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8 15:1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古代埃及有一座官方石碑,显示了国王阿玛西斯在统治期间为阿匹斯神牛举行庄严葬礼的场景。“在象征天空的象形文字和带有翅膀的太阳圆盘下,国王跪在阿匹斯神牛面前,身体靠着脚跟、双臂垂在膝前、上身微微前倾,展现国王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古埃及( )
A.宗教哲学的原始性 B.动物崇拜较为兴盛 C.重视农业生产活动 D.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2.《汉谟拉比法典》对苏美尔法律制度做了重大的调整。该法典中,反对国家的罪名明显增加,国家的官吏较多地担任起逮捕和惩办犯罪的责任……惩罚大大加重。特别是对带有谋反迹象的罪行要从严惩治,而象“游手好闲”等轻微过错竟要处以死刑。这表明,该法典( )
A.旨在强化君主专制的统治 B.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C.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 D.彰显了法律的至高无上
3.古希腊时期,有因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寻找土地,也有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而到海外另谋生路,还有因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遣送出国等不同类型。这说明古希腊人的海外殖民活动旨在( )
A.解决城邦内部的困难 B.建立直接的民主政治
C.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扩大城邦制度的影响
4.古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势崎岖、土地贫瘠,可耕地范围大约只有30%-40%。城邦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城邦秩序的维护逐渐依赖于粮食进口。这些状况( )
A.阻碍了农耕文明的诞生 B.导致人口总数趋于稳定
C.决定了小国寡民的政体特征 D.为城邦海外殖民提供了动因
5.城邦时代中期,拉格什统治者埃阿那图姆在记述自己出身时写到:“宁吉尔苏神提供了创造埃阿那图姆的种子……将他投胎在宁胡尔萨格神的腹中。”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 )
A.实施严格等级制度 B.宗教仪式不断完善
C.文化创作日益繁荣 D.专制观念开始萌芽
6.古代西亚腓尼基人的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颇负盛名的有以黎巴嫩山上的雪松为原料的造船业、以其特有的紫红色染料染色的纺织业等。它们利用自己众多的优良港湾和发达的造船业发展对外贸易。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就同埃及、两河流域以及叙利亚的埃勃拉国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这反映了当时( )
A.腓尼基人海外殖民活动频繁 B.腓尼基人工商业经济发达
C.商品已经出现了世界性流动 D.世界性的大帝国初步建立
7.目前已知最早的史诗记载有:“这株植物,乌尔·沙纳比,就是‘重生仙草’,有了它,人可以将青春重返。我要把它带到乌鲁克的羊圈,来测试它是否真的神奇的一面!”这一记载( )
A.体现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说明苏美尔地区极力宣扬君权神授
C.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命的态度 D.原文由象形文字记录且有一定传播
8.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阶级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9.考古学家认为,苏美尔人因为他们有制陶传统而发明了轮子。用一根轴把两个轮子连接起来,再搭一个平台,这就有了世界上第一辆车。农民们则发现多装一副轮子可以使车子装载更多东西,跑得更快。这表明( )
A.地理环境塑造文明特色 B.西亚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
C.生产活动推动技术进步 D.西亚社会组织能力的强大
10.“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名。……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面做出的一大发明。”材料可用于说明( )
A.国家管理机构的出现 B.原始宗教的主导地位
C.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D.社会分工出现的原因
11.余秋雨写道:“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于是,我们看到,希腊人在海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材料反映了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特点是( )
A.亚洲最快领先世界 B.起源欧洲全球扩展
C.基本独立多元发展 D.彼此隔绝毫无联系
12.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间,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出现了人类文化突破现象,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称其为“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这表明( )
A.地理条件决定文明的发展类型 B.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C.农业文明多元并存具有相似性 D.早期文明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交流
13.有学者说:“在神庙的宝库中——或者说谷仓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盈余,实际上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因,我们将其认定为文明的标准。”这一论述强调了( )
A.阶级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C.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形成 D.神庙建立必然伴随着新文明的出现
14.如图最有可能呈现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 B.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
C.新航路开辟后人口流动 D.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
15.苏格拉底曾说:“如果说,没有多大价值的工艺不必经过有本领的师傅的指导就会自己精通这一见解是荒谬的;那么,把像治理城邦这样伟大的工作,认为人们自然而然地做出来,那就更加荒谬了。”其意在强调( )
A.政治自由有名无实 B.城邦公民缺少民主意识
C.主张实行僭主政治 D.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三个基石。”这一结论是很难让人信服的。……雅典的民主带有相当强烈的不宽容性。中国学者对此进行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摘编自倪学勇《雅典民主制的多元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文化产生的制度基础,并说明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
