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强基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强基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08 22:3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学强基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
序号 物质 杂物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固体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 CuO 高温灼烧
C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D CO2 CO 向混合气体中通氧气,点燃
A.A B.B C.C D.D
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B.往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中加入足量HCl溶液 C.将等质量的Mg和Fe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 D.电解水一段时间
A.A B.B C.C D.D
3.中考复习阶段,小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
①鉴别化肥尿素(CO(NH)2) 和KNO3,可用加Ca (OH)2固体研磨,然后闻气味的方法
②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③用碎鸡蛋壳和食醋制取少量CO2
④用果汁、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
⑤蒸发溶液时, 等到水全部蒸干才移走酒精灯
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上面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⑤⑥
B.③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4.把粗铁丝放入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A.小赵同学推测气体可能是氢气并检验
B.小钱同学推测气体可能是氨气并检验
C.小孙同学推测溶液中可能混有盐酸并测定
D.小李同学推测试剂可能变质或被污染,更换后在实验
5.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符号“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如表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与图示关系不符的一组是
选项 甲 乙 丙
A H2O H2 O2
B CaCO3 CaO H2O
C H2CO3 H2O CO2
D CO CO2 C
A.A B.B C.C D.D
6.KNO3溶液常用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K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属于钾肥
B.将该溶液稀释为3%KNO3溶液,需要加入100g水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7.下列各组物质,利用括号内方法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MnO2、Fe2O3、Cu(观察固体颜色)
B.NaCl、KMnO4、CuSO4(溶于水,观察颜色)
C.N2、O2、CO2(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D.Fe、Mg、Zn、Ag(加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情况)
8.下列关于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在某可燃物的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可燃物一定是氢气
C.燃着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D.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一定相同
9.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的是(  )
A.H+、NO3﹣、CO32﹣ B.K+、Na+、SO42﹣
C.NH4+、OH﹣、SO42﹣ D.Fe3+、H+、Cl﹣
二、实验题
1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所示的实验,并归纳出碱的通性(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图2中实验后某试管中的液体呈红色,则试管中原来盛有的物质是 ;
(2)图1中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蓝色沉淀,写出此实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能用铁器盛放氢氧化钠固体,原因是 ;
(4)归纳通性的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
(5)不同碱具有相似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氢氧化钠则不能,其原因是 。
三、判断题
12.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但也会造成污染( )
13.植株矮小,可以通过施加氮肥解决( )
14.钾肥可增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 )
15.向氯化铵固体中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6.将白色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中变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
四、课内填空
17.铵态氮肥定义: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磷酸二氢铵(NH4H2PO4)等成分含有 ,统称为铵态氮肥。
18.某同学向盛有Ca(OH)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K2CO3溶液到一定量时停止了实验,烧杯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为了探究反应后液体的成分,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过滤后的滤液,继续做以下实验:
(1)向第一支试管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向第二支试管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后,再蒸干滤液,得到白色固体是 。
19.粗盐初步提纯
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粗盐通过 、 、 等处理,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得到初步提纯。
(1)实验装置

(2)原理:依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3)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4)实验成功的关键
(a)称量时:托盘天平使用时要调节平衡,读数要准确;取药品要规范,不撒落。
(b)溶解时:搅拌要匀速,不能过快,防止有液体溅出。
(c)过滤时:要规范装置和操作,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d)蒸发时:不断搅拌,以防局部温度过高;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e)转移时:要全部转移进行准确称量。
(5)误差分析
(a)产率=
(b)产率偏低的原因
①转移食盐不彻底;
②过滤时滤纸上沾有食盐;
③烧杯内壁沾有食盐溶液;
④蒸发时有溶液溅出。
(c)产率偏高的原因:蒸发时未完全蒸干。
(6)粗盐提纯实验中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a)溶解: 。
(b)过滤: 。
(c)蒸发: 。
(d)计算产率: 。
(7)经溶解、过滤后只是将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而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如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无法分离,因而得到的食盐不属于纯净物。
20.我省是农业大省,化肥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现有两种失去标签的化肥,分别是氯化钾和氯化铵。鉴别这两种化肥的方法是 。某试验田中的作物叶片发黄,应施加其中的 (填化学式)。
21.在工业上, 广泛的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碳酸氢钠在医疗上,可用于治疗 过多。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故通过溶解、过滤,可将泥沙除去,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钠,符合题意;
B、将混合固体高温灼烧,氧化铜能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粒,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也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2.B
【详解】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碱性变弱,但一直呈碱性,pH始终大于7,错误;B、碳酸氢钠和氯化氢的质量比为:84:44,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06:44,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比同质量的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更多,正确;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先反应完,镁的斜线更陡,镁比同质量的铁生成氢气更多,所以镁的平线更高,错误;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错误。故选B。
3.B
【详解】①尿素和硝酸钾不属于铵态氮肥,不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无法用加Ca(OH)2固体研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说法错误;
②洗涤剂含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是溶解油污,说法错误;
③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用碎鸡蛋壳和食醋制取少量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④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果汁、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说法正确;
