于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 政策为非法。
(2)女权运动
①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②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 、 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③结果: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 和 ,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3)其他社会运动: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 的运动。
(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所触
知识点四
1.(1)社会保障 社会服务 (2)收入分配 社会稳定 国家财政 减少福利
2.(1)种族隔离 民权 歧视 (2)政治 经济 选举权 被选举权
(3)越南战争 (4)资本主义
【深化探究】
“福利国家”的建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五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四口之家)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摘编自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探究4:根据史料五,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提示4: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史料六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探究5:根据史料六,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指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提示5: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拓展】全面认识福利制度
(1)形成原因: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危机威胁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2)特点:资金来源多元化,一般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各国发展不平衡,英国、瑞典、丹麦、德国等国家发展水平较高;发展程度较高,已由单纯的政府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3)实质:是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一种分配方式。
(4)评价
①积极: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②消极:造成普遍的国家财政赤字,使政府负担过重;另外也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
【巩固训练】
1.英国政府在1982年制定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计划在5年内投资3.5亿英镑,一半以上由政府资助;对于煤炭和钢铁等出现衰退的传统工业部门,则采取集中合并以及减员减资等政策来减少政府开支。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通过工业立法逐步摆脱“滞胀” B.全面强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C.科技发展促进政府干预政策调整 D.社会结构变化推动立法逐渐完善
2.二战后初期,法国通过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集中巨额资金对优先发展部门给予财政支持。在第一个经济计划中,法国政府把重点放在基础产业部门,将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确定为优先发展对象。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建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成为福利发达的国家 D.复制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3.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新创办的1300多家新科技企业中,最小的72家企业的启动资金总和仅2亿美元;1979年,这些企业的营业额达60亿美元,并创造了13万个就业机会和9亿美元的出口收入,使政府获得4.5亿美元的税收。这批企业的创办( )
A.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 B.加剧了美苏军备竞赛
C.得益于“福利国家”的建设 D.有助于缓解经济“滞胀”
4.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若干新变化,在社会结构方面,产生了一个庞大而相对稳定的“中间阶层”(又称“中等收入群体”)。这一“阶层”的形成( )
A.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B.表明资产阶级逐渐分化
C.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建立 D.利于缓解贫富两极对立
5.某机构的宗旨(部分)如下所述:通过设置一常设机构,便于国际货币问题的商讨与协作,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汇价的稳定,维持会员国间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避免竞争性的外汇贬值。据此判断,该机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6.下图是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就业人口分布比例图。这反映了二战后这些国家( )
A.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 B.工业人口比重均下降
C.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D.“中间阶层”趋于稳定
7.1969年,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报刊的记者、编辑参加反战游行示威;1970年,美国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上述运动( )
A.反映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 B.促使政府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
C.直接导致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出军队 D.受到了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影响
8.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
A.开发“新经济” B.发展社会主义
C.建立“福利国家” D.实施计划经济
9.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指出,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2.8%,比1973-1975年的1.4%提高了一倍。到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20个月。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大力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10.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 信息解读
“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在5年内投资3.5亿英镑,一半以上由政府资助”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政府逐渐重视高新科技,制定计划推动新科技发展
对于煤炭和钢铁等出现衰退的传统工业部门,则采取集中合并以及裁员减资等政策来减少政府开支 鉴于经济“滞胀”危机及传统产业的衰退,政府调整政策,缩减传统产业规模,减少负担
综合以上分析,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立法,且主旨是“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英国减少了政府干预,鼓励企业自由竞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法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选择B:据材料“集中巨额资金……经济计划中……对象”可知,二战后,法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制订了经济计划。排除A:法国当时经济体制没有变化。排除C:福利国家指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苏联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指令性的,而法国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
3.答案:D
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选择D:据材料“1970-1979年”“并创造了13万个就业机会和9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可知,20世纪70年代创办的这批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既增加了国家税收,又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美国走出经济“滞胀”创造了有利条件。排除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广泛,涉及计算机、核能、生物工程、空间技术等多个领域,这些新科技企业并不一定都集中在计算机领域。排除B:新科技企业的创办增加了国家税收和就业岗位,与美苏军备竞赛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第三次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治理机制的调整是当时新科技企业创办和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选择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间阶层”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住房、汽车、股票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有利于缓解贫富两极对立。排除A:A项夸大了“中间阶层”形成的作用。排除B:阶级是一种基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社会分层,阶层是一种基于社会地位和收入等因素的社会分层,“中间阶层”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排除C:福利国家建立主要针对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与中间阶层关系不大。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选择B:材料强调的是“国际货币问题的商讨与协作”“避免竞争性的外汇贬值”,结合所学判断该机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排除A:世贸组织以帮助缔约成员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对待为主要职责。排除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叫作世界银行,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这些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能源开发、农业、公用事业等。排除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要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领域进行投资,故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选择C:据题干柱状图信息可知,二战之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就业人口比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呈现较快上升趋势,这反映出二战后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排除A:题干柱状图呈现的是“就业人口分布比例”,而不是“就业人数分布”。排除B:据题干柱状图信息可知,日本的工业人口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排除D:中间阶层主要指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而题干柱状图呈现的是“就业人口分布比例”,并不能说明中间阶层“趋于稳定”。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反战运动。选择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兴起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由于当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潭,激发了国内矛盾,加之受到了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影响,国内掀起了游行示威运动。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发展的问题。排除B:材料中说的是反战运动,民众诉求不是完善民主政治。排除C:游行活动和民众的反战情绪促进美国政府调整对于越战的政策,但并没有直接导致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出军队。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的“福利国家”政策。选择C:据材料“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建立“福利国家”制度,进行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排除A:“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西欧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说法错误。排除D:二战后西欧各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但并非实施计划经济。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选择B:材料“自1995年以来……比1973-1975年的1.4%提高了一倍”“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20个月”表明美国经济实现了长期的持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美国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有关。排除A:当时美国并未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排除C:美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后逐步放弃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排除D:克林顿执政时期(1992-2000年),适当缩减了财政赤字。
10.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法国经济出现“滞胀”,这正是国家干预经济导致的,密特朗政府却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结果必然是加剧经济恶化,A正确。密特朗政府的措施进一步加剧“滞胀”,造成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不可能造成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B、C排除;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排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