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女王头”景观(见下图)位于台湾省东北部的野柳地质公园内。 “女王头”本身是一个蕈状石(形状像蘑菇的石头),由于形似尊贵的女王而得名,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但其“脖子”越来越细,将来可能自然崩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女王头”自然崩塌的外力作用最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B.地震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除野柳地质公园外,类似“女王头”形状的景观在我国最常见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西北地区
【答案】1.C
2.D
【知识点】风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风成地貌
类型 名称 景观特点
风蚀地貌 风蚀垄 呈长条形
风蚀柱 孤立的石柱
风蚀蘑菇 “头大、身小”
风蚀雅丹 垄槽相间
风积地貌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长条状的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状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
1.由图可知,“女王头”景观现在位于陆地上,受海浪和流水作用影响相对较小,地震和强风可能造成“女王头”崩塌,但地震属于内力作用,C正确。
故答案为:C。
2.“女王头”景观形状与风蚀蘑菇类似,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北平原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据统计,台风在北半球冬季很少生成。2023年第17号台风“杰拉华”于12月17 日上午生成,18日中午11点前后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东南部沿海登陆。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18 日18时发布的台风“杰拉华”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台风“杰拉华”生成于 12月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温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低
B.南半球温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高
C.北半球热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高
D.南半球热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低
4.当台风“杰拉华”登陆棉兰老岛时,图中K 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3.C
4.B
【知识点】台风灾害
【解析】【点评】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风常常形成于洋面温度超过26.5 ℃的热带海洋上,正常情况下,冬季时洋面温度相对偏低,很难达到台风形成所需的温度,但有的年份冬季热带洋面温度偏高,能达到台风形成的条件。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台风“杰拉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所以受北半球温带洋面的影响,北半球冬季热带洋面温度偏高,才能达到台风形成的条件,C正确。
故答案为:C。
4.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台风“杰拉华”登陆棉兰老岛时,图中K地位于台风中心(气旋)的西侧,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K地吹西北风,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照叶林叶片小而厚,角质层发达,革质光滑发亮,叶面向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等保护结构,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气候区。近年来,照叶林分布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照叶林对气候的适应性表现在( )
A.叶片小而厚——减少蒸腾,适应夏季干旱
B.叶片角质层发达———加快热量散失
C.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减少阳光灼伤
D.革质叶片光滑发亮———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6.照叶林面积的变化会( )
A.扩大落叶阔叶林面积 B.使森林内部结构变复杂
C.加重东南亚海洋灾害 D.加剧区域内部水土流失
【答案】5.C
6.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5.照叶林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气候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叶片角质层发达、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可以减少阳光灼伤,不能加快热量散失,革质叶片光滑发亮,有利于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C正确。
故答案为:C。
6.照叶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面积减少,不会增加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面积,也不会使森林内部结构变复杂;照叶林与东南亚海洋灾害无直接关系;照叶林面积缩小,水土保持功能减弱,使区域内部水土流失加剧。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为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某太阳能设备生产公司研发出“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见下图),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使太阳能电池板始终正对太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白天该太阳能电池板旋转的方向及其与水平面夹角的变化是( )
A.自西向东,先变小后变大 B.自西向东,先变大后变小
C.自东向西,先变小后变大 D.自东向西,先变大后变小
8.冬至日日出时,安装在郑州市的该太阳能电池板朝向(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答案】7.C
8.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点评】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7.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视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故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应自东向西旋转;白天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电池板垂直时发电效果最好,故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C正确。
故答案为:C。
8.冬至日郑州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日出时太阳能电池板应朝向东南,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大南昌都市圈是位于江西省中北部赣鄱水系平原上的一个城市规划集群,包括南昌、九江、宜春、抚州、上饶五个地级市,中心城市为南昌。 下图示意2012—2020年大南昌都市圈各地市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相关度的变化(数值越大,表示其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012—2020年,大南昌都市圈中( )
A.2016年九江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基本一致
B.上饶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一直最小
C.宜春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呈下降趋势
D.抚州和南昌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先升后降
10.为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南昌应( )
A.缩短南昌与周边城市间的空间距离
B.在南昌与周边城市之间大量建设地铁
C.促进南昌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D.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
【答案】9.A
10.D
【知识点】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的作用
2.城市体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
