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检测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战争的消息与谣言几乎每年随着春麦一块儿往起长,麦suì( )与刺刀可以算作北方人的希望与忧惧的象征。祥子的新车刚交半岁的时候,正是麦子需要春雨的时节。春雨不一定顺着人民的盼望而降落,可是战争不管有没有人盼望总会来到。谣言吧,真事儿吧,祥子似乎忘了他曾经作过庄稼活;他不大关心战争怎样的毁坏田地,也不大注意春雨的有无。他只关心他的车,他的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它是块万能的田地,很驯顺的随着他走,一块活地,宝地。因为缺雨,因为战争的消息,粮食都涨了价钱;这个,祥子知道。可是他和城里人一样的只会抱怨粮食贵,而一点主意没有;粮食贵,贵吧,谁有法儿教它贱呢?这种态度使他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麦suì( ) 烙饼( )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毁坏田地”相同的一项是( )
A.祸患灾难 B.热爱祖国 C.老师讲课 D.热得难受
(3)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
(4)本书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如祥子、小福子和老马等,均充满悲剧色彩。请结合整本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探究造成这类底层人物命运悲剧的原因。
二、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的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例如《土地的誓言》中铺排描写了许多富有关东轮气息的事物,读者在阅读中自然就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爱恋。
B.“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同桌大宇都对防腐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会通过互联网搜集关于防腐剂的资料”一句话中,加点的词都是介词。介词都不单独使用,而是和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使用。
C.《阿长与<山海经>》这篇体现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行文中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童年的感受有变化:对阿长的情感由最初的“不大佩服”、“不太耐烦”到后来的“敬意”;而写作时的回忆则充满了对阿长温情的怀念。
D.《卖油翁》一文中,欧阳修用“睨之”“但微颔之”两个细节描写,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卖油翁认为陈尧咨射箭技艺只不过如此,一副见怪不惊的态度。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B.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美丽和宽广。
4.根据课文原文,句子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②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③我想他是知道的。④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⑤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节选自杨绛《老王》
A.②③⑤①④ B.②③①⑤④ C.④③②①⑤ D.④②③⑤①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前提。
C.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斤重。
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6.《竹里馆》(王维)默写。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 。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 。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 。
四、综合性学习
7.核心素养 学了《卖油翁》这篇课文后,班级开展了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图的面塑与课文内容相关,请你仔细观察,适当展开联想,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方法)
(2)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那么,是不是任何事情,“熟”了就一定能“生巧”,一定能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呢?
正方观点: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熟能生巧”。
①请你仿照正方观点的形式写出反方的观点。
②如果你是反方一辩,请阐述你方的理由。
(3)某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了一个上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联。
上联:康肃公百发百中,天下无双
下联: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小文觉得《村晚》第二句中的“衔”字运用十分精妙,请你赏析。
9.请探究两首诗中诗人借笛声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①揶揄(yé yú):耍笑,嘲弄。
10.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睨之久而不去/旁睨而揶揄之 B.徐以杓酌油沥之/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C.但手熟尔/但见杨双膝跪地 D.康肃笑而遣之/垂死之年
11.把【甲】【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12.请用“/”给【乙】文中的画波浪线句断句。(任意断对两处即可)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
13.请根据两篇选文内容,简析【甲】文的陈尧咨与【乙】文的杨二的异同点。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主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专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巨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题、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碑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⑩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善;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恶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媚。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4.下面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选自这本书。
B.“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之情。
C.文章围绕阿长和《山海经》来选材,重点写她为“我”买来《山海经》这件事,详略得当,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
D.联系全文看,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又善良、宽厚、仁慈、乐于助人。
1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1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作者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贯穿全文,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感情。
B.鲁迅先生在文章开头颇费笔墨介绍“阿长”之名,更深的用意在于暗示阿长地位卑微、不受尊重。这样写,一方面为后文阿长的粗俗愚钝以及“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作铺垫,另一方面又与阿长最终赢得作者的感激和敬重形成鲜明对照。
C.选文第⑩段中说长妈妈给我买的《山海经》是“十分粗拙的本子”,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是因为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奇的、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D.课文最后两段,作者的思绪从三十年前切回到现实,再次强调“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并补充介绍阿长的不幸身世,低沉的叙述语调中包含着思念和歉疚,也包含着感激和同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补鞋匠老谢
陈志江
①小区门口有棵长得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下面有个补鞋的小摊子,那是补鞋匠老谢的地盘,多少年了,几乎都是他这一个小摊子独占了这一带的补鞋生意。
②曾经也有过一个补鞋匠眼红老谢的生意好,心痒难耐,就在老谢旁边摆起了摊,但顾客都是奔着老谢去了,新来的那位同行门可罗雀,两天之后,就自动消失了。后来逢人就说,老谢这人有邪术,不然怎么那些顾客都只帮衬他的摊子呢?
