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0-14 14: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通辽十一中368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工具—— 七年级数学(上)
《1.1正数和负数》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 学习目标】
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重点、难点】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关键问题】通过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正负数.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举例: .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1—4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走50米与向西走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举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 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
—8、—47.
活动:两个同学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练习:课本P3、 P4课后练习直接做在课本上.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1正数和负数》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4.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5.“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7.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08.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写出比O小4的数,比4小2的数,比-4小2的数.
9.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1.2.1有理数》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集合的含义.
【重点、难点】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关键问题】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正数与负数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6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你能写出一些不同类的数吗
问题2:观察以上你写这些数,我们将这些数做一下分类.该分为几类,又该怎样分呢?先分组讨论交流,再写出来.
分为 类,分别是:
引导归纳:
统称为整数, 统称为分数.
统称为有理数.
所有的正数组成 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 集合.
问题3:归纳总结有理数有哪两种分类方法?
问题4:完成课后练习(做在课本上)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2.1有理数》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3.14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
C.-2000既是负数,也是整数,但不是有理数
D.O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2.在下表适当的空格里画上“√”号
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负分数 自然数
-9
-2.35
O
+5
3.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 -, -5, , , 0.1, -5.32, -80, 123, 2.333.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1.2.2数轴》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 学习目标】
1.掌握数轴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并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重点、难点】正确地画出数轴,并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关键问题】数轴三要素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7—9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数轴?
问题2:画数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试着画出一条数轴.
问题3:你会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吗?
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4,1.5,-3,-,0
问题4:你能读出下列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吗?
问题5: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了多少个长度单位?
小结:所有的____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左边,___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右边.
问题6:完成课后练习,直接写在课本上.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2.2数轴》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规定了 、 、 叫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 上的点来表示.
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
表示的数是 .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
A.7 B.-3 C.7或-3 D.不能确定
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不是负数 D.不是正数
5.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但它们分别在  的两侧。
7.  是最小的正整数,  是最小的非负数,   是最大的非正数.
8.与原点距离为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个,它们分别是   和  .
9.画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2,-3,0.5,0,-4.5,4,3
《1.2.3相反数》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
2.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重点、难点】相反数的意义.
【关键问题】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数轴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9—10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认真思考P9页的探究问题,有什么发现呢?( 认真阅读“归纳”的内容)
什么样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 ,这里a表示 ,可以是 、 ,也可以是 .
问题2: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请举例说明.
问题3:设a表示一个数,-a一定是负数吗?
问题4:
(1)完成课后练习
(2) -5.8是  的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3),a的相反数是   ,a-b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
正数的相反数是  ,负数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 ( )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②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边;
③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④相反数是符号相反的两个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 化简下列各符号:
-[-(-2)] +{-[-(+5)]}
-{-{-…-(-6)}…}(共n个负号)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2.3相反数》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这两个数是 .
2.比-6的相反数大7的数是   .
3.-(-8)的相反数是  , +(-6)是  的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a-1 , 若-x=9,则x=   .
4.若a与a-2互为相反数,则a的相反数是   .
5.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 )
A.正数 B.正数或0 C.负数 D.负数或0
6.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小,这个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7.已知有理数-3、n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将-3、n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并将这4个数用“<”连接起来.
8.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1,12,11,-2,-12,2分别填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的正方体后,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2.4绝对值(一)》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 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关键问题】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互为相反数的知识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11页—13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请两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向左、向右行3米.
①他们所走的路线相同吗? ②若向右为正,分别可怎样表示他们的位置? ③他们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问题2:一组数6与-6,3.5与-3.5,1和-1,它们是互为________,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相同.
归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 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 ,读作 .
│-3│=  ,│3│= ,│-1.5│= ,│1.5│= ,│0│= .
问题3.绝对值的性质有哪些?请试着归纳.
文字表述:
字母表述:
问题4.完成课后练习,直接写在课本上.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2.4绝对值(一)》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1) +│-0.27│= ,-│+26│=  ,-(+24)=  .
(2) -4的绝对值是  ,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   .
(3) 若│x│=2,则x=   ,若│-x│=2,则x=   .
(4) │3.14-|=   .
(5) 绝对值小于3的所有整数有  .
2.选择题
(1)如果│a│≥0,那么 ( )
A.a>0 B.a<0 C.a≠0 D.a为任意数
(2)若│a│=│b│,则a、b的关系是 ( )
A.a=b B.a=-b C.a+b=0或a-b=0 D.a=0且b=0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如果a的绝对值比它本身大,则a一定是负数
B.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也必不相等
C.两个负有理数,绝对值大的离原点远
D.两个负有理数,大的离原点近
(4)若│x│+x=0,则x一定是 ( )
A.负数 B.0 C.非正数 D.非负数
3.若实数a、b满足│3a-1│+│b-2│=0,求a+b的值.
《1.2.4绝对值(二)》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重点、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关键问题】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绝对值和数轴.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12—13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利用数轴怎样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问题2: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除了利用数轴,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问题3:认真学习课本13页的例题,仿例练习(课后练习,直接写在课本上)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2.4绝对值(二)》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海丰菊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填空题
(1)绝对值小于3的负整数有 ,绝对值不小于2且不大于5的非负整数有   .
(2)若│x│=-x,则x   0. 若│x+3│=5,则x=   .
