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3.掌握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
二 重、难点
1 .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三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知识梳理
一、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 读图2-29、2-31,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重要的地理单元,从地图上辨别南北极方向及东西经范围。
?1、北极地区指????????????? 的区域,包括???????、????????? 和?????????? 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被???????????? 三大洲包围,它属于北极地区。
?2、南极地区包括????????? 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 、????????? 、?????????? 的一部分,南极洲???????? 、 ????????、???????? 所包围,与????????? 、?????????? 、?????? 隔海相望,它属于南极地区。
二、两极地区的气候
??? 读课本P60-61,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各题
?1、南极地区以?????????? 气候为主,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原因:两极地区所处纬度?????? ,太阳高度角?????? ,海拔???? ,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阳光。
?2、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气温????。
原因:南极地区以????? 为主,北极地区以????? 为主,陆地吸热???? ,放热????? ,温度?????。
?3、两极地区有大量?????? ,给船只带来巨大威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盖融化,造成????????? 上升,给人口稠密海波较低地区带来巨大灾难。
(二)知识链接
1. 北冰洋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水深最浅、气候最为寒冷的大洋。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夏季,北冰洋上到处可见漂动的冰山。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
2. 南极洲
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3.海上浮冰
两极地区每年产生大约1200千米3的浮冰。大量漂流的浮冰,既对所经地区的气候和环境造成影响,也对海上航行构成威胁。这是因为浮冰出露海面的部分只占总体积的1/7左右,人们往往不易察觉。船只遇到冰山时,不小心就很容易被水下体积庞大的部分撞毁。1912年4月14日深夜,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在驶经加拿大纽芬兰岛南部海面时,与漂来的冰山发生碰撞。巨轮沉没了,导致1500多人丧生。
(三)课前练习
1.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和太平洋 B.南极洲和北冰洋
C.大洋洲和印度洋 D.北美洲和大西洋
2.有关北极地区的范围,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就是北冰洋 B.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C.北极地区不包括格陵兰岛 D.北极地区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3.长城站位于北京的: ( )
A.正南 B.西南 C.东南 D.偏西
4. 有关南极地区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洲冰雪覆盖,降雪特别丰富
B.南极洲出现极夜现象时,我国正处在夏季
C.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位于南极洲
D.南极地区的气温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5.北极圈附近的土著居民们发现太阳终日挂在天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冰洋冰层厚度明显增加
B.中国北极斯瓦尔巴群岛考察站为极夜,而南极长城站为极昼
C.北半球为夏季,时间为6月22日前后
D.北冰洋冰冻线向较低纬度扩张
答案:1.B 2.B 3.B 4.A 5.C
四 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一)合作探究(生生合作)
材料1:北极地区位置范围图:
材料2: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水深最浅、气候最为寒冷的大洋。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夏季,北冰洋上到处可见漂动的冰山。下图是北冰洋景观图:
结合材料,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2)北冰洋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
(4)我们要学习的北极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
(5)夏季北冰洋上为什么到处都是漂动的冰山?
参考答案: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内。
(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
(二)展示提升(师生合作)
材料1:南极地区位置范围图:
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下图是南极洲的景观图片:
材料3:南极洲地形剖面图:
结合材料,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环绕南极洲的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
与南极洲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
南极地区的范围是什么呢?
南极洲的地形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顺时针由东往西依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南美洲、大洋洲。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南极洲平均海拔高,约2350米;绝大部分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余米。南极洲是一个冰雪高原。
探究活动三:
材料1: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材料2: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
材料3: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有哪些异同点?
(3)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酷寒、烈风、干燥。
(3)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三)课堂小结
北极地区
位置、范围
北
极 南极地区
地
区
和
南
极
地 特点
区 气候
成因
(四)课堂练习
1.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比较,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温和?????????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降水多
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多???????
D.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风速大
2.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寒冷? ?????B.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和风暴最多的地区?
C.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D.北极地区的降水比南极地区多一些
3.到北极地区去的人不仅比南极地区多,而且北极地区很多陆地上还有人定居,主要原因是(? )
A.北极地区空气污染小
??? ?????? ?????? ?????? ??????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
C.北极地区冰山更多,淡水资源丰富???? ??????
D.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南极地区特征描述的是(??? )
A.冰雪高原?????B.白色沙漠??????
C.世界风库?????D.世界雨极
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共同特点是(??? )
A.降水多??????? B.地势高???????
C.光照强??????? D.气候严寒
6.地球上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 )
A.北极地区?????? B.西伯利亚?????
C.南极地区?????? D.青藏高原
读某地区景观图,完成7~8题。
7.该景观所代表的典型地区是(??? )
A.北极地区?? ? B.赤道地区?? ?
C.青藏高原??? D.南极地区?
8.7月该地不能感受到的是(??? )
极昼?????? ? B.极寒???? ???
