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择专项提升卷03(浙江卷)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列仪器所测物理量的单位中,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图中是压强计,测量的是压强,单位是Pa,不是基本单位,故A正确;
B、图中是电流表,测量的是电流,电流的单位是A,是基本单位,故B错误。
C、图中是秒表,测量的是时间,时间的单位是s,是基本单位,故C错误;
D、图中是游标卡尺,测量的是长度,长度的单位是m,是基本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为了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首次进行了“月﹣地检验”
B.系统内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负值
C.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做功为零,动量不变
D.开普勒通过深入研究第谷的数据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解答】解:A、牛顿为了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首次进行了“月﹣地检验”,而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说自己是“称量地球质量的人”。故A错误;
B、系统内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二者的位移不同,而且滑动摩擦力将一部分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负值,故B正确;
C、动量是矢量,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做功为零,动量的方向不断变化。故C错误;
D、开普勒通过观察天象以及深入研究第谷的数据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年糕是我国很多地方传统的新年应时食品,打年糕时一般需要用木制榔头反复捶打石槽中煮熟的糯米如图所示。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中,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石槽始终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下降过程中榔头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榔头对年糕的弹力是年糕发生形变引起的
C.年糕凹陷,说明榔头对年糕的打击力大于年糕对榔头的支持力
D.榔头向下打击年糕时,地面对石槽的支持力大于石槽和年糕的总重力
【解答】解:A.下降过程中,榔头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后减速直线运动,向下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向下,所以榔头处于失重状态,向下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向上,榔头处于超重状态,榔头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
B.榔头对年糕的弹力是榔头发生形变引起的,故B错误;
C.由牛顿第三定律,榔头对年糕的打击力等于年糕对榔头的支持力,故C错误;
D.榔头向下打击年糕时,设榔头对年糕的冲击力为F,地面对石槽的支持力为FN,石槽和年糕的总重力为G。石槽和年糕处于共点力平衡,则有
FN=G+F,所以FN>G,故D正确。
故选:D。
2022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并进入轨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时是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轨道,在近地轨道的A点加速后进入转移轨道,在转移轨道上的远地点B加速后进入同步轨道;已知近地轨道半径为r1,同步轨道半径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时,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2:r1
B.卫星在近地轨道与同步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r2:r1
C.卫星在近地轨道与同步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之比为
D.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时,引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
【解答】解: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与地球连线相同时间内扫过面积相等,故
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故A正确;
B.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可知卫星在近地轨道与同步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故B错误;
C.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得
可知卫星在近地轨道与同步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之比为
故C错误;
D.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地球引力作用,即只有引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机械能守恒,故D错误。
故选:A。
在北京地区做如下实验。一个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保持静止,一根长直导线位于小磁针的北方,竖直放置,且通有竖直向上的电流。已知地磁场的水平分量为B0,长直导线电流磁场在小磁针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小磁针的N极将( )
A.向东偏转角度θ=arctan而静止
B.向东偏转角度θ=arctan而静止
C.向西偏转角度θ=arctan而静止
D.向西偏转角度θ=arctan而静止
【解答】解:各个分磁场与合磁场关系如图(俯视图)所示:
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环形电流产生向东的磁场,
地磁场水平分量B0,
所以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得:tanθ,解得θ=arctan,故向东偏转θ=arctan而静止,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如图甲、乙、丙、丁所示,下列关于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通电螺线管周围产生的磁场和磁感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乙图,将小磁针放在地球表面赤道位置自由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理南极