(2)材料二中,作者对汉森的说法持怎样的态度 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伯来文明与埃及文明发源于西亚、北非相邻的地区,在时间上埃及文明稍早。希伯来人(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从游牧转向定居的时间较晚,内需的不足是其发展商品交换、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内在动力。而迦南地区独特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也孕育了希伯来人的经商意识。
——摘编自赵克仁《希伯来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异质性及其原因》
材料二 希伯来文明与埃及文明在政治上都发展出王权政治,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 古埃及形成了“神—法老—官吏—平民”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在古埃及人眼中,神灵把管理和统治世界的权力全部交给了法老,而.其他人要得到权力只能由法老再次授予,即分享法老的管理权。在希伯来人的认知中,管理与治理世界的权力被神赋予了整个人类,神权与王权之间是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并非单方面的支配或遵从关系。早在希伯来文明兴起阶段,希伯来人就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如遇大事,一般由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首领共同商议来作出决定,而不是由一个人说了算。
——摘编自赵克仁《希伯来与古埃及王权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埃及与古代希伯来文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古代埃及与古代希伯来文明发展差异的原因。
18.阅读下列有关中国战国时期变法和古希腊社会改革内容的比较。
材料 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与古希腊雅典城邦都发生了国家建立早期的社会改革运动。战国变法至秦帝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而古希腊雅典城邦国家完成了民主政体的改革历程。两者都对此后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商鞅变法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
雅典梭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而战国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更为残酷的是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
梭伦改革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 “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而商鞅变法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推行集权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归纳比较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社会改革的不同之处。
(2)这些改革使各自的社会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是由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组成的政治共同体,周王是这一政治共同体的统治者。周王室直接控制的王畿(包括丰镐和洛邑)被称为“中国”。西周文献中的“中国”也被比作“夏”,大多指向周王族,故“夏”均为单数;这时的“蛮夷”既有受封为异姓诸侯者,也有游离于西周之外者。春秋时期,“夏”逐渐扩展为“诸夏”“华夏”。“中国”不再是周王室独享的领地和权力中心。《左传》记载,东夷诸国与鲁国朝贡多达数十次;齐鲁“夹谷之会”时,齐景公曾奏“夷狄之乐”。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影响力的式微,政治共同体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华夏共同体。诸侯兼并大大拓展了华夏间的深度同质化和对异质文化的排斥,华夏文化认同日趋强劲。战国时,诸侯追求的是变法图强,以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中国”境内华夏文化共同体的一统,即“以中国一统”。战国诸子津津乐道于对华夏共祖的探究,对“夷夏”是否一体则鲜有关注。
——摘编自武沐等《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曾将古希腊城邦定义为“一个政体之下的公民共同体”。这里的“政体”一词的希腊文本义即为“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城邦制度确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立法。著名的例子有斯巴达的莱库古立法和雅典的梭伦立法,此外还有米提林的皮塔科斯“制定了法律,但却未建立政体”等记载。有的“立法者”不仅为自己的城邦立法,甚至还为其他城邦立法。古代希腊城邦共同体的政体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宪法”或者“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的。现代西方社会高度分化,人们的民主生活和希腊城邦公民共同体生活全然不同。古代希腊人并未完全发展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必须限制国家权力的观念。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个体言论和行为的自由实际上置于公民集体的监督之下。尽管苏格拉底并不认同民主政治,但他最终还是遵从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愿逃避城邦对他的判决。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政治与西方法治传统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时期华夏共同体形成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共同体与华夏共同体的不同点,并说明古希腊城邦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先秦时期的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形态差异的认识。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国王为阿匹斯神牛举行庄严葬礼”“国王跪在阿匹斯神牛面前”“展现对国王对神的崇拜”,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问题,排除A项。国王崇拜阿匹斯神牛是为了神化王权,不能体现动物崇拜的兴盛,排除B项。埃及国王对神的崇拜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反对国家的罪名明显增加,国家的官吏较多地担任起逮捕和惩办犯罪的责任,说明法典加强了在维护统治中的规定,有利于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A项正确;材料“惩罚大大加重。