C.大风???? ??? D.极夜
答案:1.C 2.D 3.B 4.D 5.D 6.C 7.D 8.D
五 课后反思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3.掌握南极气候 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保护北极和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二)教学难点
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一
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一组图片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景观图。
教师: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
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同样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导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方式二
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相关视频导入,PPT播放关于两极地区景观的视频。
教师:,同学们,请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
学生:南极、北极。
教师:对!这里就是神秘的极地地区,我们的地球有两个极。(展示地球五带图片)今天,我们就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导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位置、范围
引导学生读教材P.58图2-29和P.59图2-31要求学生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同时PPT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的位置范围图,并设置成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
材料1:北极地区位置范围图:
材料2: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水深最浅、气候最为寒冷的大洋。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夏季,北冰洋上到处可见漂动的冰山。下图是北冰洋景观图:
结合材料,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2)北冰洋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
(4)我们要学习的北极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
(5)夏季北冰洋上为什么到处都是漂动的冰山?
参考答案: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内。
(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
(承转)教师:了解了北冰洋及北极地区,现在我们来了解下北极地区居住的人口状况。
PPT展示北极地区的居民:
教师:PPT展示的图片是北极地区的主要居民,这些居民分别是什么人呢?
学生: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PPT 展示介绍因纽特人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因纽特人的情况。
探究活动2
材料1:南极地区位置范围图:
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下图是南极洲的景观图片:
材料3:南极洲地形剖面图:
结合材料,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2)环绕南极洲的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
(3)与南极洲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
(4)南极地区的范围是什么呢?
(5)南极洲的地形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顺时针由东往西依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南美洲、大洋洲。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南极洲平均海拔高,约2350米;绝大部分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余米。南极洲是一个冰雪高原。
指导学生完成阅读教材62页《南极洲》和63《海上浮冰》、《南极冰盖》。并提出思考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浮冰露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毁而沉没。
承转: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与这两个地区的气候密切相关。
二、气候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0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要求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并提出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三:
材料1: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材料2: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
材料3: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有哪些异同点?
(3)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酷寒、烈风、干燥。
(3)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特征,大家要掌握两极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
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选择题?
1.南极洲四周的大洋,按自西向东排序正确的是 ( )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关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少
C.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且出现的日期相同???
D.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3.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同的景色是 ( )
A. 都是一片冰雪高原
B. 到处是成群的企鹅
C. 到处是上千米厚的冰雪
D. 周围多冰山、浮冰
4. 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的弧线①和②上画上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其原因是??(???)
①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②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 ③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④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下列属于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参考答案:
1.A 2. D 3.A
4. (1)箭头为顺时针????箭头为逆时针
(2)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烈风、酷寒、干燥) B
(3)D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一、位置、范围
1.北极地区
2.南极地区
二、气候
思考题
你能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题。
教学反思?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1课时
1. 有“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的是( )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西伯利亚??? D.珠穆朗玛峰
2.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大陆地区是( )
A.北极地区??? ??????? B.南极地区????????????????
C.亚洲地区??? ??????? D.美洲地区
3. 从白令海峡向东,环绕北冰洋的大洲依次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北美洲、欧洲、亚洲
C.亚洲、欧洲、北美洲 D.亚洲、北美洲、欧洲
4. 关于南北两极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是海洋、北极地区是陆地
B.南极地区最低气温更低
C.北极地区有漂浮的冰山,南极地区则没有
D.南极地区有常住人口,而北极地区没有
读极地地区图,回答问题。
(1)判断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大洋名称:A为________洲,B为________洋。
C为________站(科学考察站)?
(2)根据图中哪些信息可以区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请在南极地区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考察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______________。
(4)两个极地地区相比较,哪个地区更寒冷?
