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运用图表,说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区域认知) 2.结合资源,解释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了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情境] 阅读教材P.7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图文内容。 任务1:在图1上方的圆角矩形框内绘出材料所述的热力环流圈。 参考答案:顺时针方向环流。 任务2: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将下列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入图2中相应的方框内,以反映这种作用。 A.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湿润多雨 B.赤道附近东风减弱 C.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平面上升,海水下沉 参考答案:自左向右分别是B、C、A。 任务3: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在下图使用相应图例符号,将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补充完整,并以C处水温为基准温度在括号中分别标出A、B两处的大洋水温冷热状况。 参考答案: 任务4: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的成因有何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作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大洋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一般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任务5:归纳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首先发现,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 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C.乙地为低压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答案】B 【解析】首先明确沃克环流是一个呈顺时针的热力环流,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西岸气流上升为低压,东岸气流下沉为高压。 2.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澳大利亚东北部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西岸沿海如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可能增加,而东岸如秘鲁和北美洲南部会变得更加干旱。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据此完成3~5题。 3.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 ) A.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 B.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区 C.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东部海区 D.西赤道附近的大西洋西部海区 【答案】A 【解析】太平洋中东部赤道海区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上空鸟更多 C.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答案】C 【解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沿岸降水增加。大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变得干旱,易发生火灾。 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B.长江入海口附近盐度较低 C.黄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 D.我国近海实施“伏季休渔” 【答案】A 【解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长江此时是枯水期,长江口附近盐度较高。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永远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目标二:结合实例,分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情境] 材料一:茎柔鱼,又称美洲大鱿鱼,生命周期较短,当海洋表层水温在20℃左右时,其生长和繁殖迅速。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37癗-47癝带海域,其中秘鲁沿海(6癝-20癝)资源最丰富,是茎柔鱼重要的生存区域之一。左下图为某年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统计图,右下图为秘鲁沿海海域海洋表层月平均水温变化统计图。 材料二: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它引起了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任务1:根据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的年内变化特征,说出渔获量与海水表层温度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4~8月渔获量呈上升趋势,10~次年4月渔获量呈下降趋势;8~10月渔获量较大,4月渔获量最小;海洋表层水温与渔获量大致呈负相关;海洋表层水温较低时渔获量较高,海洋表层水温较高时渔获量较低。 任务2:研究表明,茎柔鱼的渔获量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显著,推测厄尔尼诺年秘鲁沿海地区茎柔鱼渔场可能出现的变化。 参考答案: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秘鲁沿海地区上升流减弱,海水表层饵料减少,渔场渔获量减少;茎柔鱼渔场海水温度升高。导致茎柔鱼分布范围缩减;渔场分布重心南移。 任务3:2020年8月以来,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发生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过火面积最大的山火。拉尼娜现象与本次山火的特征有何关联性? 参考答案:①受拉尼娜影响,太平洋东部水温低;②副热带高压不断加强;③拉尼娜现象延续时间长,加利福尼亚州受强大高压控制时间长;④炎热千旱天气时间长、强度大。 任务4:2020年的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冬季的天气会带来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受拉尼娜影响,太平洋西部水温高,洋面上形成低气压,此时,加大了海陆间的气压差异,冬季偏冷偏干,容易形成寒潮等灾害性天气。 下图为2005—2009年秘鲁渔场某种鱼类的捕捞努力量频率(与该种鱼类资源数量正相关)和上升流流速的关系。该类鱼是一种栖息于秘鲁近岸浅海的冷水性鱼类,其润游和游泳的能力都较弱。据此完成1~2题。 1.正常年份,对该海域上升流流速影响最大的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秘鲁附近海域的上升流是离岸的东南信风触发的,东南信风的强弱影响上升流的流速,B、C、D错误,故A正确。 2.随着上升流流速增加,该类鱼捕捞量反而会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上升流流速过大( ) A.使海底营养物质过快耗尽 B.使近岸海域水温骤降 C.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远海 D.会威胁海上捕捞作业 【答案】C 【解析】横坐标标识了上升流流速的单位,上升流流速其实很小,海底的营养物质是巨量的,不会过快耗尽,A错误;该鱼是冷水性鱼,且近岸浅海水域水温受太阳辐射影响也较大,水温并不会剧降,B错误;对于船只来说,这样小的流速几乎不会对捕捞作业产生任何影响,D错误;上升流流速过快,会将营养物质带至远海,供远海的浮游生物生长,饵料远离该鱼的栖息地近海,且该类鱼洄游和游泳的能力都较弱,不利于其游至远海觅食。故C正确。 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打造的电影《长津湖》,让许多人热泪盈眶。长津湖是一个严寒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便会入冬,入冬特别早,11月下句可达-27℃。