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题精练11 波的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 干涉 衍射
公式、知识点回顾(时间:5分钟)
一、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的比较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
研究 对象 一振动质点 沿波传播方向的所有质点
研究 内容 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介质中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像
物理 意义 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图像 信息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某一质点在各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4)某一质点在各时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 (1)波长、振幅 (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 (4)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判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已知介质中某一质点的振动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图像 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
连续重复的最短完整曲线占横坐标的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 表示一个波长
二、求解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
三、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比较
内容 波的衍射 波的干涉
定义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的现象
现象 波偏离直线而传播到直线以外的空间 两列波叠加区域形成相互间隔的稳定的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条件 明显发生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 充分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相同点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四、波的干涉中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比较
项目 区域 振幅 振动能量
加强点 A1+A2 最大
减弱点 |A1-A2| 最小
五、波的干涉中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是加强点,波峰与波谷的交点是减弱点。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两种线互相间隔,这就是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
(2)公式法
①当两个相干波源的振动步调一致时,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Δx=nλ(n=0,1,2,…)处是加强区,Δx=(2n+1)(n=0,1,2,…)处是减弱区。
②当两个相干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时,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Δx=(2n+1)(n=0,1,2,…)处是加强区,Δx=nλ(n=0,1,2,…)处是减弱区。
难度:★★★ 建议时间:30分钟 正确率: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023 浙江二模)如图所示两个较大的相同容器中盛有相同体积的水和盐水。将一根粗细均匀的木筷,下端绕几圈铁丝,分别竖直接入液体中相同深度后静止释放,木筷开始在液体中上下振动(不计液体粘滞阻力),则筷子分别在两种液体中振动时( )
A.周期相同
B.振幅相同
C.重力势能变化的最大值不相同
D.受到液体对它的最小浮力相同
2.(2023 杭州二模)如图,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一轻弹簧,下端悬挂了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正在竖直方向做振幅为x0的简谐运动,当达到最高点时弹簧恰好为原长。当系统振动到某个位置时,剪断A、B间细绳,此后A继续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在平衡位置剪断绳子,A依然可以到达原来的最低位置
B.如果在最高点剪断绳子,则B带走的能量最多
C.无论在什么地方剪断绳子,此后A振动的振幅一定增大,周期一定减小
D.如果在最低点剪断绳子,此后A振动过程中,振幅为
3.(2023 绍兴二模)如图所示,树梢的摆动可视为周期12s、振幅1.2m的简谐运动。某时刻开始计时,36s后树梢向右偏离平衡位置0.6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的时刻树梢恰位于平衡位置
B.树梢做简谐运动的“圆频率”约为0.08Hz
C.树梢在开始计时后的36s内通过的路程为4.8m
D.再经过4s,树梢可能处于向左偏离平衡位置1.2m处