特别是对带有谋反迹象的罪行要从严惩治,而象‘游手好闲’等轻微过错竟要处以死刑”可知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君权神授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对谋反罪行的从严惩治,而非彰显法律的至高无上,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人口增加、耕地有限”“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因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及所学可知,古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目的是解决城邦内部面临的经济、政治等困难和问题,A项正确;题干所述是古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各种原因,而其目的是解决城邦内部面临的各种问题,不是建立直接的民主政治,排除B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古希腊的时间不符,因为古希腊当时处于奴隶制时代,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项;题干中的所有原因都是城邦内部面临的问题,而没有关于城邦制度的原因,所以其目的不是扩大城邦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势崎岖、土地贫瘠”“城邦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城邦秩序的维护逐渐依赖于粮食进口。”及所学可知,地中海沿岸多为岛屿,地形多山脉,平原少,不适宜农耕,这使得古希腊人通过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殖民的方式发展海外贸易,从而解决人地矛盾和生存问题,D项正确;古希腊地区依然存在农耕文明的发展情况,选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自然地理条件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无法得出人口总数趋于稳定的结论,排除B项;自然地理环境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成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苏美尔)。根据材料“宁吉尔苏神提供了创造埃安那图姆的种子······将他投胎在宁胡尔萨格神的腹中”可知,埃安那图姆将自己神化为神的孩子,其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君权神授,说明专制观念开始萌芽,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等级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并不属于宗教仪式,排除B项;文化创作日益繁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材料“以黎巴嫩山上的雪松为原料的造船业、以其特有的紫红色染料染色的纺织业等。它们利用自己众多的优良港湾和发达的造船业发展对外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的腓尼基的手工业与商业经济繁荣,B项正确;“海外殖民活动频繁”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商品已经出现了世界性流动”发生在近代世界。排除C项;古代西亚的腓尼基不是世界性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乌鲁克)。根据所学可知,乌鲁克是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苏美尔人的古城城名,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幼发拉底河下游右岸,根据材料“有了它,人可以将青春重返。”反映了苏美尔人对生命的热爱,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君权神授,排除B项;苏美尔人使用的是楔形文字,并非象形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从材料中的“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是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阶级的出现、国家机器的产生,这些均不是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排除AC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材料“苏美尔人因为他们有制陶传统而发明了轮子。用一根轴把两个轮子连接起来,再搭一个平台,这就有了世界上第一辆车。农民们则发现多装一副轮子可以使车子装载更多东西,跑得更快”可知,苏美尔人因为有制陶传统而发明了轮子,然后发明了车,农民用车来装载东西,这反映了生产活动推动技术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美尔人发明了轮子和车,没有涉及西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车发明的影响,排除A项;虽然苏美尔人发明了车便于运输,但不能说明交通运输“高度发达”,排除B项;发明轮子和车,与大规模的建设不同,不需要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等信息可知,农业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出现,D项正确;农业发展推动国家管理机构的出现,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 “主导地位”无从得出,且说法错误,排除B项;农业发展不仅促进社会阶级分化,还促进了文字的产生,C项概括不全,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希腊人在海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及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早期不同地区的文明具有各自的特色,说明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印度和欧洲思想上的不同,没有涉及这三者哪一个发展最快,不能得知亚洲最快领先世界,排除A项;孔子、释迦牟尼的思想是独立产生的,没有受到欧洲的影响,且此时期欧洲并没有全球扩展,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并非彼此隔绝的,如西亚文明与欧洲文明、埃及文明之间存在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世界)。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这种相似性表明人类文明发展遵循某些共同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B项正确;地理条件影响而非决定文明的发展,排除A项;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而非农业文明,排除C项;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 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谷仓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盈余”“实际上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因,我们将其认定为文明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人类积累大量的社会盈余时,人类的精神文化就会得到发展。而大量的社会盈余积累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材料强调了文明的产生应该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阶级的产生”,排除A项;材料涉及神庙,但不代表“国家的出现”排除C项;“神庙建立必然伴随新文明的出现"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可知,该图涉及到农业起源的三个中心,即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还涉及到亚洲、非洲、美洲及欧洲地区物种交换的路径信息,说明反映的是农业起源地与农作物外传的相关内容,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主要区域在亚非拉地区,说明其并不是全球资本流动的情况,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东亚地区的不是人口流动的核心地带,地图与该时期不符,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下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而材料描述的主要区域在亚非拉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城邦政治下,不同政治素养的公民共享城邦政治权力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他主张应由具有专业统治知识的人来充当管理者,D项正确;据材料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知识即美德,与政治自由无关,排除A项;城邦实行的是公民政治,公民需要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公民意识比较强,排除B项;苏格拉底主张精英政治,反对僭主,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制度基础:种姓制度。特征:宗教色彩浓厚;文化靠口头传播;以诗歌为重要载体。