(3)用“〉”、“=”、“〈”填空:
①-7 -5 ②-0.1   -0.01
③-│-3.2│   -(-3.2) ④-│-│   -3.34
⑤-  -     ⑥-(-)   0.025
⑦-   -3.14       
2.解答题
(1)比较-和-的大小,并写出比较过程.
(2)求同时满足:①│a│=6,②-a>0这两个条件的有理数a.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胡福荣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
2.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重点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异号两数相加.
【关键问题】有理数加法法则.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绝对值和数轴.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16—18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怎样进行同号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13)+(+7)= (-3)+(-7) = - 30 +(-20) =
问题2:怎样进行异号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1)绝对值相等的:
(2)绝对值不相等的:
3 +(-5)= (-5)+ 8 = -6 + 6 =
问题3:一个数同零相加怎样进行运算?
0+(-10)= +4 + 0 =
问题4:教材18页练习题1、2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胡福荣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计算 -2+3 的值是( )
A. -3 B. -1 C. 1 D. 3
2.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的气温比早晨上升了11℃,中午的气温是( )
A.11℃ B.4℃ C.18℃ D.-11℃
3.比 -1 大2 的数是( )
A. -2 B. -1 C. 0 D. 1
4.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5)+(-3)= - 8 B.(-5)+(+3)= - 2
C.(-3)+ 5 = 2 D. 3 +(-5)= 2
5.如果两个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A. 一定都是正数 B. 一定都是负数
C. 一正一负 D. 至少有一个是正数,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6.已知数5和 -4,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 。两数和的相反数是 ,
两数和的绝对值是 ,两数绝对值的和是 。
7.计算
(1)(-25)+(-7); (2)(-13)+5;
(3)(-23)+0; (4)45+(-45);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胡福荣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会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重点难点】加法运算律的灵活运用.
【关键问题】加法运算律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加法运算律.
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
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19—20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认真阅读教材19页探究1,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2:认真阅读教材19页探究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3:怎样计算使问题简化,通过下面几道题,总结结论
(1)[(-22)+(-27)]+(+27) (2)(-22)+[(-27)+(+27)]
(3)(-8)+10+2+(-1) (4)(-8)+(-1)+10+2
(5) (6)
总结结论为:
问题4:把例4做在下面:
解法1
解法2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胡福荣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一、计算:
(1)23+(-17)+6+(-22) (2)(-2)+3+1+(-3)+2+(-4)
(3) (4)
(5)
二、填空:
(1) + 11 = 27 (2)7 + = 4 (3)(-9)+ = 9
(4)12 + = 0 (5)(-8)+ = - 15 (6) +(-13)= - 6
三、解答:
8筐白菜,以每筐25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称重的记录如下: 1.5 , -3 , 2 , -0.5 , 1 , -2 , -2 , -2.5
求8筐白菜的重量是多少?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胡福荣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2.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重点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关键问题】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及减法法则的运用.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绝对值和数轴.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21—22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计算:(1)9 – 7 = (2)9 + = 2
(3)15 – 7 = (4)15 +(-7)=
(5)4 + = 7 (6) -(-3)= 7
通过以上计算你有什么发现?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 来进行计算。
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
字母表示:a-b=
问题2:模仿例4计算
(1)(-5) - (-8) (2)0 - 9 (3)8.2 - (-3.8) (4)
问题3:教材23页练习做在课本上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胡福荣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B.两个负数相减,差仍是负数
C.负数减去正数,差为负数 D.正数减去负数,差为正数
2.差是-7.2,被减数是0.8,减数是………………………………〖 〗
A.-8 B.8 C.6.4 D.-6.4
3.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与表示数-7的点的距离为________.
4.减去1的差的相反数等于________;的相反数为________.
5.计算:
(1)(-37)-(-47); (2)(-53)-16; (3)(-2)-(-1);
(4) (5)(-6-6)-7; (6)(1-5)-(2-8).
6.河里的水位第一天上升8cm,第二天又下降7cm,第三天又下降9cm,第四天上升3cm.
问:第四天河水水位比刚开始时的水位高多少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胡福荣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算式.
【关键问题】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23—24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计算并说出根据的运算法则
(1)(-9)-(-7) (2)9-(-7) (3)(-9)-7 (4)(-9)+(-7)
(5)5-14 (6)0-7 (7)0-(-7) (8)(-12)+5
问题2: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该怎么进行计算呢?
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如:(-20)+(+3)-(-5)-(+7) 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 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 -20+3+5-7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
请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说出式子:8-7+4-6的两种读法。
问题3:完成课本24页探究。
问题4:完成课本24页练习。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胡福荣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
(1)10+(+4)+(-6)-(-5) (2)(-8)-(+4)+(-7)-(+9)
2、计算:
(1)27-18+(-7)-32 (2)(-7)-(+5)+(-4)-(-10)
(3) (4)1- 4+ 3- 0.5
3.已知甲地高度是-25 m,甲地比乙地高15 m,又乙地比丙地高9 m.求甲地比丙地高多少米?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黄春哲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重点难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含有负因数的乘法.