③这话传到老谢耳中,老谢只是摇摇头,淡然地一笑。
④其实,老谢只是手艺好一些,经他手修补过的鞋子,美观,耐穿,价格又比别人便宜些,所以老顾客都愿意帮衬他。
⑤老谢不但手艺出名,他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
⑥老谢身上长年穿的是那一两套灰不溜丢的衣服,吃的喝的,都是从出租屋带来的,舍不得掏钱去买那些十几元一份的快餐。菜很简单,通常是一只煎鸡蛋、一点青菜,或者一点咸菜,偶尔出现几片肉,那一定是过什么节日了。“老谢,你一天挣的也不少,就不要太难为自己了,买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吧。钱财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熬坏了身子。”退休已几年的老校长邓伯跟老谢是老熟人了,说话就很直接,也不怕伤了他的自尊。
⑦“嘿嘿,我们这种手艺人,没那么多穷讲究。”老谢憨厚地笑着,摇着头,一头花白的头发随着脑袋在晃动。
⑧邓伯就摇头叹气,这个老谢,真是钻进钱眼里了
⑨说归说,不远处大排档里飘出的炒菜香味还是会常常勾起老谢肚子里的馋虫,但老谢忍得住,他的钱,要留着有大用处呢。老家的三间泥砖屋,很破旧了,下大雨的时候,到处漏水。老谢做梦都想把那破屋拆掉,建一幢两层的小楼房,住着舒坦,在乡亲面前也有面子。
⑩每天收了摊子,回到出租屋点算一天收入的时候,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在他面前仿佛就是一块块青砖、一包包水泥。
到了年底,就攒够钱建房子了。他喜滋滋地盘算着。三年没回家过年了,总是舍不得花钱买车票回去,老伴在电话里都抱怨好几回了,说七十多岁的老娘天天念叨他。老谢决定了,今年一定回去过年,顺便把房子建起来。
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这里摆摊呢,或许就不再来了,在家耕地种田也不错,老伴一个人侍弄家里那几亩田地也挺不容易的。
心里有盼头,日子就过得飞快,转眼就到年关了。邓伯今天经过老谢小摊子的时候,看见老谢嘴角含笑,很惬意的样子,就在他身边的马扎上坐下来,问:“老谢啊,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呀?见人就笑眯眯的,捡到钱了?”
老谢一张核桃样的老脸舒展开了,说:“我心里乐和呀,比捡到钱还高兴呢,明天就坐车回老家过年了。哎呀,都三年没回去了,家里都不知道变成啥样喽!呵呵,小孙女都六岁了,三年没见,不知道还认不认得我这个糟老头子呢?真想听她叫我一声爷爷呀!”