(2)态度:作者认为汉森的说法是错误的。理由: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两者都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实际上,雅典的民主制并不具备现代民主包含的民主、自由、平等。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的。雅典直接民主下容易造成集体暴政,而现代民主主要实行间接民主。雅典的民主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度)。制度基础:根据材料一“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种姓制度。特征:根据材料一“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得出:宗教色彩浓厚;根据材料一“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得出:文化靠口头传播;根据材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得出:以诗歌为重要载体。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态度:根据材料二“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三个基石。’这一结论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得出:作者认为汉森的说法是错误的。理由:根据材料二“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三个基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两者都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实际上,雅典的民主制并不具备现代民主包含的民主、自由、平等。根据材料二“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雅典直接民主下容易造成集体暴政,而现代民主主要实行间接民主。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的;雅典的民主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7.(1)同:都建立了王权政治;都宣扬君权神授;都受到早期宗教的影响(神权与政治结合紧密)。(答出两点即可)
异:古埃及文明起源稍早,希伯来文明形成略晚;古埃及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希伯来文明带有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特征;古埃及政治文明集权色彩浓厚,希伯来文明保留较多原始民主传统。(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原因:自然环境上,古埃及文明兴起于尼罗河流域,希伯来文明兴起于西亚干旱地带;经济基础上,埃及是人类灌溉农业发祥地之一,希伯来人对商业较为依赖;政治传统上,埃及较早建立统一的君主制国家,希伯来人军事民主制传统深厚;思想观念上,法老被古埃及人视为神在人间的唯一代表,希伯来人则认为神与人类整体建立了契约关系。(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同,根据材料二“希伯来文明与埃及文明在政治上都发展出王权政治”可知,都建立了王权政治;根据材料二“在古埃及人眼中,神灵把管理和统治世界的权力全部交给了法老”与“在希伯来人的认知中,管理与治理世界的权力被神赋予了整个人类,神权与王权之间是契约关系”可知,都宣扬君权神授并且都受到早期宗教的影响。
第二小问异,根据材料一“希伯来文明与埃及文明发源于西亚、北非相邻的地区,在时间上埃及文明稍早。”可知,古埃及文明起源稍早,希伯来文明形成略晚;根据材料一“希伯来人(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从游牧转向定居的时间较晚,内需的不足是其发展商品交换、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内在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希伯来文明带有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特征;根据材料二“古埃及形成了‘神—法老—官吏—平民’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与“早在希伯来文明兴起阶段,希伯来人就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可知,古埃及政治文明集权色彩浓厚,希伯来文明保留较多原始民主传统。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而迦南地区独特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也孕育了希伯来人的经商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上,古埃及文明兴起于尼罗河流域,希伯来文明兴起于西亚干旱地带;根据材料二“希伯来人(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从游牧转向定居的时间较晚,内需的不足是其发展商品交换、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内在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上,埃及是人类灌溉农业发祥地之一,希伯来人对商业较为依赖;根据材料二“在古埃及人眼中,神灵把管理和统治世界的权力全部交给了法老,而其他人要得到权力只能由法老再次授予,即分享法老的管理权”与“早在希伯来文明兴起阶段,希伯来人就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传统上,埃及较早建立统一的君主制国家,希伯来人军事民主制传统深厚;根据材料二“ 在希伯来人的认知中,管理与治理世界的权力被神赋予了整个人类,神权与王权之间是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并非单方面的支配或遵从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观念上,法老被古埃及人视为神在人间的唯一代表,希伯来人则认为神与人类整体建立了契约关系。
18.(1)不同之处:关于奴隶问题:古希腊提高奴隶地位,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而战国变法强化丁对奴隶的控制,使奴隶数量增加。
关于工商业政策:古希腊鼓励发展工商业。而战国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
关于人民权利伺题:雅典改革打击贵族势力,扩大民主的基础,让更多的人享有民主权利。而战国变法则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加强君主集权。