9.由材料可知,产业相关度数值越大,表示该城市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2016 年九江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接近1,说明其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基本一致;上饶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并不是一直最小;宜春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先下降后上升;抚州和南昌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先下降后上升。
故答案为:A。
10.城市间的空间距离受地理位置影响,不能人为缩小;地铁要因需建设,不能因为是都市圈就大肆建设;促进南昌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可能会促使更多人口迁入南昌,反而形成虹吸效应;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加强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南昌的辐射带动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京津冀地区传统工业发展时间早、产业规模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产业政策对引导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图为中央及京津冀各省市出台的有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数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京津冀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主要为( )
A.绿色发展方向 B.高端畜牧业方向
C.现代农业方向 D.打造全国能源供给中心
12.河北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数量最多,原因是河北省( )
A.工业企业数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低
C.环保要求最严格 D.重工业比重高
13.河北省各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
A.唐山市应重点促进重化工业升级
B.石家庄市应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C.邯郸市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D.邢台市应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
【答案】11.A
12.D
13.A
【知识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解析】【点评】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2.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1.由材料可知,京津冀传统工业发展时间长、产业规模大,由于设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问题突出,因此促进当地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主要是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工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减轻环境污染;高端畜牧业方向、现代农业方向、打造全国能源供给中心不是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A正确。
故答案为:A。
12.河北省是工业大省,工业企业数量多,且资源型工业、重工业比重高,造成的环境问题严重,因此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数量最多;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主要是针对传统工业,而非农业;京津的环保要求较河北省更加严格。D正确。
故答案为:D。
13.唐山市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城市,促进其重化工业升级势在必行;钢铁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气较多,石家庄市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邯郸市科技实力不如石家庄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短缺;河北省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农业应以种植业为主。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索马里洋流是沿非洲索马里半岛东岸(海底坡度较陡)附近流动的表层流,属于季节性洋流,其流向与性质有悖于洋流的一般规律,对沿岸气候、生物资源分布等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索马里半岛的位置,下图示意不同季节索马里洋流流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海域冬季盛行( )
A.西北季风 B.东南信风 C.东北季风 D.西南季风
15.索马里洋流的特点是( )
A.春季流速为年内最大
B.夏季自南向北流
C.冬季为寒流
D.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流向一直相反
16.图示渔场( )
A.为季节性渔场 B.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C.全年都适宜捕捞 D.形成受东北季风影响
【答案】14.A
15.B
16.A
【知识点】季风环流;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的区别(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上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上图乙)。
14.图示海域为北印度洋海洋,受南亚季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C正确。
故答案为:C。
15.图示洋流主要由受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而形成,读图可知,表层流速秋季最大;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自南向北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自北向南流,为暖流,由图中流速可知,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流向冬季相同,其他季节相反。B正确。
故答案为:B。
16.图示渔场是夏季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下,出现上升流,形成的季节性渔场,不适合全年捕捞,A正确。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是东北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区域,其发展定位之一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加快构建“一核(大连)、一轴、两翼”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下图示意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格局。
(1)简述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条件。
(2)简述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对于东北地区发展的意义。
(3)请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案】(1)工业基础好,货物来源充足;海洋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类型多样;海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善,经济腹地广;具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2)促进辽宁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有利于加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等地区的合作,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3)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坚持绿色发展;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内部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条件,需要从该地具备港口建设的陆域和水域条件进行叙述。