4.(2024 嘉兴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制了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Q组成,两振子所用弹簧完全相同,小球P的质量小于Q的质量。在一次地震中,观察到P先发生振动,3s后Q也开始振动,某个稳定时段P的振幅大于Q的振幅。从震后的媒体报道中获悉,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震仪正下方,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6km/s。据此,该学习小组做出了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震源距地震仪约10km
B.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C.此地震波横波的振幅一定小于纵波的振幅
D.此地震波横波的频率一定大于纵波的频率
5.(2023 温州三模)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图所示的消声器可以用来削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上下两束波,这两束声波在b处相遇时可削弱噪声。已知上下两束波从a处到b处的路程分别为s1和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消声器是根据波的衍射原理设计的
B.该消声器是根据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设计的
C.s1和s2关系满足s1﹣s2=nλ(n=1,2,3…)时,消声效果最好
D.s1和s2关系满足时,消声效果最好
6.(2023 浙江模拟)图甲描绘了在t=0时刻,由两波源S1、S2在均匀介质中形成的波阵面平面图(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波峰和波谷)。已知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相等,振幅相同。P和Q是该平面上的两个固定点,S1、S2间的距离是0.2m。图乙是P点的振动图像(位移﹣时间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1S2的连线上共有4个干涉减弱点
B.S1S2连线的延长线上没有干涉增强点
C.t=0.2s时,Q点的位移是A
D.波源S1发出的机械波波速为0.2m/s
7.(2023秋 奉化区期末)人类生活的陆地被海洋紧密环绕着,美丽而神秘的大海中生活着许多海洋动物,部分海洋生物有着独特的交流方式,如海豚采用发射频率高达150000Hz的超声波和同类进行交流、探路和躲避天敌。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从海水传播到空气中时,频率增大
B.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
C.超声波探路是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
D.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长约为0.01m
8.(2023秋 奉化区期末)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其波速为6m/s,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简谐横波的周期为2.5s
B.该时刻质点R沿y轴正方向运动
C.t=4.5s时刻,质点Q加速度最大
D.0~1.5s时间内,质点P沿x轴正方向平移9m
9.(2023春 嘉兴期末)如图所示,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它们在介质中形成的机械波波速均为0.4m/s,波源的振幅均为2cm。图为t=0时刻两波源之间形成的图像,此刻平衡位置在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则( )
A.两列波不会发生干涉
B.t=1.75s时两列波在M点相遇
C.2s内M点运动的路程为10cm
D.t=100s时两波源之间(不含波源)有6个点不振动
10.(2023春 浙江期末)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t=10s时d质点第一次位于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上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
B.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m/s
C.0~7s内a、b两质点运动路程均为0.7m
D.d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11.(2023春 宁波期末)如图甲所示,某一简谐横波从介质1进入介质2中继续传播,A、B、C为传播方向上的三个点。图乙为t=0时A质点右侧介质1中的部分波形图,此时波恰好传播至介质2中的B点,图丙为该时刻之后B质点的振动图像。已知B、C两质点间的距离0.75cm,波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为1.0×103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A起振时速度方向为y轴正方向
B.t=1×10﹣5s时质点C第一次到达波谷
C.在0~0.01s内,A经过的路程为1cm
D.质点C与质点B振动的相位差为2π
12.(2022秋 嘉兴期末)如图所示,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有两波源S1和S2相距3m,频率均为2Hz,以S1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t=0时波源S1从平衡位置开始垂直纸面向上做简谐运动,所激发的横波向四周传播。t=0.25s时波源S2也开始垂直纸面向上做简谐运动,在t=0.75s时两列简谐波的最远波峰传到了图示中的两个圆的位置。则( )
A.波的传播速度为3m/s
B.虚线x=1.5m为振动加强区
C.t=1.0s时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共有2个
