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精品同步教学设计)(表格式 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精品同步教学设计)(表格式 3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09 08:2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一、个人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五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教辅资料、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分数加减法部分、第51~52页第1、2、3、8、9题和第6题中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回顾分数加减法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交流学习中的体会。 2.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内容,并进行交流,通过巩固应用,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等学习活动,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回顾知识内容,从不同角度交流学习中的体会。
教学难点 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等学习活动,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复习 1.教师: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教师:分数加减法我们分别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折纸、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星期日的安排、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2.教师: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生共同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板书) 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3.教师:通过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法则,我们还可以进行异分母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部分你学到了什么? 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板书) 4教师:我们还学习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师:怎样比较与0.06的大小? 学生1: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2:还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 教师:分数化小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来计算; 小数化分数: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板书)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2第1题。 (1)教师引导理解题意。 教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题中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1:我来说左边的。第一步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也就是,第二步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3份,也就是,可以发现,第一步的在第二步中占了2份,也就是=,可以发现涂色部分一共占了5份,是,+=。 学生2:右边的图,第一步圆被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部分占1份,是,第二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8份,从4份里减去了1份,还剩3份,也就是还剩,-=。 (2)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3)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评价。 2.课件出示教科书P52第2题。 (1)比较和0.6. 教师:怎样在尺子上找各数的位置? 学生:0.6可以直接找到,需要先化成分数,=0.4,再标出来。 教师:现在可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了吗? 学生:<0.6. (2)学生比较另一组数,指名学生回答,集体点评。 3.课件出示教科书P82“练习十八”第1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纠错,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易错点。 4.课件出示教科书P53第9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求三人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用加法把三个分数相加求和。 教师:怎么知道剩下的蛋糕比多还是比少? 学生1:我用估算的方法。 学生2:可以计算出还剩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再与比较。 (2)教师指名上台板书,其余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52~53页第3题、第8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1)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分数化小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来计算; 小数化分数: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后反思 本课时的练习中,注意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与运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学生课堂参与率高,学习效果好。适当设计了一些有兴趣性的练习和富有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运用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五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教辅资料、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2课时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第51~52页第5题、第7题、第13~16题。
教学目标 1.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从不同角度交流学习中的体会。 2.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内容,并进行交流,通过巩固应用,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等学习活动,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回顾知识内容,从不同角度交流学习中的体会。
教学难点 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等学习活动,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学生1:长方体(一)我们学习了: 长方体的认识(1) 长方体的认识(2) 长、正方体的展开图(展开与折叠) 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露在外面的面) 教师:同学们能具体说一下吗? 1.学生1:在长方体的认识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板书) 2.学生2: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板书) 3.教师:在长、正方体的展开图中,我们体验了长、正方体等图形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正方体有11种不同的展开图。 ······ 4教师: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或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板书) 5.教师:我们掌握了单独的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那么正方体组合体露在外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长方体(二) 教师:接下来,我们回想一下长方体(二)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长方体(二)我们学习了体积和容积、体积单位(1)、体积单位(2)、长方体的体积(1)、长方体的体积(2)、体积单位的换算、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师:我们一起具体说一说。 1.体积和容积 教师: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 学生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学生2: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板书) 2.体积单位 教师:我们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到底有多大,就要有体积单位进行度量。 棱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厘米,记作 1; 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分米,记作 1 ; 棱长为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米,记作 1 ; 教师:容器内盛放液体的量一般用升(L)、毫升(mL)作单位。 我们又找到了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1 =1 L,1 =1 mL,1 L = 1000mL(板书) 3.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 abh(板书) 学生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 。(板书)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V=Sh(板书) 4.体积单位的换算 学生: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1 = 1000 1 = 1000 。(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之间的规律 5.有趣的测量。 教师: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有哪些方法? 学生1:排水法:将石块放入水中,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学生2:溢水法:将装满水的容器放入水槽中,再将石块放入水中,溢出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讲评,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第14题。 (1)指名学生上台解答,其余学生独立解答。 (2)教师点评讲台上学生做的,学生自己订正。 3.完成教材第54页第16题。 (1)引导学生先算出10包纸巾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3)教师讲评,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52~53页第5题、第13题、第15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2) 1.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或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3.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 4.1 =1 L,1 =1 mL,1 L = 1000mL 5.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V=Sh 6.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1 = 1000 1 = 1000 。
教后反思 本节课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解析,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得到了发展。有些学生的计算过程不够完整,细节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五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教辅资料、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分数乘法部分、第51~52页第4题、第6题、第10~12题。
教学目标 1.回顾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从不同角度交流学习中的体会。 2.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内容,并进行交流,通过巩固应用,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等学习活动,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回顾知识内容,从不同角度交流学习中的体会。
教学难点 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等学习活动,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在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学习中,你对哪些内容印象深刻呢,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学生: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法(二)——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分数,倒数共四部分。 教师,我们依次来复习一下。 1.分数乘法(一) 教师:你能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吗? 学生1: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板书) 学生2: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 计算的结果可以写成最简分数。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等于1的分数,积一定等于这个数;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数。 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 的倒数是它本身。 0 没有倒数。 (板书) 学生3: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进行计算。(板书) 2.分数乘法(二) 教师:在分数乘法(二)中,更进一步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师:我们想知道6块饼干的1/2是多少,可以借助画图进行理解。 学生1:可以这样想,用6除以2等于3.6块饼干的1/2是3块。 学生2:还可以这样想,可以先找出第一块饼干的1/2,再找出第二块的饼干的1/2,以此类推,那么6的1/2原来师6的1/2。3块饼干。 教师:很好,我们还学习了认识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增加几分之一的数量关系,可以借助画图来进行理解。 3.分数乘法(三) 教师:在算分数乘分数时,我们可以画图进行理解。 教师:分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 计算的结果可以写成最简分数。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等于1的分数,积一定等于这个数;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数。 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 的倒数是它本身。 0 没有倒数。 (板书) 4.倒数 教师: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学生1: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 计算的结果可以写成最简分数。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等于1的分数,积一定等于这个数;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数。 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 的倒数是它本身。 0 没有倒数。 学生2:0 没有倒数。(板书)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讲评,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第10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海狮的寿命比海象少的部分是海象的几分之几? 学生:。 教师:怎样计算海狮的寿命比海象的寿命大约少多少年? 学生:用乘法计算。 (2)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学生回答,集体点评。 3.完成教材第54页第11题。 (1)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2)教师讲评,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52~53页第11题、第12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3) 1.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 计算的结果可以写成最简分数。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2.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等于1的分数,积一定等于这个数;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数。 3.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 的倒数是它本身。 0 没有倒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在对分数乘法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解析,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得到了发展。有些学生的计算过程不够完整,细节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