辽宁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工业产品来源充足;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类型多样;海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国家政策振兴东北地区,有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2)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对于东北地区发展的意义,主要从经济带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进行叙述,主要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叙述。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有助于促进辽宁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的就业和人均收入;有利于加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等地区的合作,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3)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主要从对环境、人才和区域协调方面的措施进行考虑。对于环境的措施:应该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从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对于产业发展的措施: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增加产业的多元化;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重点应加强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点评】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原则 内容 案例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便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应根据运输需求而定。 我国根据运输需求把普通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同级别。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并预留了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 为了减缓坡度,公路盘山而建,呈“之”字型分布。
尽量少占土地原则 交通线、站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高速铁路的建设一般都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除了飞机外,还集合了多种交通工具替换中心将公路,高铁,公交,以及地铁全部归纳在一起。形成一张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地下交通运输网络。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求等 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
18.(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游内蒙古段,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罕台川上游流经砒砂岩裸露区,岩石结构松散,易风化,遇水后易崩解,中游穿越库布齐沙漠,下游为平原区,形成地上悬河。 近年来,随着淤地坝的建设,罕台川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下图为罕台川流域位置图。
(1)简述罕台川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简析罕台川流域下游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
(3)简述淤地坝建设在罕台川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得的综合效益。
【答案】(1)罕台川流域上游岩石结构松散,易风化崩解;地处季风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域内地势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支流多,汇水速度快。
(2)罕台川流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挟带泥沙多;中游流经沙漠地带,风将大量沙尘吹入河道中,增大河流含沙量;下游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
(3)淤地坝可以拦蓄沟道泥沙,减轻水土流失;建设淤地坝可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淤地坝可拦泥淤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黄河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分析】(1)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侵蚀、风化作用增强进行叙述。罕台川流域上游流经砒砂岩裸露区,岩石结构松散,易风化崩解,植被缺失;流域内地势起伏较大,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流域内支流多,汇水速度快;地处内蒙古,属于季风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对地表侵蚀作用强等。
(2)罕台川流域下游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主要从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下游堆积进行分析。罕台川流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中游流经库布齐沙漠地带,风将大量沙尘吹入河道中,增大了河流含沙量;下游流经平原区,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大量沉积于河床,河床被抬高,形成地上悬河。
(3)淤地坝建设在罕台川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得的综合效益,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进行叙述。据材料“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可知,淤地坝建在各级沟道中,可以拦蓄沟道泥沙,减轻水土流失;建设淤地坝需要大量劳动力,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淤地坝拦泥淤地,扩大了耕地面积,使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等。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
④土壤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低。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①破坏植被——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如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④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地矛盾尖锐,经济水平低,环境意识差。
19.(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底麻坑是地层中的液体或气体沿着运移通道(断层、不整合面或薄弱带等)逸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 南海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断层发育,地质结构复杂。 日积礁位于南沙群岛(油气资源丰富)西南部,其南侧南海大陆坡与西南次海盆交界处水深570~1 990米,地势起伏较大,发育有大量的海底麻坑。 下图为日积礁南侧海域海底麻坑地貌分布示意图。
(1)分析日积礁南侧海域发育大量海底麻坑的主要原因。
(2)推测与年代老的麻坑相比,新生成麻坑的特征。
(3)简述图中冲刷沟槽内串珠形复合麻坑的形成原因。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断层发育,为液体或气体提供运移通道;海底油气资源丰富,液体或气体易逸出,侵蚀海底,形成麻坑。
(2)新生成的麻坑坑壁陡峭;坑底沉积物覆盖层薄;深度更大。
(3)冲刷沟槽两侧坡度陡峭,单个麻坑沿沟槽走向呈狭长形分布;沟槽中海水冲刷作用强,相邻的麻坑坑壁受海水冲刷逐渐被打通,从而形成串珠形复合麻坑。
【知识点】内力作用;构造地貌的判读;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 日积礁南侧海域发育大量海底麻坑的主要原因,应该从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影响进行分析。据材料“南海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断层发育,地质结构复杂”可知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发育有断层,成为液体或气体运移的通道;加上南海地区海底油气资源丰富,液体或气体易逸出,不断的侵蚀海底,形成麻坑。
(2)年代老的麻坑相比,新生成麻坑的特征,主要从外力作用影响的差异进行推测。据材料“海底麻坑是地层中的液体或气体沿着运移通道(断层、不整合面或薄弱带等)逸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可知越靠近断层、不整合面或薄弱地带,麻坑越新,接受堆积越少;所以新生成的麻坑与年代老的麻坑坑壁陡峭;坑底沉积物覆盖层会更薄;深度更大。
