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基辅罗斯地处欧亚交界处,深受周边各种政治力量威胁,在常年战争中养成了强烈扩张的传统;加之它选择了东正教信仰,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外交的被动性,这些因素还深刻影响着日后莫斯科公国及俄罗斯的外交。据此可知( )
A.地理位置决定基辅罗斯的外交特点 B.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基辅罗斯文化
C.俄罗斯继承了基辅罗斯的外交传统 D.基辅罗斯外交深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2.14世纪以后,西欧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充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粮食价格下跌,许多领主放弃了对庄园自营地的直接经营,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庄园,自谋生路,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这种变化导致西欧( )
A.庄园制度巩固 B.农民生活处境恶化 C.社会转型加速 D.自治城市开始兴起
3.英国都铎王朝女王伊丽莎白经常把某些有利可图的商品专卖权赐给宫廷大臣和亲信,1597年议会向女王提出抗议,无果。1601年议会再次提出抗议,并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女王不得不停止滥发专卖权。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 B.国王的权力相对比较弱小
C.封建专制统治受到挑战 D.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
4.11世纪,诺曼人入侵欧洲后对旧有的土木城堡进行了改造,用砖石垒成墙壁,并对塔楼进行加固。12世纪,城堡结构日益复杂多样,相继发明了闸门、堞眼、瞭望塔、护城河等,城墙也开始增高加厚。欧洲城堡的发展缘于( )
A.政治权力的分散与斗争 B.城市经济水平持续增长
C.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 D.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5.英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开始允许臣民向议会呈递诉状,议会诉状很快在英国流行开来。下图为1324年议会诉状的内容分布状况。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B.议会主权地位日益提升
C.带有开明专制色彩 D.注重维护下层群众利益
6.11至12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了两类不受教会控制的新型学校:一类是专门学习拉丁语的学校,另一类是学习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的学校。第二类学校不但常常人满为患,而且经常会冲击第一类学校的生源。这主要因为欧洲( )
A.各国教权不同程度削弱 B.自治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
C.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D.世俗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
7.佛兰德尔伯爵领可谓典型的“领地性公国”,在外交、行政和司法大权上享有极强的独立性,是法兰西王国的“国中之国”,布鲁日是其辖下实力最强的城市。13 世纪末,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领爆发了剧烈冲突,法国国王联合布鲁日的统治者以恢复习惯法为名,重新颁布了有利于城市统治者的“特许状”。法国国王此举旨在( )
A.重构封建政治契约关系 B.借助市民阶层维护统治
C.推动国家民主进程发展 D.削弱贵族势力扩张王权
8.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年)努力构建了一个以“教士、主教、圣人”为中心的基督教社会,在这个模式下,“世俗政权这头野牛,曾经用犄角顶向教会,如今正欢欢喜喜地低下它的头颅耕耘着,为布道神圣的信仰服务”。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封建体制趋于解体 B.教权逐渐走向强化
C.民族民主意识薄弱 D.王在法下原则形成
9.15-16世纪,欧洲若干城市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这些变化表明( )
A.王权在逐步强化 B.工商业经济复兴
C.市民意识高度发展 D.城市自治普遍实现
10.关于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无论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方式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关系 D.各阶层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11.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劳动者以农奴为主,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这说明中古西欧庄园( )
A.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催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C.具有一定基层自治色彩 D.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12.11-13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方式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证明人共同签署有效。这种契约关系( )
A.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B.削弱了教会特权
C.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强化了专制王权
13.中世纪的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往往是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订,其道德的公平成为衡量价格的尺度;16—17世纪,交换的价格逐渐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制订。这一变化( )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C.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取决于贸易中心的转移
14.法国圣昆坦市曾规定:“农奴一旦进入该市,立即成为自由人……可免除各种封建义务。”英国泰恩河上的新城曾规定:“农奴在城内住满一年零一天,那他以后就是一个市民。”类似规定曾广泛被其他许多市镇仿效过。这些规定( )
A.折射出专制王权衰落 B.发挥了城市救济功能
C.践行了人人平等理念 D.体现了城市的自治性
15.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从事手工业,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作者意在说明( )
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B.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C.资本主义萌芽已在城市产生 D.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封建主义是与领地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国王将土地分配给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而且土地分封可以逐级地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世袭君主,共下是一层一层的大小封建主,农奴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封建化的程度越高,自由农越少。
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之间都有权利和义务。小领主成为大领主的封臣,有义务为大领主效劳,主要是为大领主打仗;大领主以保护封臣作为回报,承诺对其封臣主持公道。因此,封主与封臣的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此,当国王逆法律而行时,该国臣民可以抗拒国王,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
——摘编自刘成《欧洲中世纪三大特征与现代化起源》
材料二 西周“封建”与殷商时有很大的不同。据找周公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是周的同姓子弟。由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砂子”,这些新建的“殖民基点”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故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与殷时对方邦臣属表面性承认不同,周人的分封制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和藩屏,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成康之后,因空间上的限制,大规模的分封不再推行,但文化上的“拓展”仍在继续,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展,将周边诸多邦国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等纳入了周的文化圈。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君封臣制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一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B、C、D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些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西欧中世纪后期新贵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施,还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缴纳继承金。