年平均气温仅有1~2度,这样的气候环境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下图示意长津湖的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长津湖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且多暴雪的影响因素是( ) ①纬度 ②地形 ③海陆位置 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由于长津湖地区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气候寒冷,②正确,长津湖地区东部有日本海,西部有黄海,距海较近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水汽供应充足,为冬季暴雪提供了条件,③正确,该区域与同纬度相比,冬季更寒冷且多暴雪,纬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洋流对该区域无影响,①④错误。故选B。 4.1950年长津湖战役恰逢朝鲜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极度深寒天气,不仅普降大雪,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风,长津湖地区气温降到了-30~-40℃,由于风寒效应,体感温度更低。这主要是与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表层温度异常有关,与这一极寒天气有关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引发( ) A.智利面临更多的旱灾 B.中国东部雨带推移速度减慢 C.登陆我国台风的数量减少 D.澳大利亚东部发生森林火灾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可推测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会使太平洋西岸降水丰富,而太平洋东侧气候异常干旱,故会导致智利(南美洲西部)降水减少,面临更多的旱灾,A正确;中国东部季风加强,雨带推移速度加快,B错误;拉尼娜现象会导致登陆我国台风的数量增多,C错误;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区,拉尼娜现象会导致澳大利亚降水丰富,发生森林火灾几率较小,D错误。故选A。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运用图表,说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区域认知) 2.结合资源,解释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了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情境] 阅读教材P.7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图文内容。 任务1:在图1上方的圆角矩形框内绘出材料所述的热力环流圈。 任务2: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将下列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入图2中相应的方框内,以反映这种作用。 A.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湿润多雨 B.赤道附近东风减弱 C.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平面上升,海水下沉 任务3: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在下图使用相应图例符号,将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补充完整,并以C处水温为基准温度在括号中分别标出A、B两处的大洋水温冷热状况。 任务4: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的成因有何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任务5:归纳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 1.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首先发现,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 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C.乙地为低压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2.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澳大利亚东北部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据此完成3~5题。 3.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 ) A.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 B.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区 C.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东部海区 D.西赤道附近的大西洋西部海区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上空鸟更多 C.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B.长江入海口附近盐度较低 C.黄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 D.我国近海实施“伏季休渔”
目标二:结合实例,分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情境] 材料一:茎柔鱼,又称美洲大鱿鱼,生命周期较短,当海洋表层水温在20℃左右时,其生长和繁殖迅速。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37癗-47癝带海域,其中秘鲁沿海(6癝-20癝)资源最丰富,是茎柔鱼重要的生存区域之一。左下图为某年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统计图,右下图为秘鲁沿海海域海洋表层月平均水温变化统计图。 材料二: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它引起了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任务1:根据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的年内变化特征,说出渔获量与海水表层温度之间的关系。 任务2:研究表明,茎柔鱼的渔获量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显著,推测厄尔尼诺年秘鲁沿海地区茎柔鱼渔场可能出现的变化。 任务3:2020年8月以来,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发生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过火面积最大的山火。拉尼娜现象与本次山火的特征有何关联性? 任务4:2020年的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冬季的天气会带来什么影响? 下图为2005—2009年秘鲁渔场某种鱼类的捕捞努力量频率(与该种鱼类资源数量正相关)和上升流流速的关系。该类鱼是一种栖息于秘鲁近岸浅海的冷水性鱼类,其润游和游泳的能力都较弱。据此完成1~2题。 1.正常年份,对该海域上升流流速影响最大的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随着上升流流速增加,该类鱼捕捞量反而会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上升流流速过大( ) A.使海底营养物质过快耗尽 B.使近岸海域水温骤降 C.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远海 D.会威胁海上捕捞作业 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打造的电影《长津湖》,让许多人热泪盈眶。长津湖是一个严寒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便会入冬,入冬特别早,11月下句可达-27℃。年平均气温仅有1~2度,这样的气候环境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下图示意长津湖的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长津湖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且多暴雪的影响因素是( ) ①纬度 ②地形 ③海陆位置 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1950年长津湖战役恰逢朝鲜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极度深寒天气,不仅普降大雪,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风,长津湖地区气温降到了-30~-40℃,由于风寒效应,体感温度更低。这主要是与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表层温度异常有关,与这一极寒天气有关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引发( ) A.智利面临更多的旱灾 B.中国东部雨带推移速度减慢 C.登陆我国台风的数量减少 D.澳大利亚东部发生森林火灾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