D.经过1.0s后S1和S2连线上有2个振动减弱的位置
13.(2022秋 奉化区期末)浅层水波可视作简谐横波,如图所示A、B两点为沿波源向外的一条直线上相距d=0.15m的两点,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为0.2s,A点在振动的最高点,B点在平衡位置。则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是( )
A.水波的波长最大为0.2m
B.若B点向上振动,则水波传播的最大速度为3m/s
C.若B点向下振动,则水波传播的最小速度为1m/s
D.质点B刚振动时,速度向右
14.(2023秋 奉化区期末)飞力士棒是一种轻巧的运动训练器材,是一根弹性杆两端带有负重的器械,如图a。某型号的飞力士棒质量为600g,长度为1.5m,固有频率为5.5Hz。如图b,某人用手振动该飞力士棒进行锻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者用力越大,飞力士棒振动越快
B.手每分钟振动330次时,飞力士棒产生共振
C.手振动的频率增大,飞力士棒振动的幅度一定变大
D.手振动的频率增大,飞力士棒振动的频率不变
15.(2023秋 奉化区期末)小球做简谐运动,若从平衡位置O开始计时,经过0.5s,小球第一次经过P点,又经过0.2s,小球第二次经过P点,则再过多长时间该小球第三次经过P点( )
A.0.6s B.2.4s C.0.8s D.2.1s
16.(2023春 绍兴期末)如图甲所示,一单摆悬挂在O点,在O点正下方P点处有一个钉子,单摆摆动的夹角始终小于7°,从t=0时刻开始绳子上的拉力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A、C分别为运动过程中左右两侧最高点,B为最低点,忽略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遇到钉子后,绳子上的拉力变小
B.t=0.4πs时小球在C位置
C.OA的长度为0.4m
D.OP之间的距离为1.2m
17.(2022秋 湖州期末)一个有固定转动轴的竖直圆盘如图所示,圆盘转动时,固定在圆盘上的小圆柱带动一个T形支架在竖直方向振动,T形支架的下面系着一个由弹簧和小球组成的振动系统。圆盘静止时,小球可稳定振动,其振动频率为2Hz。现使圆盘匀速转动,转速为240r/min,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振动达到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小球振动稳定时,振动周期为2s
B.小球的运动是受迫振动
C.若要使小球的振幅增大,应增大圆盘的转速
D.小球的振幅与圆盘的转速无关
18.(2023春 宁波期末)如图所示,AOB为放置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两点位于圆弧上等高处,弧AB的长度远小于R,在B点和O点之间固定一光滑直轨道,圆弧轨道和直轨道顺滑连接。现将一小球(半径可忽略)由点A静止释放,则A→O→B过程小球的运动时间为( )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题精练11 波的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 干涉 衍射
公式、知识点回顾(时间:5分钟)
一、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的比较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
研究 对象 一振动质点 沿波传播方向的所有质点
研究 内容 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介质中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像
物理 意义 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图像 信息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某一质点在各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4)某一质点在各时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 (1)波长、振幅 (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 (4)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判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已知介质中某一质点的振动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图像 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
连续重复的最短完整曲线占横坐标的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 表示一个波长
二、求解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
三、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比较
内容 波的衍射 波的干涉
定义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的现象
现象 波偏离直线而传播到直线以外的空间 两列波叠加区域形成相互间隔的稳定的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条件 明显发生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 充分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相同点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四、波的干涉中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比较