——摘编自吴于僮、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欧洲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领土的地主权使领主获得了土地封建所有权,据此他可以把领地变成一个个庄园,使用农奴来进行耕种以获得丰厚的收入。二是在领地内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这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经济来源,例如通过收取罚金和司法审判费。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但并未减轻甚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西欧大陆上的有些地区,农民组成公社进行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引发其变化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基辅罗斯。根据材料可知,基辅罗斯的兴起及发展受到了地理位置、外部政治力量的威胁及信仰东正教的影响,说明多种因素深刻影响着基辅罗斯的外交,B项正确;地理位置影响着基辅罗斯的外交特点,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拜占庭文明对基辅罗斯文化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俄罗斯继承了基辅罗斯外交传统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庄园,自谋生路,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可知,这种变化使中世纪的庄园逐渐瓦解,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社会转型,C项正确;这种变化导致庄园制度逐渐衰落,而不是巩固,排除A项;农民支付一笔钱后可以离开庄园自谋生路,其生活处境不一定恶化,排除B项;这种变化体现了封建庄园的衰落,并不能体现自治城市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英国都铎王朝女王伊丽莎白”“1601年议会再次提出抗议,并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女王不得不停止滥发专卖权”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英国处于君主专制时期,但议会通过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王的权力,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C项正确;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前,国王的权力高于议会,排除A项;材料虽然反映了王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但整体来看,此时期英国处于君主专制时期,国王的权力较大,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英国的国家权力仍旧掌握在封建贵族手中,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城堡改造“用砖石垒成墙壁,并对塔楼进行加固”“发明闸门、堞眼、瞭望塔、护城河等,城墙也开始增高加厚”,这反映了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这与政治权力的分散与斗争有关,A项正确;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没有逻辑关联,排除B项;有限王权始于大宪章,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此时民族国家意识尚未觉醒,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英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开始允许臣民向议会呈递诉状,议会诉状很快在英国流行开来”和所学可知,议会诉状,即议会中专门呈递给国王的诉状,是最权威的一种诉状,该诉状从最初专注于伸张正义或请求恩赐,最终具备了一种重要的、全新的政治功能——国王的臣民可利用诉状影响英格兰的统治,说明当时英国带有开明专制色彩,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的社会矛盾,排除A项;议会主权的确立是在《权利法案》颁布后,排除B项;议会诉状是政府运转及社会关系互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非是维护的下层群众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至12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另一类是学习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的学校。第二类学校不但常常人满为患,而且经常会冲击第一类学校的生源。”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中古西欧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商业趋向专业化,贸易往来增多,社会环境相对自由,教育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学校更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而学习拉丁语的学校相较之下实用性不强,C项正确;材料是对比两类脱离教会控制的新型学校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各国教权被削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自治城市的数量多少,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俗统治者对教育的扶持或具体的政策,无法得出其对教育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3世纪末(法国)。据材料“国王联合布鲁日的统治者以恢复习惯法为名,重新颁布了有利于城市统治者……”,可知,国王联合布鲁日的统治者以恢复习惯法为名,重新颁布了有利于城市统治者的“特许状”,这有利于加强王权的力量和削弱贵族势力,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国王加强王权的举措,并未提及封建政治契约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谈及国王借助了市民阶层的力量,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对贵族势力的削弱,以及由此带来的王权的扩大,并未体现国家民主进程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540年至604年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教皇格里高利的努力下,世俗权力由抵触教会到服从教会,这体现出这一时期教权高于王权,教权逐渐走向强化,B项正确;根据所学,此时欧洲进入中世纪不久,封建制度处于发展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间是中世纪初期,当时不可能出现民族民主意识,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材料反映的是教权走向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可知公共建筑的华丽、对城市控制加强、军事设施的对外作战功能加强,都是王权强化的表现,王权强化往往伴随着对城市和领土的控制和对外扩张的意愿,A项正确;材料中更多强调的是政治和军事,没有直接提到经济,且复兴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王权加强,市民意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城市自治普遍实行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以封土为纽带,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权力,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C项正确;小封建主是大封建主的附庸,大封建主是国王的附庸,是间接统治,排除A项;各级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而非劳役,排除B项;封臣必须效忠封君,相邻贵族之间存在等级限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材料“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的农奴是封建领主的从属,要为领主“义务”劳动来换取自己的相应“权利”,人身不自由,依附于其领主,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身依附关系,未体现庄园自给自足,无法说明其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排除A项;早期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于中世纪的西欧城市,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庄园的自治情况,而是集中在农奴与领主之间的经济关系上,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13世纪(西欧)。据材料“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方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证明人共同签署生效”可知,中世纪的欧洲,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方式约定,蕴含了自由民主思想,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造成王权的削弱,这有利于教权加强,排除B项;材料中的契约关系并不会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C项;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不利于王权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从中世纪至16、17世纪,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制订由道德的公平转变为市场的供求关系,这种转变反映了市场交换越来越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而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交换价格的制订与文化交流国际化无关,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对交换价格的制订没有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中古时期(法国)。据材料“农奴一旦进入该市,立即成为自由人……可免除各种封建义务”“农奴在城内住满一年零一天,那他以后就是一个市民”可知,农奴进入城市归属城市管理,这体现了城市一定程度上不受贵族管辖,反映了城市享有自治权,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王权加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奴到城市后变为自由人,而非对农奴的社会救济,不能反映城市救济功能,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到时代的限制,即便在城市内部,也没有实现人人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封建主统治中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城市是手工业者的聚集地,有利于城市自治,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B项为最佳选项;城市是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产物,但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封建主政治中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A项为次佳;城市手工业的发展会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项为次佳;材料表明西欧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非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排除D项。故答案为:A项(1分);B项(3分);C项(1分);D项(0分)。