(3)冲刷沟槽内串珠形复合麻坑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对原有麻坑影响进行分析。据图可知,由于冲刷沟槽位于断层、不整合面或薄弱带,两侧坡度陡峭,单个麻坑沿沟槽走向呈狭长形分布;沟槽落差较大,海水冲刷作用强,相邻的麻坑坑壁受海水不断冲刷逐渐被打通,从而形成串珠形复合麻坑。
【点评】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
断
方
法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
造
地
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0.(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 洞里萨湖流域具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雨季时(5—10 月),湄公河涨水,河水流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达到16 000 平方千米左右;旱季时(11月—次年4月),湄公河水位降低,洞里萨湖湖水流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左右。 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
(1)简析洞里萨湖流域旱季和雨季的成因。
(2)简述不同季节洞里萨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3)比较图中 a、b两河段水位年内变化的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11月一次年4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洞里萨湖流域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早季;5-10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该地区主要受自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雨季。
(2)早季时,洞里萨湖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湖泊水补给;雨季时,湄公河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河水补给。
(3)b河段水位年内变化较a河段小。理由:b河段位于洞里萨湖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影响大,水位年内变化较小。
【知识点】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 洞里萨湖流域旱季和雨季的成因,主要从热带季风气候的旱、雨季形成进行分析。洞里萨湖位于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1月—次年4月,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洲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受高压影响,洞里萨湖流域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从高纬吹向低纬,降水少,形成旱季;5月—10月,随着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影响该地区,该地区主要受自海洋吹向陆地的、自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雨季。
(2)洞里萨河的主要补给来源,主要从旱季、雨季进行分析。旱季时,湄公河流域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较低,此时洞里萨湖水位较高,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湖泊水补给;雨季时,湄公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位上升,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河水补给。
(3)a、b两河段水位年内变化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湖泊对其上、下游河段径流的调节作用的差异进行分析。读图可知,a段位于洞里萨湖上游,河流水位年内变化较大;b段位于洞里萨湖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水位年内变化较小;故a段水位年内变化较b段大。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1 / 1河南省安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女王头”景观(见下图)位于台湾省东北部的野柳地质公园内。 “女王头”本身是一个蕈状石(形状像蘑菇的石头),由于形似尊贵的女王而得名,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但其“脖子”越来越细,将来可能自然崩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女王头”自然崩塌的外力作用最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B.地震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除野柳地质公园外,类似“女王头”形状的景观在我国最常见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西北地区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据统计,台风在北半球冬季很少生成。2023年第17号台风“杰拉华”于12月17 日上午生成,18日中午11点前后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东南部沿海登陆。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18 日18时发布的台风“杰拉华”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台风“杰拉华”生成于 12月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温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低
B.南半球温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高
C.北半球热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高
D.南半球热带洋面上气温和海温偏低
4.当台风“杰拉华”登陆棉兰老岛时,图中K 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照叶林叶片小而厚,角质层发达,革质光滑发亮,叶面向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等保护结构,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气候区。近年来,照叶林分布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照叶林对气候的适应性表现在( )
A.叶片小而厚——减少蒸腾,适应夏季干旱
B.叶片角质层发达———加快热量散失
C.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减少阳光灼伤
D.革质叶片光滑发亮———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6.照叶林面积的变化会( )
A.扩大落叶阔叶林面积 B.使森林内部结构变复杂
C.加重东南亚海洋灾害 D.加剧区域内部水土流失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为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某太阳能设备生产公司研发出“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见下图),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使太阳能电池板始终正对太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白天该太阳能电池板旋转的方向及其与水平面夹角的变化是( )
A.自西向东,先变小后变大 B.自西向东,先变大后变小
C.自东向西,先变小后变大 D.自东向西,先变大后变小
8.冬至日日出时,安装在郑州市的该太阳能电池板朝向(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大南昌都市圈是位于江西省中北部赣鄱水系平原上的一个城市规划集群,包括南昌、九江、宜春、抚州、上饶五个地级市,中心城市为南昌。 下图示意2012—2020年大南昌都市圈各地市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相关度的变化(数值越大,表示其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012—2020年,大南昌都市圈中( )
A.2016年九江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基本一致
B.上饶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一直最小
C.宜春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呈下降趋势
D.抚州和南昌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先升后降