【关键问题】确定积的符号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28—30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通过课本28页思考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问题2:通过课本28页思考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问题3:通过课本29页思考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结论:正数乘以正数积为 数;负数乘正数积为 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 数;负数乘负数积为 数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 。
(2)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 。
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5×(—3) 2)(—4)×6 3)(—7)×(—9) 4)0.9×8
问题4:计算
(1)(-3)×(-9) (2)(-)×
(3)(—6)×0= (4)
(5)(—1)×(—2)×3 (6)(—4)×(—0.5)×(—3)
问题5: -2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黄春哲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的倒数是 (理由:1和1的乘积得1)
-1的倒数是 (理由: )
5的倒数是 (理由: )
的倒数是 (理由: )
2. 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
3.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积比每一个因数都大 B.两数相乘,如果积为0,则这两个因数异号
C.两数相乘,如果积0,则这两个因数至少一个为0。
D.两数相乘,如果积为负数,则这两个因数都为正数。
(2)计算:的值为( )
A、 B、 C、 D、
4、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
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5.有理数a等于它的倒数,有理数b等于它的相反数,则2008a+2009b的值是多少?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黄春哲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掌握多个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多个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关键问题】有理数乘法法则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31—33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
(5)
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 因数的个数有关系,当负因数
的个数是 时,积为正数,当负因数的个数 时,积为负数。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 。
问题2:模仿例3计算
(1) (2)
问题4: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是否成立?
通过计算下列各式总结结论
与 =
与 =
与 =
归纳:
试一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解法一:
解法二:
思考: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哪种解法运算量小?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黄春哲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选择题:
1)三个数的积为正数,那么这三个数中( )
A、至少一个为正数 B、至少有两个为正数
C、都是正数 D、不一定存在正数
2)若有48个有理数相乘的积为零,那么( )
A、每个因数都不是零 B、每个因数都不为零
C、最多有一个因数为零 D、至少有一个因数为零
3)计算时,可以用( )
A、加法交换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分配律 D、加法结合律
2.计算:(1) (2)
(3)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4.2有理数的除法(第一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黄春哲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的两个法则.
2.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重点难点】有理数除法的两个法则.
【关键问题】除法转化为乘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倒数.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34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1)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那么这两个数的关系是
(2)-4的倒数是 ,0.125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
问题2:已知一个因数及它们的积,求另一个因数怎样计算?
例如:①(-4)× =-24 ② ×(-3)=6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是
问题3:比较大小:8÷(-4) 8×(一);
(-15)÷3 (-15)×;
(一1)÷(一2) (-1)×(一)
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问题4:利用上面的除法法则计算下列各题:
①-54÷(-9) ②-27÷3 ③24÷(-3) ④0÷(-7)
(1)类比有理数乘法法则,我们会发现①小题是 号两数相除,商的符号为 并把绝对值相除. ②③小题是异号两数相除,商的符号为 并把绝对值相除. ④小题0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得 .
(2)由上面的发现,可以得出有理数除法的第二个法则:
.
(3)两个法则都可以用来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当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第 条法则较为简便,当两个数能整除时,用第 条法则较为方便.
问题5:计算:
(1)-72÷(-8) (2)14÷(-)
= =
(3)-÷ (4)-18÷6
= =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4.2有理数的除法(第一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黄春哲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若a、b互为倒数,则-13ab= .
2.被除数是-3,除数比被除数大1,则商是 .
3.若ab=1,且a=-1,则b .
4.计算:
(1)-0.25÷ (2)0÷(-7)
(3)-1÷() (4)()÷
(5) 60÷(-10)÷(-2) (6) 15 ÷()
5.a的相反数是,b的倒数是-,求a÷b的值
1.4.2有理数的除法(第二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黄春哲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能运用简便算法计算;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准确进行运算;
【重点难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35-36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化简
①- ② ③
= = =
问题2:模仿例7、例8计算:
(1)(-12)÷(-4)÷(-) (2)(-)×(-)÷(-0.25)
= =
(3)15×(-)-12× (4)63÷(-)+÷
想一想:
①上述化简题的根据是
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先算 ,后算 ,如有括号,先算 里面的.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4.2有理数的除法(第二课时)问题评价——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黄春哲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
A.÷(-3)=3×(-3) B.
C.8-(-2)=8+2 D.2-7=(+2)+(-7)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0-2=-2 C. D.(-2)÷(-4)=2
3.计算
(1)(-)÷(-)×(-) (2)15÷(-)-12×
(3)(-)÷() (4)63÷(-)+÷
4.某冷冻厂的一个冷库现在的室温是-4℃,现有一批食品需要在-30℃冷藏.如果每小时降温4℃,问几小时能降到所需要的温度?
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米雪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2014.9.29
【学习目标】
1. 认识一种运算----乘方;掌握两个概念----乘方、幂;知道三条符号法则.
2.经历乘方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知道乘方的符号法则,培养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理解乘方的概念,会进行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注重乘方符号法则的探究.
【关键问题】弄清楚乘方中的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注意区别与.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和运算方法.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41页—42页例2前的内容,边看边划出重点内容,并回答相应问题,标示出疑难问题.
问题1:什么叫做乘方?什么叫做幂?
(1)在式子 中,叫做 ,叫做 .
(2)式子 表示的意义是 .
(3)从运算上看式子,可以读作 ,
从结果上看式子,可以读作 .
问题2:你能根据乘方的概念填写下表吗?
乘方算式 底数 指数 读作
-3
10
你能指出和、和的异同吗?(从写法、读法、意义、结果上看)
问题3: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
(1) (–2.3)×(–2.3)×(–2.3)×(–2.3)×(–2.3)=
(2)
(3)
问题4:模仿例1计算.
(1) (2) (3) (4)
问题5:求下列各式的值并找规律.
, ,
, .
规律: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
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
思考:正数的奇次幂是什么数?正数的偶次幂是什么数?0呢?
