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与环境综合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与环境综合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9 12:1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食物链正确是( )。
A.蚜虫→瓢虫→蜘蛛 B.青蛙→蚯蚓→落叶 C.绿豆苗→蝗虫→鸟
2.小明在研究完蚯蚓后,应该如何处理这些蚯蚓更为合适呢?( )
A.放回大自然 B.放入垃圾桶中 C.随丢掉
3.小明设计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它条件都相同,一组放在阳光下,一组放在暗箱中。请问:小明是在研究哪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A.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B.土壤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C.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4.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5.制作一个生态瓶基本步骤应该是____________。
A.洗净油桶→种植水草→铺沙装水→放小鱼
B.洗净油桶→铺沙装水→种植水草→放小鱼
C.洗净油桶→铺沙装水→种植水草→放小鱼
6.盒子里装上一些泥土,一端的泥土保持干燥,另一端的泥土保持潮湿,然后将蚯蚓放在盒子中间,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想要研究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还是明亮的环境
B.一段时间后,蚯蚓会爬向潮湿的一端
C.实验可以只用一条蚯蚓来观察
7.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应保持( )等条件相同。
A.土壤、阳光、营养、温度 B.水、土壤、营养、温度
C.土壤、阳光、水、营养
8.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如果草大量减少,( )。
A.老鹰增加,兔子减 B.老鹰减少,兔子减少 C.老鹰减少,兔子增加
9.在“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中,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的环境是( )。
A.干燥的环境 B.黑暗的环境 C.明亮的环境
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②该食物网中的植物是水稻
③图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④猫头鹰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无影响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11.如果在野外遇到掉队受伤的候鸟,下列做法最正确的是( )。
A.不管不顾 B.联系专业部门来照顾它们 C.大声吓唬它们
12.小明为了使制作好的生态瓶长期维持稳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生态瓶放在黑暗环境中
B.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平衡
C.一直增加生态瓶中的动物数量
二、填空题
13.植物生长需要水、 、空气和适宜的 等。
14.绿豆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是阳光、 、 、养料和温度。
15.绿色植物的叶是进行 的场所。
16.水稻田里生活着青蛙、蛇、蝗虫。请写出食物链: 。
17.为了保护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被人类影响,人类建立了 。
18.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膨胀后,不再有明显变化,是因为缺少 。
19.宇宙的奇迹—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 、水、 、营养物质及其它物质。
20.南方植物叶片宽大,北方植物叶片窄小,这主要是受 的影响。寒冷的冬天青蛙和蛇都会冬眠,主要是受 的影响。
三、判断题
21.珍稀动物如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论怎样保护最终都难逃灭绝的厄运,所以不需特别保护。( )
22.在做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为避免繁琐操作,对照组可以选择1—2粒种子进行实验。( )
23.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了食物关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不影响。( )
24.池塘中的所有生物,相互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25.在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只需各放一粒种子进行观察。( )
26.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取的绿豆种子数量不同对研究无影响。( )
27.当环境发生改变,动物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 ( )
28.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时,只能改变1个条件,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
29.观察绿豆芽生长状况,我们发现绿豆苗会向着光线射入方向生长。( )
30.东非每年都有上百万头的角马、斑马、蹬羚等动物跋涉数千公里进行大迁徙,只为追寻青草和水源。( )
四、连线题
31.用线把植物对应的关系连接起来。
仙人掌 刺叶 山地
芭蕉 阔叶 雨林
松树 针叶 沙漠
五、简答题
32.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生长起着什么作用?
33.红红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红红应该注意什么?
