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教案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的作用.教学内容分析:1.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教法学法分析:1.关于旋转概念的教与学:要通过一定量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旋转的本质特征,从而抽象出旋转的有关概念,教师不能够直接给出.然后再通过实例或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巩固概念,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关于旋转性质的教与学:教师要设置一定的探究活动,与学生互动,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旋转的性质.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要善于控制课堂,真正起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3.关于概念和性质的应用:首先可以按要求,比如给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画图;然后可以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和奥妙!4.关于教学手段的应用:利用现代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探索与分析,讨论与归纳等数学活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旋转及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2.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性质.3.掌握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数学思考: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旋转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在探索旋转性质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究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教学重点 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难点与关键:从身边的数学中抽象出概念.运用操作实验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 教师:课件、三角板、硬纸板一块,剪刀.学生:各组硬纸板一块,白纸,三角板,小剪刀.参考网址:http:///200503/ca685136.htm
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问题情境抽象概 念问题解 决问题探 究实践应 用巩固提 高提炼升 华作业设计 FORMTEXT 展示1:走动的时钟、转动的电扇、转动的轮片等.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和叶片在不停地转动,分针绕时钟的中心旋转.如果要旋转到新的位置,需要旋转一定的角度.从3点到7点时针转了120度.共同特点:如果我们把分针、叶片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然后展示其他旋转的实例.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动画展示:“单摆”及“开心转盘”.问题: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A`B`,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展示:△ABC旋转过程活动: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点评: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它们相等.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问题1: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问题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CD上一点,你能画出△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三角形吗?分析:对画图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点拨.展示动画并分析.启发:是否有其他方法?鼓励与点评、小结.问题:教材P63 练习2、3.教材P64 练习1、2、3.问题:本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点评:给予点评与鼓励.重要的是: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1.阅读本节教材内容.2.课本习题23.1中的1,2,3,4题.3.利用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并配一句适当的解说词. 观察与思考:它们都可以不停地转动,那么是什么在不停地旋转?绕什么点旋转呢?如何转到新的位置?从3点到7点时针转了多少度?思考后作答.思考:这些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思考后作答(可以小组讨论后作答).举例:能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回答.解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等概念.其他同学补充.然后对照课本修正自己的语言表述.观察与思考:观察“单摆”及“开心转盘”,理解概念.体会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的性质.观察与思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以及对应点、对应角.(1)旋转中心是O,∠AOA`、∠BOB`等都是旋转角.(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A`和点B`的位置.体会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然后结合概念作答.学生分成4人小组活动,首先明确活动的目的,然后按课本的操作步骤进行,最后观察与思考、讨论,得到旋转的性质.每小组推荐一人作总结发言.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统一意见,得到结论:1.OA=OA′,OB=OB′,OC=OC′2.∠AOA′=∠BOB′=∠COC′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观察与思考:首先认识图片,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考:它是由其中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答案:4次.思考与讨论:(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如何确定A、D、E的对应点?(4)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什么?(5)你是如何画的?(6)你知道这样画的依据吗?学生自主画图探索并进行充分讨论.探求: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学生练习采用口答与直接在课本上书写两种方式.思考并作答: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思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总结.也可以采取一个学生主要说明,其他同学补充的形式.主要从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说明.课外学生阅读课本.课本习题是必做题,设计问题是开放性问题,可以选用.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例认识旋转.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用数学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通过生活现象抽象出数学概念,再通过实例理解概念.通过观察与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师生互动,实践与操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中感受、发现旋转的性质.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初步掌握用旋转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本题是已知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按要求画出图形,即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又为后面用旋转设计图案起铺垫作用.一题多解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巩固知识,锻炼口头、书写表达能力.知识与方法的提炼,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巩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美和多元文化.
板书设计
教案设计分四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板书内容如下:一、实例展示共同特征:都可以绕某固定点旋转一定角度.二、旋转的有关概念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等概念.三、旋转的有关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第二大板块板书内容如下:1.问题解决结合图形讲解旋转的有关概念.2.问题探究用硬纸板和黑板为工具,通过实际操作与实践,探究旋转的性质.第三大板块板书内容如下:实践应用;例题讲解与解答.第四大板块板书内容如下:1.巩固提高学生板演区,作答练习题使用.2.作业布置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