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五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教辅资料、PPT课件、练习题
备课分类 新教师 后优教师 优秀或老教师
主要内容 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结合平面图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在具体的平面图的情境中,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察点,度量另一地所在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获得成功的经验,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重点 重点:1.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难点 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 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数 练习数 辅导时间
1.确定位置(一)(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 1 1
2.确定位置(二)(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 1 1 1
单元教学策略 单元教学策略: 1. 导入情境:利用生活实例,展示平面图,激发学生兴趣。 2. 观察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平面图,发现确定位置的关键元素。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4. 实践应用: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回顾重点,强调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拓展相关知识。
二、个人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五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教辅资料、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1课时 确定位置(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境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动物园吗? 学生:喜欢。 教师:那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动物园逛一逛。(课件出示教材P65情境图) 动物园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喷泉广场,在喷泉广场周围是各式各样的动物场馆,你想去哪里看一看呢?你能说出它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一))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探索新知 1.学习第一个绿点。 (1)课件出示教材P65第一个绿点。 (2)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 教师:咱们先试着想一想,说一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 学生1:在喷泉的广场的北边再往东。 学生2:狮虎山也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再往东,怎么区分呢? 学生3:我有办法,我拿量角器量了量,用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喷泉广场这一点,0刻度线和北面坐标重合,在读出0刻度线到熊猫馆那一点的夹角为20°,所以我们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再往东20°的方向上,也就是北偏东20°的方向上。而狮虎山同理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再往东50°的方向上,也就是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50°的方向上。 教师:很好,我们还可以用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喷泉广场这一点,0刻度线和东面坐标重合,在读出0刻度线到熊猫馆那一点的夹角为70°,所以我们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边再往北70°的方向上,也就是东偏北70°的方向上。而狮虎山同理在喷泉广场的东边再往北40°的方向上,也就是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40°的方向上。 课堂小结: 教师:学会用角度表示任意方向,就可以明确熊猫馆和喷泉广场的位置。(板书) 2.学习第二个绿点。 (1)课件出示教材P65第二个绿点。 (2)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如何区分它们的位置呢? 教师:方向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角度区分,但是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如何区分它们的位置呢? 学生:我发现它们离喷泉广场的距离不一样。 教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学生:大象馆在喷泉广场北偏西60°的方向上,距离喷泉广场1000米,长颈鹿馆在喷泉广场北偏西60°的方向上,距离喷泉广场500米。 教师:由此可见,我们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课堂小结: 教师:要想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只有将方向和距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 3.学习第三个绿点。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5第三个绿点。 (2)说一说从斑马场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教师:参观斑马场后,同学们想去猴山,你能说一说他们的行走路线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学生:我们可以从斑马场出发走800m到达喷泉广场,在向南偏东40°的方向上走1500米处到达猴山。 教师:此题答案不唯一,咱们可以选取不同的行走路线。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6“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56“练一练”第2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如何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6页“练一练”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1.学会用角度表示任意方向,就可以明确熊猫馆和喷泉广场的位置。 2.要想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只有将方向和距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园方位图片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知识。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步步设疑,环环相扣。练习设计有层次,质疑总结,使教学过程比较顺畅,有浑然一体的感觉。要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多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充分认识和理解如何确定事物的具体位置,多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五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教辅资料、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2课时 确定位置(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进一步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引出新课 教师:同学们,乐乐去大鸣山游玩迷失了方向,她想找到大本营的位置。你能借助观察课件上的图帮帮她吗? 教师:相信学习完这节课你就能帮助她了。(板书:确定位置(二))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探索新知 1.学习第一个绿点。 (1)课件出示教材P67第一个绿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乐乐要从哪个地方到哪个地方 学生:乐乐要从大鸣山回到大本营。 教师:要表示这两地的相对位置,需要几个条件 一个条件能行吗 (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要表示这两地的相对位置需要两个条件,即方向和距离,一个条件不行。 教师:很好,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表示出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先确定观测点,观测点是大鸣山;再画两条垂直的射线,标方向,量角度;最后量出图上距离,测算出实际距离。 教师:你能用用语言表述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吗? 学生:大本营在大鸣山的北偏东45°,距离大鸣山560 m。 2.学习第二个绿点。 (1)课件出示教材P67第二个绿点。 (2)探究其他方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 教师出示课件,将平面图换成方格图。 教师: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几个条件呢 引导学生回答:列和行,并引导学生明确列和行也是两个数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大本营的位置,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学生1:大本营的位置处于第4列,第4行,所以大本营的位置是(4,4)。 学生2:小清山的位置处于第4列,第1行,所以小清山的位置是(4,1)。 学生3:宝塔的位置处于第1列,第2行,所以宝塔的位置是(1,2)。 课堂小结: 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画出被测物体与观测点指定角度的射线,然后量出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方向与距离结合起来就能确定那个物体的具体位置了。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板书)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8“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8“练一练”第2题。 (1)引导学生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及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8页“练一练”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二) 画坐标图的步骤: (1)确定观测点; (2)从观测点引出横坐标和纵坐标,并把观测点和被观测点连起来; (3)标出连线与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夹角; (4)标出连线的长度。
教后反思 本节课创设的情境为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供了很好的帮助。鼓励学生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点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