34.一段时间后,实验的草坪出现了虫害,主要是蝼蛄(一种害虫)吃掉了草坪的根和茎,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决定用鸟类来对付蝼蛄,请你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35.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青蛙,蝗虫和蛇的数量会如何变化?水稻的产量会增加还是减少?试分析其中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动、植物之间具有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串,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联系叫食物链。食物链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A、蚜虫→瓢虫→蜘蛛不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缺少绿色植物,食物链错误。
B、青蛙→蚯蚓→落叶食物链应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错误。
C、绿豆苗→蝗虫→鸟建构的是完整的食物关系,食物链正确。
2.A
【详解】观察时的注意事项:不能打扰小动物的正常生活,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不要去危险的地方。小明研究完蚯蚓之后,要把蚯蚓放回到它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3.C
【详解】一组光照下,一组暗箱中改变的条件是光照
4.B
【详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合作等。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所以,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5.C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制作生态瓶时,要准备一个大油桶,洗净后减掉上面一部分,铺沙装水,先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所以制作生态瓶的正确步骤是洗净油桶→铺沙装水→种植水草→放小鱼。
6.B
【详解】A.该实验想要研究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还是明亮的环境,错误;该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水,所以研究的是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
B.一段时间后,蚯蚓会爬向潮湿的一端,正确;
C.实验可以只用一条蚯蚓来观察,错误;实验中要放多条蚯蚓,避免偶然性。
7.A
【详解】对比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水”这一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如土壤、温度、光、营养等条件都应该保持相同。可见A符合题意。
8.B
【详解】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如果草大量的减少了,则兔子的数量短期内会减少,由于兔子减少,老鹰的数量也会减少,结果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9.B
【详解】因为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或相互影响)。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在“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中,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的环境是黑暗的环境。
10.A
【详解】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猫头鹰,水稻→田鼠→蛇→猫头鹰,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该食物网中的植物是水稻。图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群落。每一种动物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都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猫头鹰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的生存都会有影响。所以,②③的表述正确,选A。
11.B
【详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动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我们要爱护动植物,相互依存。所以如果在野外遇到掉队受伤的候鸟,应该联系专业部门来照顾它们,不可以不管不顾,也不可以自己私自养殖。
12.B
【详解】A.将生态瓶放在黑暗环境中,错误;将生态瓶放在阳光下,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平衡,正确;
C.一直增加生态瓶中的动物数量,错误;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平衡,一直增加生态瓶中的动物数量,会破坏生态平衡。
13. 阳光 温度
【详解】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4. 空气 水
【详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土壤、水分、适宜的光照、适宜的温度,还有空气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的。所以绿豆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养料、温度等。
15.光合作用
【详解】植物的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能量来源,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茎输送来的水分和叶片吸收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营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叶子就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6.水稻→蝗虫→青蛙→蛇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所以该食物链的生产者是水稻,消费者是蝗虫、青蛙、蛇。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17.自然保护区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自觉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物质财富,使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与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地球成为人类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保护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被人类影响,人类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8.充足的空气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膨胀后,不再有明显变化,是因为缺少空气,种子发芽的条件不充分。
19. 温度 空气
【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有:一是有适合生物生存温度;二是有液态的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出现;三是有适当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供给生命气体交换,完成新陈代谢,还有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
20. 水分 温度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南方植物叶片宽大,北方植物叶片窄小,这主要是受水分的影响。寒冷的冬天青蛙和蛇都会冬眠,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21.×
【详解】因为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环境不适合时,动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珍稀动物如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论怎样保护最终都难逃灭绝的厄运,但是还是需要我们进行保护。
22.×
【详解】因为种子萌发同样需要满足自身条件且种子不处在休眠期。实验时如取1—2粒种子偶然性太大。所以实验时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常取多粒种子,如10粒。
23.×
【详解】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会发生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
24.×
【详解】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生物群落,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如果其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缺少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25.×
【详解】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同理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发芽的可能性,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26.×
【详解】对比实验中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取的绿豆种子数量不同对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有影响。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7.√
【详解】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当环境发生改变,为了生存,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
28.√
【详解】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29.√
【详解】植物具有向光性,所以观察绿豆芽生长状况,我们发现绿豆苗会向着光线射入方向生长。题干正确。
30.√
【详解】从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5月,东非的食草动物们悠闲地生活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保护区内。这里有丰美的水草,为它们提供了足够多的食物。从5月中后期开始,这里迎来了旱季,公园的水草不能满足食草动物们的需求,所以它们开始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只为追寻青草和水源。故说法正确。
31.
【详解】香蕉叶生活在雨林地区,温度高、湿度大,所以阔叶状的叶子是为了增加蒸发量;仙人掌是生长在干燥、炎热的大沙漠中的植物,为了能在沙漠中活下去,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而且又尖硬,这样身体里的水分就跑不出去;松树生长在山地地区,为了减少由于表面积过大而蒸发的水分,叶子就进化成细细的针状,针叶表面还覆盖着厚厚的一层蜡质,所以,针叶蒸发的水分要比其他的阔叶树木少得多。
32.①需要;
②在光照的作用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详解】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在光照的作用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3.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保持一定的比例和稳定性。
【详解】制作生态瓶时,先准备瓶子,然后把沙子和小石头放进去,再把一些有根的水草放入沙石底下,再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34.草→蝼蛄→鸟
【详解】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一段时间后,实验的草坪出现了虫害,主要是蝼蛄(一种害虫)吃掉了草坪的根和茎,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决定用鸟类来对付蝼蛄,其中的食物链为:草→蝼蛄→鸟。
35.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青蛙的减少,那么短期内出现的现象是蝗虫会大量繁殖,以青蛙为食得蛇的数量也会减少。没有青蛙捉害虫,水稻的产量会减少。
【详解】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那么短期内出现的现象是蝗虫会大量繁殖,蛇的数量减少。没有青蛙捉害虫,水稻的产量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