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 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21: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人们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吧。
第20课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费·因格
1.能在分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理解议论文运用事实论证和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理解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罗迦·费·因格。
美国人。
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著作有《当头棒喝》《在屁股上踢一脚》《创意大惊奇》等。
02
知背景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03
夯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罗迦( ) 模式( ) 汲取( )
恭喜( ) 依赖( ) 渊博( )
根深蒂固( ) 波澜壮阔( ) 锲而不舍( )
对chèn( ) 压zhà( ) 推qiāo( )
zī孜不倦( ) 不言而yù( ) 持之以héng( )
jiā


gōng
lài





lán

qiè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模式:
探索追求。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挤出汁水或内含物。或比喻剥削或搜刮。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一种人们无法控制,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现象。
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探求:
创意:
压榨:
推敲:
灵感:
汲取:
03
夯基础
持之以恒:
比喻根基牢固,不可动摇。
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有效。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根深蒂固:
行之有效:
孜孜不倦:
轻而易举: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一件事也没有办成。形容毫无成绩。
形容做事毫不费劲,非常容易。
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一事无成:
04
识文本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分析本文的结构。
2.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1.阅读课文,分析本文的结构。
04
识文本
一(1~3)
提出问题,引出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4~12)
分析问题,论证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依据。
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只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并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探求,就一定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三(13)
2.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04
识文本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3)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
(4)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1.作者在本文开头通过图形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当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归纳“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
(1)有渊博的知识;
(2)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4.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 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6.有人认为创造力只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少数人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和创造力,而这个创造力可以无止境地运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最需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并非我们是否有创造力,而是如何能够发现并发挥潜能和创造力,这也是影响自身创造力是否发挥的根本。
7.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8.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问题的?
(1)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
(2)接着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3)最后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9.作者在论述“创造性思维需要积累知识并活用知识”这个问题时,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简要分析。
(1)举例论证
作者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的两个事例很典型,有代表性,能很好地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
如文章第6段,道理阐述浅显易懂,得出的结论让人信服。
10.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层层深入。
(2)运用设问句过渡,条理清晰。
(3)图表开篇,新颖有趣。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本文由一个选择题入手,阐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1.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此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例子,具体论证了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不能。
“总”强调了富有创造力的人都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无一例外,删去就起不到强调作用,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2.文章最后两段是如何进行说理的?
先用“由此看来”一词承接上文,进行总结,指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接着,进一步肯定“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并指出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便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最后的假设性语句,使人们容易接受,极富启发性。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精选100件国宝,首次用文物讲文化,用文物梳理文明,通过每集5分钟的创新表达构建中华文明视频索引,以全新视角带领观众认识读懂中华文化。
课后自行观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其中两集,从创新的角度写一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