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8 15:19:49

文档简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及移动规律。(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应用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解释常见地理现象。(综合思维)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及情境材料,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情境] 丹霞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学习大气环流,同时提出了以下三个假设条件:①地球静止不动;②太阳直射赤道;③地球表面均匀。 任务1:绘制一幅同时满足三个假设条件下的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任务2:地球是有自转的,所以假设条件①不成立,此时全球的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结合教材的阐述,绘制一幅满足假设条件②③下的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任务3:结合任务2及教材图3.10,将下图中内容填写完整。 任务4: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完成下表内容。 任务5:根据教材P.50第二段的内容及图3.11可知,丹霞的哪个假设条件不成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分布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压带和高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 下图为赤道附近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热带辐合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转偏向力 C.太阳直射点移动 D.地球自转 2.①②③④风向明显相反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盛行西风带 C.丙—东北信风带 D.丁—副热带高气压带 4.图中气压带、风带中( ) A.甲气压带位于赤道地区,盛行上升气流 B.乙风带中风向的形成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丙风带位于中纬度地区,风向常年比较稳定 D.丁气压带是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 B.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C.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D.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 6.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 A.2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目标二:结合实例,运用风带、气压带的分布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情境] 材料一:在18世纪产业革命之前,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上装运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不得不把马肉投到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线叫作“马的死亡线”,又称“马纬度”。 材料二:2019年11月11日北京时间13时,搭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驶过南纬60度海域,完成穿越“咆哮西风带”(南纬40度至60度)首次进入南极地区,这是“雪龙2号”首次穿越西风带。 任务1:“马纬度”为什么属于无风带?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其他无风地带吗 任务2:“马纬度”地带风不会轻易来这儿做客,而南北纬40°~60°常年风速很大,给过往船只带来很大威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任务3:你认为何时越过“马纬度”是最佳时间 为什么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地球上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读“大陆西岸1月、7月西风风速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左图,1月;①为南半球 B.左图,7月;②为北半球 C.右图,1月;①为北半球 D.右图,7月;②为南半球 4.造成南北半球在50°地区西风风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性质 B.海陆分布 C.海陆位置 D.海陆轮廓 5.造成①(某半球)西风风速在50°地区冬夏季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 B.降水 C.洋流 D.地形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及移动规律。(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应用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解释常见地理现象。(综合思维)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及情境材料,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情境] 丹霞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学习大气环流,同时提出了以下三个假设条件:①地球静止不动;②太阳直射赤道;③地球表面均匀。 任务1:绘制一幅同时满足三个假设条件下的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参考答案: 任务2:地球是有自转的,所以假设条件①不成立,此时全球的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结合教材的阐述,绘制一幅满足假设条件②③下的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参考答案: 任务3:结合任务2及教材图3.10,将下图中内容填写完整。 参考答案: 任务4: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完成下表内容。 参考答案: 任务5:根据教材P.50第二段的内容及图3.11可知,丹霞的哪个假设条件不成立? 参考答案:地球不仅在自转,同时也在公转,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所以假设条件②不成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分布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压带和高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 下图为赤道附近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热带辐合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转偏向力 C.太阳直射点移动 D.地球自转 【答案】A 【解析】受太阳辐射影响,赤道附近地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热带辐合带。 2.①②③④风向明显相反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③④位于高空,但距赤道上空较近,还没有偏转成高空西风,其风向与地面正好相反,故风向明显相反的是①(东北信风)④(西南风)和②(东南信风)③(西北风)。 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盛行西风带 C.丙—东北信风带 D.丁—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甲处盛行下沉气流,且位于30°纬线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误。乙处盛行风位于中纬地带,由30°纬线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结合右图显示乙处为西北风,应为盛行西风带;根据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是西北风,可知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正确。读右图丙处盛行东南风,风向明显左偏,且丙位于30°纬线附近的甲气压带北侧,因此丙处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应是东南信风带,C错误;丁处位于60°附近,气流辐合上升,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错误。故选B。 4.图中气压带、风带中( ) A.甲气压带位于赤道地区,盛行上升气流 B.乙风带中风向的形成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丙风带位于中纬度地区,风向常年比较稳定 D.丁气压带是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 【答案】D 【解析】根据上题判断可知,该图为南半球地区,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东南信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甲气压带位于30°纬线附近,不在赤道地区,A错误;乙风带是近地面西风带,根据所学近地面风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影响,B错误;丙在30°以北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C错误;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它的形成过程是极地东风(冷)与中纬西风(暖)交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辐合上升)而形成,D正确。故选D。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 B.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C.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D.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甲图中气压带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乙图中的风带在30°S~60°S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丙图中的风带位于0°~30°S之间,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丁图中的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压带。 6.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 A.2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答案】B 【解析】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
目标二:结合实例,运用风带、气压带的分布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情境] 材料一:在18世纪产业革命之前,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上装运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不得不把马肉投到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线叫作“马的死亡线”,又称“马纬度”。 材料二:2019年11月11日北京时间13时,搭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驶过南纬60度海域,完成穿越“咆哮西风带”(南纬40度至60度)首次进入南极地区,这是“雪龙2号”首次穿越西风带。 任务1:“马纬度”为什么属于无风带?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其他无风地带吗 参考答案: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赤道地区常年盛行上升气流,也是无风带。 任务2:“马纬度”地带风不会轻易来这儿做客,而南北纬40°~60°常年风速很大,给过往船只带来很大威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参考答案:南北纬30°附近为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40°~60°为盛行西风带,风速较大,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海况。 任务3:你认为何时越过“马纬度”是最佳时间 为什么 参考答案:冬至日或夏至日前后最好。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可知,气压带、风带移动至最南(或最北)位置时,纬度30°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边缘地带,易形成风。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答案】D 【解析】由甲图可知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30°N~40°N受西风带影响,风向为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答案】B 【解析】由甲图可知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为1月份;乙图30°N~40°N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为北半球夏季,为7月份。 地球上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读“大陆西岸1月、7月西风风速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左图,1月;①为南半球 B.左图,7月;②为北半球 C.右图,1月;①为北半球 D.右图,7月;②为南半球 【答案】C 【解析】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广阔对气压带和风带完整性的破坏作用强,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强,西风风速较小;而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小,海域广阔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完整,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弱,西风风速较大。因此,中纬度西风北半球弱南半球强,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②为南半球。气压带与风带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对于北半球来说,1月份西风控制范围大,图中北半球西风在左图分布的纬度范围小于右图,可以判断左图为7月,右图为1月。故选C。 4.造成南北半球在50°地区西风风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性质 B.海陆分布 C.海陆位置 D.海陆轮廓 【答案】B 【解析】①②在50°地区西风①弱②强,是因为①(北半球)50°地区大陆广布,②(南半球)在该纬度范围内缺少大陆,以海洋为主,摩擦力较小,海陆分布差异导致了南北半球同纬度的西风势力强弱不同。故选B。 5.造成①(某半球)西风风速在50°地区冬夏季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 B.降水 C.洋流 D.地形 【答案】A 【解析】①(北半球)西风风速在50°地区夏季弱冬季强,是因为50°地区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导致气压差大,从而风力大。故选A。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