你能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吗?
问题6:编出一道乘方运算的式子,请其他同学快速说出幂的符号.
问题7: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和吗?请你自己尝试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并完成教材43页第3题.
:熟记、……;、…….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米雪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2014.9.29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1. 读作 ,其中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
2. 表示( )
A. 4个5相乘 B. 5个4相乘 C. 5与4的积 D. 5个4相加的和
3.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 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
(1) (2) (3) (4) (5) (6)
1.5.1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池玉梅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 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关键问题】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有理数的乘方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43页—44页内容,划出重点内容,标示出疑难问题。)
问题1:
(1)在2+3×(-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 种运算。
(2)请小组交流,上面这个式子应该先算 、再算 、
最后算 。
(3)由上面问题可以知道,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问题2:模仿例题3,请你试炼.
(1)(-3)×〔-+(-)〕 (2)-1-〔(-2)-4×(-1)〕
问题3:认真阅读例4,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寻找规律?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池玉梅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计算
(1)(-5)-3×(-) (2)×()×÷
(3)(-10)+〔(-4)-(3+3)×2〕 (4)-2÷×(-)
2 计算归纳各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规律,猜测的个位数字是( )
《1.5.2 科学记数法(一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池玉梅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2.能写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
【重点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及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
【关键问题】科学记数法的书写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有理数的乘方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44页—45页内容,划出重点内容,标示出疑难问题。)
问题1:(1)10= (1后面有 个0)10= (1后面有 个0)
10= (1后面有 个0)
(2)观察第一题你能发现10等于10……0,所以对于一般的大数,可以利用下面的形式来表示,例如:567000000=5.67×100000000=5.67×10,
(3)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这样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观察例题知a= ,有 位整数,n= ,是 数。
问题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0000 (2)696000 (3)507000000 (4)6100000000
观察上面的每道题你能得出右边的n与等号左边的整数数位的关系吗?
问题3:负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照写,其它与正数一样。
如:-2000=-2×10
问题4: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
(1)1×10= (2)10=
(3)6.56×10= (4)7.23×10=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5.2 科学记数法(一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池玉梅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7300= (2)20030000=
(3)-21200= (4)-324.7=
2.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
(1)2.31×10= (2)3.001×10=
(3)-1.28×10= (4)-7.568×10=
3.地球表面积为511000000平方米,海洋占它的7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海洋的面
积为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31世纪的重大决策,西部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我国西部地区的面积为 平方千米。
5.已知长方形的长为7×105mm,宽为5×104mm,求长方形的面积.
《1.5.3近似数(一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池玉梅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会求近似值的精确度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近似数的意义 ,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精确到哪位.
【关键问题】准确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45页—46页内容,划出重点内容,标示出疑难问题。)
问题1.下列问题中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切实反映了实际参加会议的人数,这个数是
一个 数。
(2)参加今天会议的约有500人,这个500人是 数。
(3)宇宙现在的年龄约为200亿年;小华家养了10只鸽子.其中准确数字是 ,近似数是 .
问题2: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什么来表示?
(1)用四舍五入法对1.804(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数1.804≈ .
(2)取近似数后得到的数1.8和1.80的精确度 (填相同或不同).
(3)晓明取近似数时,不小心将1.80写成了1.8,你认为可以吗? .
问题3:完成课本46页练习,写在书上.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1.5.3近似数(一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池玉梅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填空
(1)检查一双没洗过的手,发现带有各种细菌80000万个,这个数是 数。
(2)七年五班现有52人,这个数是 。
(3)有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600是精确到 位。
(4)近似数4.10×10精确到 位。
(5)取近似数后得到的数3.0万精确到 位。
(6)将数369725000精确到百万位是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用四舍五入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8935(精确到0、001)≈
61.235(精确到十分位)≈
3.下列各近似数精确到万位的是 ( )
A 35000 B 4亿5千万 C 3、5×10 D 4×10
《2.1.1 整式⑴ 》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
2.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重点、难点】 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关键问题】 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典型引路、师生互动
【知识链接】 小学中典型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建模”)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54页—57页内容,划出重点内容,标示出疑难问题。)
问题1:列式表示: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2) 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3) 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的运算特征?
问题2:
1.什么叫做单项式?
⑴ 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吗?
(2)-a2b是单项式吗?
2.什么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什么叫做单项式的的次数?
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 ③πr2; ④-a2b。
问题4:完成教材57页的练习题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2.1.1 整式⑴ 》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 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 (2) (3)y (4)-xy2 (5)-5 (6) x+2
(7) (8) (9) (10)
2. .填表:
单项式 -0.11m xy
系数
次数

《2.1.2 整式⑵ 》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多项式及多项式的项、次数等概念,了解整式的概念。
2.会确定一个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重点、难点】掌握多项式及整式的概念,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关键问题】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学法指导】典型引路、师生互动
【知识链接】单项式系数、次数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58页内容,划出重点内容,标示出疑难问题。)
问题1:什么叫做多项式?什么叫做多项式的项、常数项、次数?
问题2:什么叫做整式?
问题3:
(1)写出下列多项式的项是什么、次数是多少?
(2)-a2b-ab+1是 次 项式,其中三次项系数是 ,二次项为 ,常数项为 ,写出所有的项 。
问题4:完成教材58页——59页练习题。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2.1.2 整式⑵ 》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填空题:
(1)多项式2x4-3x5-5是 次 项式,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四次项的系数是 ,常数项是 .
