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22:5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八年级上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
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啊!黄河!你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配乐朗诵)
二、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思考:
作者曾几次到达过壶口瀑布?
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再访壶口
【任务一 明所至】
快速浏览课文3-5段,完成表格。
通过对作者观赏视角的梳理,咱们发现作者的位置始终未变,变化的只是他的视角,这种观察方式,我们称之为定点观景。
【任务二 品所见】
再次阅读3-4段,看看在这样独特的观景视角下,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壶口瀑布
小组合作,选一处特写镜头,做旁批,说理解,设计朗读方案。
活动:
(1)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修辞及动词的赏析。
生齐读:(动词重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采用原文与改文比较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短句速读。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男生读。
改句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不断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女生读。
问题:哪一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
明确:短句更加具有节奏感,更有气势,水横冲直撞,加快语速。
生齐读:(短句速读,读出河水之汹涌)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3)采用原文与改文比较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叠词时稍许延长,读出韵律。
改句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互相挤着、撞着,推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问题:这次的改动在哪里?哪一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
明确:叠词韵律感,音乐美,朗朗上口,语调稍许延长。
生齐读:(动词重音、短句加快、叠词延长)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4)采用图片欣赏和朗读辨析的方法,品读第4段文字中的瀑布形态。
“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跌:本意是“失足”,这里有猝不及防的意思。体会一川大水在石上跌跌撞撞后具有的不同形态。
生齐读:(语气由重到缓到轻,读出水形态的变化)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感受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仿佛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思考:什么原因造成水形态的改变?
明确:石约束着水。
【任务三 悟所感】
(1)出示资料:据《尚书·禹贡》 记载,约在公元前770年前后, 壶口紧连孟门。随着岁月的流逝, 到公元813年成书的 《元和郡县志》 记载, 壶口距孟门一千步, 合1660米。而现在的壶口却在孟门上游的 3000米处。
思考:你读出了什么信息?什么原因造成了此现象?
明确:水也在冲刷着石、反抗着石。
生齐读:(读出水的反抗)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2)活动:假如你是壶口的一滴水?你想对两岸的石壁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更深刻的体会黄河精神。
(3)师小结:老师从你们的话语看到了水的精神、黄河的精神。让我们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读出对黄河的赞美、对在座华夏儿女的赞美。
出示PPT: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最后一句读三遍,声音逐渐增大,语调越来越高昂。)
(4)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本文的写作时间吗?有什么深意?
明确:1986 改革春风吹满地,经济腾飞,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追问:再把目光往前看几十年几百年?引导学生回想百年屈辱史。
师总结: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伟大而坚强的民族。让我们唱出对黄河,对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赞歌。
三、课堂小结
啊!黄河!你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配乐朗诵。
师总结:冲过壶口,我们看见黄河水的汹涌伟大,而在洪流的伟大之中,我们看见中华儿女的决绝勇取。冲过壶口,我们也看见每一个大我。
四、作业布置
作业一:用上定点写景的方法为自己身边熟悉的景物写一段精彩的文字。
作业二:自主阅读其它游记,如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比较他们与本文在选材、构思、语言方面的异同点。
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法典型的游记散文,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从第一次磨课到公开课正式执教,教学思路和课件修改了一遍又一遍,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呈现的效果算是小小的达到了自己的预期。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在授课结束的那一刻,我对文中这两句蕴意深刻的理趣之句,有了更加真切的理解。
最后评课环节,评委老师的一番话也让我收获颇丰。她谈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读书要广博,不仅仅限制于教学业务类的书,经史子集,天文地理,要旁观涉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和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引导、启迪和提升。
的确,有些文本粗看似乎很为浅显易懂,似乎没有什么语言特色或深刻内涵。我们会觉得没什么好教的。但实际上,不是没什么好教,也不是没什么好学,而是我们缺乏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文本解读问题,而文本解读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确定“教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研究“怎么教”很可能南辕北辙。
我想今后,先从爱上读书做起。
敲下这些文字时,心中百感交集。但黄河水尚且都跌宕起伏,作为教师的路更需要不断摸索着成长,愿我们都能在时间的脚印里跌跌撞撞着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