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择专项提升卷01(浙江卷)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秒 B.牛顿
C.米每秒 D.米每二次方秒
物理课上经常出现“高速公路”、“高压输电”、“高频振荡”、“高温物体”等带有“高”字的词语,下列对这些词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上有限速,如限速120km/h,即行车的平均速度不得超过120km/h
B.我国远距离输电一般采取高压输电,输送电压越高,相应电流也越大
C.要有效发射电磁波,需要用高频振荡,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从微观角度看,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随后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成功抵达天和核心舱,开始长达6个月的太空任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分析神舟十三号运动轨迹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B.研究飞船姿态控制问题时,可将飞船视为质点
C.研究飞船对接后的运动时,不可选地球为参考系
D.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是时间间隔
为了节能,商场的自动扶梯在较长时间无人乘行时会自动停止运行,有人站上去时会慢慢加速。如图所示,自动扶梯加速上行过程中( )
A.人受到的支持力等于重力
B.人受到扶梯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C.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跳台滑雪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某运动员从跳台A处沿水平方向飞出,在斜面AB上的B处着陆,斜面AB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且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空中相同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相同
B.运动员在斜面上的落点到A点的距离与初速度成正比
C.运动员落在B处的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60°
D.运动员的质量越大,落点离A越远
在x轴上各点电场强度E平行于x轴且随x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O、A、B、C为x轴上等间距的四个点。现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O点静止释放,试探电荷沿直线运动到A点时的动能为Ek,已知试探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试探电荷运动到C点时的动能小于3Ek
B.该电场的O、A、B、C四个点,A点电势最高
C.试探电荷从O点到C点,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D.O、A、B、C四个点,O点附近电场线最密
为测算太阳射到地面的辐射能,某校科技实验小组的同学把一个横截面积是S的矮圆筒的内壁涂黑,外壁用保温材料包裹,内装质量m的水。让阳光垂直圆筒口照射1分钟后,水的温度升高了Δt。水的比热容为c,地球的半径为R,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r,不考虑太阳能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假设到达圆筒内的能量全部被水吸收。则由此可算出地球每分钟接收的太阳能量为( )
A. B.
C. D.
如图所示,一幢居民楼里住着生活水平各不相同的24户居民,所以整幢居民楼里有各种不同的电器,例如电炉、电视机、微波炉、电风扇等。停电时,用欧姆表测得A、B间电阻为R;供电后,各家电器同时使用,测得A、B间电压为U,进线电流为I,则计算该幢居民楼用电的总功率可以用的公式是( )
A.P=I2R B.P
C.P=UI D.P
如图所示,a为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关于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期关系为Ta=Tc>Tb
B.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c<vb<va
C.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a>ab>ac
D.向心力关系为Fb>Fc>Fa
如图,一束红、蓝复色光沿平行底面的方向从左侧面射入底面镀银的等腰棱镜,进入棱镜的光经底面反射后到达右侧面,对于两列可能的出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射光仍为一束复色光,出射光方向与入射光方向平行
B.可能只有红光出射,蓝光在到达右侧面时发生了全反射
C.两列光都出射,且出射光次序为红光在上,蓝光在下
D.两列光都出射,且出射点的高度差与入射点的位置无关
以下关于光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泊松亮斑是光波的圆孔衍射现象
B.彩虹是不同色光在通过水滴时由于偏振而形成的
C.照相机镜头上涂有一层增透膜,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D.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一束白光照到油膜上,可以出现彩色条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14亿年后地球上235U衰变完毕
C.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质子和电子,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β粒子
D.原子核外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有γ射线放出
如图,在远离海岸的海面上,有两个浮筒发电装置甲、乙沿东西方向排列,相距为10m,海面上某个方向传来一列频率恒定的平面波,波速为10m/s,浮筒甲先开始上下振动,经0.6s后,浮筒乙也开始振动,此后观察到当甲处于最高位置时,乙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且甲、乙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则( )
A.波的传播方向为水平向东方向
B.此时海面上传播的波的波长为
C.浮筒振动的周期为0.8s