(2)多项式a3-3ab2+3a2b-b3是 次 项式,它的各项的次数都是
2.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是整式;( )
(2)单项式6ab3的系数是6,次数是4;( )
(3)是多项式;( )
3 选择题
(1)单项式-xy2z3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 ).
A.-1,5 B.0,6 C.-1,6 D.0,5
(2)多项式-x2-x-1的各项分别是( )
A.-x2, x,1; B.-x2,-x,-1; C.x2, x,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是单项式; B.是单项式 C.x的系数是0;D.是整式.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2.1 整式的加减⑴ 》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掌握同类项概念,会判断同类项。
【重点、难点】判断同类项。
【关键问题】掌握同类项概念。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知识链接】有理数的乘法分配率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62页—63页内容,划出重点内容,标示出疑难问题。)
问题一:观察:3x2 和 2 x2 ; 3ab2 与 -4 ab2 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二.什么叫做同类项?
问题三: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与3mx是同类项。 ( ) (2)2ab与-5ab是同类项。 ( )
(3)3x2y与-yx2是同类项。 ( ) (4)5ab2与-2ab2c是同类项。 ( )
(5)23与32是同类项。 ( )
2、已知xmy2与-5ynx3是同类项,则m= ,n= 。
3、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x-2y+1+3y-2x-5 (2)3x2y-2xy2+xy2-yx2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2.2.1 整式的加减⑴ 》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2.若和是同类项,则m=_________,n=___________。
3.若把(s+t)、(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1) (s+t)-(s-t)-(s+t)+(s-t);
(2) 2(s-t)+3(s-t)2-5(s-t)-8(s-t)2+(s-t)
4. 观察下列一串单项式的特点: , , , , ,…
按此规律写出第6个单项式.
(2) 试猜想第n个单项式为多少?它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多少?
《2.2.2 整式的加减⑵ 》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熟练合并同类项。
【重点、难点】判断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关键问题】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典型引路
【知识链接】有理数的乘法分配律、同类项概念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63页—64页内容,划出重点内容,标示出疑难问题。)
问题1:什么叫做合并同类项?
问题2:怎样合并同类项?
问题3:找出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
分析:第一步:用不同的标记找出同类项;(注意项的符号)
第二步:合并系数;(系数相加减)
第三步:字母连同指数不变。(字母连同指数照写下来)
解:
问题4: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A.2x2+3x2=5x4; B.3x+2y=5xy; C.7x2-3x2=4; D.9a2b-9ba2=0。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2.2.2 整式的加减⑵ 》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不对的,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 (2)5y2-2y2=3; (3)4x2y-5y2x=-x2y;
(4)a+a=2a; (5)7ab-7ba=0; (6)3x2+2x3=5x5.
2.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15x+4x-10x; (2)-6ab+ba+8ab; (3)-p2-p2-p2;
(7)5(x+y)3-2(x-y)4-2(x+y)3+(y-x)4。
3.求多项式3x2+4x-2x2-x+x2-3x-1的值,其中x=-3
《2.2.3 整式的加减⑶ 》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
【重点】 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关键问题】 深入掌握去括号法则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及时点拨
【知识链接】 有理数的运算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65页—67页内容,划出重点内容,标示出疑难问题。)
问题1: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100t+120(t-0.5)= =
100t-120(t-0.5)= =
问题2:
如果括号前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来括号内的各项符号 。
如果括号前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来括号内的各项符号 。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问题3: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
(2)(5a-3b)-3(a2-2b).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2.2.3 整式的加减⑶ 》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判断:下列去括号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请改正:
(1)a2-(2a-b+c)=a2-2a-b+c;
(2)-(x-y)+(xy-1)=-x-y+xy-1.
2、去括号:-[a-(b-c)].
分析:去多重括号,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内向外,一是由外向内.
解法1:原式= - (a )= ;
解法2:原式= -a+(b-c)= .
3、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2x-3y)+(5x+4y); (2) x+[x+(-2x-4y)];
(3)a-(2a+b) -2(a-2b); (4)3(5x+4)-(3x-5);
(5)(8x-3y)-(4x+3y-z)+2z; (6)2-(1+x)+(1+x+x2-x2);
(7)3a2+a2-(2a2-2a)+(3a-a2); (8) 3b-2c-[-4a+(c+3b)]+c.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x+3y,宽是x+y,则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5、两个多项式的和是5x2-3x+2,其中一个多项式是-x2+3x-4,则另一个多项式是 。
6、如果 x2+x+1与A的和是x,那么A= 。
《2.2.4整式的加减⑷ 》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巩固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总结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能熟练运用运算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及时点拨.
【知识链接】去括号法则及乘法分配率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45页—46页内容,划出重点内容,标示出疑难问题。)
一、忆一忆:
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
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例6.计算:(1)(2x-3y)+(5x+4y) (2)(8a-7b)-(4a-5b).
( 解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例7.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本,买圆珠笔2枝;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枝,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共花费多少钱?
例8.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厘米).
(1)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2)做大纸盒比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解题方法.)
思路点拨:让学生自己归纳整式加减运算法则,发展归纳、表达能力.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长 宽 高
小纸盒 a b c
大纸盒 1.5a 2b 2c
例9.求x-2(x-y2)+(-x+y2)的值,其中x=-2,y=.
思路点拨: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后,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去括号时,特别注意符号问题。)
三、小结与归纳: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我的问题: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2.2.4整式的加减⑷ 》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一个多项式与x2-2x+1的和是3x-2,则这个多项式为( ).
