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8 16:2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463年,寻找通往东方道路的葡萄牙人抵达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一带。在这里,葡萄牙人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胡椒,于是把这里命名为胡椒海岸。从胡椒海岸往东,葡萄牙人相继发现了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这次航行( )
A.源于西欧对非洲胡椒等香料的需求
B.促使葡萄牙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具有浓厚的早期殖民色彩
D.推动列强对非洲进行全面殖民入侵
2.16世纪末,美洲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但拥有优质土地的种植园主并不种植谷物,所需粮食则从旧大陆高价购入。这一现象表明美洲( )
A.找到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 B.人口锐减降低了粮食需求
C.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断 D.经济秩序受价格革命冲击
3.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享有中国商品对贫穷的欧洲人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一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对欧洲人来说堪称神品。用丝、瓷、茶换白银的贸易持续了数百年,穿梭在东西方之间的大帆船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由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开始 B.中国商品因领先世界而备受各国欢迎
C.大帆船贸易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D.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4.“毛里求斯”名称的变化
时间 所属 名称变化
1505年 葡萄牙 以航海家马斯克林名字命名为“马斯克林”群岛
1598年 荷兰 以荷兰国王“莫里茨”名字更名Mauritius“毛里求斯”
1715年 法国 更名为“法兰西”岛
1814年 英国 被重新命名为“毛里求斯”,于1968年宣告独立。
表中的史实可以反映出( )
A.英国率先成为海上霸主 B.世界地理认知不断更新
C.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 D.早期殖民扩张竞争激烈
5.下图最有可能呈现的是( )
A.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 B.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
C.工业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换 D.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
6.对如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D.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7.18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西印度洋的留尼汪岛公开倡导发展制糖业。其后随着机械化种植、压榨工艺的提升,留尼汪制糖业持续发展。在短时间内,岛上大量农田改种甘蔗,曾经占主导地位的玉米、木薯等主食和咖啡、丁香等作物的占地面积逐年减少。这一做法( )
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B.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单一化
C.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特征 D.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
8.到了16、17世纪,佛罗伦萨等城市繁荣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安特卫普(今属比利时)、塞维利亚(今属西班牙)、鹿特丹(今属荷兰)则成为新兴的贸易都市。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荷兰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 B.意大利生产方式落后
C.西班牙最先开辟了新航路 D.国际商业路线的变化
9.烟草传入欧洲后,烟草消费出现大众化的趋势。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很容易买到,“就连马夫到酒馆来买酒时,也一定会带着烟斗,因为烟草现在像酒和啤酒一样,是一种酒馆、客栈等场所都可以买到的畅销商品。据估计,大约有七千多个店铺靠烟草交易为生。”上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美洲生活方式的影响 B.世界殖民贸易的发展
C.欧洲独特文化的浸染 D.自由主义政策的推动
10.观察下表,从更为宽阔的历史视野来看,明朝太仓银库岁入激增的原因是(  )
明朝太仓银库岁入表(部分)
年代 岁入银(两)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2200000(+)
隆庆元年(1567年) 2014200(+)
隆庆三年(1569年) 2300000(+)
隆庆五年(1571年) 3100000(+)
万历五年(1577年) 4359400(+)
A.郑和下西洋 B.开征“金花银”
C.沿海倭患平定 D.“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11.下图是形成于16世纪初的《坎迪诺平面球形图》,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在图的左侧有一条笔直竖线,该线是1494年《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所规定的西葡两大帝国的势力分界线。该图反映了( )
《坎迪诺平面球形图》
A.蒸汽时代的地理认知 B.西葡海外扩张的协商结果
C.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大西洋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1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13.如图是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某贸易航线图。据此判断甲(由马尼拉至阿卡普尔科)乙(由阿卡普尔科至马尼拉)航线船只运送的主要物品( )
A.甲:枪支、奴隶等;乙: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B.甲:生丝、丝绸、瓷器等;乙:白银
C.甲:贵金属、蔗糖和烟草;乙:枪支、奴隶等
D.甲:白银;乙:生丝、丝绸、瓷器等
14.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欧洲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了各地联系 B.扩大了海外市场 C.加速了社会转型 D.出现了股份公司
15.为了保护本国的手工业,西班牙政府在1593年下令:每年只允许2艘大帆船从墨西哥前往菲律宾贸易,另外从菲律宾输入墨西哥货物的价值每船不得超过25万披索,但西属美洲和菲律宾的官员与商人对此政策阳奉阴违,导致这一政策未被严格执行。由此可推断( )
A.太平洋贸易获益巨大 B.西班牙主导大西洋贸易
