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莫顿·亨特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导入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有了路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课文导入 读了上面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一、听课文朗读,把握内容1.听课文朗读后,抢答。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3)去爬悬崖的都有谁?
(4)“我”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5)最后“我”是怎样脱险的?2.复述故事,把握情节。(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
(2)讲清故事情节。
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1——6)
经过——中途放弃,进退两难(7——15)
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难(16——22)
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23)
(3)表述准确,语言简洁流畅。
(4)可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复述,注意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心理。1.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我”,主要写了“我”遇险和脱险的情景。请找出相应的语段读一读,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变化。明确:(1)爬悬崖过程中“我”恐惧、紧张。例句:“全身颤抖,冷汗直冒”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心惊肉跳”“几乎晕倒”。(2)从石架向下望,“我”“头晕目眩”感到极度恐惧。例句:“我听见有人哭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最后“我”伏在岩石上,全身麻木,不能动弹。(3)爬下悬崖时,“我”的内心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先是毫无信心,然后“有了信心”,再是“信心大增”,最后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二、学习写法,评析人物 2.文中两次写到“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意思有什么不同?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第一次是恐惧、伤心,滴下的是懦弱者的苦泪,发出的是自卑者的呜咽。第二次却有特殊的丰富的内涵:既有惭愧、委屈、后悔和自责,又有脱险的激动、兴奋和自豪,同时又注入了对父亲的感激。所以这里的“啜泣”,滴下的是胜利者的喜泪,发出的是成功者的心声。这一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表露,上承前一次“啜泣”的恐惧感,下启投入父亲手臂后所产生的“成就感”,符合特定的情境和儿童的心理,真切自然,令人信服。
3.“我”之所以成功脱险,是因为父亲的帮助。从父亲的做法中你看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文中的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他深知孩子的路要靠自己去走,不合适的“扶”是害而不是爱,孩子在一次次的历练中锻炼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当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也许会导致“我”心理的崩溃、自暴自弃。文中的这位父亲的做法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启示我们: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精神不仅需要科学的理念,而且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手段。
4.文中还写了杰利和其他四个小伙伴,你如何评价他们?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1.故事中蕴涵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明确: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解决,终将赢得最后胜利。
2.课文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意义?
提示:可联系文末的议论语句进行分析。课 堂 尾 声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汪国真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汪国真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汪国真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汪国真无论你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
跟随着你汪国真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汪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