(2)政治体制:中国形成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雅典城邦国家形成了民主政体。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与“商鞅变法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奴隶问题:古希腊提高奴隶地位,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而战国变法强化了对奴隶的控制,使奴隶数量增加;根据材料“雅典梭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与“而战国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更为残酷的是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鼓励发展工商业。而战国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根据材料“梭伦改革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与“而商鞅变法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推行集权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改革打击贵族势力,扩大民主的基础,让更多的人享有民主权利。而战国变法则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加强君主集权。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与世界。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商鞅变法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推行集权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形成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梭伦改革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邦国家形成了民主政体。
19.(1)背景:西周政治文化的影响;诸侯兼并,华夏认同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百家争鸣的文化影响。
意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和繁荣。
(2)不同:古希腊城邦共同体强调公民的地位,注重法律的作用;华夏共同体更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和文化认同。
关系:古希腊城邦政治强调“直接民主”,为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间接民主”,提供了某些基础;希腊城邦共同体的政体各不相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这为现代社会的法治传统提供了雏形
(3)认识:先秦时期的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政治形态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的华夏共同体更注重血缘、文化和政治上的统一,而希腊城邦共同体则更强调公民个体的自由和城邦的自主性。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不同,也体现了各自历史发展的独特路径。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西周文献中的‘中国’也被比作‘夏’,大多指向周王族,故‘夏’均为单数;这时的‘蛮夷’既有受封为异姓诸侯者,也有游离于西周之外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政治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侯兼并大大拓展了华夏间的深度同质化和对异质文化的排斥,华夏文化认同日趋强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兼并,华夏认同形成与发展;根据材料一“战国时,诸侯追求的是变法图强,以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中国’境内华夏文化共同体的一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战国诸子津津乐道于对华夏共祖的探究,对‘夷夏’是否一体则鲜有关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的文化影响。
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 侯兼并大大拓展了华夏间的深度同质化和对异质文化的排斥,华夏文化认同日趋强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根据材料一“战国时,诸侯追求的是变法图强,以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中国’境内华夏文化共同体的一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后来的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一“战国诸子津津乐道于对华夏共祖的探究,对‘夷夏’是否一体则鲜有关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和繁荣。
(2)本题是对比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一个政体之下的公民共同体”与“ 希腊城邦制度确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立法。著名的例子有斯巴达的莱库古立法和雅典的梭伦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共同体强调公民的地位,注重法律的作用;根据材料一“《左传》记载,东夷诸国与鲁国朝贡多达数十次;齐鲁‘夹谷之会’时,齐景公曾奏‘夷狄之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夏共同体更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和文化认同。
第二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二“现代西方社会高度分化,人们的民主生活和希腊城邦公民共同体生活全然不同。古代希腊人并未完全发展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必须限制国家权力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政治强调“直接民主”,为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间接民主”,提供了某些基础;根据材料二“但都是以‘宪法’或者‘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共同体的政体各不相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这为现代社会的法治传统提供了雏形。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诸侯兼并大大拓展了华夏间的深度同质化和对异质文化的排斥,华夏文化认同日趋强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的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政治形态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的华夏共同体更注重血缘、文化和政治上的统一;根据材料二“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个体言论和行为的自由实际上置于公民集体的监督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而希腊城邦共同体则更强调公民个体的自由和城邦的自主性;再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不同,也体现了各自历史发展的独特路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