C.菲律宾手工业较发达 D.亚洲古老帝国受到冲击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9年是麦哲伦离开塞维利亚,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的一年,也是埃尔南多·科尔特斯离开古巴,发动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同样著名的远征的一年。科尔斯特在远征中,迎来了所谓的征服者时期。从1500年至1520年这前20年,已是探险者时期。那时,许多航海者打着各种旗帜探查数个南北美洲的东西两侧,以寻找通路。在随后的30年中,数千名西班牙冒险家赢得了第一个庞大的欧洲海外帝国。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由于亚欧非和美洲之间开始交往,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随后欧洲的船长们建立了双方永久性联系的桥梁……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西半球,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烟草、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辉越来越大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15-16世纪时期,欧洲出现众多探险活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很快在马尼拉建立了亚洲贸易总部,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虽不允许中国人从事涉外贸易,但“臣服于天朝上国德行的”西方国家逐渐排除在禁止之列。期间,满载白银的帆船会从阿卡普尔科出发,历时3个月横渡太平洋,抵达马尼拉,用白银交易丝绸、瓷器后再花费六个月时间的返回阿卡普尔科,最后将商品销往拉美各地。
西属美洲的贵族以穿中国丝绸的衣服为荣耀,瓷器甚至成为观赏的艺术珍品。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至明末,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总计约为4000万两。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持续了两个半世纪,1815年,“麦哲伦”号离开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终落下帷幕。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
材料二 跨越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航路,沟通了中国与美洲、欧洲的贸易圈,打通了“新海上丝绸之路”环球化的最后一里路,成为近500年来古老中国联系欧美经济文化体系的重要通道,沿着这一通道舶来的美欧物产,如:番薯、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烟草等,经过商人被带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深刻改变了近古中国的社会景观与生活内涵。
——摘编自吴春明《月港—马尼拉航路对中华文化史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18.白银在古代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丝绸与白银,这两个至柔与至刚、种类迥异的产品,成为了全球贸易的主角。马尼拉成为黄金转运口岸。中国丝绸运往菲律宾,转装上大帆船,经由马尼拉销到墨西哥,再行销拉美各地,又称大帆船贸易。葡萄牙人的大帆船把中国的丝绸运往印度的果阿,再运到里斯本。秘鲁、墨西哥出产的白银后来几乎全部进入了中国。来自遥远新大陆和近邻日本的数量惊人的白银,也像汹涌的洋流一样汇入中国,以至于贡德·弗兰克把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戏称为商业上的“纳贡”。
——摘编自罗雪挥、黄陈辰《丝绸白银柔与刚的贸易》
材料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危机中,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德、日本、加拿大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企图以此向用银国转嫁危机。1933年3月,美国亦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并单方面违背“白银协定”,在国际市场上高价收购白银,企图以“提高银价,即为提高四万万人民的购买力”的办法,将美国的经济危机转嫁给中国人民。种种因素使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1935年以前,白银及银元在国际市场上是一般商品,在中国则是通货。国际市场银价的上涨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引发了1935年的白银风潮。对于白银风潮,南京国民政府也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摘编自姚会元《论法币改革》
材料三: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白银这个深埋在地下的蝴蝶,在美洲扇动的翅膀,刮起长达数百年的飓风,让无数国家崛起又没落。
——摘编自温伯陵《五百年来的白银贸易和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银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葡萄牙参与丝银贸易的中转站,并分析“汹涌的洋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35年中国“白银风潮”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南京国民政府为应付此次“白银风潮”采取的“有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述白银让中国“崛起又没落”的“蝴蝶效应”。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迄今已有7000年的栽培史。印第安人为它的驯化、人工栽培、耕作模式、育种、储藏、加工、食用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70年代初开始在西欧零星种植。马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懂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到18世纪末期,马铃薯成为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
——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
材料二 马铃薯在爱尔兰反而很快扎根,成为了爱尔兰人的喜爱食物和依赖食物。进入19世纪,人口的快速膨胀对社会产生巨大压力,以至于土地不得不被分割为更小的地块,越来越多的人主要靠田地里的马铃薯生活,最穷的农民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得一小块土地种植马铃薯,而一旦马铃薯歉收,饥荒很难避免。1845年夏,霜霉病侵袭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绝产,引发大饥荒,也导致疫病流行,有至少25万人死亡。大饥荒带来空前的对外大移民运动,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在本国和美国都播下了对英国政府不满的火种。
——摘编自曹瑞臣《作物改变世界——以马铃薯对爱尔兰的历史影响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末期以来马铃薯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主要食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爱尔兰大饥荒”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5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人在非洲通过贸易、欺诈、掠夺等方式获取胡椒、黄金、奴隶等,根据出产或获取的商品为非洲沿海地区命名,建立贸易和殖民据点,其航行具有浓厚的早期殖民色彩,C项正确;这次航行源于对金银财富、东方奢侈品、香料等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需求香料”不能完整和准确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A项;来自海外的财富大部分并没有在葡萄牙转化为资本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葡萄牙在此后一段时间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排除B项;当时欧洲主要是对非洲某些沿海地区进行殖民入侵,工业革命后