项目 区域 振幅 振动能量
加强点 A1+A2 最大
减弱点 |A1-A2| 最小
五、波的干涉中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是加强点,波峰与波谷的交点是减弱点。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两种线互相间隔,这就是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
(2)公式法
①当两个相干波源的振动步调一致时,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Δx=nλ(n=0,1,2,…)处是加强区,Δx=(2n+1)(n=0,1,2,…)处是减弱区。
②当两个相干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时,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Δx=(2n+1)(n=0,1,2,…)处是加强区,Δx=nλ(n=0,1,2,…)处是减弱区。
难度:★★★ 建议时间:30分钟 正确率: /18
1 2 3 4 5 6 7 8 9
C B D B D A D C 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C B B A D B C
1.(2023 浙江二模)如图所示两个较大的相同容器中盛有相同体积的水和盐水。将一根粗细均匀的木筷,下端绕几圈铁丝,分别竖直接入液体中相同深度后静止释放,木筷开始在液体中上下振动(不计液体粘滞阻力),则筷子分别在两种液体中振动时( )
A.周期相同
B.振幅相同
C.重力势能变化的最大值不相同
D.受到液体对它的最小浮力相同
【解答】解:BC、若木筷平衡时插入水中x0,根据二力平衡,有mg=ρsx0g
设某时刻筷子位置较平衡位置低x,则其回复力F=ρs(x0+x)g﹣mg=ρsgx
与x成正比,方向相反,故做简谐运动;两种液体密度不同,所以木筷的平衡位置不同,因此木块做简谐振动的振幅A、最大势能变化不同,故B错误,C正确;
A、该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恢复力的比例系数ρsg有关,故周期T不同,故A错误;
D、根据对称性可知,简谐运动最高点与最低点加速度大小相同,则有mg﹣F浮=ma
所以盐水中a大,盐水的最小浮力小,故D错误。
故选:C。
2.(2023 杭州二模)如图,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一轻弹簧,下端悬挂了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正在竖直方向做振幅为x0的简谐运动,当达到最高点时弹簧恰好为原长。当系统振动到某个位置时,剪断A、B间细绳,此后A继续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在平衡位置剪断绳子,A依然可以到达原来的最低位置
B.如果在最高点剪断绳子,则B带走的能量最多
C.无论在什么地方剪断绳子,此后A振动的振幅一定增大,周期一定减小
D.如果在最低点剪断绳子,此后A振动过程中,振幅为
【解答】解:A、如果在平衡位置剪断绳子,由于振子质量减小,从能量角度分析,假设A依然可以到达剪断前的最低点,则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大于振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以与剪断前比较),所以假设错误,经过分析,A到不了原来的最低点,故A错误;
B、由于在上升过程中,AB间的绳子拉力一直对B做正功,所以到达最高点时,B的机械能最大,则如果在最高点剪断绳子,则B带走的能量最多,故B正确;
CD、剪断绳子前,两物体达到最高点时弹簧恰好为原长,振幅为x0,在最低点时弹簧伸长2x0,在平衡位置时,弹簧伸长x0。如果在最低点剪断绳子,A物体在新的平衡位置时,弹簧伸长xx0,不难得出此后A的振幅为A′=2x0﹣x=2x0x0,而越是在弹簧短的时候剪断绳子,此后A的振幅就越小。当在最高点剪断绳子时,此后A的振幅为x0。振子的质量减小了,由T=2π分析可知周期一定减小,故CD错误。
故选:B。
3.(2023 绍兴二模)如图所示,树梢的摆动可视为周期12s、振幅1.2m的简谐运动。某时刻开始计时,36s后树梢向右偏离平衡位置0.6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的时刻树梢恰位于平衡位置
B.树梢做简谐运动的“圆频率”约为0.08Hz
C.树梢在开始计时后的36s内通过的路程为4.8m
D.再经过4s,树梢可能处于向左偏离平衡位置1.2m处
【解答】解:A.经过36s,即3T,为周期的整数倍,所以36s时的位置与开始计时时刻的位置相同,故A错误;
B.树梢做简谐运动的“圆频率”约为ωrad/srad/s,故B错误;
C.树梢在开始计时后的36s内通过的路程为s=3×4A=3×4×1.2m=14.4m,故C错误;
D.36s后树梢向右偏离平衡位置0.6m,,因为t=0,y=0.6m,解得或,当时,再经过4s,树梢可能处于向左偏离平衡位置1.2m处,故D正确。
故选:D。
4.(2024 嘉兴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制了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Q组成,两振子所用弹簧完全相同,小球P的质量小于Q的质量。在一次地震中,观察到P先发生振动,3s后Q也开始振动,某个稳定时段P的振幅大于Q的振幅。从震后的媒体报道中获悉,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震仪正下方,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6km/s。据此,该学习小组做出了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震源距地震仪约10km
B.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C.此地震波横波的振幅一定小于纵波的振幅
D.此地震波横波的频率一定大于纵波的频率
【解答】解:AB.设震源距地震仪的距离为x,有
其中v1=4km/s,v2=6km/s
解得:x=36km,故A错误,B正确;