10.为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南昌应( )
A.缩短南昌与周边城市间的空间距离
B.在南昌与周边城市之间大量建设地铁
C.促进南昌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D.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京津冀地区传统工业发展时间早、产业规模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产业政策对引导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图为中央及京津冀各省市出台的有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数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京津冀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主要为( )
A.绿色发展方向 B.高端畜牧业方向
C.现代农业方向 D.打造全国能源供给中心
12.河北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数量最多,原因是河北省( )
A.工业企业数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低
C.环保要求最严格 D.重工业比重高
13.河北省各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
A.唐山市应重点促进重化工业升级
B.石家庄市应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C.邯郸市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D.邢台市应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
(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索马里洋流是沿非洲索马里半岛东岸(海底坡度较陡)附近流动的表层流,属于季节性洋流,其流向与性质有悖于洋流的一般规律,对沿岸气候、生物资源分布等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索马里半岛的位置,下图示意不同季节索马里洋流流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海域冬季盛行( )
A.西北季风 B.东南信风 C.东北季风 D.西南季风
15.索马里洋流的特点是( )
A.春季流速为年内最大
B.夏季自南向北流
C.冬季为寒流
D.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流向一直相反
16.图示渔场( )
A.为季节性渔场 B.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C.全年都适宜捕捞 D.形成受东北季风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是东北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区域,其发展定位之一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加快构建“一核(大连)、一轴、两翼”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下图示意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格局。
(1)简述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条件。
(2)简述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对于东北地区发展的意义。
(3)请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
18.(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游内蒙古段,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罕台川上游流经砒砂岩裸露区,岩石结构松散,易风化,遇水后易崩解,中游穿越库布齐沙漠,下游为平原区,形成地上悬河。 近年来,随着淤地坝的建设,罕台川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下图为罕台川流域位置图。
(1)简述罕台川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简析罕台川流域下游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
(3)简述淤地坝建设在罕台川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得的综合效益。
19.(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底麻坑是地层中的液体或气体沿着运移通道(断层、不整合面或薄弱带等)逸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 南海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断层发育,地质结构复杂。 日积礁位于南沙群岛(油气资源丰富)西南部,其南侧南海大陆坡与西南次海盆交界处水深570~1 990米,地势起伏较大,发育有大量的海底麻坑。 下图为日积礁南侧海域海底麻坑地貌分布示意图。
(1)分析日积礁南侧海域发育大量海底麻坑的主要原因。
(2)推测与年代老的麻坑相比,新生成麻坑的特征。
(3)简述图中冲刷沟槽内串珠形复合麻坑的形成原因。
20.(2023高二上·安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 洞里萨湖流域具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雨季时(5—10 月),湄公河涨水,河水流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达到16 000 平方千米左右;旱季时(11月—次年4月),湄公河水位降低,洞里萨湖湖水流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左右。 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
(1)简析洞里萨湖流域旱季和雨季的成因。
(2)简述不同季节洞里萨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3)比较图中 a、b两河段水位年内变化的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风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风成地貌
类型 名称 景观特点
风蚀地貌 风蚀垄 呈长条形
风蚀柱 孤立的石柱
风蚀蘑菇 “头大、身小”
风蚀雅丹 垄槽相间
风积地貌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长条状的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状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
1.由图可知,“女王头”景观现在位于陆地上,受海浪和流水作用影响相对较小,地震和强风可能造成“女王头”崩塌,但地震属于内力作用,C正确。
故答案为:C。
2.“女王头”景观形状与风蚀蘑菇类似,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北平原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C
4.B
【知识点】台风灾害
【解析】【点评】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风常常形成于洋面温度超过26.5 ℃的热带海洋上,正常情况下,冬季时洋面温度相对偏低,很难达到台风形成所需的温度,但有的年份冬季热带洋面温度偏高,能达到台风形成的条件。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台风“杰拉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所以受北半球温带洋面的影响,北半球冬季热带洋面温度偏高,才能达到台风形成的条件,C正确。
故答案为:C。
4.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台风“杰拉华”登陆棉兰老岛时,图中K地位于台风中心(气旋)的西侧,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K地吹西北风,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5.C
6.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5.照叶林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气候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叶片角质层发达、芽上覆有鳞片和蜡被可以减少阳光灼伤,不能加快热量散失,革质叶片光滑发亮,有利于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C正确。
故答案为:C。
6.照叶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面积减少,不会增加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面积,也不会使森林内部结构变复杂;照叶林与东南亚海洋灾害无直接关系;照叶林面积缩小,水土保持功能减弱,使区域内部水土流失加剧。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7.C