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末的美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大量黑奴贩卖至美洲,并使殖民地变为其经济作物的产地,改变了美洲地区原有的农业种植结构,因此需要从旧大陆高价购入粮食,C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美洲找到了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人口锐减与粮食需求的关系,排除B项;殖民者将大量贵金属掠夺至欧洲,使欧洲的经济秩序受到了价格革命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商品大量销往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的中国贸易网络,D项正确;“开始”错误,新航路开辟前东西方就有贸易,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国商品畅销世界,白银大陆流入中国,而不是中国商品因领先世界而备受各国欢迎,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5年至1814年(非洲东部毛里求斯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分别对印度洋西部的毛里求斯岛进行命名,反映出了在早期殖民扩张过程中,各国争夺的相当激烈,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早于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西欧各国对于世界殖民地的激烈争夺,并不是地理认知不断更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毛里求斯岛的先后易主,并不是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可知,该图涉及亚洲、非洲、美洲及欧洲地区物种交换的路径信息,说明反映的是农业起源地与农作物外传的相关内容,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主要区域在亚非拉地区,说明其并不是全球资本流动的情况,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其核心地带在英国,不符合图示信息,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与图示中的路径方向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图示“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可以看出1540年之后,英国的麦价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大量金银流入西欧,西欧发生价格革命,白银贬值,物价上涨,D项正确;高产作物推动了英国人口的增长,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英国人口增长对于粮食的需求因高产作物的引进得到了很大缓解,没有造成粮食价格出现材料所示的快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主要由于价格革命,排除A项;粮食产量增加一般会引起粮食价格下降,排除B项;材料时间为16、17世纪,此时期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初法国。材料围绕留尼汪岛的制糖业搭建情境,阅读材料可知,制糖业的发展导致留尼汪岛的种植业受挫,片面地种植甘蔗这一经济作物,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材料反映的是留尼汪岛经济发展单一化,排除A项;据材料“18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西印度洋的留尼汪岛公开倡导发展制糖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化初期的经济发展,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以奴隶贸易、赤裸裸的抢掠为特征,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18世纪初西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主要发展制糖业,这说明当时的经济发展农业结构单一,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沿岸城市崛起而意大利的城市则萧条,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传统的商路被新的商路所取代,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荷兰等都出现了新兴的贸易都市,A项表述以偏概全,排除A项;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其生产方式并不落后,排除B项;最先走上开辟新航路道路的是葡萄牙,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烟草传入欧洲后,烟草消费出现大众化的趋势。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很容易买到”“据估计,大约有七千多个店铺靠烟草交易为生”和所学可知,烟草消费之所以在欧洲呈现大众化消费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发展,B项正确;美洲的生活方式并不会导致烟草消费的大众化,排除A项;欧洲独特文化的浸染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烟草供应量大,排除C项;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565年至1577年”“岁入银两从2200000到4359400”和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自1565年开始,1815年结束,每两年往返一次,这种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换取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产品,“马尼拉大帆船”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使中国造成巨大的贸易顺差,美洲等地的大量白银涌入中国,因此政府财政收入显著增加,D项正确; 郑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为主,不计较经济利益,排除A项; 金花银是明代税粮折收的银两,主要用于皇帝赏赐,折放武官月俸,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沿海倭患平定并不会导致国家税银大量增加,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6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于1494年6月7日,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托尔德西里亚斯签订的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协议,是西葡海外扩张的协商结果,B项正确;“蒸汽时代”指的是18、19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C项;该图反映的是西葡海外扩张瓜分世界,无法得出大西洋成为世界商业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近代美洲物种传播到亚洲,带来了“餐桌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内涵是商品种类的增多,贸易范围的扩大,贸易中心的转移, “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贸易范围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多,才把美洲物种传播到亚洲,C项正确;价格革命主要是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造成白银贬值,封建地主阶级实力衰弱,资产阶级实力增强,与物种传播无关,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项;亚洲人口的膨胀是影响,