C.丙图,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利用了“电生磁”的现象为原理制作而成
D.丁图,麦克斯韦推断的电磁波产生与传播的原理图
【解答】A、甲图是条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磁场都是真实存在的,但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故A错误;
B.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和北极分别位于地球北极和南极附近,在赤道上,地磁场的方向由地理南极指向地理北极,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球北极,故B错误;
C.丙图,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利用了“磁生电”的现象为原理制作而成,故C错误;
D.丁图,麦克斯韦推断的电磁波产生与传播的原理图,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发,形成向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故D正确;
故选:D。
如图甲所示,匝数为5的矩形金属线框绕垂直于磁感线的中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穿过金属线框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金属线框的总电阻为10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05s时,金属线框处于中性面位置,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B.金属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50V
C.金属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5A
D.0.05~0.15s时间内,通过金属线框某横截面的电荷量为C
【解答】解:A、由图可知t=0.05s时,穿过金属线框磁通量最大,金属线框处于中性面位置,但产生感应电动势为零,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周期T=0.2s,则角速度:rad/s=10πrad/s,电动势最大值为:Em=NBSω=NΦωV=50V,故B正确;
C、电动势的有效值:EVV,则金属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IA,故C错误;
D、由电荷量公式得:q,ΔΦWb,解得:qC,故D错误。
故选:B。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并进行了分析讨论。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轻质细线一端,细线另一端固定在O点。小球在外力F、细线拉力FT和重力mg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开始时F水平,细线与F的夹角为α。现将小球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位置外力F的大小为mgtanα
B.图示位置细线拉力FT的大小为
C.在细线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外力F一直增大
D.在细线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细线拉力FT先增大后减小
【解答】解:AB、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FTcos(π﹣α)
mg=FTsin(π﹣α)
解得:F=mg,FT,
故AB错误;
CD、在细线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α角保持不变,β角从90°增加到大于90°,γ角从大于90°减小到90°,则F逐渐增大,FT逐渐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用a、b两种不同的单色光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经同一单缝衍射装置得到的衍射图样如图甲、乙所示。现使a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上的O点,其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如图丙所示。对于这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波长比b光短
B.水对a光的折射率n
C.a光子的动量小于b光子的动量
D.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比b光小
【解答】解:A、根据甲图和乙图可知,甲的衍射条纹宽,说明a光的波长长,故A错误;
B、根据图丙可知水对a的折射率,故B错误;
C、根据公式,可知a光波长长,则光子的动量小,故C正确;
D、光的波长越长则频率越小、折射率越小,根据可知,a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较大,故D错误。
故选:C。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甲所示,一群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只有频率为νa、νb两种光可让图乙所示的光电管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现分别用频率为νa、νb的两个光源照射该光电管阴极K,测得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丙中的图线a所表示的光是氢原子由第4能级向基态跃迁发出的
B.图丙中的图线b所表示的光的光子能量为12.75eV
C.用图丙中的图线a所表示的光照射阴极K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用图线b所表示的光照射时更大
D.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一个能量为0.75eV的光子并电离
【解答】解:AB.图丙中的图线b所表示的光的遏止电压较大,则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较大,所对应的光子能量较大,原子跃迁对应的能级差较大,即对应于从n=4到n=1的跃迁,则光子能量为(﹣0.85eV)﹣(﹣13.6eV)=12.75eV,故A错误,B正确;
D.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至少要吸收能量为0.85eV的光子才能电离,故D错误;
C.用图丙中的图线a所表示的光照射阴极K时,遏止电压小于图线b表示的光子的遏止电压,可知a表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用图线b所表示的光照射时更小,故C错误。
故选:B。
太阳目前处于主序星阶段,氢燃烧殆尽后将发生氦闪,进入红巨星阶段,电影《流浪地球》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氦闪”是氦()的聚变变成碳的过程,,极不稳定,短时间再结合一个氦变成碳的过程,已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质量数的图像如图,的纵坐标为7.08,的纵坐标为7.6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