8.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点评】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7.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视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故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应自东向西旋转;白天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电池板垂直时发电效果最好,故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C正确。
故答案为:C。
8.冬至日郑州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日出时太阳能电池板应朝向东南,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9.A
10.D
【知识点】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的作用
2.城市体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
9.由材料可知,产业相关度数值越大,表示该城市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2016 年九江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接近1,说明其与大南昌都市圈产业结构基本一致;上饶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并不是一直最小;宜春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先下降后上升;抚州和南昌与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相关度先下降后上升。
故答案为:A。
10.城市间的空间距离受地理位置影响,不能人为缩小;地铁要因需建设,不能因为是都市圈就大肆建设;促进南昌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可能会促使更多人口迁入南昌,反而形成虹吸效应;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加强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南昌的辐射带动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1.A
12.D
13.A
【知识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解析】【点评】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2.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1.由材料可知,京津冀传统工业发展时间长、产业规模大,由于设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问题突出,因此促进当地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主要是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工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减轻环境污染;高端畜牧业方向、现代农业方向、打造全国能源供给中心不是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A正确。
故答案为:A。
12.河北省是工业大省,工业企业数量多,且资源型工业、重工业比重高,造成的环境问题严重,因此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数量最多;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主要是针对传统工业,而非农业;京津的环保要求较河北省更加严格。D正确。
故答案为:D。
13.唐山市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城市,促进其重化工业升级势在必行;钢铁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气较多,石家庄市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邯郸市科技实力不如石家庄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短缺;河北省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农业应以种植业为主。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4.A
15.B
16.A
【知识点】季风环流;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的区别(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上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上图乙)。
14.图示海域为北印度洋海洋,受南亚季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C正确。
故答案为:C。
15.图示洋流主要由受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而形成,读图可知,表层流速秋季最大;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自南向北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自北向南流,为暖流,由图中流速可知,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流向冬季相同,其他季节相反。B正确。
故答案为:B。
16.图示渔场是夏季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下,出现上升流,形成的季节性渔场,不适合全年捕捞,A正确。
故答案为:A。
17.【答案】(1)工业基础好,货物来源充足;海洋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类型多样;海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善,经济腹地广;具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2)促进辽宁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有利于加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等地区的合作,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3)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坚持绿色发展;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内部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条件,需要从该地具备港口建设的陆域和水域条件进行叙述。辽宁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工业产品来源充足;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类型多样;海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国家政策振兴东北地区,有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2)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对于东北地区发展的意义,主要从经济带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进行叙述,主要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叙述。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有助于促进辽宁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的就业和人均收入;有利于加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等地区的合作,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3)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主要从对环境、人才和区域协调方面的措施进行考虑。对于环境的措施:应该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从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对于产业发展的措施: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增加产业的多元化;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重点应加强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点评】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原则 内容 案例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便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应根据运输需求而定。 我国根据运输需求把普通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同级别。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并预留了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 为了减缓坡度,公路盘山而建,呈“之”字型分布。