D.浮筒上下运动的振幅与波的周期无关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多选)随着电动汽车的大量普及,汽车无线充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线充电简单方便,不需手动操作,没有线缆拖拽,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将受电线圈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供电线圈安装在地面上,如图所示。当电动汽车行驶到供电线圈装置上,受电线圈即可“接收”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关于无线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线充电技术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B.为了保护受电线圈不受损坏,可在车底加装一个金属护板
C.只有将供电线圈接到直流电源上,才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D.受电线圈没有对准供电线圈(二者没有完全重合)时,仍能进行无线充电
(多选)图甲为某种光电烟雾探测器装置示意图,光源S发出频率为ν1的光束,当有烟雾进入该探测器时,光束会被烟雾散射进入光电管C,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中的金属钠表面时会产生光电子,进而在光电管中形成光电流,当光电流大于某临界值时,便会触发报警系统报警。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光电管K极是金属钠)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得到钠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v之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元电荷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丙知,普朗克常量h
B.由图丙知,金属钠的逸出功为
C.图甲中,光源S发出的光越强,探测器的灵敏度就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D.图乙中,光电管K极使用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截止频率越大,探测器的灵敏度就越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择专项提升卷01(浙江卷)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秒 B.牛顿
C.米每秒 D.米每二次方秒
【解答】解:A、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
BCD、牛顿、米每秒和米每二次方秒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故B、C、D都错误。
故选:A。
物理课上经常出现“高速公路”、“高压输电”、“高频振荡”、“高温物体”等带有“高”字的词语,下列对这些词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上有限速,如限速120km/h,即行车的平均速度不得超过120km/h
B.我国远距离输电一般采取高压输电,输送电压越高,相应电流也越大
C.要有效发射电磁波,需要用高频振荡,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从微观角度看,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解答】解:A、高速公路限速指的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
B、根据P=UI知,P一定时,U越大,I越小,故B错误;
C、发射电磁波的本领由振荡电路频率决定,振荡电路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故C正确;
D、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较大,但如果分子质量大,则分子的平均速率可能小,故D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随后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成功抵达天和核心舱,开始长达6个月的太空任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分析神舟十三号运动轨迹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B.研究飞船姿态控制问题时,可将飞船视为质点
C.研究飞船对接后的运动时,不可选地球为参考系
D.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是时间间隔
【解答】解:A.在分析神舟十三号运动轨迹时,由于神舟十三号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则可以将神舟十三号看作质点,故A正确;
B.在研究飞船姿态控制问题时,由于神舟十三号的大小和形状是不能忽略的,即不能将飞船看作质点,故B错误;
C.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而参考系的选取则是任意的(除自身以外),研究飞船对接后的运动时,可以选取地球作为参考系,故C错误;
D.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是神舟十三号点火的时间点,即是时刻,不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
故选:A。
为了节能,商场的自动扶梯在较长时间无人乘行时会自动停止运行,有人站上去时会慢慢加速。如图所示,自动扶梯加速上行过程中( )
A.人受到的支持力等于重力
B.人受到扶梯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C.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解答】解:A、自动扶梯加速上行过程中,人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支持力大于重力,故A错误;
BCD、如图所示,自动扶梯加速上行过程中,人受到扶梯竖直向上的作用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合力方向不是竖直向上,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跳台滑雪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某运动员从跳台A处沿水平方向飞出,在斜面AB上的B处着陆,斜面AB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且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空中相同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相同
B.运动员在斜面上的落点到A点的距离与初速度成正比
C.运动员落在B处的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60°
D.运动员的质量越大,落点离A越远
【解答】解:A.运动员在空中只受重力,加速度恒定,由v=gt可知,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故A正确;
