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练习
一、选择题(20道)
1.《说文解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时期?
A. 唐代
B. 宋代
C. 春秋
D. 东汉
2.《说文解字》中,许慎采用了多少个部首分类?
A. 214
B. 540
C. 350
D. 500
3.《周易》最初被哪家学派接纳成为经典?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墨家
4.《尚书》主要记录了哪些朝代的历史?
A. 商、周
B. 汉、唐
C. 宋、元
D. 虞、夏、商、周
5.《诗经》的三个部分是什么?
A. 风、雅、颂
B. 赋、比、兴
C. 散文、韵文、杂文
D. 咏史、咏物、叙事
6.三《礼》中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周礼》
B. 《仪礼》
C. 《礼记》
D. 《春秋》
7.《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是基于哪本经典的注解?
A. 《尚书》
B. 《周易》
C. 《春秋》
D. 《论语》
8.四书包含以下哪本书?
A. 《道德经》
B. 《大学》
C. 《荀子》
D. 《太平经》
9.《战国策》记载的是哪个时期的外交策略和政治谋略?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汉
10.《史记》的作者是谁?
A. 司马光
B. 班固
C. 司马迁
D. 班昭
二、填空题(50道)
1.刘向编定,主要记录了______的策略和事迹。
2.《史记》的体例被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在______代的《汉书》中。
3.诸子百家形成的背景是______末年至______时期。
4.辞赋的兴起和鼎盛期是在______代。
5.《诗经》中的“风”主要收录了______的民间歌谣。
6.《左传》的史学价值在于其详细的______和广泛的材料收录。
7.三《礼》中,《仪礼》主要记述的是______等礼节。
8.四书中,被认为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文献是______。
9.《战国策》中,最受重视的人物是能够用______解决国家间争端的说客。
10.《史记》的创新之处在于创造了______体,首次系统整理了三千年的历史。
11.诸子百家的学说主要倾向于______,涵盖了广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论述。
12.汉代的辞赋特色是______和丰富典故。
13.《诗经》通过诵读可以达到______的效果,据孔子所言。
14.《尚书》的一大特色是记录了______的宣言。
15.《春秋》三传中,特别关注经典理解和阐述的是______传和______传。
16.四书的核心教材地位是由______确定的。
17.《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______、合纵连横的策略以及君主和策士之间的互动。
18.《史记》和《汉书》的作者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19.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在战国时代对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辞赋对后世文学的主要影响体现在______文学的发展上。
21.《诗经》的“雅”反映了______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22.《左传》通过其叙事技巧在______和文学领域均有很高的地位。
三、问答题
1.请简述《说文解字》对后世文字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2.八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尚书》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诗经》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5.三《礼》对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礼制有何重要性?
6.《春秋》三传中,《左传》的特点和价值是什么?
7.四书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
8.《战国策》中策士的角色和他们对战国时代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怎样的?
9.《史记》与《汉书》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地位及其独特之处是什么?
10.诸子百家在战国时期的出现背景及其对中国哲学思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DBCDA DCBBC
二、填空题答案
1.《战国策》由刘向编定,主要记录了战国七雄及其他国家的策略和事迹。
2.《史记》的体例被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在汉代的《汉书》中。
3.诸子百家形成的背景是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
4.辞赋的兴起和鼎盛期是在汉代。
5.《诗经》中的“风”主要收录了各地区的民间歌谣。
6.《左传》的史学价值在于其详细的叙述和广泛的材料收录。
7.三《礼》中,《仪礼》主要记述的是婚丧祭祀等礼节。
8.四书中,被认为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文献是**《论语》**。
9.《战国策》中,最受重视的人物是能够用口舌解决国家间争端的说客。
10.《史记》的创新之处在于创造了纪传体,首次系统整理了三千年的历史。
11.诸子百家的学说主要倾向于哲学,涵盖了广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论述。
12.汉代的辞赋特色是铺张排偶和丰富典故。
13.《诗经》通过诵读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据孔子所言。
14.《尚书》的一大特色是记录了君王的命令或号令。
15.《春秋》三传中,特别关注经典理解和阐述的是**《公羊传》和《谷梁传》**。
16.四书的核心教材地位是由朱熹确定的。
17.《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斗争、合纵连横的策略以及君主和策士之间的互动。
18.《史记》和《汉书》的作者分别是司马迁和班固。
19.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在战国时代对文化、政治、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辞赋对后世文学的主要影响体现在骈体文学的发展上。
21.《诗经》的“雅”反映了周朝宫廷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22.《左传》通过其叙事技巧在史学和文学领域均有很高的地位。
三、问答题答案
1.《说文解字》对后世的影响:《说文解字》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它不仅为研究字形、字音、字义提供了基础,而且通过收录和分类大量的汉字,对后世的语言学、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汉字的系统分类和解释,为理解汉字的构造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八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八卦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广泛应用于算命、风水、医学等领域。八卦通过阴阳五行的理论,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解释。
3.《尚书》的历史价值:《尚书》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历史记录之一,主要通过宣言、命令、对话的形式记述了古代四代(虞、夏、商、周)的历史事件和政治理念,对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4.《诗经》反映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通过“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事件、民间情感和宗教信仰。它以质朴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中国的风俗习惯和民众生活,对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三《礼》的重要性: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经典,它们记录和解释了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反映了儒家的礼治思想和社会伦理观念,对后世中国的礼制研究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左传》的特点和价值:《左传》是《春秋》的一部重要注解,以详细的历史叙述和丰富的史料著称,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事件,以及社会风俗和民间信仰。它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极高,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四书在儒家学派和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文献,它们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政治理论和教育思想。这些作品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也在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
8.《战国策》中策士的角色:《战国策》中的策士是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以智谋和辩才服务于各国君主,影响着国家间的政治格局。策士们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智,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实力至上和变幻莫测的政治环境。
9.《史记》与《汉书》的地位和特色:《史记》和《汉书》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前者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模式,详细记录了从远古到汉初的历史,展现了司马迁独特的史观和文学才华;《汉书》则继承并发展了《史记》的体例,专注于汉代的历史,以其详实的记载和严谨的史学态度著称。
10.诸子百家在战国时期的背景及影响:诸子百家在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出现,涵盖了各种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这些思想流派对中国的文化、政治、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