答案:1.A 2.B 3.B 4.B
5.(1)北美??? 太平??? 长城???? (2)海陆轮廓(或代表动物)? 画图略
(3)南极洲正处于夏半年,有极昼现象??? 酷寒、烈风
(4)南极地区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位置等。
二 重、难点
1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三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知识梳理
一、两极地区的资源
??? 读课本P60、6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南极地区有??????? 、???????? ,北极地区有???????? 、????????? ,两极地区都有的动物是???????? 、???????? ,总体来讲,两极地区动物种类???? ?,数量?????。
?2、植物:南极大陆有800多种植物,主要是???????? 、???????? 、??????????。
?3、矿产:南极洲????? 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还有丰富的????????? 和????????? 资源。
?4、淡水:?????? 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资源以??????? 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二、极地科学考察
??? 读图2-29、2-31,找出阿蒙森—斯科特站,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回答课本P64活动问题,了解保护两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二)知识链接
1. 南极探险
20世纪初,人类对南极点的探险活动引人瞩目。1911年10月20日,挪威人阿蒙森带领4名队员,分乘4辆由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撬,向南极点进发。英国人斯科特也在11月1日踏上了探险之旅。两支探险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展开了一场竞争。阿蒙森前进的速度很快。当到达南纬85度时,前面出现了连绵起伏的南极高原。当时暴风雪连续5天5夜,天气异常恶劣。为了抢先到达,他们顶风冒雪,艰难先进。12月14日终于完成了向南极点的最后冲刺,实现了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的壮举。
南极异常恶劣的天气给斯科特的探险队带来了厄运。出发不久,他们的摩托雪撬就坏掉了,接着,西伯利亚矮种马也全部冻死。斯科特等人不得不拖着150多千克的雪撬在冰原上奋力前进。虽然斯科特和探险队员在1912年1月17也到达了南极点,但由于体力衰竭,又遭遇到猛烈的暴风雪,在归途中相继遇难。斯科特遇难后留下了重达16克的地质标本和探险日记等遗物。为纪念这两位杰出的南极探险家,1957年,美国在南极点建立了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考察站。
2. 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1989年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78°55′N、11°56′E;昆仑站:2009年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
(三)课前练习
1. 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 )
A.北极熊 B.鲸 C.企鹅 D.磷虾
2.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12年,“泰坦尼克”号被来自南极地区的冰山撞沉
B.北极点位于厚厚的冰层上,该处海拔2 000多米
C.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矿产资源极其贫乏
D.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属黄色人种
3.地球最南端的科学考察站是( )
A.中山站 B.阿蒙森一斯科特站 C.东方站 D.和平站
4.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 )
A.格陵兰岛 B.俄罗斯北地群岛 C.冰岛 D.挪威斯瓦尔巴群岛
5.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极地区都有长期定居人口
B.南、北极地区都有大批极地野生动物
C.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南、北极地区都有中国设立的科学考察站
答案:1.C 2.D 3.B 4.D 5.A
四 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一)合作探究(生生合作)
材料1: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
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结合课本知识与上述材料,探究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3)生物资源:南极地区的企鹅、磷虾、海豹和蓝鲸数量众多,北极地区是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动物的家园。
(二)展示提升(师生合作)
结合教材知识,并查找资料,思考探究一下问题:
(1)查找资料,说一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
(2)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3)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
参考答案:
北极地区: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南极地区:企鹅、磷虾、海豹等。
能够抵挡严寒。他们多有厚厚的皮毛,至于白色一方面是因为白色和冰天雪地融为一体,是保护色,它们身体上外延的部分大多数是面积很小的,是为了减少散热,例如北极狐和北极熊的耳朵都是小而圆的。
答案不唯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探究活动三:
材料1:下图是南极地区图:
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1989年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78°55′N、11°56′E;昆仑站:2009年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
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的图上,找出中国“四站”的位置。
(2)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3)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
参考答案:
在图中找出即可。
南半球2月份为夏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气温稍高,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
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 。
(三)课堂小结
淡水资源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北 生物资源
地
区
和
南
极
地
区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四)课堂练习
1.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极地区都有长期定居人口
B.南、北极地区都有大批极地野生动物
C.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南、北极地区都有中国设立的科学考察站
2.根据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判断全球最难以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极洲
“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人家说我是身穿白衬衫、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前肢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回答3—4题。
3.材料中的“我”是()
A.北极熊 B.袋鼠 C.大象 D.企鹅
4.在“爱护和保卫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的主题班会中,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去南极大量捕杀企鹅 B.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5.旨在限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该协议规定有减排义务的国家联合履行减排义务。减排温室气体是为了防止()
A.极冰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 B.全球气温下降
C.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加 D.全球降水增多
读生活在极地地区的两种代表性动物图片,回答问题。
鹅比北极熊生活的地区更寒冷,主要原因是(??? )
A.南极地区是大陆,而北极地区是海洋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风大
C.纬度更高
D.南极地区无常住人口
7.下列动物中,被视作南极象征的是( )
A.棕熊????????? B.企鹅??????????
C.鳞虾???????? ?D.海豹
8.极地地区的环境要加以保护,下列行为中可取的是( )
A.去南极海域大规模捕杀鲸鱼????????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在冰层中埋藏废弃物???????????D.作为科研与和平利用基地
答案:1.A 2.D 3.D 4.D 5.A 6.A 7.B 8.D
五 课后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位置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极地地区的丰富资源,认识极地的科学考察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2.通过极地科考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培养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二)教学难点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一
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一组动物图片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物景观图。
教师: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
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同时PPT呈现。
教师: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同样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导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方式二
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物或科考视频导入,PPT播放关于两极地区动物或科考的视频。
教师:,同学们,请猜一猜片中展现的动物是哪儿的?