B.落点到A的距离利用平抛规律可知,水平方向上有:x=v0t,竖直方向上有:;根据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规律可知,,解得水平位移,联立解得,
所以运动员在斜面上的落点到A点的距离与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B错误;
C.根据平抛运动的结论速度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夹角正切值的2倍可知,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2tan30°,故C错误;
D.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平抛运动与质量无关,所以落点与质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在x轴上各点电场强度E平行于x轴且随x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O、A、B、C为x轴上等间距的四个点。现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O点静止释放,试探电荷沿直线运动到A点时的动能为Ek,已知试探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试探电荷运动到C点时的动能小于3Ek
B.该电场的O、A、B、C四个点,A点电势最高
C.试探电荷从O点到C点,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D.O、A、B、C四个点,O点附近电场线最密
【解答】解:A、由动能定理知,粒子由O运动到A时电场力做功为Ek,由A到C电场力做功小于2EK,则粒子运动到C点时动能小于3Ek,故A正确。
B、从O点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且A为带正电粒子,电势降低,则O点电势最高,故B错误。
C、粒子从O点到A点做加速度逐渐增加的变加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C点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电场线越密集,则A点附近电场线最密,故D错误。
故选:A。
为测算太阳射到地面的辐射能,某校科技实验小组的同学把一个横截面积是S的矮圆筒的内壁涂黑,外壁用保温材料包裹,内装质量m的水。让阳光垂直圆筒口照射1分钟后,水的温度升高了Δt。水的比热容为c,地球的半径为R,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r,不考虑太阳能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假设到达圆筒内的能量全部被水吸收。则由此可算出地球每分钟接收的太阳能量为( )
A. B.
C. D.
【解答】解: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在1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Q=cmΔt
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的面积为
故地球每分钟接收的太阳能量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一幢居民楼里住着生活水平各不相同的24户居民,所以整幢居民楼里有各种不同的电器,例如电炉、电视机、微波炉、电风扇等。停电时,用欧姆表测得A、B间电阻为R;供电后,各家电器同时使用,测得A、B间电压为U,进线电流为I,则计算该幢居民楼用电的总功率可以用的公式是( )
A.P=I2R B.P
C.P=UI D.P
【解答】解:家用电器中有纯电阻用电器也有非纯电阻用电器,故总功率只能用P=UI来计算,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a为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关于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期关系为Ta=Tc>Tb
B.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c<vb<va
C.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a>ab>ac
D.向心力关系为Fb>Fc>Fa
【解答】解:a为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则a、c的角速度相等,b、c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A、c为地球同步卫星,转动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r,解得:T,可知Tc=Ta>Tb,故A正确;
B、对a、c,根据公式v=rω,由ra<rc可知,va<vc;对b、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解得:v,由rb<rc可知,vc<vb;故三者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a<vc<vb,故B错误;
C、对a、c,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a=rω2,由ra<rc可知,aa<ac;对b、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a,解得:a,由rb<rc可知,ac<ab;故三者心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a<ac<ab,故C错误;
D、由于三个物体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比较向心力大小,故D错误。
故选:A。
如图,一束红、蓝复色光沿平行底面的方向从左侧面射入底面镀银的等腰棱镜,进入棱镜的光经底面反射后到达右侧面,对于两列可能的出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射光仍为一束复色光,出射光方向与入射光方向平行
B.可能只有红光出射,蓝光在到达右侧面时发生了全反射
C.两列光都出射,且出射光次序为红光在上,蓝光在下
D.两列光都出射,且出射点的高度差与入射点的位置无关
【解答】解:A.如图,入射光经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故A错误;
B.由图知,光在入射棱镜时的折射角一定等于出射棱镜时的入射角,故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故B错误;
C.因为蓝光的频率更大,所以蓝光偏折更大,故蓝光出射点更偏上方,故C错误;
D.根据光路图可知,出射点的高度差与入射点的位置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以下关于光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泊松亮斑是光波的圆孔衍射现象
B.彩虹是不同色光在通过水滴时由于偏振而形成的
C.照相机镜头上涂有一层增透膜,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D.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一束白光照到油膜上,可以出现彩色条纹