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甲(由马尼拉至阿卡普尔科)乙(由阿卡普尔科至马尼拉)航线”,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马尼拉帆船贸易路线,甲船只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由乙船只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B项正确;甲船只运输的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手工业品,而不是枪支、奴隶、贵金属、蔗糖、烟草,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及所学可知,题干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从而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地联系增强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该现象扩大了海外市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西班牙、菲律宾、西属美洲。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政府限制大帆船贸易,而西属美洲和官员与商人对此政策阳奉阴违,导致这一政策未被严格执行,说明西班牙政府限制大帆船贸易的目的在于保护本国的手工业,而大帆船贸易获利巨大,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大西洋贸易很多欧洲国家都参与,西班牙并不能主导大西洋贸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西班牙政府限制大帆船贸易,没有涉及菲律宾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菲律宾受到冲击而是太平洋贸易获益巨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原因: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及贵族对黄金的需求;传播天主教的需要;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富庶的描写;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影响: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开始遭到西方殖民侵略(如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占据台湾);西方近代科学、近代思想传入中国(或西学东渐)。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6世纪的欧洲。15-16世纪欧洲出现众多探险活动的原因其实就是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结合所学,从经济根源、精神动力、直接原因、技术条件、政治条件等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及贵族对黄金的需求;在精神动力上,传播天主教的需要;在直接原因上,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在技术条件上,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政治上,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其他原因,《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富庶的描写。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7世纪的中国。据材料二“由于亚欧非和美洲之间开始交往,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烟草、土豆等)”并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据材料二“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并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再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中国开始遭到西方殖民侵略;再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传教士等来华,推动西方近代科学、近代思想传入中国。
17.(1)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明朝“海禁”政策松动;中国商人积极参与;中国市场与美洲市场互补。
(2)特点:航程远;持续时间长;由西班牙主导;中国输出商品,美洲提供货币
(3)影响:大量白银流入,推动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展;高产作物传入,促进粮食增产和人口增长。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条件: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1565年”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根据“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得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根据“明政府虽不允许中国人从事涉外贸易,……西方国家逐渐排除在禁止之列”可得出明朝“海禁”政策松动;根据“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可得出中国商人积极参与;根据“用白银交易丝绸、瓷器”“西属美洲的贵族以穿中国丝绸的衣服为荣耀,瓷器甚至成为观赏的艺术珍品”可得出中国市场与美洲市场互补。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特点:根据“从阿卡普尔科出发,历时3个月横渡太平洋,抵达马尼拉,用白银交易丝绸、瓷器后再花费六个月时间的返回阿卡普尔科”可得出航程远;根据材料的时间,从1565年到1812年,可得出持续时间长;根据“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很快在马尼拉建立了亚洲贸易总部,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可得出由西班牙主导;根据“用白银交易丝绸、瓷器”得出中国输出商品,美洲提供货币。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影响:根据“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至明末,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总计约为4000万两”得出大量白银流入,推动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展;根据“马铃薯、玉米……等,经过商人被带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深刻改变了近古中国的社会景观与生活内涵”得出高产作物传入,促进粮食增产和人口增长。
18.(1)特点:丝绸与白银成为主要商品;贸易范围基本横跨全球;由西班牙、葡萄牙主导贸易;中国占据贸易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对3点)中转站:澳门。影响: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推动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集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4点)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金本位制崩溃;国际白银价格上涨,白银大量外流;白银及银元在中国作为通货。(3点)措施:规定由中央银行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3点)