C.因为只是某个稳定时段P的振幅大于Q的振幅,不能确定地震波横波的振幅和纵波的振幅大小关系,此地震波横波的振幅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纵波的振幅,故C错误;
D.由于是同一震源,所以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频率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5.(2023 温州三模)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图所示的消声器可以用来削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上下两束波,这两束声波在b处相遇时可削弱噪声。已知上下两束波从a处到b处的路程分别为s1和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消声器是根据波的衍射原理设计的
B.该消声器是根据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设计的
C.s1和s2关系满足s1﹣s2=nλ(n=1,2,3…)时,消声效果最好
D.s1和s2关系满足时,消声效果最好
【解答】解:AB.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当观测者与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消音器是利用了两列相干波叠加使质点的振动减弱的原理制成,因此消音器消除噪声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故AB错误
CD.当两列声波到达a处时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s1﹣s2(n=0,1,2,3……),介质中质点为振动减弱点,消声效果最好,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6.(2023 浙江模拟)图甲描绘了在t=0时刻,由两波源S1、S2在均匀介质中形成的波阵面平面图(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波峰和波谷)。已知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相等,振幅相同。P和Q是该平面上的两个固定点,S1、S2间的距离是0.2m。图乙是P点的振动图像(位移﹣时间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1S2的连线上共有4个干涉减弱点
B.S1S2连线的延长线上没有干涉增强点
C.t=0.2s时,Q点的位移是A
D.波源S1发出的机械波波速为0.2m/s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波长为λ=0.1m,根据干涉减弱点的特点,路程差应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S1S2的连线上距S1、S2的距离差为0.05m、0.15m的点各有两个,即共有4个干涉减弱点。故A正确;
B.只要S1S2连线的延长线上各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一个波长的整数倍时,均为干涉增强点。故B错误;
C.由甲图可知Q点为振动减弱点,t=0.2s时,Q点的位移是零。故C错误;
D.由乙图可知,波的振动周期为T=0.4s
根据得:
v=0.25m/s,故D错误。
故选:A。
7.(2023秋 奉化区期末)人类生活的陆地被海洋紧密环绕着,美丽而神秘的大海中生活着许多海洋动物,部分海洋生物有着独特的交流方式,如海豚采用发射频率高达150000Hz的超声波和同类进行交流、探路和躲避天敌。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从海水传播到空气中时,频率增大
B.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
C.超声波探路是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
D.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长约为0.01m
【解答】解:A、同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同一种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相等,在同一介质中速度相等,故B错误;
C、超声波探路利用了波的反射,故C错误;
D、在海水中超声波的波长:,故D正确。
故选:D。
8.(2023秋 奉化区期末)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其波速为6m/s,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简谐横波的周期为2.5s
B.该时刻质点R沿y轴正方向运动
C.t=4.5s时刻,质点Q加速度最大
D.0~1.5s时间内,质点P沿x轴正方向平移9m
【解答】解:A、从图中可知该简谐横波的波长为12m,根据波长、周期与波速的关系有:,故A错误;
B、根据同侧法可判断出该时刻R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B错误;
C、由题意知t=4.5sT时,质点Q应处于正向最大位移处,加速度最大,故C正确;
D、质点只在平衡位置两侧往复振动,并不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故D错误。
故选:C。
9.(2023春 嘉兴期末)如图所示,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它们在介质中形成的机械波波速均为0.4m/s,波源的振幅均为2cm。图为t=0时刻两波源之间形成的图像,此刻平衡位置在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则( )
A.两列波不会发生干涉
B.t=1.75s时两列波在M点相遇
C.2s内M点运动的路程为10cm
D.t=100s时两波源之间(不含波源)有6个点不振动
