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运用示意图,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综合思维)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掌握季风的形成及分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结合资料,说明季风气候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掌握气压活动中心的分布和季风的形成、分布。 [情境] 阅读教材P.50—P.50“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的图文内容。 任务1:读图3.12、图3.13,分别说出南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任务2:北半球的气压带呈块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务3: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务4:读图3.14,说明亚洲1月、7月风向的季节变换情况;比较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的不同,并说明理由。 任务5:将图3.12、图3.13与图3.14相对照,说明冬季、夏季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气压分布的特点,说出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2)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2.季风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了季风环流,如下图所示: (1)冬季 (2)夏季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亚洲低压中心出现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下图为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的季风风向。据此,完成4~6题。 4.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5.下列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6.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前后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目标二:结合资料,理解季风的形成,并运用季风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情境1] 下图是大气环流的学习路径的示意图。 任务1:该学习路径对大气环流内在逻辑的把握是否准确?说明理由。 任务2:如果要在图中有疑问号的色块内填上相关内容,你准备填写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任务3:对大气环流的学习你还有“软肋”吗?说出来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交流? [情境2] 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研究表明,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郑和船队的航行动力主要来自季风活动。他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全球显著的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不仅驱动了帆船,还带动了海流变化,为航行提供动力。可以说,季风创造了最古老的海上商路。正如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所写的那样: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 任务1:用季风的原理分析一下,要顺风顺水到达目的地,郑和船队出发和返航分别选在什么季节比较好?为什么? 任务2:郑和借助亚洲季风的变化从中国出发,从非洲东海岸运回一头长颈鹿到北京,被明成祖朱棣命名为“麒麟”,引起北京城全民轰动,请你根据郑和航线和季风的变化,推测郑和本次航线时间大约是多久。 读“某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此季节,图中①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此季节,图中②处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澳大利亚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 B.赤道低气压带与亚洲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异 C.印度洋与亚欧大陆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3.关于此季节图中③处气候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干燥 B.降水丰沛 C.高温多雨 D.雨热同期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地形复杂,导致暴雨频繁发生。下图为2021年各流域降水量及与常年同期对比(4月1日至10月16日)图。据此完成4~5题。 4.2021年,我国汛期( ) A.南方各流域降水较往年均在减少 B.北方各流域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 C.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往年增长最少 D.海河流域降水量较往年增长最大 5.推测2021年我国早涝灾害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原因( ) A.北涝南旱,锋面雨带势力强、移动速度快 B.北涝南旱,锋面雨带势力弱、移动速度慢 C.南涝北旱,锋面雨带势力强、移动速度快 D.南涝北旱,锋面雨带势力弱、移动速度慢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 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运用示意图,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综合思维)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掌握季风的形成及分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结合资料,说明季风气候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掌握气压活动中心的分布和季风的形成、分布。 [情境] 阅读教材P.50—P.50“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的图文内容。 任务1:读图3.12、图3.13,分别说出南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参考答案: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总体上呈带状。 任务2:北半球的气压带呈块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任务3: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任务4:读图3.14,说明亚洲1月、7月风向的季节变换情况;比较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的不同,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亚洲1月东亚吹西北季风,东南亚、南亚吹东北季风;7月份东亚吹东南季风,东南亚、南亚吹西南季风。 冬季风来自高纬的大陆,性质寒冷干燥;夏季风来自低纬的海洋,性质温暖湿润。 任务5:将图3.12、图3.13与图3.14相对照,说明冬季、夏季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气压分布的特点,说出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 参考答案: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欧亚大陆的冷高压切断,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在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保留在海洋上,在北太平洋形成了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高压)。亚洲东部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而且面向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南濒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南部盛行东北季风;夏季亚洲东部盛行东南季风,南部盛行西南季风,在亚洲东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2)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2.