⑤蒸发溶液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溶液蒸干,说法错误;
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如钠离子、氧离子等,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不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说法正确;
正确的是:③④⑥;故选B。
4.B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的氯化铜溶液中含有氢元素,推测生成氢气不违反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故A有价值;
B、氨气由氮、氢元素组成,反应前各物质中都不含氮元素,猜想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没有价值;
C、根据金属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因此,猜想氯化铜溶液呈酸性,又有氯离子,可能混有盐酸有其道理,故C有价值;
D、氯化铜为盐,其溶液与铝反应只能产生铜,而实验中却产生气泡,因此猜测溶液变质,通过更换溶液进行验证,故D有价值。
故选B。
5.B
【详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故A正确;
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是水不能生成碳酸钙,故B错误;
C、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C正确;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单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铜,故D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K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选项错误;
B、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KNO3溶液稀释为3%KNO3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50g×6%÷3% 100g=50g,选项错误;
C、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KNO3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选项错误;
D、量取水时,仰视读取水的体积数,则读数小于水的实际体积,即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会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MnO2是黑色固体、Fe2O3是红棕色固体、Cu是紫红色固体,通过观察固体颜色可区别三种物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NaCl溶于水是无色溶液、KMnO4溶于水是紫色溶液、CuSO4溶于水是蓝色溶液,可通过溶于水,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三种物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N2不支持燃烧、O2支持燃烧、CO2不支持燃烧,用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不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此选项符合题意;
D、金属表面无气泡产生的是Ag,金属表面产生气泡最快的是Mg,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慢的是Zn,金属表面产生气泡最慢的是Fe,通过加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情况区分四种金属,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故错误;
B、在某可燃物的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可燃物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是氢气,故错误;
C、燃着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正确;
D、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一定相同,如碳和氧气反应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C
9.C
【详解】①③④中都是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实验的,故选C。
10.B
【详解】A、H+与CO32-在溶液中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Cu2+、OH-在溶液中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黄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1.(1)无色酚酞溶液
(2) 复分解反应
(3)氢氧化钠不会与金属单质铁反应
(4)非金属氧化物
(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有钠离子,而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的是钙离子)
【详解】(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图2某试管中的液体滴加石灰水后呈红色,则试管中原来盛有的物质是无色酚酞溶液;
(2)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图1中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蓝色沉淀,反应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能用铁器盛放氢氧化钠固体,原因是碱氢氧化钠不会与金属单质铁反应;
(4)碱的通性有使指示剂变色、和酸反应、和某些盐溶液反应、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非金属氧化物;
(5)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钙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而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反应;故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有钠离子,而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的是钙离子。
12.正确
【详解】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但也会造成污染,会污染水体和土壤等,该说法正确,故填:正确。
13.错误
【详解】植株矮小,不只是缺乏氮元素,还可能缺乏磷元素,所以只通过施加氮肥可能无法解决,该说法错误,故填:错误。
14.正确
【详解】钾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等功能,题干说法正确。
15.正确
【详解】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属于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填:正确。
16.错误
【详解】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将白色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中变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错误。
17.铵根离子/NH4+
【详解】铵态氮肥指含铵根离子的氮肥,故填:铵根离子或NH4+;
18. KOH、K2CO3 碳酸钾/K2CO3
【详解】Ca(OH)2溶液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1)向第一支试管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滤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钾、碳酸钾,其化学式为KOH、K2CO3;
(2)向第二支试管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再蒸干滤液,得到白色固体,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钾 。
19. 溶解 过滤 蒸发 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 引流,防止液体外溅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转移固体。
【详解】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可先将固体溶解,此时食盐等易溶于水的物质都溶解在水中,再过滤,可除去难溶于水的物质,最后蒸发掉水分,得到粗盐;
(6)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用来搅拌,加速溶解;
b、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用来引流,防止液体溅到容器外;
c、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用来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造成液滴飞溅;
d、计算产率时,需要玻璃棒先把蒸发后的固体转移出来,称重,再去计算产率。
故答案为:溶解;过滤;蒸发;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引流,防止液体外溅;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转移固体。
【点睛】粗盐提纯的实验不难,但是需要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才能准确分析各个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导致实验误差的因素。
20.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若有氨味为氯化铵,否则为氯化钾 NH4Cl
【详解】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钾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现象,因此,鉴别这两种化肥的方法是: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若有氨味为氯化铵,否则为氯化钾;作物叶片发黄,说明缺乏氮元素,应施加上述两种化肥中的氯化铵,其化学式为NH4Cl。
21. 碳酸钠/Na2CO3 胃酸
【详解】在工业上,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碳酸氢钠能和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