【解答】解:A、由图可知,两列波具有相同的波长,均为λ=0.4m,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等,所以由v=λf知两列波具有相同的频率,且相位差恒定,所以两列波能发生干涉,故A错误;
B、由于M点到P点和Q点的距离相等,所以两列波在M点相遇,相遇时间为:
,故B错误;
C、在2s内,M点实际运动的时间为1.25s,根据波长与波速的关系可得:
所以在2s内,M点的运动路程为:
s=4A′+A′=5A′=10A=10×2cm=20cm,故C错误;
D、由于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同,所以当波程差等于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即
又﹣1.2<Δx<1.2
解得:﹣3.5<n<2.5,故n可取﹣3,﹣2,﹣1,0,1,2,共6个振动减弱点,其振幅为零,即不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10.(2023春 浙江期末)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t=10s时d质点第一次位于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上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
B.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m/s
C.0~7s内a、b两质点运动路程均为0.7m
D.d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解答】解:A、波沿x轴正向传播,t=0时刻波恰好传到c点,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c点振动方向向下,故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下,故A错误;
B、当t=0时刻原点处波峰传到d质点时,d质点第一次位于波峰位置,则波速为vm/s=1m/s,故B错误;
C、由波形图可知,波长为λ=4m,设周期为T,有,解得T=4s。由于7s等于个周期的时间,且0时刻a、b两点均在特殊位置,所以两质点振动的总路程相等,大小均为s=7A=7×10cm=70cm=0.7m,故C正确;
D、t=0时刻c点的振动方程为
设d点的振动方程为
c质点的振动传播到d质点需要的时间
ts=7s
代入d点的振动方程得
所以d点的振动方程为
,故D错误。
故选:C。
11.(2023春 宁波期末)如图甲所示,某一简谐横波从介质1进入介质2中继续传播,A、B、C为传播方向上的三个点。图乙为t=0时A质点右侧介质1中的部分波形图,此时波恰好传播至介质2中的B点,图丙为该时刻之后B质点的振动图像。已知B、C两质点间的距离0.75cm,波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为1.0×103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A起振时速度方向为y轴正方向
B.t=1×10﹣5s时质点C第一次到达波谷
C.在0~0.01s内,A经过的路程为1cm
D.质点C与质点B振动的相位差为2π
【解答】解:A、t=0时波恰好传播到B点,由图丙可知0时刻后B质点的位移为负值,可知B质点的起振时速度方向为y轴负方向,根据各个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可知A质点的起振时速度方向为y轴负方向,故A错误;
B、由图丙可知波传播的周期T=1×10﹣5s,波由B点传播到C点的时间,波传到C点,C质点沿着y轴负方向运动,再经过到达波谷,所以质点C经历第一次到达波谷,故B正确;
C、0~0.01s时间内,即:,质点在一个周期内运动的路程s=4A=4×5×10﹣6m=2×10﹣5m,所以A质点在0~0.01s内经过的路程s′=1000×s=1000×2×10﹣5m=0.02m=2cm,故C错误;
D、由波从B点传播到C点的时间,可知质点C与质点B振动的相位差为,故D错误。
故选:B。
12.(2022秋 嘉兴期末)如图所示,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有两波源S1和S2相距3m,频率均为2Hz,以S1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t=0时波源S1从平衡位置开始垂直纸面向上做简谐运动,所激发的横波向四周传播。t=0.25s时波源S2也开始垂直纸面向上做简谐运动,在t=0.75s时两列简谐波的最远波峰传到了图示中的两个圆的位置。则( )
A.波的传播速度为3m/s
B.虚线x=1.5m为振动加强区
C.t=1.0s时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共有2个
D.经过1.0s后S1和S2连线上有2个振动减弱的位置
【解答】解:A.两波源起振的时间差为Δt=0.25s,Δt时间内两列波的传播距离之差为Δx=2.5m﹣1.5m=1m
波的传播速度v,故A错误;
B.根据几何关系可知x=1.5m上各质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均为零,而t=0.25s时S1正向下振动,与S2起振方向相反,所以两波源在x=1.5m上引起质点的振动步调相反,即虚线x=1.5m为振动减弱区,故B错误;
C.两列波的波长均为λm=2m,t=1.0s时S1波传播到的最远位置到S1的距离为d1=2λ=2×2m=4m,此时S1波的最远波谷到S1的距离为r1=d14mm=2.5m,S1波的最近波谷到S1的距离为r'1=r1﹣λ=2.5m﹣2m=0.5m,t=1.0s时S2波传播到的最远位置到S2的距离为d2m=3m,S2波此时产生的波形中只有一个波谷,且到S2的距离为r2=d23mm=1.5m,可知t=1.0s时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共有2个,故C正确;
D.S1和S2连线上满足到两波源的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的点为振动减弱位置,即Δs=|kλ|(k=0,1,2,…)
则0<|kλ|<3m(k=0,1,2,…)
解得