尽量少占土地原则 交通线、站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高速铁路的建设一般都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除了飞机外,还集合了多种交通工具替换中心将公路,高铁,公交,以及地铁全部归纳在一起。形成一张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地下交通运输网络。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求等 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
18.【答案】(1)罕台川流域上游岩石结构松散,易风化崩解;地处季风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域内地势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支流多,汇水速度快。
(2)罕台川流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挟带泥沙多;中游流经沙漠地带,风将大量沙尘吹入河道中,增大河流含沙量;下游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
(3)淤地坝可以拦蓄沟道泥沙,减轻水土流失;建设淤地坝可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淤地坝可拦泥淤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黄河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分析】(1)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侵蚀、风化作用增强进行叙述。罕台川流域上游流经砒砂岩裸露区,岩石结构松散,易风化崩解,植被缺失;流域内地势起伏较大,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流域内支流多,汇水速度快;地处内蒙古,属于季风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对地表侵蚀作用强等。
(2)罕台川流域下游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主要从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下游堆积进行分析。罕台川流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中游流经库布齐沙漠地带,风将大量沙尘吹入河道中,增大了河流含沙量;下游流经平原区,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大量沉积于河床,河床被抬高,形成地上悬河。
(3)淤地坝建设在罕台川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得的综合效益,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进行叙述。据材料“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可知,淤地坝建在各级沟道中,可以拦蓄沟道泥沙,减轻水土流失;建设淤地坝需要大量劳动力,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淤地坝拦泥淤地,扩大了耕地面积,使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等。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
④土壤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低。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①破坏植被——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如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④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地矛盾尖锐,经济水平低,环境意识差。
19.【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断层发育,为液体或气体提供运移通道;海底油气资源丰富,液体或气体易逸出,侵蚀海底,形成麻坑。
(2)新生成的麻坑坑壁陡峭;坑底沉积物覆盖层薄;深度更大。
(3)冲刷沟槽两侧坡度陡峭,单个麻坑沿沟槽走向呈狭长形分布;沟槽中海水冲刷作用强,相邻的麻坑坑壁受海水冲刷逐渐被打通,从而形成串珠形复合麻坑。
【知识点】内力作用;构造地貌的判读;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 日积礁南侧海域发育大量海底麻坑的主要原因,应该从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影响进行分析。据材料“南海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断层发育,地质结构复杂”可知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发育有断层,成为液体或气体运移的通道;加上南海地区海底油气资源丰富,液体或气体易逸出,不断的侵蚀海底,形成麻坑。
(2)年代老的麻坑相比,新生成麻坑的特征,主要从外力作用影响的差异进行推测。据材料“海底麻坑是地层中的液体或气体沿着运移通道(断层、不整合面或薄弱带等)逸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可知越靠近断层、不整合面或薄弱地带,麻坑越新,接受堆积越少;所以新生成的麻坑与年代老的麻坑坑壁陡峭;坑底沉积物覆盖层会更薄;深度更大。
(3)冲刷沟槽内串珠形复合麻坑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对原有麻坑影响进行分析。据图可知,由于冲刷沟槽位于断层、不整合面或薄弱带,两侧坡度陡峭,单个麻坑沿沟槽走向呈狭长形分布;沟槽落差较大,海水冲刷作用强,相邻的麻坑坑壁受海水不断冲刷逐渐被打通,从而形成串珠形复合麻坑。
【点评】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
断
方
法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
造
地
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0.【答案】(1)11月一次年4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洞里萨湖流域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早季;5-10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该地区主要受自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雨季。
(2)早季时,洞里萨湖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湖泊水补给;雨季时,湄公河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河水补给。
(3)b河段水位年内变化较a河段小。理由:b河段位于洞里萨湖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影响大,水位年内变化较小。
【知识点】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 洞里萨湖流域旱季和雨季的成因,主要从热带季风气候的旱、雨季形成进行分析。洞里萨湖位于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1月—次年4月,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洲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受高压影响,洞里萨湖流域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从高纬吹向低纬,降水少,形成旱季;5月—10月,随着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影响该地区,该地区主要受自海洋吹向陆地的、自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雨季。
(2)洞里萨河的主要补给来源,主要从旱季、雨季进行分析。旱季时,湄公河流域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较低,此时洞里萨湖水位较高,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湖泊水补给;雨季时,湄公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位上升,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故洞里萨河主要为河水补给。
(3)a、b两河段水位年内变化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湖泊对其上、下游河段径流的调节作用的差异进行分析。读图可知,a段位于洞里萨湖上游,河流水位年内变化较大;b段位于洞里萨湖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水位年内变化较小;故a段水位年内变化较b段大。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