A.x2-5x+3 B.-x2+x-1 C.-x2+5x-3 D.x2-5x-13
2.先化简再求值:
4x2y-[6xy-3(4xy-2)-x2y]+1,其中x=2,y=-
3. 从减去的一半,应当得到( ).
A. B. HYPERLINK "http:///" C. D.
4.减去-3m等于5m2-3m-5的式子是( )
A.5(m2-1) B.5m2-6m-5 C.5(m2+1) D.-(5m2+6m-5)
2.2.3整式的加减(第三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李瑞兰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①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能根据题意列出式子; ②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预习评价:(仔细阅读教材45页—46页内容,划出重点内容,标示出疑难问题。)
认真阅读教材67---69页,完成下面问题。
1、做一做;
8a+2b+(5a-b); (2)(5a-3b)-3(a2-2b).
2、试一试
(1)求多项式2x-3y与5x+4y的和.
(2)求多项式8a-7b与4a-5b的差.
3、 归纳:
(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
(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
4、(应用)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本,买圆珠笔2枝;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枝,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共花费多少钱?
5、求x-2(x-y2)+(-x+y2)的值,其中x=-2,y=.
(思路点拨: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后,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总结:整式的加减实际就是 和 。
我的问题:
2.2.3整式的加减(第三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李瑞兰 审核人:七年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下面各题去括号错误的是( )
A.-(6-)=-6+
B.2+(-+-)=2-+-
C.-(4-6+3)=-2+3+3
D.(+)-(-+)=++-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b+c)=a-2b-2c
B.a-2b-c-4d=a-c-2(b+4a)
C.-(a-b)+(3a-2b)=a-b
D.(3x2y-xy)-(yx2-3xy)=3x2y-yx2-4xy
3、化简a-[-2a-(a-b)]等于
A.-2a B.2a C.4a+b D.2a-2b
4、已知:2a+3b=4,3a-2b=5,则10a+2b的值是
A.19 B.27 C.18 D.34
5、化简:(x-3y)-(y-2x) 6.(x3-2y3-3x2y)-(3x3-3y3-7x2y)
B级:
1、已知m2与-2n2的和为A,1+n2与-2m2的差为B,求2A-4B.
2、若|x|=2,求下式的值:3x2-[7x2-2(x2-3x)-2x]
作业:教材70页练习1、2、3题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第二章单元回归工具单 》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左学文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单项式、多项式的、整式的概念;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确定一个多项式是 次 项式。
(2) 掌握同类项概念,会判断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熟练合并同类项;熟练掌握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法运算顺序法则,能熟练运用运算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⑶掌握典型数量关系的“模型”,能列式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把本章整式及加减法的法则系统化;通过回归各节内容归纳知识点和整式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 经历回归过程,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通过交流展示,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1) 巩固整式及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达到能熟练运用运算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2) 掌握典型数量关系的“模型”,能列式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典型引路、及时点拨
【知识链接】: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2.2
【知识梳理】:
系数
单项式:
整式 次数
项数
多项式:
次数
去括号法则
合并同类项法则
整式的加减运算
加减法运算顺序
化简求值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不是单项式的是( )
A. B.- C .0 D.
2.甲数比乙数的2倍大3,若乙数为x,则甲数为( )
A.2x-3 B. 2x+3 C.x-3 D.x+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系数为 B.的系数为 C.的系数为 D.的系数为
4.如果2x3nym+4与-3x9y2n是同类项,那么m、n的值分别为( )
A.m=-2,n=3 B.m=2,n=3 C.m=-3,n=2 D.m=3,n=2
5. 下列各式中,去括号正确的是( )
A.3-(a-b)=3-a-b B.3+2(a-b)=3+2a-b
C.2+(a-b)=2+a+b D.2-(a-b)=2-a+b
6.已知,,则( )
A. B.
C. HYPERLINK "http:///" EMBED Equation.DSMT4 D.
7.从减去的一半,应当得到( ).
A. B. HYPERLINK "http:///" C. D.
8.减去-3m等于5m2-3m-5的式子是( )
A.5(m2-1) B.5m2-6m-5 C.5(m2+1) D.-(5m2+6m-5)
9.在排成每行七天的日历表中取下一个方块.若所有日期数之和为189,则n的值为( )
A.21 B.11 C.15 D.9
10.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多项式的加减,放学后,小明回到家拿出课堂笔记,认真地复习老师讲的内容,他突然发现一道题
+_____________+空格的地方被钢笔水弄污了,那么空格中的一项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单项式的系数是 ,次数是 .
10.多项式次数为 .
11.写出的一个同类项 .
12.买一个足球需要元,买一个篮球要元,则买4个足球、7个篮球共需要 元。
13.一根铁丝的长为,剪下一部分围成一个长为宽为的长方形,则这根铁丝还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明在求一个多项式减去x2—3x+5时,误认为加上x2—3x+5,得到的答案是5x2—2x+4,则正确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
15. 若整式2x2+5x+3的值为8,那么整式6x2+15x-10的值是
16.观察下列算式:
;;;;;……若字母表示自然数,请把你观察到的规律用含的式子表示出来:

三、解答题
17.化简:
(1);
(2) (3)3(3a-2b)-2(a-3b)
(4).(4a2-3b2)-「2(a2-1)+2b2-3」
18.如图所示,在下面由火柴棒拼出的一系列的图形中,第n个图形由n个正方形组成.