季风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了季风环流,如下图所示: (1)冬季 (2)夏季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解析】由图中区域轮廓可以看出,亚洲出现低压中心,为夏季。 2.亚洲低压中心出现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A 【解析】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附近,为图中①处。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答案】C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东南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 下图为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的季风风向。据此,完成4~6题。 4.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答案】D 【解析】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A地位于亚洲东部,1月份是冬季,该地盛行西北季风。 5.下列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答案】D 【解析】B地位于南亚,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A错;B地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其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B错;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干旱灾害,C错;B地因受山脉阻挡,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D对。 6.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前后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答案】B 【解析】C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北半球是冬季,A地此时寒冷干燥,A错;正值1月份前后,符合北半球冬季,B对;C地形成低压中心,C错;B地此时温暖干燥,D错。
目标二:结合资料,理解季风的形成,并运用季风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情境1] 下图是大气环流的学习路径的示意图。 任务1:该学习路径对大气环流内在逻辑的把握是否准确?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准确,通过假设条件,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影响因素,一步一步接近实际状况。 任务2:如果要在图中有疑问号的色块内填上相关内容,你准备填写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形成复杂的天气变化和典型的季风气候。 任务3:对大气环流的学习你还有“软肋”吗?说出来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略。 [情境2] 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研究表明,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郑和船队的航行动力主要来自季风活动。他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全球显著的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不仅驱动了帆船,还带动了海流变化,为航行提供动力。可以说,季风创造了最古老的海上商路。正如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所写的那样: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 任务1:用季风的原理分析一下,要顺风顺水到达目的地,郑和船队出发和返航分别选在什么季节比较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郑和船队出发时要跨越我国的南海及印度洋海域,必须借助冬季的东北季风,才能保证顺风顺水,而返航时要从北印度洋海域东来,因此必须选择在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时。 任务2:郑和借助亚洲季风的变化从中国出发,从非洲东海岸运回一头长颈鹿到北京,被明成祖朱棣命名为“麒麟”,引起北京城全民轰动,请你根据郑和航线和季风的变化,推测郑和本次航线时间大约是多久。 参考答案:郑和下西洋,冬季出发,顺着冬季风向南行航行越过赤道到达爪哇岛,后经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第二年夏季顺夏季风北上回国。冬季顺风南下西行,第二年夏季顺风返回,用时共1年半。 读“某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此季节,图中①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南侧为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与陆地上的冷高压融合而成),①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南指向北,在南半球水平气流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偏转,从而形成东南风,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此季节,图中②处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澳大利亚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 B.赤道低气压带与亚洲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异 C.印度洋与亚欧大陆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D 【解析】图中②处位于印度半岛附近,此季节亚洲大陆上形成低气压(热低压),因此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则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即为②处的夏季风,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印度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也是②处夏季风的形成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②处夏季风形成,与澳大利亚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赤道低气压带与亚洲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异关系不大,排除A、B。故选D。 3.关于此季节图中③处气候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干燥 B.降水丰沛 C.高温多雨 D.雨热同期 【答案】A 【解析】图中③处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沛,冬季温和少雨,A错误,B、C、D描述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地形复杂,导致暴雨频繁发生。下图为2021年各流域降水量及与常年同期对比(4月1日至10月16日)图。据此完成4~5题。 4.2021年,我国汛期( ) A.南方各流域降水较往年均在减少 B.北方各流域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 C.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往年增长最少 D.海河流域降水量较往年增长最大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2021年,我国汛期时,南方太湖、长江流域降水较往年增加,珠江流域降水较往年减少,A错误;北方各流域中,黄河流域降水量比北侧的海河流域的降水量少,由南向北,由黄河流域到海河流域到辽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降水量是先增加再减少,B错误;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往年为500mm,2021年为550mm左右,较往年增长50mm左右,最少;长江流域降水量往年约为900mm,2021年约为1000mm,较往年增长了100mm左右。C错误;海河流域降水量较往年增长最大,大约增长了350mm。D正确。故选D。 5.推测2021年我国早涝灾害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原因( ) A.北涝南旱,锋面雨带势力强、移动速度快 B.北涝南旱,锋面雨带势力弱、移动速度慢 C.南涝北旱,锋面雨带势力强、移动速度快 D.南涝北旱,锋面雨带势力弱、移动速度慢 【答案】A 【解析】由图中可知,我国北方河流各流域降水量较往年都有所增长,而珠江流域降水量较往年减少,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往年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北方大多河流较小,因此2021年我国旱涝灾害的空间分布最可能是北涝南旱,锋面雨带势力强,向北移动速度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