B.一次氦闪放出的核能为7.32MeV
C.氦4的核子平均质量小于碳12的核子平均质量
D.氦4的结合能为7.08Mev
【解答】解: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故A错误;
B.一次氦闪放出的核能为12×7.69MeV﹣3×4×7.08MeV=7.32MeV,故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核子有质量亏损,故氦4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碳12的核子平均质量,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氦4的比结合能为7.08MeV,结合能为4×7.08MeV=28.32MeV,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所示的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极板高度AB=CD=h,对该电容器充上一定的电量后,将一带电小球P从非常靠近左极板的上端A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沿图中虚线运动打到了右极板的中点,为使小球能够从下方穿过电容器,右极板向右至少移动的距离为( )
A.d B. C. D.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球所受的合力沿着虚线方向,根据电容的大小公式:C
电容的定义变形式:
电场强度与电压的关系式:
联立可得:E
可知右极板向右移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即合力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要使得小球能够从下方穿过电容器,根据:
解得:x=d,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线连接,在同一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心均为点O。在某时刻,细线同时断裂,两物体做平抛运动,同时落在水平面上的同一点。连接A、B的细线长度分别为10l、5l,A、B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6l、4l,则O点到水平面的高度为(忽略物体的大小和细线质量)( )
A.6l B.10l C.12l D.15l
【解答】解:物体A、B在同一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设连接A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A,连接B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B,O点到水平面的高度为h。
对A球,由几何关系得:sinθA0.6,则θA=37°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gtanθA=mA,解得A的线速度大小:vA
对B球,由几何关系得:sinθB0.8,则θB=53°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BgtanθB=mB,解得B的线速度大小:vB
细线同时断裂后,两物体做平抛运动,设落地时间为t,水平方向两物体的位移如图:
由几何关系和平抛运动规律得:水平方向,有(vAt)2+(6l)2=(vBt)2+(4l)2
竖直方向:hgt2
联立解得:h=12l,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多选)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测得油酸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 m
B.图乙为布朗运动实验的观测记录,图中记录的是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C.图丙为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图,分子间距从r0开始增大时,分子势能变小
D.图丁为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分布图,曲线②对应的分子平均动能较大
【解答】解:A、题图甲“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测得油酸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 m,故A正确;
B、题图乙为布朗运动实验的观测记录,图中记录的是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每隔一定时间所到的位置,然后连起来,可发现该微粒做的是无规则的运动,故B错误;
C、题图丙为分子力F﹣r的关系图,分子间距从r0开始增大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变大,故C错误;
D、题图丁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分布统计图,曲线②中分子速率较大的占比较大,故对应的分子平均动能较大,但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较大,故D正确。
故选:AD。
(多选)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已知甲波向左传播,乙波向右传播,t=0时刻甲波恰好传播到x=0.5m处,此时乙波传播到x=﹣0.5m处,经过0.5s甲波传播到x=0处,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则( )
A.甲波和乙波的波速均为1.0m/s
B.两列波相遇后,x=0处的质点振幅为4cm
C.x=1.5m处的质点在0~3s内通过的路程为16cm
D.t=1s时,x=1.25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方向
【解答】解:A、经过0.5s,根据题意甲乙波传播距离都为x=0.5m,故波速,故A正确。
B、两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频率相等,但起振方向相反,x=0cm处的质点到波最前端的质点的距离相等,即等于整数倍波长,则为振动减弱点,振幅为两振幅之差,为0,故B错误。
C、波长λ=2m,则周期,在前2s时间内,x=1.5m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A=8cm。此时乙波传播到x=1.5m的质点处,两波叠加,该点为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A=4cm,在后续1s时间内,路程为8cm,共16cm,故C正确。
D、x=1.25m处的质点,在t=0时刻沿y轴负方向运动,t=1s时,波传播了1m,此时质点正从波谷向平衡位置振动,速度方向沿+y方向振动,故D正确。
故选:A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择专项提升卷03(浙江卷)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列仪器所测物理量的单位中,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 B.
