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他没有子女,却有千千万万的人热爱他;他在国外的银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却拥有比任何人都多的精神财富;他离开了人间,连骨灰都洒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他就是周恩来总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柯岩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起感受人民对
周总理的崇敬与怀念吧!
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2.理清诗歌结构和线索
3.鉴赏诗歌写作手法,理解诗歌主旨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柯岩,原名冯恺
广东南海人
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
《“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另有诗剧合集《“小迷糊”阿姨》。报告文学《癌症≠死亡》等。《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影响广泛。
02
知背景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由于当时特殊历史背景,全国人民无法充分表达哀思。所以在新的历史转机出现之后,1977年他逝世一周年之际,大量的悼念诗文才得以公开发表。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就是这一时期发表的优秀诗篇。这首诗之所以在众多诗篇中特别引人注目,首先是得力于它的真诚深挚的情感表达。在人们普遍怀着对周总理的深情眷念而又难以表达之际,一声声“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深情呼唤,似乎是从亿万人民心中同时迸发出的心声。在历史性时刻代表和体现了人民心声,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得以流传的前提条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特色。
03
夯基础
自主学习
(1)掌握字音字形
征途( ) 松涛( ) 沉甸甸( )
谷suì( ) hōng鸣( ) gōu火( )
zhēng
tāo
diàn
穗
轰
篝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自主学习
远行的路途;行程。
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状态词,形容沉重。
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广阔;宽广。
征途:
轰鸣:
沉甸甸:
篝火:
辽阔:
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04
识文本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自主学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自主学习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自主学习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啊,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自主学习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自主学习
2.梳理诗歌的内容层次。这首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几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节):
第二部分(第2-6节):
第三部分(第7-9节):
直抒胸臆,从高度评价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入笔,通过反复呼唤,倾吐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歌颂之情。
诗人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
进一步深化形象和感情,形象地创造出周总理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的意境。
1.赏析标题“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妙处。
作者用疑问句形式作为标题,突出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从题目与诗的内容来看,标题又是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2.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感情线索。
结构线索: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感情线索:“你在哪里”—“他刚离去”—“找遍整个世界”—“就在这里”—“在人民的心里”
3.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4.简述这四种形象的具体内涵?
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
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
森林:给画面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
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5.为何要把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总理?
为展示总理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
6.找出文中四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展示了周总理怎样的形象?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歌颂周总理忠于革命,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表现总理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辉形象。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表现总理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表现总理关心战士,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
7.诗歌多处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试举例分析。
(3)诗人还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情感。听到人民群众深情的呼唤,山谷、大地、森林、大海发出了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营造了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人力量。
(1)诗人使用了间隔反复的手法,“对着高山喊”“对着大地喊” “对着森林喊”“对着大海喊”,呼唤声声,如奔走呼号,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对总理的思念。
(2)诗人使用了连续反复的手法。五次使用了“在这里”,强烈表达一种惊喜激动的感情。结尾四次使用“想念你”,表达了人民对敬爱的总理的无限怀念和无尽哀思。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周总理,你在哪里
崇敬、怀念
(全诗基调)
刻画形象
(六幅画面)
揭示主题
(抒情高潮)
首尾呼应
革命本色
优良作风
崇尚境界
这首诗通过人们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天安门广场的回音,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画面,歌颂了周总理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由衷热爱和无限缅怀的革命深情。
1.诗人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是为了( )
A.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都具有人的情感。
B.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当人民寻找总理的见证人。
C.表明人民在这些地方正望着总理远去的背影伫立长想。
D.展现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造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
【答案】D【解析】通过对高山、大地、大海、森林的追问及回答,展现了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营造出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同时说明周总理的足迹踏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寄托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热爱和无限哀思。
2.诗人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作用是( )
A.表现周总理生前没有一刻停息。
B.表明周总理生前常抽空视察祖国的山山水水。
C.加强语气,反映人民想念总理太切,四处寻找总理的足迹。
D.加强了语气的亲切感,巧妙暗示周总理“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
【答案】D【解析】诗中天地万物发出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巧妙暗示周总理“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这里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中的“深情”联系上文寻找的内容可知这“深情”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感。
悲痛 敬仰 怀念
周总理去世时,联合国总部破格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国家的外交官向联合国总部提出质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是这样回答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要是能够做到其中一条, 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联合国降半旗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