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5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海上日出》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作为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可能因地区而异),通常被安排在四年级或五年级的单元中。文章以海上日出的景象为描写对象,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详细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作者巴金不仅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更在其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和光明的热爱之情。 在文章中,作者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记录了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他细致地描绘了天空颜色的变化、海面的动态以及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在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更为壮观,使得作者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更为深刻。这样的描写不仅帮助学生了解日出的过程,更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此外,这篇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准确,生动而形象,是学生学习写景散文的优秀范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学情分析 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海上日出这一自然奇观的感受可能较为浅显。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景象,也无法深刻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尽管如此,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对于描绘景物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他们对于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之处可能还需要加强理解。例如,文章中作者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描写,将海上日出的景象展现得如此生动而壮观,这其中的技巧和手法需要学生们去深入体会和学习。 综上所述,第二课时的教学应在巩固学生对文章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优美的散文,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写景写作能力。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学习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的方法。 ★★
2.学习运用拟人、联想的手法巧妙描写景物的方法。 ★★★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赞叹之情。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学习运用拟人、联想的手法巧妙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赞叹之情。
核心问题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赞叹之情。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答。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海上日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作者称海上日出是伟大奇观呢? 这个环节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还能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这样的教学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读文本 (一)研读后交流:晴天时日出。(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交流。 2.生答:急切、盼望…… 3.学生朗读课文。 4.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 5.学生交流。 6.生答: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7.学生对比交流,齐读句子。 (二)研读后交流: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生读句子: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生答:因为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2.学生朗读课文,认真聆听教师点评。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生答:先部分,后整体。 生答:理出思路,按顺序背。 生答:串联重点词语背。 (一)研读后交流:晴天时日出。(第2、3自然段) 1.学生交流,教师依次点击出: 浅蓝 一道红霞 红霞扩大 越来越亮 师: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3.指导朗读。 4.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 5.学生交流,教师依次点击: (开始)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 红得很 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 红得可爱 发出夺目的亮光 6.请学生品味,这两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7.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将太阳向上升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一起透过文字来看“慢镜头”,出示一组比较句: 太阳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先读一读,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吃力的感觉。 8.小结:这两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就能在脑海里生成这幅画面了。 (二)研读后交流: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自读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有云时日出的景象的句子。 出示句一: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指名朗读,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出示句二: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镶、冲、染”等字好在哪里?想象画面,读出画面感。 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启发他人,也启发自己。 2.评价学生朗读,点评时扣住以下几点。 “伟大”之一:太阳冒出海面,蓝天出现红霞,白云有了光彩,水、天一片灿烂;黑云遮挡,替黑云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把黑云染成紫色或红色,太阳升出海面,就像一位美术大师,运用蓝、红、黄、黑、紫等几种颜色着力地渲染清晨的天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水天一色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伟大”之二: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负荷慢升,冲破云层,跳出海面,镶上金边,冲出黑云等画面,把太阳人格化,赋予了太阳不可阻挡的神奇力量,也只有太阳,才有这超神的魅力,为我们描绘出“海上日出”的晨曦海天画卷。 “奇观”之一:太阳走进云堆,光线从云堆里直射水面,天上霞光万道,海面金光闪闪,形成了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 “奇观”之二:黑云遮挡,太阳光芒四射,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冲破黑云,升上云端,黑云被染成紫色或红色,人、水、天都成了发光的亮点,这是海上清晨的天空被太阳美化的自然奇景。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师:这么美的文章,大家想不想记下来?那你们经常采用什么方法背诵课文?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研读后交流:晴天时日出。(第2、3自然段) 这个教学环节设计精巧,成效显著。通过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回顾了日出前天空颜色的变化,还深入探讨了作者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们对文本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随后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用声音传递情感,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感受性。特别是当聚焦于日出过程的描写时,通过品味精彩句子和比较不同表述方式,学生们不仅领悟了作者用词的精准与细腻,还学会了如何捕捉和欣赏文本中的亮点。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朗读比较句,学生们仿佛亲眼目睹了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了成长,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研读后交流:有云时。(第4、5自然段) 通过自读第4、5自然段,学生们能够主动找出描写有云时日出的景象的句子,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体会其中的意境。对于描写太阳走进云堆和冲破黑云的句子,教师巧妙地运用追问和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太阳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进而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与神奇。 在朗读指导环节,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朗读技巧,还引导他们通过想象画面来读出画面感,使得朗读更加生动有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又指出了不足之处,使学生在评价中启发他人,也启发自己。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既实用又富有启发性,它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背诵课文,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通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背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和意境,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记忆力和专注力。 此外,这个教学环节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选择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背诵方式和段落,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总结 生答:我时常留意着自然界中的种种变化,它们总能带给我无尽的遐想与启发。就像那天傍晚的日落,它的变化过程如同一首悠扬的诗篇,让人陶醉其中。起初,天空还是一片明亮的蓝色,太阳悬挂在西边的天际,犹如一颗巨大的金色明珠。随着时光的流逝,太阳渐渐收敛了它的光芒,变得柔和而温暖。它的边缘开始泛起一层淡淡的橙红色,仿佛被一层轻纱轻轻包裹。渐渐地,整个天空都被染上了夕阳的余晖。云朵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五彩斑斓,有的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有的像飘浮的棉花糖。太阳缓缓地向地平线下沉去,它的光芒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将一切都染成了金黄色。最后,太阳完全消失在了地平线之下,只留下一片绚烂的晚霞。天空的颜色由深红渐变为深蓝,再慢慢转为漆黑。星辰开始在天空中闪烁,微风拂过脸颊,带来一丝凉意。我知道,这一天的日落已经结束,但自然的魔力却永远不会消逝。通过观察日落的变化过程,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它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含着生命的律动与变化之美。我希望能够继续用心去感受、去记录这些美好的瞬间,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回忆。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我们要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习惯。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海上日出》作为巴金先生的名篇,以其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细腻的观察著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美的海上日出画卷。这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们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关注身边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学生们通过注意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细微变化,不仅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更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力和观察力。通过模仿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描绘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使文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2.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早起看日出 惊喜与兴奋 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刚刚结束了《海上日出》的第二课时教学,我的心情依然如海浪般起伏不定。这堂课,不仅是对学生的一次知识传授,更是对我自身教学技能的一次考验和锻炼。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深入探讨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多种方式,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文章所描绘的美丽与神奇。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不时爆发出精彩的见解和感悟,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时,我的引导方式还不够巧妙,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此外,在朗读指导方面,我也需要更加细致和具体,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感受文本魅力。 不过,正是这些不足,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成长空间和努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此外,我还深深感受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神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这堂《海上日出》的第二课时教学虽然有些许不足,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我相信,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中,我会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带来更加精彩的教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