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为了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首次进行了“月﹣地检验”
B.系统内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负值
C.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做功为零,动量不变
D.开普勒通过深入研究第谷的数据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年糕是我国很多地方传统的新年应时食品,打年糕时一般需要用木制榔头反复捶打石槽中煮熟的糯米如图所示。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中,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石槽始终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下降过程中榔头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榔头对年糕的弹力是年糕发生形变引起的
C.年糕凹陷,说明榔头对年糕的打击力大于年糕对榔头的支持力
D.榔头向下打击年糕时,地面对石槽的支持力大于石槽和年糕的总重力
2022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并进入轨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时是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轨道,在近地轨道的A点加速后进入转移轨道,在转移轨道上的远地点B加速后进入同步轨道;已知近地轨道半径为r1,同步轨道半径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时,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2:r1
B.卫星在近地轨道与同步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r2:r1
C.卫星在近地轨道与同步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之比为
D.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时,引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
在北京地区做如下实验。一个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保持静止,一根长直导线位于小磁针的北方,竖直放置,且通有竖直向上的电流。已知地磁场的水平分量为B0,长直导线电流磁场在小磁针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小磁针的N极将( )
A.向东偏转角度θ=arctan而静止
B.向东偏转角度θ=arctan而静止
C.向西偏转角度θ=arctan而静止
D.向西偏转角度θ=arctan而静止
如图甲、乙、丙、丁所示,下列关于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通电螺线管周围产生的磁场和磁感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乙图,将小磁针放在地球表面赤道位置自由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理南极
C.丙图,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利用了“电生磁”的现象为原理制作而成
D.丁图,麦克斯韦推断的电磁波产生与传播的原理图
如图甲所示,匝数为5的矩形金属线框绕垂直于磁感线的中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穿过金属线框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金属线框的总电阻为10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05s时,金属线框处于中性面位置,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B.金属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50V
C.金属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5A
D.0.05~0.15s时间内,通过金属线框某横截面的电荷量为C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并进行了分析讨论。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轻质细线一端,细线另一端固定在O点。小球在外力F、细线拉力FT和重力mg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开始时F水平,细线与F的夹角为α。现将小球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位置外力F的大小为mgtanα
B.图示位置细线拉力FT的大小为
C.在细线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外力F一直增大
D.在细线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细线拉力FT先增大后减小
用a、b两种不同的单色光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经同一单缝衍射装置得到的衍射图样如图甲、乙所示。现使a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上的O点,其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如图丙所示。对于这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波长比b光短
B.水对a光的折射率n
C.a光子的动量小于b光子的动量
D.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比b光小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甲所示,一群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只有频率为νa、νb两种光可让图乙所示的光电管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现分别用频率为νa、νb的两个光源照射该光电管阴极K,测得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丙中的图线a所表示的光是氢原子由第4能级向基态跃迁发出的
B.图丙中的图线b所表示的光的光子能量为12.75eV
C.用图丙中的图线a所表示的光照射阴极K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用图线b所表示的光照射时更大
D.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一个能量为0.75eV的光子并电离
太阳目前处于主序星阶段,氢燃烧殆尽后将发生氦闪,进入红巨星阶段,电影《流浪地球》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氦闪”是氦()的聚变变成碳的过程,,极不稳定,短时间再结合一个氦变成碳的过程,已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质量数的图像如图,的纵坐标为7.08,的纵坐标为7.6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
B.一次氦闪放出的核能为7.32MeV
C.氦4的核子平均质量小于碳12的核子平均质量
D.氦4的结合能为7.08Mev
如图所示的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极板高度AB=CD=h,对该电容器充上一定的电量后,将一带电小球P从非常靠近左极板的上端A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沿图中虚线运动打到了右极板的中点,为使小球能够从下方穿过电容器,右极板向右至少移动的距离为( )
A.d B. C. D.
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线连接,在同一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心均为点O。在某时刻,细线同时断裂,两物体做平抛运动,同时落在水平面上的同一点。连接A、B的细线长度分别为10l、5l,A、B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6l、4l,则O点到水平面的高度为(忽略物体的大小和细线质量)( )
A.6l B.10l C.12l D.15l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多选)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测得油酸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 m
B.图乙为布朗运动实验的观测记录,图中记录的是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C.图丙为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图,分子间距从r0开始增大时,分子势能变小
D.图丁为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分布图,曲线②对应的分子平均动能较大
(多选)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已知甲波向左传播,乙波向右传播,t=0时刻甲波恰好传播到x=0.5m处,此时乙波传播到x=﹣0.5m处,经过0.5s甲波传播到x=0处,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则( )
A.甲波和乙波的波速均为1.0m/s
B.两列波相遇后,x=0处的质点振幅为4cm
C.x=1.5m处的质点在0~3s内通过的路程为16cm
D.t=1s时,x=1.25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方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