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9 02: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酌(zhuó)   生疏   契约(qì)   学而不厌
B.拖沓(tà) 暮色 譬如(bì) 悲天悯人
C.亵玩(xiè) 修茸 累赘(lěi) 海阔天空
D.露宿(sù) 垦切 鸿儒(rú) 以身作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修葺   折损   陡峭   以身作责
B.监督 失意 排解 如释重负
C.商酌 别扭 修润 悔人不倦
D.悠闲 达观 循环 悲天闵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七年级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B. 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C. 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D. 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C.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6.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改句:那树虽然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但是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
B.原句: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原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改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D.原句: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真是一个奇迹。
改句: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难道不算奇迹?
7.名句默写。
(1)斯是陋室, 。
(2) ,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 。
(4) ,濯清涟而不妖。
(5) ,亭亭净植。
(6)予谓菊,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9.学校开展了以“弘扬孝道,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解“孝”义】下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2)【懂“孝”行】百善孝为先。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请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C.濯清涟而不妖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3.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14.两篇短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理想”建个朋友圈
陈 焱
①“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回答过许多次类似的问题。我的答案始终都是“科学家”。那么,年轻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将怎样实现理想呢?
②我的“秘诀”是给“理想”创建一个朋友圈。
③第一位好友是“赤子之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社会上,许多人的理想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较高的收入,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巨大的压力。这种基于功利的理想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会灰飞烟灭了,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奠定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④第二位好友是“兴趣激情”。我们知道,兴趣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对理想的事业感兴趣,就算困难重重,也不觉得多苦,反而更能充满激情地去努力。假如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你将面对的是未知的科学问题或未解的技术难题,这样的创新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注定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失败与成功交替前行的过程。只有保持兴趣与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坚持理想。
⑤第三位好友是“务实合作”。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布满了各种各样不可预期的困难。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才能始终朝目标不断迈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最后一位好友是“责任使命”。当今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前辈们在默默支持、推动我们进步,祖国寄予我们厚望。年轻人的奋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年轻人应乘势而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使命,秉持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胸怀天下的担当,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
⑦有了这四位好友,“理想”的朋友圈就会吸引和聚集更多正能量,托举起我们的理想信念,也托举起我们的“中国梦”。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有删改。作者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15.文章以“给‘理想’建个朋友圈”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16.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17.第⑤段作者只谈了“务实”,而未谈“合作”,请你在横线上为其补充一个论述“合作”的重要性的句子。
18.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文中哪一位“好友”对你实现理想最重要。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晒 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院子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喇叭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结婚前积攒的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及时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革”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一千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紧要。家里支出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我干活。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考上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一本一本翻过书来,再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大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皮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我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的《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啊,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逐本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几乎每一本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母亲拿着刘以鬯的《酒徒》咯咯地笑着喊我过去细看。原来是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市水利局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余抽出几本匿包中。余亦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个初夏,在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俩漫无目的地聊天拉呱,光影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的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斜着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我经常摩挲、翻阅那两大橱子书,心里时时蒸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19.文章以“晒书”为题,有什么好处?
20.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1.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喇叭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俩漫无目的地聊天拉呱……
2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李 晓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说是到成都工作的儿子那里去了。
⑾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⑿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⒀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⒁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4.“一盏灯”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________作用。
25.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6.请把第④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27.请分析第⑨段中两个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三、写作
28.著名作家杨绛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请以“坚持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清楚;②卷面整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
A 2.B 3.B 4.C 5.A 6.A
7、(1)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香远益清 (6)花之隐逸者也
8. 激将法。猪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心计
9.(1)“孝”就是子女尽心尽意的扶持(帮助、侍奉、赡养)老人(父母)。(2)①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②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③ 经常与父母交流,拉拉家常。④记住父母的生日,适时送上祝福。
10.(1) (博学的人)
(2) (隐居避世。文中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1. C
12.(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3.(正面)赞美莲的形象
14.【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
1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形象、新颖别致、亲切可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话有力地证明了“赤子之心”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7.示例: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但只要将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许多困难就会得到解决,这有助于理想的实现
18.略。 点拨: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具体事例来谈其重要性。
19.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交代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20.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1.(1)“悠然”生动地描写出泡桐花飘落的轻盈姿态,烘托出美好的氛围。(2)“仔细”表现出母亲拂拭那些书时的小心翼翼。
22.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母亲的怀念之情。
23.示例:本文记叙了每晚放学经过小巷时,一对老夫妻点燃一盏灯为“我”照明的故事,赞美了这对老夫妻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24.线索
25.示例:环境描写,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害怕(恐惧、胆怯、孤单)的内心感受。
26.示例:孩子,快走,奶奶给你灯光。
27.示例:“温暖”是指“我”看到那盏灯心中涌起的暖意,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关爱,心生感激之情;“孤独”是指老人失去老伴,只剩下一个人。
28、略