学生:南极、北极。
教师:对!这里就是神秘的极地地区,我们的地球有两个极。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两地地区的动物和科学考察。
导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熟悉本节课学习内容。
探究活动1
材料1: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
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结合课本知识与上述材料,探究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矿产资源: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生物资源:南极地区的企鹅、磷虾、海豹和蓝鲸数量众多,北极地区是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动物的家园。
(承转)教师:了解了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后,我们想南北极的代表性动物有哪些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2“两极地区的动物”,加以了解。
探究活动2
结合教材知识,并查找资料,思考探究一下问题:
(1)查找资料,说一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
(2)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3)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
参考答案:
北极地区: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南极地区:企鹅、磷虾、海豹等。
能够抵挡严寒。他们多有厚厚的皮毛,至于白色一方面是因为白色和冰天雪地融为一体,是保护色,它们身体上外延的部分大多数是面积很小的,是为了减少散热,例如北极狐和北极熊的耳朵都是小而圆的。
答案不唯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承转:极地地区,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大量的植物,极地地区有哪些植物呢?
PPT展示极地植物的图片:
承转:两极地区的情况,人类是怎样知道的呢?显然,这是人类不断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结果。
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4《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阅读教材P.64材料《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站》,了解我国所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及所在的地理位置。要求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并提出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三:
材料1:下图是南极地区图:
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1989年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78°55′N、11°56′E;昆仑站:2009年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
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的图上,找出中国“四站”的位置。
(2)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3)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
参考答案:
在图中找出即可。
南半球2月份为夏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气温稍高,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
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那么,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情况如何呢?
教师: 2001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包括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等,可以看出极地地区有着很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储存着一笔很丰富的财富,也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选择题?
1. 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
A. 亚洲 B. 拉丁美洲
C. 欧洲 D. 南极洲
2.极考察队员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
A. 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B. 极地干燥,缺乏淡水
C. 遇到当地土著人的袭击
D. 找不到裸露地建立营地
3. 去北极地区探险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
A. 12—2月 B. 3—4月
C. 11—12月 D. 6—8月
4.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科考站是 ( )
A. 昆仑站 B. 黄河站
C. 长城站 D. 中山站
5.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
材料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略图。
1)A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________。
(2)南极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方向。
(3)当我国昆仑站成立时,北极地区有________现象,我国的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
(4)下图中的动物,在A地可见到的是________,在中山站可见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1.D 2. A 3.A 4.B
5. (1)黄河站
(2)东南 西北
(3)极夜 长城站
(4) ① ②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一、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生物资源
二、极地科学考察
思考题
你能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哪些吗?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题。
教学反思?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 为了保护南极的环境,对南极的考察只限于( )
A.旅游目的 B.科学目的 C.和平目的 D.经济目的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3.科学家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应选择在( )
A.八月 B.七月 C.二月 D.一月
4.我国建立的考察站中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的是( )
A.东方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长城站
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科考站,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三个科考站。读“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_______(高、低),所以太阳光照少,气候严寒。(2)??北极地区以_______洋为中心,三面被三大洲包围。(3)??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举1例)等矿产资源,被誉为“南极小主人”的动物是_______。2009年1月17日,我国成功建立了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此时,该科考站出现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1.B 2.A 3.C 4.B
(1)高??????(2)北冰??????(3)煤,铁,石油(举一例即可)、企鹅(4)极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高,所以太阳光照少,气候严寒;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三面被三大洲包围;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被誉为“南极小主人”的动物是企鹅;2009年1月17日,我国成功建立了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此时,该科考站出现极昼现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 南极探险
20世纪初,人类对南极点的探险活动引人瞩目。1911年10月20日,挪威人阿蒙森带领4名队员,分乘4辆由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撬,向南极点进发。英国人斯科特也在11月1日踏上了探险之旅。两支探险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展开了一场竞争。阿蒙森前进的速度很快。当到达南纬85度时,前面出现了连绵起伏的南极高原。当时暴风雪连续5天5夜,天气异常恶劣。为了抢先到达,他们顶风冒雪,艰难先进。12月14日终于完成了向南极点的最后冲刺,实现了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的壮举。
南极异常恶劣的天气给斯科特的探险队带来了厄运。出发不久,他们的摩托雪撬就坏掉了,接着,西伯利亚矮种马也全部冻死。斯科特等人不得不拖着150多千克的雪撬在冰原上奋力前进。虽然斯科特和探险队员在1912年1月17也到达了南极点,但由于体力衰竭,又遭遇到猛烈的暴风雪,在归途中相继遇难。斯科特遇难后留下了重达16克的地质标本和探险日记等遗物。为纪念这两位杰出的南极探险家,1957年,美国在南极点建立了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考察站。
2. 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四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1989年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S 、76°23′E;黄河站:2004年建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78°55′N、11°56′E;昆仑站:2009年建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位于 80°02′S、 77°07′E。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