【解答】解:A.泊松亮斑是光波经圆盘衍射形成的现象,故A错误;
B.彩虹是不同色光在水滴中折射率不同造成的,故B错误;
C.照相机镜头上涂有一层增透膜,增透膜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原理,故C正确;
D.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膜很薄,已经到达了分子直径的级别,相对于可见光的波长可以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彩色条纹,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14亿年后地球上235U衰变完毕
C.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质子和电子,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β粒子
D.原子核外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有γ射线放出
【解答】解:A.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运动粒子具有波动性,而不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故A错误;
B.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14亿年后地球上235U剩下四分之一,故B错误;
C.β衰变的本质是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放出电子,即β射线,故C正确;
D.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后发出的,故D错误。
故选:C。
如图,在远离海岸的海面上,有两个浮筒发电装置甲、乙沿东西方向排列,相距为10m,海面上某个方向传来一列频率恒定的平面波,波速为10m/s,浮筒甲先开始上下振动,经0.6s后,浮筒乙也开始振动,此后观察到当甲处于最高位置时,乙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且甲、乙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则( )
A.波的传播方向为水平向东方向
B.此时海面上传播的波的波长为
C.浮筒振动的周期为0.8s
D.浮筒上下运动的振幅与波的周期无关
【解答】解:A.海浪为平面波,波速恒定,经0.6s,前进距离为6m,可见波的传播方向与甲、乙的连线方向有一夹角,如图所示:
由上图课知,波的传播方向应该为东南方向,故A错误;
B.由上图可知,甲、乙在波的传播方向的距离为6m,
由题可得,当甲处于最高位置时,乙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且甲、乙之间只有一个波谷,
故甲、乙之间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为:
解得:λ=8m,故B错误;
C.由上可知,波长、波速已知,
根据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式可求周期为:,故C正确;
D.浮筒的振动为受迫振动,振幅与驱动力周期有关,即与波的周期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多选)随着电动汽车的大量普及,汽车无线充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线充电简单方便,不需手动操作,没有线缆拖拽,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将受电线圈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供电线圈安装在地面上,如图所示。当电动汽车行驶到供电线圈装置上,受电线圈即可“接收”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关于无线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线充电技术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B.为了保护受电线圈不受损坏,可在车底加装一个金属护板
C.只有将供电线圈接到直流电源上,才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D.受电线圈没有对准供电线圈(二者没有完全重合)时,仍能进行无线充电
【解答】解:A、无线充电技术与变压器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故A正确;
B、加装的金属护板会产生涡流,浪费能量,同时屏蔽了电磁场,受电线圈无法“接受”到电磁场的能量,无法充电,故B错误;
C、应将供电线图接到交流电源上,才能产生变化的磁场,使受电线圈发生电磁感应,对电池进行充电,故C错误;
D、当受电线圈没有对准供电线圈(二者没有完全重合)时,也有变化的磁场通过受电线圈引起磁通量变化,也可以进行无线充电,故D正确;
故选:AD。
(多选)图甲为某种光电烟雾探测器装置示意图,光源S发出频率为ν1的光束,当有烟雾进入该探测器时,光束会被烟雾散射进入光电管C,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中的金属钠表面时会产生光电子,进而在光电管中形成光电流,当光电流大于某临界值时,便会触发报警系统报警。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光电管K极是金属钠)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得到钠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v之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元电荷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丙知,普朗克常量h
B.由图丙知,金属钠的逸出功为
C.图甲中,光源S发出的光越强,探测器的灵敏度就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D.图乙中,光电管K极使用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截止频率越大,探测器的灵敏度就越高
【解答】解:A.由光电效应方程和动能定理知,光电管加反向电压时
得
知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v之间的关系图中图线的斜率为,结合图像可求得,故A正确;
B.由光电效应方程有
可知Uc=0时对应的光照频率为极限频率ν0,由丙图可求得v0
则金属钠的逸出功为W0=hv0
故B正确;
C.图甲中,在光源频率不变条件下,光束越强,相同时间内,相同烟雾浓度下散射到光电管上的光子数越多,产生的光电流越大,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故C错误;
D.图乙中,光电管K极使用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截止频率越大,从光电管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探测器的灵敏度就越低,越不容易触发报警器报警,故D错误。
故选:A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