(1)第2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________;
(2)第3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________;
(3)第4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_______;
(4)第n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________.
19.先化简,再求值
(1),其中
(2),其中,,
20. 我省出租车收费标准因地而异,昆明市为:起步价8元,3千米后每千米价为1.8元;曲靖市为:起步价5元,2.5千米后每千米1.2元。
(1)请你列出代数式表示昆明、曲靖两市乘坐出租车x(x>3)千米的收费;
(2)试问在昆明、曲靖两市乘坐出租车x(x>3)千米的花费相差多少元(用代数式表示)?
3.1.1一元一次方程 ( http: / / mail. / cgi-bin / mail_spam action=check_link&spam=0&sid=b2oapNpXlxMWcEYU&url=http%3A%2F%2Fwww.%2F&mailid=ZL0414Ejp5fcgvSAi7Eoj5hio_7Q0a" \t "_blank )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李瑞兰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方程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根据方程解的概念,会估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78---80页,完成下面问题。
1.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过简单方程,你能举出两个方程的例子吗:
(1)
(2)
2.方程的特点是:含有 ;是 。
3.第79页例1中的式子4x;150x;0.52x-(1-0.52)x的实际意义分别是: ; ; 。
列方程就是: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x──用含x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 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出 .
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下列各方程4X=24;0.52x-(1-0.52)x=80;据有共同的特点是:
只含有 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而x+y=5,x2+3x=2都 (是或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 观察方程:4X=24不难发现,当x= 时,4x的值是 ,这时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因此,x= 叫做方程4x=24的解,这就是说,方程4x=24中未知数x的值应该是 .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 两边相等的 的值的过程,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
5. ①用算术方法解题和用方程解题的区别是什么?
②列方程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③判断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④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
我的问题:
3.1.1一元一次方程 ( http: / / mail. / cgi-bin / mail_spam action=check_link&spam=0&sid=b2oapNpXlxMWcEYU&url=http%3A%2F%2Fwww.%2F&mailid=ZL0414Ejp5fcgvSAi7Eoj5hio_7Q0a" \t "_blank )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李瑞兰 审核人:七年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判断下列是不是方程,是打“√”,不是打“×”,说明理由
①;( ) ②3+4=7;( )
③;( ) ④;( )
⑤;( ) ⑥;( )
2.选择题.
(1) .方程12(x-3)-1=2x+3的解是( ).
A.x=3 B.x=-3 C.x=-4 D.x=4
(2) .下列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2x+1 B.X+2=-3 C.7x+5y=0 D.x2-x=0
3.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不求解)
(1).某数的比这个数大1.
(2).某数的3倍比这个数的小3.
4.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小青家3月份收入a元,生活费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2400元,求三月份的收入。
5. 某厂去年10月生产电视机2050台,这比前年10月产量的2倍还多150台, 这个厂前年10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作业:教材83页练习1、2、3题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3.1.2 等式的性质 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李瑞兰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等式的性质;
2.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81---82页,完成下面问题。
1.你能求出下列各方程的解吗?
(1) 4x=24
(2) x +1= 3
(3) 46x=230
(4) 2500+900x = 15000
2. 式子x-2=4;1+2=3;m+n=n+m是等式吗? (填“是”或“不是”)
像这样用 “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在等式中,等号左(或右)边的式子叫做这个等式的左(或右)边.
等式有 条性质,其中性质2用语言表述为
用字母表达式的形式表示等式性质为:
(1)如果 ,那么 .
(2) 如果 ,那么 .
运用等式性质必须注意的是什么?
3.练一练:
(1)从a+2=b+2能否得到a=b?为什么?
(2)从-3a=-3b能否得到a=b?为什么?
4.模仿例2的解题步骤解下列方程:
(1)x-7=26 (2)-4=x-6 (3)0.3x=21 (4)5X+4 = -1
解:
2、(1)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

(2)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把这个方程转化成什么形式?
我的问题: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3.1.2 等式的性质 ( http: / / mail. / cgi-bin / mail_spam action=check_link&spam=0&sid=b2oapNpXlxMWcEYU&url=http%3A%2F%2Fwww.%2F&mailid=ZL0414Ejp5fcgvSAi7Eoj5hio_7Q0a" \t "_blank ) 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李瑞兰 审核人:七年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一.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
1.(1)x-5=6 (2)y+7=-1 (3)3y=-2

(4)-0.3x=12 (5)- y =12
2.从a+b=b+c,能否得到a=c?根据
从a-b=c-b,能否得到a=c?根据
从xy=1,能否得到x=?根据
二.列方程并解方程:一辆汽车已行驶了12000千米,计划每月再行驶800千米,几个月后这辆汽车将行驶20800千米?
作业:习题3.1 4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李瑞兰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①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②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重点: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③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86---87页,完成下面问题。
1.(1)问题1中的相等关系是 ,依据是 。
(2)方程X+2X+4X=140的特点是:方程左边只含有 项,右边只含有
项。因此解这个方程分 步,分别是: 。
2. 阅读例1,根据其解题步骤解下列方程;
(1)-3X+0.5X=10 (2)7X-4.5X=2.5×3-5
3.①上面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根据是什么?