(3)示例:“三角贸易”使美洲白银大量流出,通过丝银贸易大量流入中国,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促进经济的繁荣。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出。白银滋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造业,推动大机器生产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剧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缺乏资本的中国很难走上工业化的道路,逐渐走向衰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重各史实之间的联系)
【详解】(1)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丝绸与白银,这两个至柔与至刚、种类迥异的产品,成为了全球贸易的主角”可知特点是丝绸与白银成为主要商品;根据材料“中国丝绸运往菲律宾,转装上大帆船,经由马尼拉销到墨西哥,再行销拉美各地,又称大帆船贸易”可知特点是贸易范围基本横跨全球;根据材料“葡萄牙人的大帆船把中国的丝绸运往印度的果阿再运到里斯本。秘鲁、墨西哥出产的白银后来几乎全部进入了中国”可知特点是由西班牙、葡萄牙主导贸易,中国占据贸易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本题第二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所学是澳门为中转站的丝银贸易。本题第三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影响是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贸易角度分析影响是逐渐形成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从贸易角度分析影响是推动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从阶层角度分析影响是有利于商业资本集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2)本题第一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危机中,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德、日本、加拿大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可知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金本位制崩溃;根据材料“种种因素使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和“国际市场银价的上涨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引发了1935年的白银风潮”可知原因是国际白银价格上涨,白银大量外流;根据材料“1935年以前,白银及银元在国际市场上是一般商品,在中国则是通货”可知原因是白银及银元在中国作为通货。本题第二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从币制改革角度分析学说是规定由中央银行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从银元角度分析措施是禁止银元的流通;从白银角度分析措施是将白银收为国有。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从白银让中国崛起角度阐述为“三角贸易”使美洲白银大量流出,通过丝银贸易大量流入中国,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促进经济的繁荣。从白银流出角度阐述为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出。从白银流出对流出地的影响角度阐述为白银滋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造业,推动大机器生产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剧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从白银流出对中国的影响角度阐述为缺乏资本的中国很难走上工业化的道路,逐渐走向衰落。
19.(1)背景: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并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性;18世纪欧洲出现灾荒与饥馑;政府出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考虑采取推广措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人们对马铃薯认知水平以及种植与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2)影响:促进了大规模移民活动;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导致了美国英、美矛盾的激化;导致爱尔兰社会矛盾尖锐。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丰富;时间具有长期性;以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传播为主要内容。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世纪末的欧洲。背景:根据材料“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70年代初开始在西欧零星种植。马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懂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可得出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并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性;根据材料“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懂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可得出8世纪欧洲出现灾荒与饥馑;根据材料“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可得出政府出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考虑采取推广措施;结合所学知识,随着经济发展,可知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根据材料“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可得出人们对马铃薯认知水平以及种植与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2)本题是影响类、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后的世界。影响:根据材料“大饥荒带来空前的对外大移民运动”,可得出促进了大规模移民活动;根据材料“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可得出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根据材料“在本国和美国都播下了对英国政府不满的火种”,可得出导致了美国英、美矛盾的激化和导致爱尔兰社会矛盾尖锐。特点:根据材料“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可得出范围具有全球性;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美洲的物种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根据材料“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可得出欧洲具有主导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种交流除了马铃薯外还有大量新的物种传播,可得出内容丰富;结合所学知识,物种交流时间具有长期性;根据材料“马铃薯在爱尔兰反而很快扎根,成为了爱尔兰人的喜爱食物和依赖食物”,可得出以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传播为主要内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