“那啥时候再来呢?习惯了每天找你唠嗑,你这一走,日子就寡淡无趣了。”
“说不准呢,这次回去把新房子建起来,或许就不再来喽。”老谢的语气里有自豪,也有发自内心的留恋。
邓伯比他还要高兴,这些年总是听老谢念叨房子的事情,现在终于快梦想成真了,真替他开心。
第二天,邓伯送他到了高铁站,分别的时候,邓伯紧紧地握着老谢的手,说:“新房子建好后,记得多拍几张照片发给我,让我也乐和乐和。”
老谢鸡啄米一样点着头。
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月,老谢的补鞋小摊又悄然出现在大树下。
“咦,老谢,新房子建好了?”邓伯很意外。
“没建成哪。”老谢有些难为情,那模样,好像谎言被戳穿了一般。
邓伯的脸上写满了问号。
“村小学破得不成样子,我把钱拿去修学校了。我的小孙女在村小学读一年级呢。”老谢依然是带着那样憨厚的笑容,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刊载于2022.6.15,有删改)
17.请你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话将老谢的故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不超过100字)
18.文章后半部分使用大量笔墨描写老谢准备回家建房子之前的喜悦,有什么作用?
19.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老谢这一人物的品质特征。
20.请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老谢“一个小摊子独占了这一带的补鞋生意”,仅仅是因为他的手艺好,收费不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八、作文
2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既匆匆又漫长。但是,只要经历过,就都留下了痕迹。岁月之手常常在不经意间留下那些值得记忆与回味的瞬间。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悟,以“值得回味的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1) 穗 lào
(2)B
(3) 骆驼祥子 老舍
(4)首先,社会的黑暗是造成底层人物悲剧的主要原因。其次,他们自身有性格的不足和认知缺陷,思想上没有觉醒,无法认清黑暗社会的本质。
2.B
3.C
4.B
5.C
6.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7.(1)(示例)卖油翁神态自若地将勺子高高举起,慢慢地用勺子往葫芦里倒油,一股油如同一条直线,从铜钱方孔注入葫芦而钱币没有湿一点儿。陈尧咨目不转睛地看着,心中大为震惊。
(2)①做事情不一定“熟能生巧”。②(示例)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做事情不一定“熟能生巧”。勤学苦练固然可以“熟”,却不一定能达到“巧”的境界。如果一条路走到黑,一味死学、死做,势必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要善于动脑,善于变通,善于质疑,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试问,古今中外有所成就者,哪一个不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佳途径、最佳方式而成功的呢?
(3)(示例)卖油翁技艺超群,世间罕见
8.运用拟人,赋予了山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了落日西沉、半挂山腰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山村晚景的喜爱(或诗人愉悦的心情)。 9.《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借悠远、轻细的笛声,抒发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村晚》中,诗人借牧童随意而不成调的笛声,表达了对悠闲、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10.D 11.(1)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本领不也很精湛吗?
(2)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12.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 13.相同点:都有一技之长,但都恃才傲物;不同点:陈尧咨见识到卖油翁高 超的技艺后只是尴尬地笑着把卖油翁打发走了,并无歉意;而杨二见识到卖蒜老叟的厉害后能知错就改,对卖蒜老叟马上赔罪认错。
14.A 15.B 16.A
17.为了能攒够钱回老家建新房,在树下补鞋的老谢多年来秉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当他攒够钱回到老家时,却毅然决然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修建破旧的村小学。最终,老谢又回到了树下补鞋。 18.突出在老家建一座新房对于老谢的重要性,为后文写老谢没有把积蓄用来建房而是用来修建村小学这一事件作铺垫,从而更加突出老谢淡泊钱财、无私、善良的人物品质。 19.①淳朴憨厚。补鞋手艺高超,价格却比别人低。②勤俭节约。老谢的穿着、吃食都很简单。③无私奉献。老谢把自己攒了多年的盖房钱拿去修建家乡破旧的村小学。 20.(示例)我认为不只是这个原因。一个人的行事风格往往能够体现出其品质特点。老谢手艺好、收费低只是大家愿意帮衬他的补鞋摊的原因之一。更多是因为大家对他的人品有目共睹,从他能够捐出建新房的钱修建村小学就可以看出他平日里乐于助人的品质,人们在和他的相处中一定感受到了他人格中的闪光点,因此愿意与他来往,乐意帮衬他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