问题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
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1. 列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师生讨论分析:
1. 设未知数: 。
2。找相等关系: 。
3.列方程: 。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问题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 。
解:
问题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解下列方程:
(1)9x—5 x =8 ; (2)4x-6x-x =-15;(3)
解:(1)合并同类项得: =
两边 ,得


(2) 合并同类项得: =
x的系数化为1,得

(3)
畅谈本堂收获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1.你的收获
2.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李瑞兰 审核人:七年数学组 时间: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在下列方程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A、由得 B、由得
C、由得 D、由得
2.将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
A、 B、 C、 D、
3、解下列方程:
(1)6x —x = 4 ; (2)-4x + 6x-0.5x =-0.3;
(3)7y+6=4y-3 (4)
4.某班开展为贫困山区学校捐书活动,捐的书比平均每人捐3本多21本,比平均每人捐4本少27本,求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如果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请列出关于 x的方程.
5.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则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依题意得方程: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第二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郭晓蕾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与态度: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重 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 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问题: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知识链接: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评价: 认真阅读教材88---90页,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人?
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每人分3本,共分出__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____本。
每人分4本,需要_____本,减去缺的25本,这批书共_________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可列方程:
怎样才能使它向 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1.什么是移项?
2.解方程时怎样移项,移项的根据是什么?
3.什么时候需要移项?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用:
仿例题3 解下列方程:
(1) (2)
作业:91页第三题
我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困惑?请你写出来.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第二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学习日期
同伴签字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郭晓蕾 审核人:七年数学组 时间: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7+x=13,得到x=13+7
(2)从5x=4x+8,得到5x+4x=-8
2.小明在解方程x–4=7时,是这样写解的过程的:
x–4=7=x=7+4=x=11
(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
(2)应该怎样写?
3.解方程:
(1)3x=12+2x; (2)-6x-7=-7x+1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第一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郭晓蕾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与态度: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重 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 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问题: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知识链接: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评价: 认真阅读教材93---95页,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 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分析:若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 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 度
上半年共用电 度,下半年共用电 度
因为全年共用了15万度电,
所以,可列方程:
思考: 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么解?
去括号法则:
⑴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
都 符号。
⑵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
项都 符号。
仿例题1 解下列方程:
(1)4x + 3(2x – 3)=12 - (x +4) (2)2(10-0.5x)= -(1.5x+2)
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顺水的速度= +
逆水的速度= –
问题: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顺流速度为______千米/时,逆流速度为_______千米/时,由题意得.
作业:98页第1、2题
我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困惑?请你写出来.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第一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学习日期
同伴签字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郭晓蕾 审核人:七年数学组 时间:
一.当= 时,式子与的值相等。
二.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1,则m= .
三.解方程的过程是: 、 、 、 。
四.解方程:


五.小明买了80分和2元的邮票共16枚,花了18 元8角,若设他买了80分的邮票X枚,则可列方程为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第二课时)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郭晓蕾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与态度: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重 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 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问题: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知识链接: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评价: 认真阅读教材95---98页,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2: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试问这个数是多少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去分母时要 注意什么问题
1.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以各分母的
2. 去分母后如分子中含有两项,应将该分子添上
仿例题3 解下列方程:
(1) (2)
作业:98页第3题
我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困惑?请你写出来.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第二课时)问题训练——评价单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学习日期
同伴签字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郭晓蕾 审核人:七年数学组 时间:
请解下列方程:
(1)3x-7(x-1)=3-2(x+3);
(2);
(3);
(4).
《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米雪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7月10日
【学习目标】
1.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2.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几何体;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关键问题】识别简单几何体.
【学习方法】: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114页---116页练习上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问题1:几何图形
(1).观察P114的9张多姿多彩的图片,你能从中看出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与同学交流你观察到的图形.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
(2).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题2:立体图形
(1)什么是立体图形?你能举出一些立体图形的例子吗?
(2) 完成P115思考的问题:常见的立体图形大致分为:柱体包括 和 、锥体包括棱锥和 、球体三类.
问题3:什么是平面图形?你能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吗?
问题4:指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并指出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米雪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7月10日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 与红砖、足球所类似的图形分别是( )
A. 长方体、圆 B. 长方体、球 C. 长方形、圆 D. 长方形、球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六个面 B. 圆锥的底面是圆
C. 棱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 D. 三棱柱有三个面、三条棱
3.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 ③⑤; D. ③④⑤⑥
4.经过棱柱的一个顶点的棱有( )
A.3条 B.4条 C. 5条 D. 6条
5.下列图形中属于棱柱的有( )
A.2个 B.3个 C. 4个 D. 5个
5.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
6、完成课后练习
《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米雪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7月10日
【学习目标】
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些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重点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
【关键问题】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知识链接】几何图形.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117页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问题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
问题2:(1)下面这几个几何体,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看看,你得到了怎样的几何图形?
(2)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再来观察上面的几何体,把观察的结果与同学交流.
4.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下面的几何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
(1)
(2)
【我的问题】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米雪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7月10日
回归复习评价 初学日期 3天复习日期 7天复习日期 15天复习日期
自我评价
同伴签字
1. 如图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这个物体的图形是( )
2.如图所示的4个立体图形中,从左边看是长方形的有( )个
A. 0 B. 1 C. 2 D. 3
4.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117页探究的几何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
《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3)》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指导教师:米雪 审核人:七年级数学组 时间:7月10日
【学习目标】
1.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
2.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
【重点难点】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
【关键问题】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
【知识链接】立体图形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评价】(认真阅读教材117页探究下到118页练习上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问题1: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模型 ,将它们展开后的平面图形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