16.(1)特点: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等级间相对独立;王权有限。
(2)同:都是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形成的等级制度;受封者都在辖区内承担一定的义务,并有一定的自主权;最高统治者权力都有限;都造成了分裂割据和战乱。
异:社会制度不同: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为封建社会,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奴隶制下推行;维系纽带不同: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封君封臣制领主与附庸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强调契约关系;发展趋势不同:分封制最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封君封臣制伴随近代城市兴起,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国家。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世纪(欧洲)。特点:根据材料“封建主义是与领地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国王将土地分配给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可得出以土地为纽带;根据材料“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可得出等级森严;根据材料“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之间都有权利和义务。”可得出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根据材料“封主与封臣的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此,当国王逆法律而行时,该国臣民可以抗拒国王,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结合所学可得出等级间相对独立;王权有限。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欧洲、中国)。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根本目的、权利义务、最高统治者权限及结果影响等角度回答。即都是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形成的等级制度;受封者都在辖区内承担一定的义务,并有一定的自主权;最高统治者权力都有限;都造成了分裂割据和战乱。
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社会制度、维系纽带、契约关系、发展趋势等角度回答。即社会制度不同: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为封建社会,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奴隶制下推行;维系纽带不同: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封君封臣制领主与附庸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强调契约关系;发展趋势不同:分封制最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封君封臣制伴随近代城市兴起,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国家。
17.(1)A:古中国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希腊文明。
(2)经济:推动城市工商业繁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阶级:推动早期资产阶级产生;政治: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有利于瓦解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市民参政有利于议会制度的出现;推动城市自治运动的开展;思想:城市自治过程中,市民的自由平等等民主权利意识觉醒;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推动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与人才培养。(任答4个角度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名称:根据材料中所处文明的位置来看,A处位于黄河、长江流域,是古中国文明;B处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是古巴比伦文明;C处位于北非,是古埃及文明;D处位于爱琴海域,是古希腊文明。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影响:根据材料“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推动城市工商业繁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根据材料“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兴起,推动早期资产阶级产生;根据材料“市民反对封建制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根据材料“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兴起,有利于瓦解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根据材料“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市民参政有利于议会制度的出现,推动城市自治运动的开展;根据材料“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自治过程中,市民的自由平等等民主权利意识觉醒,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推动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与人才培养。
18.(1)变化:商人阶级的兴起;城市自治;专制王权加强。
影响:促进欧洲社会的阶层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促进了欧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欧洲经济逐渐向城市经济转型,贸易和商业活动得到了快速发展。
(2)特征:向传统发起挑战;与思想解放运动相关;寻求国王和领主的支持。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
变化:根据材料“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可知,商人阶级的兴起;根据材料“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可知,城市自治;根据材料“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可知,专制王权加强。
影响:根据材料“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欧洲社会的阶层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促进了欧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欧洲经济逐渐向城市经济转型,贸易和商业活动得到了快速发展。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
特征:根据材料“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可知,向传统发起挑战;根据材料“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可知,与思想解放运动相关;根据材料“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可知,寻求国王和领主的支持。
19.(1)特点:地租剥削,农奴劳役,庄园能够自给自足。
(2)趋势: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经济趋向瓦解。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王权的加强,城市的兴起。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特点,根据材料一“西欧封建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得出是地租剥削,实行农奴劳役。根据材料一“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施,还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庄园能够自给自足。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经济趋向瓦解。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得出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与王权的加强、城市的兴起有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