即k=0,±1
所以t=1.0s后S1和S2连线上有3个振动减弱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13.(2022秋 奉化区期末)浅层水波可视作简谐横波,如图所示A、B两点为沿波源向外的一条直线上相距d=0.15m的两点,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为0.2s,A点在振动的最高点,B点在平衡位置。则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是( )
A.水波的波长最大为0.2m
B.若B点向上振动,则水波传播的最大速度为3m/s
C.若B点向下振动,则水波传播的最小速度为1m/s
D.质点B刚振动时,速度向右
【解答】解:A.要使波长最大,则AB长,可得波长最大为0.6m,故A错误;
B、B点要向上振动,即下一时刻B点对应波长处于轴线以上的部分,因此AB间应对应,所以最大波长为0.6m,根据公式v3m/s,知最大速度为3m/s;故B正确;
C.根据题意无法计算最小速度,故C错误;
D、波是左右移动,每一个点是上下振动,所以质点B的速度不会向右,故D错误;
故选:B。
14.(2023秋 奉化区期末)飞力士棒是一种轻巧的运动训练器材,是一根弹性杆两端带有负重的器械,如图a。某型号的飞力士棒质量为600g,长度为1.5m,固有频率为5.5Hz。如图b,某人用手振动该飞力士棒进行锻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者用力越大,飞力士棒振动越快
B.手每分钟振动330次时,飞力士棒产生共振
C.手振动的频率增大,飞力士棒振动的幅度一定变大
D.手振动的频率增大,飞力士棒振动的频率不变
【解答】解:A.飞力士棒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手每分钟振动330次时,则驱动力的频率为:
fHz=5.5Hz
与飞力士棒的固有频率相等,飞力士棒将产生共振,故B正确;
C.随着手振动的频率增大,飞力士棒振动的频率随之增大,但是幅度不一定越来越大,只有当手振动的频率接近该飞力士棒的固有频率时,飞力士棒的振幅才会变大,故C错误;
D.飞力士棒做受迫振动,手振动的频率增大,飞力士棒振动的频率也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5.(2023秋 奉化区期末)小球做简谐运动,若从平衡位置O开始计时,经过0.5s,小球第一次经过P点,又经过0.2s,小球第二次经过P点,则再过多长时间该小球第三次经过P点( )
A.0.6s B.2.4s C.0.8s D.2.1s
【解答】解:若从O点开始向右振子按下面路线振动,作出示意图如图1,则振子的振动周期为
T=(0.5)×4s=2.4s
则该质点再经过时间Δt=T﹣0.2s=2.4s﹣0.2s=2.2s第三次经过P点;
若振子从O点开始向左振动,则按下面路线振动,作出示意图如图2:
则由(0.5)sT
振子的振动周期为T=0.8s,则该质点再经过时间Δt'=T﹣0.2s=0.8s﹣0.2s=0.6s第三次经过P点;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2023春 绍兴期末)如图甲所示,一单摆悬挂在O点,在O点正下方P点处有一个钉子,单摆摆动的夹角始终小于7°,从t=0时刻开始绳子上的拉力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A、C分别为运动过程中左右两侧最高点,B为最低点,忽略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遇到钉子后,绳子上的拉力变小
B.t=0.4πs时小球在C位置
C.OA的长度为0.4m
D.OP之间的距离为1.2m
【解答】解:A.绳子遇到钉子后,单摆的速度不变,单摆的摆长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可知绳子上的拉力变大,故A错误;
B.单摆在BA区间运动时,摆长较长,运动周期长,t=0.4πs时绳子上的拉力最小,为摆动过程的最高点,故t=0.4πs时小球在A位置,故B错误;
C.OA的为摆长时单摆的周期
代入数据可得lOA=1.6m
故C错误;
D.PC的为摆长时单摆的周期
代入数据可得lPC=0.4m
OP之间的距离为
lOP=lOA﹣lPC=1.6m﹣0.4m=1.2m
故D正确。
故选:D。
17.(2022秋 湖州期末)一个有固定转动轴的竖直圆盘如图所示,圆盘转动时,固定在圆盘上的小圆柱带动一个T形支架在竖直方向振动,T形支架的下面系着一个由弹簧和小球组成的振动系统。圆盘静止时,小球可稳定振动,其振动频率为2Hz。现使圆盘匀速转动,转速为240r/min,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振动达到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小球振动稳定时,振动周期为2s
B.小球的运动是受迫振动
C.若要使小球的振幅增大,应增大圆盘的转速
D.小球的振幅与圆盘的转速无关
【解答】解:A.当小球振动稳定时,振动周期为驱动力的周期,即Ts=0.5s,故A错误;
B.圆盘转动时带动弹簧,小球在弹力的作用下振动,做受迫振动,故B正确;
CD.圆盘原来的转动频率为,当驱动力周期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周期时,会产生共振现象,所以减小圆盘转速,其频率减小接近小球的固有频率,振幅增大,故小球的振幅与圆盘的转速有关,故CD错误。
故选:B。
18.(2023春 宁波期末)如图所示,AOB为放置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两点位于圆弧上等高处,弧AB的长度远小于R,在B点和O点之间固定一光滑直轨道,圆弧轨道和直轨道顺滑连接。现将一小球(半径可忽略)由点A静止释放,则A→O→B过程小球的运动时间为( )
A. B. C. D.
【解答】解:由已知条件可知,由A到O的过程的时间,可等效成摆长为R的单摆摆四分之一周期用的时间,t1;由O到B的过程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由B到O反向的匀加速运动直线,a=gsinθ,Rsinθ(其量θ为竖直方向与过B点的半径的夹角)得t2,
所以总时间,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